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關心、幫助他人。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指導看圖。
出示投影片:(1)圖上畫了哪些人?
(2)系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樣?他拿什么?
(3)小結圖意。
2、分小節學習。
第一小節:(1)指名讀。(板書:送蟈蟈)
(2)這一節說了什么?他為什么這樣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1)指名讀。(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學生答)
(3)第二句說了什么?對盲婆婆稱“您”而不是“你”表達了什么意思?“紅領巾”愛“蟈蟈”,但他更愛誰?
(4)小結。
(5)齊讀第二小節。
第三小節:(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想起、歡樂)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句中的“歌聲”指什么?“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見,為什么要說她會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說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時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她為什么這樣開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結。
(6)齊讀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1)指名讀。
(2)按以上學習方法學習這小節。
(3)檢查自學效果。指名說這節寫了什么?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節。
三、總結。
四、指導朗讀。
五、指導背誦。
六、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忘( ) 你( ) 鄰(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擴詞。
野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婆、綠、鄰、居”等,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機、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大屏幕出示蟈蟈圖)這是什么?出示:“蟈蟈”。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蟈蟈的故事。揭示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2.教學“盲、婆”。
3、解釋“盲婆婆”,做實驗體會“盲人”的痛苦與不便,教育學生要愛護自己的眼睛。
4.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已經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過渡:課文是一首敘事詩。現在我們來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有沒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訴我們?
1.看圖聽課文錄音朗讀。
提問:聽了錄音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蟈蟈是誰送的?
(2)為什么他送蟈蟈給盲婆婆?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4.名5.讀生字詞。
(2)齊讀生字詞。
6.試讀課文,
7.理清文章結構。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樣填序號。
( )“我”的心意。( )“我”送蟈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結。
三、教學生字。
1.出示蟈蟈圖,這只蟈蟈是什么顏色的?大屏幕出示“綠”,拼讀lü。
提問:你覺得“綠”字哪兒最容易寫錯?
用“綠”組詞并說話。大屏幕出示:
綠
綠色
______是綠色的。
綠( )_________
2、教學“鄰居”。大屏幕出示:
鄰居
我的鄰居家有_____________。
鄰居之間要。
3、教學“樂、喜”。大屏幕出示:
樂呵呵喜滋滋
笑
爺爺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4、鞏固練習。
(1)讀生字。
(2)讀詞語。
四、練讀課文。
過渡:剛才這些生字,小朋友讀得很準確。學了這幾個生字以后,你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嗎?
1.學生先自由讀,同桌互相聽。
2.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來。
五、寫字指導。
過渡:請大家翻開《習字冊》,觀察一下,怎樣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幾個字寫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綠鄰居)
1.分析字形。
2.范寫。
3.學生描紅。
4.評價交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
課前準備: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鄰居送給田野
歡樂童年往日替
2、檢查自學效果。
3、齊讀生字詞。
4、各自試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
6、分小節,理清脈落。
練習。
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7、齊讀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
2、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殘疾人。
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
課前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精讀訓練。
1、看圖。
出示投影片。
(1)圖上畫了那兩個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樣?
2、分小節學習。
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這一小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這樣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第二小節
(!)指名讀(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3)小結。
第三小節
(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清波想起歡樂)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這句當中的歌聲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圖上盲婆婆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
第四小節
(1)這一小結有幾句話?為什么讓蟈蟈來替他做事呢?
(2)紅領巾說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3)指名朗讀,小結。
二、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愛心。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指導背誦。課前準備: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朗讀指導。
1、把握朗讀感情的基調。
2、教師范讀。
3、學生練讀。
4、指名讀。
二、背誦。
1、放錄音欣賞。
2、指著板書引導背誦。
3、各人輕聲試背。
4、指名背誦,評議指導。
5、同座二人交替換背,聽給一次。
6、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它要描紅的生字。
四、作業練習。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后記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個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詩歌。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小黑板,錄音帶、投影。
主要板書安排:
4.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蟈蟈
領 看到 清波
讓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帶 想起 歡樂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組詞、擴詞。
課外:讀背詩歌。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人們都很關心殘疾人,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關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 鄰居 送給 田野 歡樂 童年 清波 替
(3).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詞,指名讀。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3).指名分段讀課文。
3.分小節,理清脈絡。
(1).這首詩共16行,分成幾個小節?每個小節有幾行?
