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第一篇
為孩子們找出一條捷徑,讓知識變得簡單,讓表達變得順暢,讓背誦變得自然,讓課堂變得快樂!這是我對自己教學二年級的要求。《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歌的第三小節,很值得引導孩子進行說話訓練:“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我是這樣引領孩子們的,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點:
一、思維引路,學會用“歌聲會領您走進……看到……”說話。
為了打開孩子的想象空間,我問孩子們:歌聲除了會領著盲婆婆走進田野,還會去哪?有了“田野”的鋪墊,有的孩子們想到了“果園”,有的想到了“公園”,在此基礎上,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發了其他孩子的記憶,他們想到了“農田、荷塘”等等地方。接著,我又問孩子們,在果園我們能看到什么?孩子們回答:看到紅通通的蘋果、黃黃的柿子等等,接著問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們回答起來顯得簡單多了,因為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對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過討論,甚至寫過話。這樣,再來進行“歌聲會領您走進……看到……”這樣的表達訓練,就等于是將兩個問題進行組合,孩子們表達起來得心應手。
有了引路,孩子們的寫話比較順暢,寫出的句子很真實。小小展示一下:
歌聲會領您走進果園,看到柿子黃黃的成熟了。
歌聲會領您走進農田,看到棉花白白的像云朵。
歌聲會領您走進公園,看到楓葉紅紅的像一團火。
……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維比較局限,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路,想象的空間得不到更廣的拓展,所以,我們給他們多一點扶持,就等于多給他們得到成功的機會,他們的自信就會多一點,離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點!)
二、回憶往事,學會用“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說話
“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如何讓孩子們仿寫這句話?我先讓他們來說說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發生過,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起初,孩子們舉手的不多,原因是記憶的閘門還沒有被打開。于是,我告訴孩子們我的童年是這樣度過的:我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玩捉迷藏、摸瞎子、造房子的游戲,還會和小伙伴們在野外玩過家家的游戲,還和小伙伴們相約學騎車。說到這里,孩子們的小眼睛亮起來了,也說玩過。這下子,記憶的閘門慢慢被打開了,他們紛紛告訴我,還會在冬天和父母堆個雪人、打雪仗,春天一起去公園劃船、蕩秋千,等等。最后,我再和孩子們探討他們這個年齡和盲婆婆這個年齡的童年生活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據昨天晚上問爺爺奶奶童年生活的答案再來寫話就不難了,瞧,下面都是他們的表達:
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和小伙伴一起去野外挑草的歡樂。
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冬天走河上冰的歡樂。
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用柳條編個草帽裝解放軍的歡樂。
……
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一條學上的捷徑,對老師來說也是一條教上的捷徑,老師和學生同樣能收獲到輕松與愉悅。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第二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詩歌,寫出了殘疾人盲婆婆受到關愛時的幸福神情,同時,一個活潑可愛,非常有愛心的少年兒童形象也躍然紙上。通過這首古詩的學習讓孩子們學會去關愛別人,尤其是殘疾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愿這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在孩子們身上也能發揚光大。,但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直接聯系不夠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發學生想象,為理解詩歌內容,走進詩歌所創設的情境作鋪墊。
本節課的課前導入,我注意了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八月十五,團圓、賞月,聯想到盲人看不見光明,怎樣讓他們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過渡到課文中來。這環節耽誤了一些時間,因為我看到了很多同學的眼神,還沒有全神貫注地進入學習狀態,我就繼續讓他們說自己感興趣的事,等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我才開始教學課文。
首先,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想想題目意思,理解題目的意圖,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我讓學生就題目充分提問,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這對把握課文重點,突破難點有很大促進作用。緊接著帶著懸念傾聽范讀課文,給學生思考空間,使學生對全文有了整體感知。
第二,從字詞過渡過到課文句子的學習。抽出適當的時間進行字形記憶這是一、二年級的重點。我知道這堂課容量很大,就沒有設計寫字環節,把寫字環節拿到第二課時進行,但也想從比較形近字“鄰”“領”這兩個字入手,引導觀察“令”做為一個字的部首時筆畫的變化從而指導書寫。
第三,充分利用插圖來理解課文,這就有了兩次插圖的運用。第一次用觀察圖中人物的表情,來思考他們為什么這么開心,理解“樂呵呵”、“喜滋滋”的意思,體會幫助別人,特別是殘疾老人,心情是快樂的這種情感,從而引領學習全文。第二次讓學生想象、練說盲婆婆聽了蟈蟈的歌聲仿佛看到什么美好事物,體會蟈蟈給盲婆婆帶來的快樂。第二幅圖的內容是文章的重點,我設計了“歌聲會領您看到”。這個練習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的語言,增長了知識。學生兩次說圖意不是很完整通順,我感受到應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圖之后,應緊跟著出示與圖有關的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作朗讀訓練。
最后,我設計了拓展延伸,對激發深化提升課文內容起到一定作用。我借助角色換位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真切而深刻的體驗,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學生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不同的情緒反應,并以某種角色直接進入情感共鳴狀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學生有了真實的生活體驗,這源頭活水才能水到渠來。在課堂上,學生真因為體驗了盲人的生活,雖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一點震撼,也足以讓他們體會到了作為一個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幫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幫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領路人。”雖然孩子們只是短短數語,但說出了他們的真實感受。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從中可見他們的感受之深,體驗也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反思03-28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語文教學反思01-16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心得12-31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片段+教學反思03-30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案例04-0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心得范文12-31
2017年《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課后反思06-26
讀《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有感04-0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片斷+評點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