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棗核》課堂實錄
教材分析與評價
《棗核》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愛國情懷”的第一課全文以“棗核”為線索,采用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表現手法,講述一位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托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民族意識和豐富民族情感的偉大民族樸實的敘事、真誠的獨白、精巧的構思、簡潔質樸富含抒情色彩的語言,使這篇敘事散文美不勝收
作為“愛國情懷”的起始課,《棗核》一課的教學承擔著“開源引水”的重任:點燃愛國熱情、激發學習興趣、教給閱讀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2、學習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了解巧設懸念、以小見大等寫法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
2、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游子的思鄉情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教學重、難點
1、較為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題內涵,是重點也是難點2、品析本文質樸情真的語言,是重點
教學構想
“讀”為手段,“品”為重心,“情”為基調,“悟”為目的
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二胡協奏曲《梁祝》,歌曲《我的中國心》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堂實錄
一、欣賞兒歌,切入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首先來聽一首兒歌怎么樣?
生(異口同聲、面帶好奇):好
(多媒體播放: 一個棗核大不大?一間屋子盛不下/一個棗核小不小?一間屋子盛不了)
師:同學們,這首趣味盎然的兒歌是不是讓你浮想聯翩了呢?又會有哪些問號在你的腦海里掀起小小的浪花?舉手說說吧
生1:這首兒歌易學易記,但話語很辯證、引人深思大不大?“一間屋子盛下下”,太大了小不小?“一間屋子盛不了”,更大了
生2:一個棗核小之又小,為什么會“一間屋子盛不下”呢?夸張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師:太好了,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粒小小棗核的奧秘看來還真是值得思考了當然,如果同學們放飛想像,定會找到許多言之有據、可自圓其說的精彩答案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蕭乾先生的《棗核》(隨機板書課題、作者),看看文中的“棗核”大不大,相信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用心聆聽“棗核”,感知內容
師:首先,請允許我和幾位同學為大家配樂朗誦課文在聽讀的過程中,我們一起來了解幾粒棗核的神奇之旅吧
(多媒體展示:① “舊時同窗”為什么在分別近半個世紀之后,“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去幾顆生棗核”,她想做什么?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② 請用橫線畫出文中含有“棗核”或“棗樹”的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棗核”展開故事情節的)
(播放背景音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師生合作朗讀,師讀文章的第1、2、10、11段,男生1讀第3至6段的旁白,男生2讀7至9段的旁白女生3讀第3至6段中“美籍華人”的話,女生4讀第7至9段中“美籍華人”的話)
生(脫口而出):她要種棗樹因為她總是想北京、想故鄉、想祖國
師:回答很好怎樣完成第二題呢?我給大家做個示范如在第一自然段“一位舊時同窗寄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去幾顆生棗核”下畫橫線,將此情節概括為“要棗核”
[板書:要棗核]
生1:第三自然段“我趕快從手提包里掏出那幾顆棗核”, 這是“給棗核”
師:這位同學把這一情節概括為“給棗核”,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3:我認為應概括為“得棗核”因為“要棗核”的人是“美籍華人”,她是本文要刻畫的主要人物
師:同學們,“給棗核”“得棗核”兩個概括你認為哪個更有道理呢?
生:“得棗核”
[板書:得棗核]
生3:第四自然段“我問她棗核的用途”,這是“問棗核”
生4:第七自然段“我老是想總布胡同里那棵棗樹所以才托你帶幾顆種子,試種一下”,這是“答棗核”
師:那么,如果把這一“問”一“答”聯系起來,這一個大的情節該如何概括呢?
生(自由發言):“談棗核”“說棗核”“話棗核”
師:這些概括都不錯
[板書:話棗核]
師:同學們,面對梳理出來的情節,在本文構思上,你會有怎樣的發現?
生5:“棗核”是本文的線索,讓文章變得條理清晰
[板書:一線串珠]
師:還有呢?
(學生思考、無語)
師: “美籍華人”只索要棗核卻不說用途本已“蹊蹺”,要了棗核不回答我的詢問更顯“故弄玄虛”
生(豁然開朗):設置懸念
師:對,層層懸疑中調皮的“舊時同窗”和巧設懸念的蕭乾就一齊向我們走來了
[板書:巧設懸念]
師:“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小小棗核,飽含真情同學們說,這一粒棗核小不小?
