關于《登鸛雀樓》的教學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座樓(出示課件),它叫鸛雀樓,誰來叫叫它的名字(板書,指名讀)。想知道它名字的來歷嗎?請看(出示課件)。說到鸛雀樓,自然會使我們想到唐代的大詩人------王之渙,他的一首詩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鸛雀樓,看到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水,想了很多很多寫下的——《登鸛雀樓》(補充板書,并解題)指名讀,齊讀,讀準“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王之渙和他的這首詩吧。(出示課件)
生:學生自由練讀古詩。
師:邊讀邊想:詩人在樓上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師板書詩句、詩人)
二、新課講授
(一)、學習生字
師:老師把這首詩中的'生字單列了出來,請你們自己來讀一讀,認一認。(出示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生:學生自由練讀詞語。
師:你會寫這些字嗎?說說你的記字方法,能為生字找找朋友嗎?重點講幾個難寫字“雀、樓、欲、依、更”。
生:“樓”把“數學”的“數”換個偏旁就得到了,“雀”把“準確”的“準”兩點水旁換成小字頭等。
生:說了不少字的組詞。
生:按筆順描紅一遍,注意“欲“和“樓”的筆順。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出示詩句,理解關鍵詞。(出示課件)
學習第一、二行詩句師:自讀一、二行詩句,根據后面詞語的意思來理解詩句。
師:許多詩中都藏著畫面,讀這兩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畫面?能把它背下來嗎?
生:我看到太陽了。
生:我看到那邊有很多山。
師:閉上眼睛,聽聽詩人的吟誦。你們想讀嗎?試一試,能背一背嗎?(給學生畫好節奏,自讀、指背、賽背)
生:學生按畫好的節奏自由練讀練背。
師: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流入大海。詩人短短的兩句話,就讓我們看到了如此美麗的景色,可是遙遠的山那邊的景色是不是更吸引人,大海的波浪是不是更壯觀,想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該怎么辦?
生:站得更高些吧。
生:再往上爬吧。
師:你能用書中的詩句回答嗎?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對,你真夠聰明的!
2、出示詩句,理解關鍵詞。(出示課件)
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師:請仔細觀察圖,鸛雀樓共有幾層?哪一層有人?
師:你們有過站得高,看得遠的經歷嗎?
生:站在我家的樓上能看到更遠的地方。
生:站在山頂上看到的才遠呢。
師: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會更多,所以詩人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愿意當小老師來讀一讀這句詩?(畫好節奏多形式練讀)
生:學生練習朗讀。
師:“窮”在這里什么意思?“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樣?
師:這兩句詩是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所想到的,意思是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必須再登上一層樓。他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還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情懷。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師生齊寫)
(三)朗讀背誦指導
這首詩之所以流傳至今,就是因為最后兩行(齊讀)它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齊讀)現在常用來勉勵自己或朋友。你們想更上一層樓嗎?能把這兩行背下嗎?
有誰能把整首詩背下來的,自由練背
三、小結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只有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更開闊。
【《登鸛雀樓》的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語文《登鸛雀樓》教學反思07-24
王之渙《登鸛雀樓》08-20
古詩《登鸛雀樓》教學反思三篇05-29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精選兩篇05-24
小學古詩《登鸛雀樓》教學案例06-22
《登鸛雀樓》唐詩鑒賞02-23
《登鸛雀樓》說課稿范文03-21
《登鸛雀樓》全文賞析03-10
二年級古詩《登鸛雀樓》課堂實錄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