(2).看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給盲婆婆送蟈蟈。
(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3).指名學生填寫。
(4).小結。
(5).分4組讀課文,每組讀一節。
5.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訓練
1.看圖。
(1).圖上畫了什么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樣?他右手提著什么/蟈蟈是什么顏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樣?她的手勢、動作說明了什么?
(4).小結圖意。
2.分小節學習。
第一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會這么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節。
第二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那為什么紅領巾說它會唱歌?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說在我上學的時候,就這句話說明了什么?你們看,紅領巾愛蟈蟈,但他更愛誰?為什么這么說?
(4).小結,齊讀。
第三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這句中的歌聲指的是什么?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蟈蟈本來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見東西,為什么偏要說她會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說了什么?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時間?請想一想,上面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盲婆婆想到田野,這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人想到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圖上的盲婆婆拿著什么?她神情怎么樣?她為什么這么開心?
b.在盲婆婆的周圍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說說圖意。
(5).指名二人分讀本節兩個字詞對稱的句子,聯系圖意,體會一下。
(6).小結。齊讀。
第四節
(1). 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一句和第二小節第一句說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們能體會出來嗎?
過渡:蟈蟈到底能不能給盲婆婆帶來歡樂呢?請看第二句。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4).指名有感情地讀第四節。
(5).小結。
三.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年兒童對殘疾人的愛心。
你們讀了,有什么體會?你們也關心殘疾人么,可以說說。
第三課時
一.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讀。
3.指名讀,師生評議。
二.背誦
1.放錄音欣賞。
2.指著板書引背。
3.各人輕聲背誦。
4.分組交換背。
5.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四.作業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比一比,再組詞。
忘( ) 你( ) 鄰(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擴詞訓練。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首兒童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贊揚了少年兒童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全詩緊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寫送的用意和蟈蟈的歡叫,洋溢著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現了兒童美好的心靈世界。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個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歌內容,教育學生要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點、難點】
1、詞句的訓練,指導朗讀和背誦。
2、第三小節的理解。
【課前準備】課文錄音、投影片、詞卡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釋題:蟈蟈是一種身體綠色,能發出清脆聲音的昆蟲,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婦女。
二、初讀課文。
1、朗讀課文,找出生字。
2、教學生字。
生字 讀音 部首 筆畫 組詞 筆順
盲
喜
鄰
替
野
童
難
忘
3、理解詞語。
喜滋滋:歡喜的樣子
鄰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農田的野外地區
歡樂:歡喜和快樂
童年:兒童時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三、指導書寫。
野:里的最后一筆改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筆是點,第八筆是捺,日稍扁些。
難:又的最后一筆改為點。
四、當堂鞏固。
完成《習字冊》上的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書空下列字的筆順,并組詞。
盲喜鄰替野童難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齊讀。
2、我提回蟈蟈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3、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讀。
2、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美麗,會唱歌)
蟈蟈真的會唱歌嗎?我為什么會這樣說?(因為蟈蟈的叫聲很動聽)
從第二句你知道平時我是怎樣為盲婆婆解悶的嗎?哪一個字能體現我對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組齊讀。
2、歌聲指誰的?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蟈蟈長在田野里,它的叫聲會讓你聯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嗎?(不會,但她可以想像,從而看出她心里很高興。)
3、出示投影片。
(1)圖上描寫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隨著蟈蟈的叫聲,仿佛來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歡樂的童年。)
(2)從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蟈蟈為盲婆婆帶來了不少歡樂)
(3)盲婆婆還會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較2、4小節,(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節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蟈蟈唱得好聽有什么用意?(蟈蟈會為婆婆帶來更多的歡樂。)
3、鞏固認識省略句。
三、總結全文。
這首詩通過描寫我送蟈蟈給盲婆婆,為盲婆婆送去了許多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關心,幫助,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四:當堂鞏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指名讀,引導背。
