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回憶我的母親》賞析
朱德同志的《回憶我的母親》一文,原載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這是一篇樸素優美的典范性的記敘文。在這篇回憶性的散文里,朱德同志懷著崇敬的心情,追述了自己母親的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跡,唱出一曲發自肺腑的對千千萬萬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的深情頌歌。
朱德同志的母親鐘太夫人,是1944年逝世的,享年86歲。1944年3月25日《解放日報》上,曾刊載過這位英雄的母親的傳略。我們敬愛的朱委員長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的偉大革命家,是深受人民愛戴的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讀《回憶我的母親》,更增加了我們對這位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崇敬與懷念。
本文從內容看,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的第1自然段,說明本文的寫作動機。“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像那些優秀的散文一樣,本文第一筆就接觸了主題。直截了當,點出了記敘的對象,同時抒發了自己得到母親去世消息的“很悲痛”的感情。“我愛我母親。”這是十分真摯、樸素的內心情感的抒發。接著,作者突出了母親優秀品德的集中表現:“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勤勞一生”,是本文記敘母親的重點。“特別”“值得”“永遠”這些詞起了強調作用。這一句既點了題,又是總寫母親的美德,很自然地成了提起下文的一個綱。
第二部分,包括文章的第2至第13自然段。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以時間為線索,翔實而又有重點地記敘了母親勤勞的一生。
這部分開始,作者先回憶了自己“世代為地主耕種”的貧苦的佃農家史。據有關材料,朱德同志的母親是19歲上嫁到朱家來的。在那黑暗的舊中國,母親一共生了13個兒女,但因為“家境貧窮”,不得不忍痛溺死了5個。這種苦難的遭遇,是多么怵目驚心啊。作者畫龍點睛地議論道:“這在母親心里是多么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啊!”用不著詳敘母親其他方面的苦難,僅此一個典型事例,也便概括出了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的牛馬不如的悲慘處境。但是,作者的母親,性格又是極為剛強、堅毅的,她克服了種種困難,“把八個孩子一手養大成人”。她的時間大半被家務和耕種占去了,連照顧孩子的工夫都沒有。但是,這位勤勞的母親卻給了孩子們極好的影響。
文中首先談到了“母親是個好勞動”,“她身體高大結實”,除了煮飯,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蠶,紡棉花。由于母親整日勞碌的影響,作者“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八九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憶說:“這個時期母親教給我許多生產知識。”母親是使他學會生產勞動的最早的老師。
接著,文章又介紹了母親的聰明能干。“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親的聰明能干,也勉強過得下去。”那些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陋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了“有銅錢那樣厚”的“家織布”,一套衣服兩三個孩子“接著穿還穿不爛”。這都表明,母親確實是個勤儉持家的能手。
母親第三個方面的特點是性格和藹,同情貧苦的人。她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每天天還沒亮,就第一個起身;從不打罵孩子,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在她的良好影響下,這個大家庭長幼伯叔妯娌之間,相處都很和睦。“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作者懷著崇敬的心情贊揚道:“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親又是一個堅強不屈的勞動婦女,她鼓勵作者去尋找新的生活。1900年前后,四川連年旱災,很多農民饑餓,破產,不得不成群結隊地去“吃大戶”。這是一種自發的反抗行動。但是,對于這樣起碼的反抗行動,萬惡的反動統治階級卻總是進行野蠻的鎮壓。有一次,作者親眼見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爛爛的農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所謂官兵一陣兇殺毒打,血濺四五十里,哭聲動天。”這是吮吸人民血汗的萬惡的剝削階級及其爪牙,欠下人民的又一筆血債!正是在這樣的荒年暴月里,災難也降臨到他們家庭。1909年,地主欺壓佃戶,要在租種地上加租子,由于陰謀未能得逞,“就趁大年除夕,威脅著我家要退佃,逼著我們搬家。”作者沉痛地回憶說:“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災,莊稼沒收成,“這是我家最悲慘的一次遭遇”。在剝削階級的侵害面前,“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母親這種剛毅、倔強、愛憎分明的品格,是勞動婦女優秀品德的集中體現,也給了向往革命的幼年時期的作者以良好的啟示,作者回憶說:“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
母親曾經以節衣縮食的辦法培養作者去讀書,想著靠他作為讀書人來“支撐門戶”,不受或少受“鄉間豪紳地主的欺壓”。這種想法的產生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勞動人民擺脫剝削階級壓迫的合理愿望。在作者求學期間,盡管學費是東挪西借來的,總共負了200多塊錢的債,母親仍然一直頑強地支持著他。后來,當作者遠走云南,參加新軍和同盟會,獻身于改造中國的進步事業時,又得到了母親的“許多慰勉”。這足以表明,母親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她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再往后,隨著中國革命繼續向前發展,作者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母親更加積極地支持他。作者滿懷激情地寫道:“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里過著勤勞的農婦生活。”讀到這里,革命母親鐘太夫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欽佩,使我們敬仰。
