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學案例以及反思
《范進中舉》教學案例
《范進中舉》是一篇古代白話小說。小說,作為一種主要的文學體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小說教學,更因其內容的豐富、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深刻性等特點而呈現教學的多樣性。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促使我們語文教學必須以新的姿態、新的面貌來迎接新的挑戰。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評價力和創造性,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本學期,在教學《范進中舉》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的嘗試,操作流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講述:在我國古代,“學而優則仕”,主要途徑是參加科舉考試,一旦中舉,會怎樣呢?(出示有關詩句,學生讀)更有甚者,喜極而瘋。(出示有關圖片、文字)中舉了,可人卻瘋了,這是喜是悲?帶著對封建科舉的思索,我們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的人來見證科舉的巨大威力。(出示課題)
二、簡介科舉制度的有關常識
出示有關文字,教師略做介紹。
三、整體把握小說情節
快速瀏覽全文,想一想,文章圍繞范進中舉,寫了哪些事?請用簡要的語句概括。
四、細讀探究
1.細讀課文,深入探究:生活在科舉時代的范進,是科舉制度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結合學生的回答,點撥、引導、深入分析描寫人物的語句)
2.出示作家生平經歷及《儒林外史》簡介,由此總結小說的主題
五、出示鑒賞小說的方法
(一)、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生活的時代背景。
(二)、通過分析小說中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來感知并評價人物形象。
六、延伸拓展
1.講與科舉有關的故事《項羽拿破輪論》,使學生加深對科舉制毒害讀書人的認識。
2.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同為讀書人,你覺得今天的讀書人和范進那個科舉時代的讀書人一樣嗎?
七、布置作業
寫一篇小論文,題目是《從胡屠戶的“兩次賀喜”說起》
《范進中舉》反思
教學在合作討論、交流、對話與表達中結束了,回顧這篇文章的教學,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感受:
一、教師在課前準備時,當深鉆文本,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切入點的獨到和主問題的設計上下大功夫。作為古代文學的經典名篇,既有內容的廣度,又有思想的深度。面對這樣一篇傳統篇目,備課時,我一直在思索:對于初三的學生,怎樣教學這篇小說才能實現耗時少、效果好,怎樣設計教學環節和主問題才能實現創造性地教學,實現不落俗套,高屋建瓴的教學。為此,我閱讀了大量有關本課教學方面的資料,并查找閱讀了許多有關鑒賞《范進中舉》的文章,獲得了很多啟發,對文本做到了非常熟悉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教學本課的基本方案,為成功教學本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注意為學生創設主問題有層次地探究文本。這是對話的關鍵。我設計了三個主問題和一個亮點探究活動:初讀,解決小說故事情節的問題,這是打開文本的鑰匙;細讀探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生活在科舉時代的范進,是科舉制度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在學生討論、交流和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點撥、引導、深入分析描寫人物的語句,從而把握人物形象,得出小說的主題,認知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閱讀反思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比較不同時代的讀書人的命運,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心靈的荼毒,調整自己的讀書心態,加強道德修養、努力學習,珍惜擁有的學習機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實現對學生的再教育。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義和閱讀活動的樂趣。
三、讓學生在探究與對話中表現并強化語文能力。探究式閱讀讓合作學習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實踐。小組探究活動中,誰發言,誰補充都有較明確的分工。而在表達中,要求學生努力達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提煉整合小組的觀點,說句意連貫、層次清晰、語言精美的話的目標。從一句到幾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據,切近題旨。
還記得《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根據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實行探究式閱讀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文本解讀為文本賞讀、語言探究,并跳出課文讀課文,可以讓語文課教學呈現新的生機。
【《范進中舉》教學案例以及反思】相關文章: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11-15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12-18
語文《范進中舉》教學反思03-28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04-03
《范進中舉》教學教案12-02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11-15
《范進中舉》課堂練習以及答案03-27
《范進中舉》教學反思(通用5篇)11-20
范進未中舉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