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于敏事跡素材概況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要用到事跡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于敏事跡素材概況,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于敏事跡素材概況1
春去冬來春又回,寒來暑往。浮世滄桑,澒洞塵世,斗轉星移。
“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這是感動中國給予于敏先生的頒獎詞,他是一位以平凡之軀,卻立非凡之功,為國之重器之人。數十年如一日,一直都在隱姓埋名,這已然是超凡脫俗。
先生于敏,正好華芳,赴身黃沙幾十載,艱苦卓絕,默默無聲,時天空乍響,重任結章,終是青絲成雪淚成行,于老以氫彈獻中華神州,以生命輔我中華之崛起,佐我神州功業千秋萬代。僅以國之重器,烈血薦軒轅。
他“隱姓埋名三十載,不求聲明天下揚”,當國家急需人才去填補氫彈方面的空白時,他毅然放棄自己所愛所擅長的原子彈研究,全心全意投身氫彈事業。他心懷祖國,勇擔大任;他埋身科學研究28年,面對枯燥乏味從零做起的氫彈事業,他嘔心瀝血,厲兵秣馬,但也從不氣餒,絕不退縮。
像于敏這樣的靈魂怎會寂靜無聲,藉藉無名?君可見,氫彈誕生,震驚世界。于敏先生用盡畢生絕學,書寫宏圖大略,去回報祖國大地母親對他的滋養,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舒天昭暉,磅礴東方,共襄盛舉,萬眾景仰。
“一生為國鑄核盾,一世甘做淡泊人”,于敏先生的`一生,兢兢業業。天降大任于斯人,他不負祖國不負天。胸懷大志,卻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于老先生的仙逝,乃是我大國之殤。于老宏志,吾輩皆詠之。大國之殤,吾輩皆哀之。然其我輩更當奮勉,不辭辛苦,以冰心誓破長夜天。
于敏事跡素材概況2
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
于敏畢業于北京大學,后被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并取得了我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騰訊新聞精選知乎答主的優質回答,通過這些回答或許你能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于敏。
知乎答主我是一只小萌刀:于敏是一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
建國初期參與原子彈氫彈研究,他幾乎是唯一一個沒出過國的土專家,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參與研究。
國內當時就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95%給了原子彈計算,只有5%用于氫彈設計,他居然不知天高地厚領著人去做,工具就是計算尺,居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因為他的不知天高地厚,中國也不知天高地厚,從原子彈到氫彈,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兩個月,而美國人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
他對自己的身體更是不知天高地厚。1969年,于敏因奔波在北京和大西南之間,胃病嚴重在工作現場幾至休克。1971年10月,幸虧上級考慮于敏身體狀況,特許妻子照顧他,才不至于深夜休克無人發現,終于被醫生搶救過來。1973年,他在回京車上便血,在醫院輸液時又一次休克。
但他似乎又懂得天高地厚。因為工作性質,他隱姓埋名三十載。他面對別人甚至最親近的人時,他說的最多的'也是我不能說,就像鄧稼先面對妻子質問時,回答的是地點我不能說,去多久我不能說,干什么我也不能說。
他曾遺憾的說一生沒有出過國,如果出國學習,也許現在對國家的貢獻會更大。其實他可以出國,但為了國家,他放棄了。
對于別人說他是氫彈之父,他總是婉拒。他說:“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學、技術、工程于一體的大科學系統,需要多種學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氫彈又不能有好幾個父親。”
于敏最大的遺憾是他的夫人去世了,他經常看到遺跡遺物,睹物思人,因為他覺得虧欠夫人太多,他引用了元稹的一句詩——報答平生未展眉。
于敏在房間里掛了諸葛亮說過的一句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當年坐在飯館里吃飯,電視上正在頒發國家最高科技獎。于敏坐著輪椅緩緩走過來領獎。我看著頒獎,我高興地哭了。
我看著坐在輪椅上的他,我記得他因為家里窮沒路費,于是暑假不回家自己跑到景山頂,迎著夏日的涼風,拿著課本,做著習題,他從不認為自己天賦異稟,他只是勤奮。
我看到了那個年代那幫科學家的一個縮影。
于敏事跡素材概況3
于敏,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
他長期領導并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的突破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全國勞動模范”“改革先鋒”等稱號。
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績從北京大學畢業。1951年研究生畢業后,他被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彭恒武選中,來到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在我國核武器事業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在時代的漩渦中,張弛有度。在公明和真理之間堅持選擇。他有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家國情懷,也不乏“為一大事來,為一大事去”的人生氣魄。這幾乎就是于敏所代表的科學家群體的共同特質。
于敏事跡素材概況4
新中國成立兩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開始了科研生涯。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交給他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
于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分配,轉行。從那時起,他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生涯,連妻子都說:沒想到老于是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于敏率領團隊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關鍵技術,使中國核武器技術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他與鄧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學家多次商議起草報告,分析我國相關實驗的'發展狀況以及與國外的差距,提出爭取時機,加快步伐的戰略建議。
在核試驗這條道路上,美國進行了1000余次,而我國只進行了45次,不及美國的二十五分之一。
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武器小型化……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們用熱血書寫的一座座振奮民族精神的歷史豐碑!