3、自由練背。
4、同桌互背,教師抽背。
三、當堂鞏固。
1、指名背誦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蟈蟈,()滋滋地送給了(0家的()婆婆。
(2)、歌聲會領您走進(),()小溪流淌的()。歌聲會把您帶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這是一只會()的蟈蟈,在我()的時候,就讓它(0我給您()。
四、作業。
1、組詞。
你( )鄰( )里( )居( )
您( )領( )野( )尾( )
2、把詞語組成句子寫下來。
婆婆一只我綠色送給蟈蟈的
想起讓歡樂婆婆了歌聲童年的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我為盲婆婆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3.通過學習課文,使小學生明白幫助別人尤其是殘疾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心。
4.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其中的八個生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顆愛心。
教學用具:
幻燈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認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去掉拼音也能達到此要求。在逐步縮小語言單位的過程中,都能夠準確迅速地認讀句、詞、字。認讀應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二、理解課文
1、范讀課文,配多媒體課件。
(利用聲情并茂的范讀和直觀生動的音像刺激學生的感官,從整體上強化感知,對于學生認識事物具有積極意義)
2、學生自由讀,通過反復的誦讀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詞句,體會感情,達到熟讀成誦。
3、理解:第一節的教學中要結合課后練習第三題,重點理解樂呵呵、喜滋滋所蘊含的情感,反復誦讀,讀出高興的情趣。
第二節的教學要給學生創設一種田野里鮮花開放、百鳥齊鳴的情境,讓學生想象并進入這種境界進而體會出這種優美境界的情趣,從而感受到我對盲婆婆的愛,品味付出愛所帶來的無限歡樂。
第三節的教學要抓住后兩句,反復朗讀,讀出味道,進而體會童趣
三、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讀出層次,讀出情趣,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上去指導朗讀,關鍵是童趣要濃。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課文
二、生字指導:
盲 讀音mang 上下結構 與育相近;
滋 左右結構 右下角易錯
鼻 下邊不出頭
三、作業:
1、背誦課文;
2、正本生字作業;
3、同步訓練。
教學后記:
全詩字里行間充盈著一名天真純潔的兒童對盲婆婆的愛。這篇教材既貼近學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通過學習課文,使小學生明幫助別人尤其是殘疾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培養了學生的愛心。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并在語境中理解生字詞.
3.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默讀能力,借助插圖指導學生觀察、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用心體驗“愛”的價值。
教學時間:兩個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質疑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以為新朋友,你們認識他嗎?(出示圖片)(板書:蟈蟈,學生書空練習,提醒學生注意題目中的偏旁“蟲”的寫法)。齊讀。
2.質疑: 假如你有這樣一只蟈蟈,你會送給誰呢?(補充完整課題)
3.今天呀!這只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帶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小詩但它有個小小的要求,要聽小詩的小朋友必須默默跟老師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課文。
2. 學生自由練讀,出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輕聲讀課文2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2)畫一畫: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畫出文中生字新詞,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
3. 檢查自讀情況。
(1)讀準字音
綠色 唱歌 鄰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難忘 歡樂
你想提醒大家讀時要特別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鄰、領”兩個字聲母相同,韻母有前后鼻音之區別,容易混淆;
“鄰、您”,這兩個字韻母相同,聲母不同。
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
(2)詞語放進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嗎?同桌、小組內讀一讀。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
樂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想一想,這一課主要寫誰?寫了什么事?
(5)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送蟈蟈”、“獻愛心”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品讀第1自然段——感受蟈蟈的可愛。
過渡:咦,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蟈蟈,我懷著怎樣的心情把它送給盲婆婆的?
2. 讓我們來看看文中的插圖,再大聲朗讀第一節,邊讀邊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場景呢?(你仿佛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3.“我”提回蟈蟈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通過朗讀讓老師知道你們已經明白這兩個詞的意思了嗎?
(自讀 指名讀、評讀 齊讀 )4.你還知道那些像“樂呵呵”這樣的表示高興的疊詞嗎?(喜洋洋 笑盈盈)
5.現在你們就是圖上的小朋友,把你們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吧!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指導學生觀字形、析結構。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你認為哪些字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師相機板書。提醒學生:本課要求書寫的生字中上下結構的字較多,如“婆、替、您”等,書寫時注意上寬下窄,而“難、綠”要注意左寬右窄,“領、鄰”則左右大體等寬。特別注意“替”和“難”的筆順。)
3.教師范寫,學生在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4.擴詞。
五、課堂作業
同步導學1、2題。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關心、幫助他人。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子卡片、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直接導入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課文,齊讀《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出示課件:生字)認識它們嗎?
