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上《英英學古詩》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第三冊的第三課。這篇課文用了和以往課文不一樣的形式——“對話”來表現的。這篇課文寫了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饒有興趣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古詩的意境。
教學片斷:
師:請小朋友打開課本,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看誰能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和一個會思考的大腦?
生:好啊!(很有興趣的樣子)
師: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生:這篇課文中有一首古詩!
師:不,我們以前也有學過有古詩的課文。
生:這篇課文中古詩的意思已經告訴我們了。
師:上學期學過的《詠華山》在課文中也有意思的,還記得嗎?
生:記得。
生:這篇課文寫的是奶奶和英英兩個人在說話。
師:是呀,兩個人在說話叫做什么呢?
生:對話!
師:對啦!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不一樣,它是以奶奶和英英兩個人之間對話的形式出現的。我們以前也練習過分角色對話朗讀,現在請小朋友同桌練習分角色對話,好嗎?
生:好!
師:現在我來做“奶奶”,你們做“英英”,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
(師生分角色讀課文)
師:如果我是奶奶,我還會問英英一些問題呢!
生:你想問什么呢?
師:奶奶年紀大啦,英英說話一長串一長串的可聽不懂。慢慢說,奶奶才能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師:那奶奶更不懂了,為什么非得說“秋天的夜晚”呢?
生:因為秋天的月亮很亮。
師:是呀,秋天天高氣爽,云淡風清,所以感覺秋天的月亮特別亮。
生:秋天,有一個中秋節。
師:中秋節又怎么樣呢?
生:中秋節吃月餅!
師:凈想著吃的!
生:中秋節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圓。
生: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奶奶明白了。那下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遠離家鄉的人……
師:誰遠離家鄉了?
生: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寫這首詩的人。
師:哦,這下,奶奶才真正聽懂了,謝謝你,我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拋出一個問題: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課文是用對話的形式來寫的。雖然花掉了一點時間,但孩子們自己發現的答案,比起老師簡單的“告訴”,效果卻好得多!
雖然《靜夜思》這首古詩孩子們早就會背了,但是他們的背誦只屬于機械記憶,對于詩意及蘊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課文在寫意思時,又是整首詩一起解釋,為了讓孩子們真正弄懂這首詩的意思,還是得一句一句來。我就把自己變成課文中的奶奶,裝作弄不明白的樣子,讓孩子們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我聽。在此過程中,這個難題“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們的認真思考下解決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內容中的靜態知識轉變為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變得真實而有效了。
【二上《英英學古詩》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英英學古詩》教學案例及評析03-04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07-26
蘇教版二上《英英學古詩》教學札記06-30
《英英學古詩》優秀教學實錄06-16
《英英學古詩》說課稿和教學反思06-05
《英英學古詩》優秀教學片斷06-30
讀《英英學古詩》有感05-09
《英英學古詩》優秀教案11-05
蘇教版二上《3、英英學古詩》課文原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