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參考
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克隆,克隆技術的發展過程和克隆技術將怎樣造福人類的知識,讀來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
內容點擊:
課文從細菌的裂變這一特性說起,說明了克隆的本質就是無性繁殖。接下來課文進一步對克隆的詳細內容作了科學的解釋,把高深的科技說得生動 形象。接著文章對克隆實驗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和說明: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研究的成果和貢獻;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使讀者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最后又從克隆羊“多利”的出生預示了克隆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的造福及對克隆的理性思考。行文脈絡清晰,說明事理步步推進。作者為了說明什么是“克隆”,精心組織材料,分四個小標題向我們介紹“克隆”,但作者不是僅限于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是融入自己的贊賞之情和嚴肅思考。具體地說,本文既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科學的知識,又展現了包括我國科學家在內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引領讀者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結構特點:
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小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本文采用的是并列式結構,邏輯順序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即克隆的含義、實驗、發展與好處等。全文共16個自然段,自然分成4部分,文中并標有小標題。第一部分(第1~3段)小標題是“克隆是什么”,這一部分主要說明了什么是克隆,這一部分運用作詮釋、分類別、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的概念,淺顯易懂。第二部分(第4~8段)小標題是“克隆鯽魚出現前后”。這一部分介紹了人類在克隆低等動物過程中的探索過程,是克隆哺乳動物的前奏。第三部分(第9~11段)小標題是克隆綿羊“多利”。這一部分介紹了人類克隆出第一例哺乳動物——綿羊“多利”的經過及其巨大影響。第四部分(第12~16段)小標題是:克隆技術造福人類。這一部分介紹了克隆技術在挽救瀕臨絕種珍稀動物方面以及在研究癌生物學、研究免疫學、研究人的壽命等方面的作用。同時指出一個值得人們去深入探討的問題:克隆人的問題。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所以說明順序不可調換。
寫法借鑒:
本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首先,表現在文章結構安排上,用四個小標題把全文分為四部分,這四個部分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緊密的邏輯聯系。其次,文中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把艱深的科學道理作了深入淺出的說明。其三,文中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不僅從中獲得科學知識,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啟迪。問題全解文中說到:“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這段話的含義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社會的影響是一分為二的,它既能造福人類,推動社會的發展,也能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克隆人”的誕生就可能打破現在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
學法指導:
對句子含義理解的方法①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分析。如:“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一句中,“悲喜交集”可理解為“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作用”。②逐句分析,兼顧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則是順應上句話的主題,從其中的某一內容出發,即科技發展可能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的角度去進一步延伸。
思維訓練:
一、快速閱讀課文,回答下面問題。
1.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的說明順序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時間的先后來寫“克隆試驗”呢?文中這種安排有什么好處?
3.“克隆羊”的誕生,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4.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
二、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
三、文中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友情提醒:
一、設計此題主要是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在此基礎上,了解事理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1.作者為了說明“克隆”,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釋義和引用。舉例子:列舉植物、動物界當中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釋義: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并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游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說明順序的安排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技巧。這一節有兩條線索:一是從中國的“克隆試驗”寫到外國的“克隆試驗”,這樣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二是寫“克隆試驗”從魚類、兩棲類再到哺乳類,體現了科學家們“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同時也為下文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行文的鋪墊。
3.克隆羊的誕生在世界引起了轟動,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標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類的福音,也可能成為人類的兇兆,也就是說,它既可以為人類造福,也可能給人類造成危害。
4.課文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設計這道練習題主要是要讓學生在推敲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和精神。例如:
(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后,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
(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術從爪蟾蝌蚪的腸上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中取出核,并把這些細胞的核精確地放進已被紫外線破壞了細胞核的卵細胞內。”
(4)“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終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經過247次失敗之后,他們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
(6)“……用極細的吸管從卵細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蘇格蘭黑面羊’的卵細胞中。……然后,將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宮里。”
三、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大體可從如下幾方面展開:1.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類和殃及人類的程度在同步增長,如核的發現和利用;2.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越來越深刻地觸及人類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問題;3.科學發展也會引發人類道德倫理觀的變革和更新。如何確立并完善現代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使之既能導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能適應科學技術的進步,理性而德性運用科學之劍,使之為人類造福,同時又讓人類真正享受并體會到科學帶來的幸福,這將是現代社會必須探討和面對的問題。
【初二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參考】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上冊《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03-22
人教版初二語文《奇妙的克隆》教案03-17
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奇妙的克隆》教學反思03-19
初二上冊語文奇妙的克隆教案03-08
初二上冊《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03-22
《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02-23
《奇妙的克隆》導學案與參考答案06-29
《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原創」03-30
《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及后記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