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最后一課》教學設計以及反思(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是一篇傳統課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課文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被迫改學德語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感。
【學情分析】
這篇生動感人的小說,初一的學生很容易讀通,但不容易深入讀懂,因為時間和空間與我們的學生相距太遠了,且“亡國之痛”更是一種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學中讓一系列的問題在討論中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反復品讀體驗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學時的擴展閱讀使學生由“法語”回到“漢語”,體味中國人對祖國語言的感情,從而引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愛國主義。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圈劃有關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詞語,理清他的心路歷程,并探究其變化原因。
2、 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精讀重點句、段,通過對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的分析來體驗
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2、 通過對比、討論,感受 “最后一課”的氛圍。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態 、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2、勾畫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含義及作用。
3、探究、分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心理等。
【教學方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談個性化閱讀感受,借助文本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精彩句、段的分析,來研究小說的主題,使學生觸摸文本的風骨,實現與文本作者的近距離對話,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學生活動:
1、 復習前節課內容。
2、 回答。】
二、 新授
(一)讀一讀、議一議:
1、找出韓麥爾先生最能打動我們的一些言行,并朗讀。
2、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一句話?為什么?
3、聽一下課文錄音片斷。在這一小節中,有韓麥爾先生的幾個定格動作,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怎樣的一種心情?
4、看一下25小節。聯想一下,此時如果你是韓麥爾先生,你會說些什么? 5、我們再來看一下課文最后,韓麥爾先生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有什么含義?
6、同學們,面對著老師的這么一個手勢,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學,你會怎么做?
【學生活動:
1. 朗讀課文。
2. 討論交流。
3. 聽課文錄音片斷。
4. 合作探究、交流。
(二)比較閱讀
補充閱讀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寫的北平被侵略軍占領后某學校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時的情景。思考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祁瑞宣老師在這一課上的反常舉動。這一系列動作反映了他當時怎樣的一種心情?
2、比較一下,韓麥爾老師和祁瑞宣老師有什么異同? 【學生活動:
1、默讀材料。
2、討論交流。】
三、 鞏固訓練
品味語言:請同學們談談文章中留給你印象最深的語句是哪些,并說說為什么?
四、 小結
同學們,這篇文章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描寫,鮮明地刻劃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這兩位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我們認識到了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性。韓麥爾先生說得好,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后來,法國人民通過努力,終于又把這兩處領土奪了回來。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尋求發展。它不靠別人,靠我們自己,特別是靠我們朝氣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們的,未來在你們的手中!
五、 布置作業
A:以韓麥爾先生的視角改寫課文,字數不限。預習《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B:學了本文以后,你一定有不少話要說,寫出你的心得體會。字數不限。預習《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板書設計】
最后一課
都德
小弗朗士: 語言、動作、心理
熱愛祖國
韓麥爾先生: 語言、動作、外面、神態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短篇小說,主題鮮明突出,意在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這篇課文,我首先制定了簡單可行的教學目標:圈劃有關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詞語,理清他的心路歷程,并探究其變化原因;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精讀重點句、段,通過對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的分析來體驗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學習運用語言、神態、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感悟小說所表現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這些教學目標,我主要是讓學生在理清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運用朗讀、圈畫、品讀等方法,把握文中重點語句,感受豐滿的人物形象。
課堂上,我能注意圍繞目標開展各環節的教學活動,注意課外作業與課內教學的整合與延伸。但在時間的安排與把握上出現了前松后緊的問題,以致于教學活動沒有完整實現。如: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在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時花時太多;文中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小弗朗士分析時間多,而韓麥爾先生則匆匆而過,甚至連分析后的板書都沒顧上寫,由此可見,教師的課前準備與預設還不夠周全與合理。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還從同仁那里學到了許多:如教師提問的指令應簡單明確;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要力求自然順暢;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回答來追問與總結等等。
【中學語文《最后一課》教學設計以及反思第二課時】相關文章:
《莫泊桑拜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以及反思04-02
《最后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5-25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第一課時」04-06
《孔乙己》教案以及反思(第二課時)05-26
《學棋》教學設計以及反思05-08
《最后一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8篇)01-25
《鳥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04-02
《冰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05-18
《心愿》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