一生領讀,其余學習跟讀。
2、學習詞語。
(出示課件:詞語)你能讀好它們嗎?
開火車讀。
二、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課題中有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是什么?(送)
2、為什么要給盲婆婆送蟈蟈呢?(生:在我上學的時候,替我給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學的時候會給婆婆唱什么歌呢?誰能替他唱一唱?(齊唱一首歌)
3、這樣是一只怎樣的蟈蟈?(出示課件:美麗、會唱歌)
4、指導朗讀。(用幾句話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指名讀、大家讀、教師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捉回蟈蟈時的心情怎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樂呵呵)
2、我送給盲婆婆時的心情又是怎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喜滋滋)
3、這兩個詞都表示心情怎樣?你還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笑逐顏開,歡天喜地,樂淘淘,欣喜若狂)
4、指導朗讀。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拼音,寫漢字。
pó pó lín jū nín hǎo tì huàn
()()()()
qí tián yě pū dǎo
一()()()
二、根據課文填空。
歌聲會把您(),讓您看到(),聞到(),聽到()。
答案;一、婆婆鄰居您好替換
起田野撲倒
二、領進山野小溪里滾動的清波山花撲鼻的花香
百鳥齊鳴的歡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聚精會神地聽著,仿佛聽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聽到小鳥清脆的叫聲,聽到小溪流淌的叮咚聲……
(看到美麗的田野,看到美麗的校園,看到美麗的公園……
2、是啊,歌聲會領您走看到小溪……
歌聲會把您帶回想起往日……
能把這種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3、指導朗讀。
指名讀、齊讀、分組讀。
4、同桌合作
歌聲還會帶領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聲會……歌聲會……”說下去,同桌討論,看誰說的最精彩!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閉上我們的小眼睛,聽!(課件出示蟈蟈叫聲圖)
2、剛才聽到什么了?(蟈蟈的叫聲)
3、這是一只xx(會唱歌的蟈蟈)
4、您聽xx(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號表示什么?(蟈蟈一直在唱歌)
6、指導讀好:“咯咯,咯咯,咯咯”聲音由重到輕。
四、通讀課文,體會感情
故事學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個關心別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個尊敬老人的孩子。
師:同學們說的對!我們也有做這樣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尤其是對殘疾人,更要獻出一份愛心。
師:課文中的誰是殘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樣?她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好,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盲人的感覺吧。誰能把你手中的語文書送給老師?
(生開始了行動)
師:現在來說說你們的體會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見,不敢向前走。
生:總是撞到桌子。
生:很難過,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師:只是一會兒時間,就讓你們有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個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過這樣的生活,該有多痛苦啊!那你們覺得一個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需要幫助,需要眼睛,需要領路人,需要親人。
師: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及時伸出援手,這不是掛在嘴上的,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示的。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語言中的愛化為你們的行動嗎?(能)
師:今天我們學的課文中就有這樣一位小朋友,他是誰?(我)。讓我帶著對自己這樣一份愛心,背誦課文一遍好嗎?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給下列字組詞
故()識()婆()能()
愛()雨()出()朋()
二、分清“你”和“您”;
老師說:“小xx,()的作業完成了嗎?”
奶奶,()走路小心呀!
三、說一說:
盲婆婆有了這只會唱歌的蟈蟈以后會有多高興呀,想象一下她在蟈蟈的歌聲中會想到什么?
