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背誦《靜夜思》。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圖畫,聯系上下文,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難點:借助課文正確理解詩意,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靜夜思》,讀出韻味。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三課《英英學古詩》。你們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嗎?我們來一起回想一下好嗎?
多媒體出示:小女孩( )學會了一首( ),是李白寫的《 》。她把這首詩背給了奶奶聽,并且還告訴了奶奶這首《 》的意思。
2、英英知道了這首古詩的意思,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嗎?(想)那好,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它。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細細的品一品,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體會。
(二)學習《靜夜思》。
1、多媒體出示詩題
解釋詩題:
“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就是“思念”的意思,靜夜思的意思就是說在寧靜的夜晚有著深深的思念。
2、看圖。
出示投影片《靜夜思》。
(1)圖上出現的是什么人?(圖上出現的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這幅圖是為《靜夜思》配的畫,《靜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圖上出現的人就是他)
(2)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著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著什么)。
(3)外面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又圓又大)什么時候天上的月亮這么圓、這么亮、這么大?
(中秋-----)
(4)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亮,同學們說說你們中秋節的晚上是怎樣度過的?
(5)假如這時,你獨自一人遠在外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你會怎么想呢?
(6)我們如果一個人在外可以打電話回家,可以上網和朋友聊天,可以看電視,等等。可是在詩人李白生活的的'那個年代是沒有電話、沒有電腦的。中秋佳節,和朋友、親人在一起說話聊天,吃月餅,共賞這明亮的月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是,在這樣一個夜晚,李白卻遠離家鄉,窗外的月色那么皎潔。同學們想想看,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會想些什么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出示古詩內容:
(1)一共幾句話?(兩句)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叢書中找出英英的答案。
(①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②遠離家鄉的人望著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
△ 英英怎么會知道這是秋天的夜晚呢?地上霜這里為什么加上的“疑是”這個詞?“疑是”這個詞英英是怎么解釋的?
△ “舉頭望明月”中的“舉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舉頭”?
既然是“舉頭”,那位什么又要“低頭”思故鄉啊?(無心再看下去,不忍看月,睹月愈發思鄉,怕承受不住,可見思鄉之情之深沉。)
△ 英英把這句解釋成“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詩人望月望得好好地,怎么突然思起鄉來了?想象一下,詩人抬頭望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三)指導朗讀,讀出意境。
學到這里,我們已經了解了李白的心里面的想法,能夠體會到他的感情的同時,同學們又有了很多自己獨特的感受,下面,我們也來做一回李白(王白、張白、孔白……),把《靜夜思》這首詩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①《靜夜思》的朗讀節奏。
②“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③“光”“霜”“鄉”押韻字要讀得清晰,停頓要長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四)課外拓展。
師簡介李白()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除了文中的《靜夜思》,你還知道哪些?
(五)總結。
1、怎樣才真正學會了一首詩?(會背、知道作者、知道意思、能夠有感情的朗讀)
2、課后找一首思鄉的古詩,按照四個標準自己學習。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
《英英學古詩》是典型的“文包詩”課文,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故事《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
我們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于古詩《靜夜思》已經很熟悉,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已經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而我們的學生,他們所謂的能讀、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于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所以,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落實在理解字意和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體會作者所寄予的情感。
我并沒有直接按課文的程序來上。我先設計了一系列話題,讓同學們先觀察圖中的月亮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這大概是什么時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假如你一個人在他鄉,看著那圓圓的月亮,你會想些什么呢?而同學們也暢所欲言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進入了我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中來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詩《靜夜思》,讓同學們了解李白在作這首詩時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這首古詩。同時也充分迎合了他們富于想象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引導想象的過程中,開拓詩的意境,再現詩人感受。
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識體系中的潛在的方法因素變為學生學習的直接對象,這樣才有可能啟迪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創造過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內容中的靜態知識轉變為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英英學古詩》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相關文章: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08-17
《英英學古詩》說課稿和教學反思06-05
《英英學古詩》優秀教學實錄06-16
蘇教版《英英學古詩》教案設計08-17
《英英學古詩》教學案例及評析03-30
《英英學古詩》優秀教學片斷06-30
讀《英英學古詩》有感04-08
《英英學古詩》優秀教案03-11
小學語文《英英學古詩》教后反思范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