生(齊聲回答):不小
三、用智美讀“棗核”,品析語言
師:同學們,這篇敘事散文不僅以巧妙的構思取勝,它令讀者贊不絕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看似平淡的語言卻飽含海外華人的戀國情濃那么,“我的舊時同窗”濃郁的思鄉之情是怎樣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細細呈現出來的?(停頓)比如第一段中的這句話:“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一個 “再三托付”寫出“舊時同窗”索要棗核時鄭重其事的態度,寫出她渴望得到棗核的迫切心情,表達她渴望借助棗核排遣鄉愁的美好愿望
師:請自由美讀課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詞下加小圓點、好句下畫波浪線,然后選擇你個人最受觸動的一處進行簡要旁批首先讓我聽到同學們個性的美讀之音在教室響起
(學生放聲自由美讀,圈點批注教師巡視進行個人點撥學生舉手發言)
生1:當讀到“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時,我感受到在“美籍華人”的眼中、心中,這幾粒棗核的地位很重、很重,也說明故鄉在她心中的地位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
師:你的選句很經典,但能否把用語之妙再說的具體點呢?
生1:“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用了比喻,“珍珠瑪瑙”本來就是貴重之物,說比它們還貴重,可見棗核的地位無可替代
師:不錯,這個句子你從修辭美的角度賞析的比較到位在你的選句中還有值得品析的妙詞嗎?
生(七嘴八舌):“托”字
師:誰來幫助1同學賞析一下這個“托”字?
生2(舉手發言):一個“托”字描繪出“美籍華人”小心翼翼地對待這幾粒生棗核,視棗核為珍寶,因為在“我”看來不起眼的棗核在她心中是故鄉的代表
師:品的細作者為什么不用“拿”“抓”“捏”“攥”,而單選一個“托”字呢?因為棗核是生命,是承載“美籍華人”愛國愛鄉之情的'生命,這生命無價“托”細節傳情
生3:“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表面看,“美籍華人”的做法有點不合情理,她應該先款待“我”再詢問可她由于心里過于思念故鄉,所以顧不得禮節,見到同窗好友就急切地想得到好友的回答
師:王維詩云:“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面對來自故鄉的友人,傾訴思鄉的衷腸,合情合理
生4:“經她指點,我留意到臺階兩旁是她手栽的兩株垂楊柳”,“她”為什么栽“垂楊柳”呢?因為我國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栽楊柳是思念、依戀故鄉的表現
師:依依楊柳、柄柄睡蓮,哪一樣不是故鄉之景、不蘊思鄉之情呢?敘事言情
生5:“我想廠甸……我老是想總布胡同院里那棵棗樹”四個“想”讓“美籍華人”在說出要棗核的秘密的同時,傾盡思鄉的苦水
師:請同學們齊聲美讀這四個“想”,也想一想5同學說的在理不在理
(學生齊讀,點頭)
師:這四個“想”說來是京腔京韻,品來是催人淚下,獨白抒情,
生6: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本段“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么”這句話看似很矛盾,應該怎樣理解?
生7:物質再富有,也不能化解思鄉的痛苦
師:言簡意賅
生8:我也有個問題,第5、6段用不少的筆墨寫“美籍華人”居所環境的幽美和家庭的美滿,是不是有點跑題?
師:同學們如何看待?四人合作小組開始探究,從對主題是否有用、從構思是否妥貼的角度去思考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研究,選出代表發言)
生9:這樣寫是用“美籍華人”生活的美滿與她思鄉的痛苦形成對比,襯托她思鄉的痛苦很強烈,是生活的幸福所無法替代的
師:異國再好,不是心靈的歸宿物質再豐,不能阻擋故鄉的云朵缺的就是故鄉土、故鄉水、故鄉人、故鄉情所特有的溫暖怎么辦?現代著名學者周國平先生說的好:“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追求和創造;二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你可以品味和體驗”“美籍華人”的鄉愁是苦的,但她本人是善于苦中尋樂的她不嫌路遠、親自選石頭、論斤購買、親手建“北海”就是為了釋放鄉愁之苦,享受來自故鄉的溫暖這是對比顯情
生10:也有加深懸念的作用第四自然段是“問棗核”,如果接著就揭開“棗核”的秘密,就顯得太直白了,文章少了波瀾
師:這叫宕開一筆,吊足胃口懸念迭起,情節生動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