答案:一。故事識字婆婆能力
愛人下雨出去朋友
二。你您
三。看到了小溪的流動,聞到了花香。(答案合理即可)
【板書設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
捉蟈蟈送蟈蟈陪婆婆
【課后反思】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這節課,我以捉蟈蟈、送蟈蟈、陪婆婆,這樣一條主線展開,讓孩子知道幫助別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課堂上,為了讓孩子親身感受盲人的生活,我設計了其中一個游戲環節:就是把學生手中的語文書送到老師的手中。使他們深深懂得了盲人的痛苦和他們的需要,這就是我想要的課堂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當孩子們偶遇盲人時,不會嘲諷只有愛心的付出了。
板書設計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設計的板書是用一組動詞串聯,然后以愛心為圖示形式一個整體,意在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充滿愛。通過今天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設計好的教學流程,往往還需要考慮一些意外的課堂生成,否則會成為課堂敗筆的。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首兒童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贊揚了少年兒童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婆婆因“盲”而間隔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我”想到送一只會唱歌的蟈蟈給盲婆婆,讓寂寞的她聽到蟈蟈的歌聲“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在詩歌的字里行間充分洋溢著,真是一首充滿童趣又寄意深遠的好詩!
【設計理念】
以課文內容與要求為依托,才能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在上課過程中根據教與學的實際,調整教學方法,最終提高識字效率。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把一篇課文中要求認音、形、義集中在一起解決,難度大,效果差,因此,我們對怎樣既落實識字,又不忽視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索。
【設計思路】
全文圍繞:在讀課題時要抓住關鍵詞來理解,如“盲婆婆”“蟈蟈”“送”,再依次展開。我是怎樣關心盲婆婆的呢?理解時抓住“樂呵呵”、“喜滋滋”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我”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喜悅之情。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想象蟈蟈的叫聲讓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歡樂的往事?給孩子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滲透學生善良美的教育,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
教學重點:詞句的訓練,指導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通過自身體驗,課文誦讀,感受詩中的那份童真,激起學生的愛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課前已經預習)
一、談話導入
1.昨天,老師讓小朋友們試著回去閉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時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難呢?那時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著急、難受、緊張、害怕……)
2.小朋友只閉上了眼睛一會兒,就有了這么多的困難,那要是一個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遠生活在黑暗中,那她會怎樣呢?(孤單、寂寞、難受……)
【設計意圖】
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那如何品味語言,感悟形象,體悟意境呢?我想:首先,要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由于課文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直接聯系不夠普遍,成為學生體悟課文的難點。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發學生想象,為理解詩歌內容,走進詩歌所創設的情境作鋪墊。
二、找準鏈接點,走入課文情境。
(一)引出“蟈蟈”
1、引出蟈蟈,出示蟈蟈的圖片(課件),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2、板書“蟈蟈”,讀準蟈蟈
3、說說蟈蟈:這是一只怎么樣的蟈蟈呀?(蟈蟈,那綠色的小東西,總在秋意濃濃的時候,不知疲倦地唱著,無憂無慮地唱著,那歌聲永遠透著一股歡樂,有時很有節奏,讓你雀躍,有時沒有任何節奏,聽著讓你很想走進草叢去,探一探它們的世界。)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②會寫“您”“領”“童”“難”4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營造入境悟情的環境,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詩歌,加深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
①指導朗讀背誦。
②指導在朗讀中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①小黑板(一面有詞串,一面寫有“說話訓練”內容)。
②實物:一只放在籠子里的蟈蟈。
③課件說明:風景圖、課本插圖2
學生準備:鉛筆、生字本。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詞語
(過渡,前面我們己經初步學習了這首小詩,認識了許多新詞朋友,瞧它們來啦!還認識它們嗎?)
