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孩子》優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歌。全詩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生活在爸爸媽媽懷抱里生活的情景;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里歡快游戲的情景;第三小節寫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樂趣。最后一小節是對鄉下孩子在農村廣闊天地里幸福成長的贊美。第二、三小節是課文的重點,理解上的難點是語意上的省略與跳躍。課文配有插圖,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豐富想象,幫助他們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詩歌很感興趣,在上課前已有不少同學能熟練朗讀這首詩歌。教學時主要引導學生圖文結合,展開想象,在朗讀、想象中體驗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三、教學設計意圖:
第一環節的設計意在開門見山,直接理解題義并由此帶出詩歌最后第四小節的學習,讀好感嘆詞“哦”。
理解第一小節的兩句話時的設計適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特別注重讀好詞與詞組,運用動作演示理解詞義,由詞到句使課堂充滿情趣與生機
最后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通過想象,進一步感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在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
四、課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養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運用遷移及想象能力。
二、教學準備
抄寫了課文的小黑板、卡片,課文插圖。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理解題義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很美的詩歌,師先寫“孩子”,問:大家看到這兩個字,馬上會想到這首詩歌寫的是——齊答(孩子)。師再寫(鄉下)問:在前面加上“鄉下”,告訴我們什么?(寫的不是城市里的孩子,而是鄉下的也就是農村的小朋友。)
2、齊讀課題:4 鄉下孩子
3、鄉下孩子是哪里的孩子,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
師:鄉下孩子,一起讀(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讀了這句詩,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嗎?(學生可能提問什么叫曠野)
4、點出“曠野”這個詞,理解并讀好它。(空曠的原野。)
5、小朋友,現在你知道鄉下孩子的意思了嗎?
在理解和明白一件事以后,我們常常用點頭或者感嘆詞(板書“哦”在課題之上)來表示,誰來試著讀好這個“哦”?(提示學生在自言自語的時候,在告訴別人的時候)
5、指導讀好詩歌第四小節:哦鄉下孩子 生在陽光下 長在曠野里
(二)、觀察插圖,指導說話
過渡:鄉下孩子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他們長什么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鄉下小姑娘。
指導學生按從上到下,從臉部表情到手的動作來觀察,老師及時指點把話說的完整生動。(小結:鄉下小姑娘細長的眉毛下忽閃著一雙又圓又黑的大眼睛,烏黑油亮的頭發扎成了兩條長長的辮子,辮子上還戴著兩朵自己摘來的野花。她左手挎著一只小竹籃,右手指著飛舞的蝴蝶,樂得笑開了花,好象在說:“小蝴蝶,你真漂亮呀!)”
(三)、導讀課文,感悟詩意
過渡:從圖上我們可以感覺到鄉下孩子生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間是多么的開心啊!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吧!
1、請小朋友打開課本,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老師給你們兩分鐘時間,看誰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2、指導分好詩歌小節。
3、小朋友,你喜歡這首詩嗎?請大家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節再練一練,呆會讀給大家聽。
(1)小黑板出示第一節:
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
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
黃粉筆畫出“歡唱的黃鸝”與“盛開的野菊”,讀準讀好這兩個詞組。
你們知道黃鸝是什么嗎?這里“歡唱的黃鸝”與“盛開的野菊”指的'是誰呀?
(鄉下孩子的嗓音清脆響亮,像歡唱的黃鸝一樣動聽;鄉下孩子活潑可愛,像盛開的野菊一樣美麗。)
紅粉筆點出“懷里”,指導讀好這個詞。
小朋友,請你把自己的懷里指給老師看看。懷里就是胸口,從“懷里”與“胸口”這兩個詞我們知道鄉下孩子常常被媽媽(師做抱的動作),被爸爸(師做背的動作)。讓媽媽抱著,讓爸爸背著的時候,鄉下孩子是什么感受呢?(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送你們一個詞“幸福”。
讓我們帶著幸福的感受讀讀這兩句詩。
小朋友,你也有過這種感受嗎?誰來仿照這兩句詩說一說。
出示: 曾是媽媽懷里__________ ,曾是爸爸背上________________ 。
過渡語:鄉下孩子不僅活潑可愛還很聰明能干,請小朋友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鄉下孩子聰明的一小節來讀給大家聽。
(2)、小黑板出示第二小節:
捉一只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
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
用黃粉筆畫出“一只蝴蝶”與“一片草葉”,指導讀好“一”的變調。
用藍粉筆畫出“美麗的故事”與“動聽的歌曲”讀好這兩個詞組。
美麗的故事是哪來的?動聽的歌曲是哪來的?鄉下孩子沒有童話書,但看到一只蝴蝶就可以編一個童話故事,鄉下孩子沒有樂器,但采一片草葉含在嘴里就能吹出動聽的歌曲,你覺得鄉下孩子怎么樣?誰能用一句話來夸夸鄉下孩子。(鄉下孩子真聰明啊!鄉下孩子真能干啊!鄉下孩子真可愛!……)
讓我們帶著夸獎的語氣來讀讀這兩句詩。
過渡:鄉下孩子不僅活潑可愛、聰明美麗,還很熱愛勞動,像小蜜蜂一樣非常勤快,誰來把第三小節讀給大家聽一聽。
(3)、出示第三小節:
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
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
用黃粉筆畫出“一籃野菜”與“一串小魚”,指名讀好變調“一”。
“一籃野菜”與“一串小魚”是哪來的?
