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新作文素材的運用點撥
作者/林逾靜
找回“好奇心”
最近,在國家圖書館聽了一場講座。演講人是《百家講壇》主講人、合肥工業大學錢斌副教授,講座內容圍繞他的新著《千年一筆談》展開,不僅講他對沈括《夢溪筆談》的解讀,更延展到對當下文化、科技、教育生態的思考。
雖說那是一部900年前的暢銷書,但在今天,就連中學生對它也一點不陌生,因為有關它的內容很早就進入了中學語文課本。這部橫跨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兩大領域的古書,記載了古老中國科技方面的諸多“世界第一”,如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中,有兩大發明(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都在《夢溪筆談》中有記載。書中還最早科學地解釋了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最早把“脂水”改稱“石油”,并記載了對石油進行成規模的民用開發——制造“延川石液體”的情形……
錢教授在講座里特別強調了沈括的“好奇心”對今人的啟示。正是打小的“好奇心”成就了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熱衷技術發明的博學之人。這確實是品讀《夢溪筆談》后給人的獨到見解。比如,幼年沈括“因病成醫”的小故事;比如,青年沈括對指南針的研究,對“磁偏角”現象的發現;沈括對音樂的研究,做弦線共振的演示實驗……正是從小具有的強烈好奇心,引發了他無比廣泛的興趣,最終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然而,在咱們目前的教育生態里,課余時間里孩子如果不看課本,那就是“不務正業”;就別說上網玩電子游戲了,喜歡聽流行歌曲那都是“危險的沉迷”。
【精要點評】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任何知識更重要,想象力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而對于今天中國的孩子,好奇心不是也比考試和分數更有價值嗎?當我們走進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之后,這些沉重的話題不該深深思考一下嗎?
【適用主題】
好奇心、興趣、教育生態、想象力、回到原點……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
最近在讀一本非常喜歡的書,名叫《人生不設限》,副標題很有意思,叫“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作者一開始這樣描述自己:我叫力克·胡哲,今年28歲。我一生下來就沒有四肢,不過,我可沒有被這個狀況限制住。我在世界各地旅行,鼓勵了上百萬人以信心、希望、愛和勇氣克服逆境,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在這本書里將和大家分享我如何面對難關與障礙,其中有些是我個人的獨特經驗,但大部分則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我寫這本書是為了鼓勵你克服困難去迎接挑戰,讓你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走向好得不像話的人生……
作者力克·胡哲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癥,天生沒有四肢,曾三次嘗試自殺。10歲那年,他第一次意識到“人要為自己的快樂和夢想負責”。從此,熱情、好動、充滿生命力,是對他最棒最貼切的形容詞!他是第一位登上《沖浪客》雜志封面的菜鳥沖浪客,在夏威夷與海龜游泳,在哥倫比亞潛水,踢足球、溜滑板、打高爾夫球樣樣都行。16歲那年,他第一次在小型聚會中跟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感動的口碑就從這12個人開始。在決定以“激勵他人”為生命目標后,他創設了“沒有四肢的人生”非營利組織,推行各種創意行善,至今已在五大洲超過25個國家舉辦了1500多場演講,他在全球擁有6億“粉絲”,給予(接受)了數百萬個擁抱,自稱為“擁抱機器”。
【精要點評】
生命不會一直一帆風順,當我們戰勝了挑戰,就會變得更強壯,也會對能有那樣的機會更感恩。力克·胡哲就像一位戰士,在上天給予的磨難中成長、成熟、成功。
【適用主題】
追求夢想、戰勝脆弱、放下、人生目標、內心的力量……觸動老百姓心底的是什么
不久前,三位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同是94歲的陳強、張瑞芳和86歲的黃宗洛相繼離去;除了家人好友,幾乎所有的影視大腕明星都趕來為他們送行。(作文素材 )在送別的隊伍里,更有許許多多淚眼婆娑、默默無聞的普通市民。
人們悲傷不已,唏噓一個時代結束了。然而,最引人深思的是演藝圈外的老百姓為何也是那樣的傷感,那樣的不舍?到底是什么觸動了老百姓的心底呢?