1、出示兩排詞語:
好蟈蟈綠色田野唱歌樂呵呵
盲婆婆童年往日難忘喜滋滋
2、學生讀詞串。[設計意圖:本環節中,試圖利用詞串的韻味,初悟小男孩的人性美]。
二、品讀詩歌,入境悟情
(一)品讀一、二小節
1、抓“盲”字,奠基礎。
(過渡,聽小朋友們讀得這么好,盲婆婆想單獨出來和大家打打招呼。學生齊讀"盲婆婆":
師:盲下邊是個什么字?(目)
師:“目”指什么?(眼睛)
師:你用眼睛能干什么?(生交流)
師:出示風景圖片,并小結,“是啊,人有了眼睛可以看書、寫字,還可以欣賞美景,可盲婆婆的“目”上邊加了一個“亡”,也就是眼睛壞了,看不見了,那她每天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心情又會怎樣呢?請同學們閉眼想一想。〈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利用“盲”字的構字規則,先分析“目”然后結合風景畫及教師描述,讓學生體會:婆婆因盲而隔開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因此灰暗寂寞,前后對比感悟,鄰家小男孩關心他人的美好品質奠定基礎]。
(過渡,多可憐的婆婆呀!幸好,鄰家小男孩為盲婆婆送來了一只蟈蟈)。1)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節(自由讀)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2)這是一只綠色,會唱歌的蟈蟈,小男孩心理一定會非常高興,對嗎?你從哪兩個詞中看出來的?(樂呵呵,喜滋滋),你能說出幾個跟“樂呵呵”、“喜滋滋”意思相同形式一樣的詞語嗎?想想小男孩“樂呵呵”、“喜滋滋”的樣子,再讀讀一定能讀得好。(指名讀)。
3)(出示實物蟈蟈)多可愛的蟈蟈呀!假如你有這樣一只,你心理一定會怎樣?(很快樂,很高興),那我們來"樂呵呵"、"喜滋滋"再讀讀。[設計意圖:在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抓住了"樂呵呵"、"喜滋滋"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情緒,然后出示實物,引導學生進入境悟情]。
3、品讀第二小節
(過渡:從你們的讀中,我知道了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小男孩喜滋滋地把它送給了盲婆婆)。
1)他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請小朋友自己小聲朗讀詩的第二節。(自由讀文)。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3)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一下?(小組讀)
4)從大家的讀書聲中,我知道了“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是讓它在“我”上學的時候,替“我”為盲婆婆唱歌,多懂事的孩子呀!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關愛他人。小朋友們,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孩子,想想平時不上學的時候,你是怎樣關心盲婆婆的?(生交流)。
5)能為需要我們關心、幫助的人帶來快樂,我們自己也是快樂的。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一、二小節(齊讀)。
(二)品讀第三小節
(過渡,蟈蟈的歌聲會給盲婆婆帶來什么呢)?
1、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2、你再來讀讀,一定會讀得很出色(再指名讀)。
3、出示課本第二幅插圖,指導看圖。(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臉上笑瞇瞇的,多高興呀!)你可以看著畫面再自由小聲地讀讀第三節,你一定能讀得更好。(自由讀,指名讀)。
4、盲婆婆專心的聽著,她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詩歌中的句式說一說嗎?(出示歌聲領您--看到--生交流)。
5、你就哪位盲婆婆,歌聲帶你走進了廣闊的田野,看到了流淌地清波,找回了童年的歡樂。你的心情會怎樣?誰再來讀讀?(指名讀)老師想聽男生讀。(男生讀),女生一定也一定讀得不錯!(女生讀)。
(三)品讀第四小節
(過渡:蟈蟈帶盲婆婆走進了山村原野,找回了童年的歡樂)。
1、引讀:它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您聽(它唱得多好,咯咯……)。
2、“它唱得多好”,你一定會讀得更好,請你來讀讀(指名讀)。
3、“咯咯,咯咯,咯咯……”后面的六個點表示什么?(蟈蟈還在繼續唱歌),你再來讀讀(指名讀)。
4、蟈蟈在唱歌,盲婆婆在聽著,聽著,就好象誰陪在他身邊?(小男孩),“咯咯,咯咯,……”好象是小男孩在說(婆婆……有我……有我),這個小男孩真好!這個小男孩就是你!就是你!就是我們班的同學。我們一起來把最后一節讀一遍,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讀到我們的心里去。(由重到輕,讀出余音未盡的樣子)。
5、范讀全詩
讀書就應該能通過讀書看到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想聽老師讀嗎?