隨學生回答用紅粉筆點出“挖”與“逮”這兩個表示動作的詞并讀準它。
鄉下孩子挖野菜、逮小魚干什么呢?隨學生回答用藍粉筆點出“小豬”、“貓咪”、“饞嘴”,指導讀準這幾個詞。
野菜把小豬的肚皮給“撐圓了”,小魚把饞嘴的貓咪給“樂壞了”,從這兩個詞,我知道小豬吃得怎樣?貓咪吃得怎樣?
指名讀這一節,評議,師范讀,生齊讀。
(四)、激發想象,遷移運用
1、小朋友,鄉下野外的風景多么美麗,鄉下孩子的生活多么豐富多彩呀!你的生活有趣嗎?如果你去鄉下,想去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學生回答,師隨機板書:
摘一籃野果,_______________ 。
捉一只蟈蟈,_______________ 。
“......”
2、 采一束野花、捉一只蟈蟈、摘一籃野果、逮一只螞蚱想做什么呢?你能仿照課文說一說嗎?
例:拾一把稻穗,讒壞了驕傲的公雞。樂壞了可愛的小公雞。撐圓了公雞的小肚皮。
割一籃青草,樂壞了漂亮的白鵝。喂飽了可愛的小白兔。樂壞了活潑的小山羊。
唱一支山歌,逗一逗愛叫的小花狗。
采一束野花,打扮媽媽的房間。打扮自己的小辮。
抓幾只螞蚱,逗樂了可愛的小狗。
釣幾條小魚,撐圓了小貓的肚皮。
捉幾只蝴蝶,忙壞了頑皮的小弟弟。
3、引讀整首詩
(1)聽了小朋友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老師真想馬上到鄉下走一走,到田野里聽一聽小鳥的歌唱,聞一聞花草的芳香,做一回鄉下孩子,快樂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小朋友,你們想嗎?(想)那么,讓我們一起去吧。用手指點好書,我們把這首詩連起來一起美美的讀一讀,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后半句。
(五)、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小朋友,鄉下孩子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真令人羨慕。放學后,我們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去鄉下看一看、走一走,把許多有趣的事情仿照課文編成詩歌。
附學生仿寫詩歌一首:
曾是媽媽懷里
唧唧喳喳的小鳥,
曾是爸爸背上,
活潑調皮的小豬 。
采一束野花,
引來了美麗的蝴蝶,
折幾條柳枝,
能編成美麗的花環
割一藍青草,
喂飽了小羊的肚皮
捉幾條小蟲,
樂壞了下蛋的母雞
哦,
鄉下孩子,
生在陽光下,
長在曠野里。
教學后記:
初步定自己的教研課為《鄉下孩子》時,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怎么教,也不知從何著手。細讀教材之后,才發現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也完全有內容可供挖掘。經過反復推敲,設計了如上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上過之后,自我感覺良好。第一部分較為巧妙地把詩歌第四小節的內容溶入了進去,不僅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題義,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課文最后一節。精彩處為第一小節的教學,特別是對“懷里”這個詞的處理,一下子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了起來。從課堂上孩子的積極態度與甜甜的動作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感受到了鉆在媽媽懷里撒嬌,爬在爸爸背上撒野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在第二小節學完的基礎上再學習第三小節,學生的熱情稍稍降低了一些,原因是兩小節節奏相仿,但學生在最后的遷移運用中,想象依舊豐富,語言富有童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鄉下孩子》優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相關文章:
優質課《鄉下孩子》教學實錄06-08
《鄉下孩子》教學實錄(第一課時)06-16
《船長》優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11-23
《雪孩子》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06-03
《荷葉圓圓》優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4-05
《大海睡了》優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4-06
《“閃光的金子”》第一課時優質教學設計04-03
《鳥島》優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4-03
《有趣的發現》優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