據“龍套大師”黃宗洛的二兒子黃海波回憶,黃宗洛一生飾演小角色,在生活中,他把與每個小人物的相遇都當做一種緣分。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他為人隨和,從來對錢和待遇都不計較,總是樂觀接受。他家住筒子樓時,沒有人打掃樓道,老人就自己拿著拖把打掃樓梯,每天都樂呵呵地從四樓一直拖到一樓。
做事果斷利落、性格爽朗潑辣的農村婦女李雙雙是張瑞芳留給大家的銀幕形象。鮮為人知的是,在生活中她和李雙雙的原型——河南林州市城郊鄉黃華村婦女劉風仙也是好朋友。50多年里,戲里戲外兩個“李雙雙”雖然身隔兩地,但友情不減。張瑞芳回上海后,給劉鳳仙寄過漂亮的發卡。2000年,張瑞芳的作品集《瑞草芳華》出版后,她還給劉風仙寄去一本。后來,她又給劉風仙寄去了眼鏡、絲巾等物品。而劉風仙親手給張瑞芳做了兩雙繡花鞋墊,張瑞芳舍不得墊,當成工藝品珍藏。
回憶起銀幕上最“壞”的好人、電影大師陳強,曾北漂十載的濟南市民譚強感慨不已:“最難忘老爺子親手做的牛肉燉蘿卜,配上大油餅。我那時候正長身體,一頓就能吃一整張餅,老爺子看我吃得香,連連說,多吃一點,好啊,真好。”就是這位“很節儉,不愛亂花錢”的陳老爺子,讓漂泊在外的北漂青年有了家的感覺。
【精要點評】
無論是小角色還是大人物,不管是農村婦女還是反派角色,三位老演員惟妙惟肖的表演,當然源自他們精湛的表演藝術,更緣于他們的表演“接地氣”,如此才能反映出最底層普通民眾的愿望、渴求,才能以真正的藝術滋養大眾。而在生活中,無論大事小情,他們不虛不套,本本分分,因而與平民百姓心有靈犀,息息相通。“接地氣”,傳達的正是老一輩藝術家身上永不褪色的平民色彩。
【適用主題】
知足常樂、暖流、德藝雙馨、本色人生、平民色彩……不能永遠局限在“小作坊”
王蓓蓓,32歲,工科女生。10年前,她告別西北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生時代;10年后,她成為諾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公司年產值突破千萬元。
2003年,本科畢業的王蓓蓓進入一家研究所工作。在這里,她認識了早兩年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劉曉雅。很快,兩個女孩的年薪都超過了10萬元。然而2008年,她們的人生軌跡卻出現了拐點。研究所里程式化的生活,總讓王蓓蓓感覺缺點什么。跟劉曉雅一商量,兩人作出了辭職創業的決定。就在當年,“諾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公司雖小,卻瞄準了市場的空白點——專業從事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產品和服務的自主研發、生產和設計。
沒錢、沒人、沒沒備,她們只能打“感情牌”,拉朋友幫忙。就這樣,王蓓蓓、劉曉雅帶著三個同齡人,開始了衛星通訊領域的創業之路。由于方向準確,第二年公司就實現了98萬元的產值。不久,陜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孵化器公司總經理張曉軍找到她們。原來,這家公司是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委會全額投資的機構,專門幫助和服務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對王蓓蓓她們來說,當時公司已開始盈利,而航天基地位置偏僻,去了以后一切都是未知數。是張曉軍的一句話打動了她們:要想有更大的成功,就不能只局限于小作坊式的模式,而要真正實現公司化運作。很快,公司搬到陜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
誰也沒想到,入駐第一年公司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大危機。2010年年底,骨干員工在一個月內相繼辭職,王蓓蓓和劉曉雅幾乎成了“光桿司令”。她們不肯服輸,之后的幾個月里,兩人開始總結、修正,從頭再來。之前,兩人都只擅長做技術。這次變故,讓她們明白了做公司必須是技術、管理兩條腿走路。于是,學管理、改制度、改觀念,公司有了第一批專職的人力資源主管、會計、技術研發等公司化運作必須的崗位人才。至此,她們才更深刻理解了張曉軍的話。2011年,公司實現了800萬元產值。僅在今年一季度,訂單已超過1000萬元。
【精要點評】
中小型科技企業想要做大,
面臨兩個瓶頸:一是核心技術;二是資金。除此之外,“不能只局限于小作坊式的模式”無疑也是成功的重要要素。
【適用主題】
人生軌跡、創業、開拓進取、突破瓶頸、在挫折中前進……
生活的真相
看電視臺的一個訪談節目,嘉賓是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楊麗萍從小就承擔了很多家務活,還要幫大人做繁重的農活。主持人問楊麗萍:“年紀還小,就做那么多農活,一定覺得很苦吧?”
楊麗萍笑著回答,不苦啊,這是生活需要啊,認識到這一點,就一點也不覺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將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飯做熟,你就會很快樂的。
上世紀70年代,楊麗萍成了一名舞蹈演員。壓腿、練把桿,這是最基礎、最艱苦的訓練。楊麗萍每天堅持練功到深夜。當時,生活條件很差,每個月只有7元錢伙食補助,經常吃的是水煮白菜,上面浮著幾顆油星。主持人問楊麗萍:“生活條件那么差,練功又那么累,一定覺得很苦吧?”
楊麗萍笑著回答說,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歡做的,是為你的舞蹈事業打基礎,這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怎么能叫苦呢?