你能象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集體讀)。
[設計意圖:借助課文插圖,提供直觀形象畫面,發揮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把視野投得更遠些,更寬些,進行詩歌的補向,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再觀詩歌描繪的意境,反復指導朗讀,力求讓學生能讀中感悟,以悟促讀]。
三、指導背誦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小朋友們把這個充滿愛心的小男孩的動人故事已經記在心里。
1、你可以看著圖畫,試著背,老師會幫你!誰先來試試(指名背)。
2、男同學背(女同學閉眼想畫面)
3、女同學背(男同學想畫面)
4、齊背
四、指導寫字
(過渡:同學們真不簡單,不知不覺中已經把這首小詩記在心里了,字寶寶好,高興呀!來跟這些字寶寶打打招呼。
1、出示小黑板,復習"您"、"領"、"童"、"難"。
2、指導觀察字形。
3、范寫。
4、描紅。
5、臨寫
五、小結
六、作業:
1、課外閱讀,補充讀本《一顆小豆兒》。
2、搜集"關心他人,奉獻愛心,尊老助殘"的小事故。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反思:
上完這節課,通過反思,看到了這一課的成功點與不足之處。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抓關鍵字運用字理分析法,導入課題的設計還是比較成功的,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奠定了基礎。引導學生朗讀詩歌,體會意境,充分利用實物和課文插圖,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詩歌朗誦,加深了他們對詩歌的理解與感悟。但是,在教學中,也暴露了課堂機智欠缺,不夠開放等弱點,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新課標的理論要求,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1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齊讀課題。
2、檢查生詞
二、學習第一節
1、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是誰把蟈蟈送給了盲婆婆?
2、你知道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嗎?
綠色的蟈蟈(看到的)
會唱歌的蟈蟈(聽到的)
3、捉到這樣一只蟈蟈,鄰居家的小男孩心情怎么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快速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樂呵呵,我們來做一個樂呵呵的表情,現在就讓我們樂呵呵地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
4、樂呵呵,心里多高興啊,文中還有一個跟它有相同意思的詞語,是(喜滋滋),他們不但意思相同,而且形式也相同,像這樣的詞有個專門的形式,我們叫它abb式,像這樣形式表示高興的詞,還有嗎?
(笑呵呵的、笑瞇瞇、喜洋洋、笑哈哈)
師:這樣的詞都可以用來表示開心。
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蟈蟈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們二(6)班的鄰居是誰嗎?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離得非常得近。
5、就讓我們開心地讀一讀第一小節
三、學習第二節
過渡:對呀,把自己剛捉到的蟈蟈送人,我們都會有些舍不得。那小朋友為什么“喜滋滋”地送蟈蟈呢?我們讀一讀第二小節,從里面找一找原因。
1、自由讀課文第二小節
2、瞧,一進門,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節(齊讀),
3、這兩個詞語怎么讀呢?指名讀(有點著急,想快點把這只蟈蟈送給婆婆,很開心,因為今天我捉到了一只蟈蟈。)
4、小男孩這么開心,是因為這還是一只——(生接讀)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你唱歌。)
5、點紅“替”理解替。
那不上學的時候,小男孩就自己為盲婆婆唱歌。為什么要為婆婆唱歌呢?
她眼睛長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說。
然后完成練習:鄰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xxx,看不到xxx,也看不到xxx,她感到xxx。
師:盲婆婆看不到紅紅的太陽,看不到花草樹木,看不到這五彩的世界,她覺得自己非常孤獨,感到難過。鄰居家的小男孩有空就來陪伴她,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除了唱歌,小男孩還會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這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只蟈蟈,很開心,他喜歡蟈蟈,但更喜歡鄰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學的時候盲婆婆孤獨,所以,他要把這只會唱歌的蟈蟈送給盲婆婆,讓蟈蟈代替他給婆婆唱歌,解悶。
7、誰來讀一讀這一段。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盲婆婆?
8、小結:無論是上學還是不上學,小男孩都想方設法地幫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熱心的好孩子。
四、學習第三節
過渡:那蟈蟈的歌聲能給盲婆婆帶來快樂嗎?請小朋友自由地讀讀第3節,找找答案。出示第三小節
1、蟈蟈的歌聲給盲婆婆帶來快樂了嗎?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2、盲婆婆真的用眼睛看到了嗎?(練讀第1句,像盲婆婆一樣美美地想象,再美美地讀出來。指名讀,齊讀)是盲婆婆用心感受到的,(出示插圖二:盲婆婆手捧蟈蟈,大背景是廣闊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臉上露出微笑,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播放蟈蟈叫聲)她仿佛會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指名說
3、“往日”是什么意思?(聯系上文“童年”理解詞語的意思)
你們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難忘的歡樂?(說后讀好“難忘的歡樂”)
同學們,聽!(播放蟈蟈叫聲錄音)你們知道嗎?盲婆婆也有著快樂的童年,那時的她能看到一望無邊的藍天,聽到唧唧喳喳的鳥叫;能看到自己美麗的村莊,聽到小伙伴們歡快的笑聲;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聽到小溪流淌的聲音,她還時常和曉伙伴們光著腳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聽到這一切,看到這一切呀!