作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將結束時,特別強調加以歸納說:“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她以勞動為生命,離開土地就不舒服,雖至晚年,“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母親作為一個勞動婦女,在她身上十分突出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刻苦耐勞的美德。作者對母親的頌揚,也是對勞動婦女的頌揚,對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品德和優良傳統的頌揚。
從第14自然段至結束,是全文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主要是寫母親對作者的教育和影響,也表示了作者繼續革命的決心。
第14、15自然段是兩個并列段。作者在扼要地回顧了母親偉大而又平凡的一生之后,十分明確地總結出了母親對自己的良好教育與影響。作者以“我應該感謝母親”而加以強調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革命,就是向困難作英勇無畏的斗爭。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知難而進,是一個革命者必須具備的品德。作者十分豪邁地回顧說:“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我們敬愛的朱委員長,從井岡山到南泥灣,與紅軍士兵一起下山挑糧,與革命戰士一起上坡開荒,處處以身作則,成為革命者戰勝困難的光輝典范。作者還質樸動人地說:“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作者之所以懷念母親,這是因為母親始終如一地積極支持他投身革命。作為勞動人民的一員,母親的這種支持,是有深遠意義的。作者進一步闡述他的感受說:“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這句滿懷革命哲理的話,是發人深省的。作者深深地懂得:社會的財富,人類的歷史,就是母親這樣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作者對母親的熱愛,就是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作者對母親的頌揚,就是對勞動人民的頌揚。作者揮筆寫下的這篇紀念文字,就是一首質樸動人的謳歌革命母親的交響樂章。作者懇摯地告訴我們:“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但是,作者是把他的懷念母親的深厚感情同熱愛民族、熱愛人民的'革命感情交織起來,融為一體的。他十分堅定地表示:“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金石錚錚的語句,披露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寬闊博大的革命胸襟,給革命的后來人以極大的鞭策和鼓舞。“愿母親在地下安息!”是紀念性文章常用的自然而又深情的結尾。
《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敘事散文,也是中學語文教材中優秀的保留篇目。在這篇簡潔樸素的優秀散文里,作者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謳歌了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繼續革命、要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的堅定志向。
像那些優秀的作品一樣,本文的第一個藝術特點是開門點題,清新自然。文章第一部分,就是這樣質樸無華的幾句話:
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這個開頭,既交待了文章的寫作緣起,又高度概括了母親勤勞一生的特點,成為全篇回憶母親優秀事跡的一個十分清晰的總的樞紐。高爾基曾經說過,在寫作中,開頭的第一句是最困難的。它如音樂中的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的時間才能找到。這個簡潔明朗的開頭,就給全篇定下了自然樸實的基調,形成了一種質樸洗練的風格,揭示了作者作為無產階級偉大革命家的寬闊胸襟。文章思想暢達,線索清楚。先由家史寫起,依次介紹了鐘太夫人的“是個好勞動”“聰明能干”“性格和藹”“同情貧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獻身革命事業等方面的動人事跡。全文用口語寫成,沒有那些令人頭暈目眩的形容詞,是無產階級優良文風的體現。在這篇回憶性的散文里,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出了母親一生的經歷的,同時又兼顧了體現母親崇高品德的幾個方面。這么一來,恰當而又自然地突出了這位革命母親的最大特色:熱愛勞動,支持革命。讀后,給人留下了經久不忘的印象。
夾敘夾議,情真意摯,是本文的第二個藝術特點。讀著這篇優秀的散文時,我們不但看到了作者母親作為“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美麗的精神世界,而且受著作者那奔涌起伏的革命感情的波濤的沖擊。在敘述母親的事跡時,適當穿插了必要而且精當的議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這種議論又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基礎的,寫來具體、翔實,讀著親切、感人。例如,寫母親整日勞碌著的形象,同時就寫到了自己的幼年時的感受:“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八九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記得那時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我就悄悄把書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節里,我上午讀書,下午種地;一到農忙,便整日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這個時期母親教給我許多生產知識。”到了后文,作者又與此相呼應地議論說:“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這就是在勉勵我們,要向勞動人民學習,學習他們豐富的生產知識,學習他們頑強的戰斗意志。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賞析】相關文章: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優秀教案08-16
朱德我的母親讀后感范文05-21
讀《回憶我的父親朱德委員長》有感04-05
讀《回憶我的母親》有感04-25
我的母親-當代回憶散文04-10
《回憶我的母親》教學實錄05-28
讀《朱德和母親》有感300字04-16
《朱德和母親》的語文教學反思03-19
回憶母親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