原生態歌舞《藏謎》正式公演前,楊麗萍和舞蹈演員們抓緊時間練習,整整一個星期全身心投入,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聽到這里,主持人忍不住又向她: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
楊麗萍依然笑著回答,不苦啊,這都是為自己的作品,你看到了這個事實真相,就不覺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楊麗萍在回答三個問題時,都提到了一個概念:看清事情的真相。她說,你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就不會覺得你所做的事情是苦了,反而是一種快樂。
【精要點評】
其實,農活是苦的,練功是苦的,不睡眠也是苦的,但是,不管是因為生活所需,還是為事業所求,當你真正認識到你所做事情背后的真相,你就不會陷入苦的境地之中,反而能夠快樂地對待生活和工作,苦中作樂,苦盡甘來——這就是一個舞蹈家睿智生活的真相。
【適用主題】
苦與樂、心態、付出與回報、直面生活、不一樣的眼光……
絕世的小提琴
在世界音樂界,尤其是在世界音樂之都意大利的熱那亞,有一個不可挽回的遺憾讓人們痛心: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臨終捐獻的那把終身陪伴他走向成功的小提琴,再也沒有任何作用了!
這把小提琴有精良的制作工藝,它又幸運地遇到了帕格尼尼。但是,帕格尼尼在遺囑中說,他要把這把小提琴捐獻給故鄉熱那亞,但有一個條件是,它只能像一個圣物一樣供人們瞻仰崇拜。
開始的時候,熱那亞的市民是以多么崇敬的心情迎接這把小提琴的啊!盡管有人出資上千萬美元,他們依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但是,在帕格尼尼逝世后不久,管理人員就發現它開始裂紋和腐朽了。又過了不久,它第一次散架了。他們請來制琴師修理維護。但是,不久它又散架了。制琴師搖頭說:“不要再修理了,一把再好的小提琴,如果長期不使用,就必然會死掉的。”
【精要點評】
一把曾經陪伴音樂大師帕格尼尼走向成功的絕世小提琴,因為被供奉、長期被束之高閣而漸漸失去了它的價值。再鋒利的寶劍,如果不在長期使用中被磨礪,終究會成為一堆毫無用處的銹鐵。人生亦是如此,要經過不斷的歷練和打磨,這樣才會不斷進步。
【適用主題】
在磨礪中成長、人生需要磨練、遺憾、教訓、價值的發揮……
千萬別把自己捏成碗
黃匯是清華大學建筑系1961級學生。大四那年,他設計了一個方案,贏得了眾多同學的夸獎。黃匯于是興沖沖地去了系主任辦公室。沒想到,恩師梁思成看過方案后,什么夸獎的話也沒有說,而是讓黃匯下樓去拿一個碟子和一個碗。
碟子和碗拿來后,梁思成從書架下取出一個土罐子,然后讓黃匯灌了大半罐子水。梁思成這才對黃匯說:“你看,這半罐子水不滿,有人,會對它在意嗎?可是現在你把這水倒在碗和碟子里直到溢出為止,然后人們會驚呼水太多了,水真多。其實,罐子里還剩很多水,罐子里的水才真多,你可千萬別把自己捏成碗,更不要捏成碟子,那就沒出息了。”
聽了恩師的這番話,黃匯頓時好不害羞。梁思成又囑咐道:“每當你做成一件事受夸獎時,一定要冷靜地去調查_下還有什么不足,甚至勇敢地問一問有沒有錯誤,認真總結,訂出新的目標,這是不斷進步的訣竅。要記住,我今天的話很重要!”
之后,黃匯將恩師的教導銘記在心,在學習和工作中戒驕戒躁,最后成了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精要點評】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人,千萬要改正你的缺點,而不要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甚至跟另q人計較自己的功勞有多大。
【適用主題】
滿招損與謙受益、高明的教育、戒驕戒躁、追求無止境、成功的訣竅…… 享受低成本的“微幸福”
現代社會真成了“微世界”:微機、微博、微信、微電腦……其實,還有一種“微”常常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微幸福”。
談到“幸福”,很多人馬上想到舒心的工作、豐厚的薪金、名車、別墅、錦衣美食、高官顯位……他們認為“幸福”是一種昂貴的外衣,一般人是“買”不來、“穿”不起的!其實,現實生活中,隱藏著很多廉價的“微幸福”,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一個低成本的“微幸福”享受者!而那些“微幸福”積攢多了,便成了“大幸福”——那時,每個人都可以自豪地說:“我擁有幸福了!”
“微幸福”成本確實很低,甚至伸手可及、俯拾皆是,只是許多人未加注意而忽略掉了!比如:勞累了一天,又饑又渴回到家中,猛見餐桌上放著一杯涼白開,端杯一飲而盡,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節假日回到父母身邊,見老人精神矍鑠,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外出旅游途中,偶遇好心人為你指路,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
也許有人說:這些芝麻蒜皮的小事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呀,很平常很平常,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呀?殊不知,正是這些尋常可見、可遇的“微幸福”,才組成了人生的大幸福。而在這些“很平常很平常”的“微幸福”面前,無論你是平民百姓還是顯赫高官,幸福感都是平等的!
【精要點評】
讓我們珍視身邊那些如珍珠一般散落的“微幸福”吧,精心地將它們撿拾起來,然后穿成陪伴我們一生、慰藉我們一生、溫暖我們一生、滋養我們一生的幸福項鏈!
【適用主題】
積少成多、幸福感、擁有與快樂、學會珍惜、關注與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