4、如果你就是蟈蟈,你最想把盲婆婆帶到哪里去?誰能說得和書上不一樣的?
5、指導朗讀
(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我們就把婆婆心中的歡樂讀出來吧!)
男生讀,女生讀
(我們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歡樂的生活。讓我們也來做一只蟈蟈,給她帶去歡樂。)
齊讀
5、你們瞧,盲婆婆聽到這樣的歌聲,笑得多開心啊!小組比賽讀,讀出盲婆婆的快樂。
五、學習第四節
過渡:盲婆婆笑得這么開心,看來這只蟈蟈唱得怎么樣?
1、齊讀第四節
2、蟈蟈唱得多好啊!咯咯,咯咯,咯咯,點紅省略號,這是(省略號)。在這里,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內容?(那這個咯呼就表示它還在叫。這是蟈蟈的聲音,它還像什么聲音?課文中是誰在笑?他們為什么在笑?)
3、讓我們一起聆聽蟈蟈的歌聲,感受盲婆婆的快樂。(齊讀第四小節)
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么熱心地幫助了盲婆婆,讓我們帶著他的這份熱心再讀讀課文。
總結:有了這善良,樂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見了光明和幸福,快樂又回到她的身邊。我們也要向課文中的小朋友學習,生活中學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們要關心身邊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體有殘疾的人。給別人帶來快樂,也使自己更加快樂,一起讀好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蘇教版第三冊第五課)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學本課重在帶領學生體悟“我”送蟈蟈的用意:在我上學時讓她替“我”為盲婆婆唱歌,讓盲婆婆從蟈蟈的歌聲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回想童年時光的歡樂,充分展示了兒童的美好心靈,讓學生從中體會人間真愛,陶冶心靈。
本文的教學時間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生字詞語的學習。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abb式的詞匯。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學情分析:
這是一首主題鮮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動,語言淺近明快,富有兒童情趣的敘事詩,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直接聯系不夠普遍。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積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盡量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既抓“送蟈蟈”的敘事線,又抓“獻愛心”的情感線,深入理解詩歌涵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讀中陶冶美好的心靈。本節課的設計我主要采用讀悟教學法和想象教學法,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在想象說話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體會詩歌的語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蘊含的情感之美。
教學流程:
一、緊扣課題 激趣導入
1、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輪流讀詩歌,檢查初讀情況。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師生共同理解“盲婆婆”這個詞。重點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三分鐘,處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學生談談自己這三分鐘的感受。
4、再讀課題,設疑:“我”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一只蟈蟈能給盲婆婆帶來什么呢?
(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詩歌精華所在,極富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在課題中抓住一個“盲”字,為學生留足時間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為下文進一步學習做下對比鋪墊。讀課題后設疑,有效的激發了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欲望。)
二、以讀激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
1、學習第一節,“我”捉到了一只怎樣的蟈蟈?指名讀第一節。
2、多媒體展示蟈蟈的實物圖,播放蟈蟈的叫聲,讓學生感受蟈蟈的可愛。
3、學生自由讀第一節,找一找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我”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樂呵呵、喜滋滋)
4、指導積累abb式詞語。
5、“我”面對這樣一只愛不釋手的蟈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指導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
6、此時“我”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你用自己理解的讀的方式表達出來。指導讀出詞語“樂呵呵”、“喜滋滋”的語氣。(自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此環節設計欣賞蟈蟈的外形、叫聲,說明我對蟈蟈的喜愛,而“我”又轉送給了盲婆婆,表達了“我”對盲婆婆的同情、關心、幫助,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abb式詞語的積累,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語文教學反思01-16
讀《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有感04-0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反思03-28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08-09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心得12-31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03-31
蘇教版《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設計03-12
二年級上冊《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說課稿04-08
小學語文教后反思:送給盲婆婆的蟈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