如一滴水,融入大海
名字解密后,于敏收獲了應得的榮譽。
20年前,在國慶50周年群眾游行的觀禮臺上,剛剛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于敏,看著空前壯大的科技方隊通過廣場感慨萬分:
“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科學家義不容辭的使命。”
20xx年1月9日,于敏榮獲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坐在輪椅上,華發稀疏,謙遜與純粹溢于言表。
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極高的榮譽紛至沓來,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調。于家客廳高懸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
20xx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長逝,享年93歲。
愿將一生獻宏謀!——他兌現了對祖國的諾言,以精誠書寫了中國現代史上一段蕩氣回腸的傳奇。
于敏事跡素材概況5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獲得表彰。創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和發展進步的動力,獎勵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就是獎勵創新,就是表明我國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心。而作為與創新驅動一脈相承的重要工作,知識產權在歷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獲獎人和獲獎項目中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從本期起,本報將從多個角度對今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的創新和知識產權故事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他是我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也是我國自主培養的杰出核物理學家,更是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杰出領軍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1月9日,他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接受了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就是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于敏。
自主創新的“國產專家”
對于于敏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說到上世紀60年代中,我國成功爆炸氫彈,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在我國氫彈原理的探索中,正是于敏組織領導的攻關組,首先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提出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基本完整的氫彈設計方案。他也是和鄧稼先、錢學森等共同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人。
于敏生于河北省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一個普通職員的家庭,年幼時憑借聰慧勤奮,考進了北京大學。像所有有抱負的莘莘學子一樣,于敏在大學里像海洋一樣吸收知識,也從此踏上了他人生的物理之路。和氫彈結緣是在1961年,當時于敏和他的原子核理論研究小組正處于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的關鍵階段,組織卻決定讓于敏轉而投身到氫彈研究中。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原子彈和氫彈在技術原理上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國際上核大國對氫彈的研究絕對保密,沒有任何公開資料。但是于敏沒有猶豫,懷揣著自主創新的精神,在那樣一個技術封鎖、信息封閉的年代,毅然挑起這一重任。當年,以朝永振一郎(后獲諾貝爾物理獎)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訪期間,年輕的.于敏的才華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回國后,發表文章稱于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國產土專家”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護衛和平的“氫彈之父”
因為懷抱著對和平的強烈渴望,讓本有可能走上科學巔峰的于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核武器研發。“我不愿意打仗,我打心眼里認為核武器最好被徹底銷毀、完全禁止。可是,在50年代,核大國幾次威脅要使用核武器來打我們,你要想不受人家欺負的話,就不能沒有核武器。”于敏說,我國的核武器是屬于戰略防御性質,完全是為了自衛。因此,技術路線也和國外不同,我國只是運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打破國外核技術壟斷,在核武器多樣化上并沒有過多追求。
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上,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于敏對原子核理論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論分為三個層次,即實驗現象和規律、唯象理論和理論基礎。
在此之后,于敏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我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原子彈試驗成功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人只用了兩年零8個月時間,正是依靠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封鎖的理念和魄力,于敏與諸多科學家共同創造了這樣的奇跡。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在談到于敏時說:“于敏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留學英國、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的彭桓武則認為:“原子核理論是于敏自己在國內搞的,他是開創性的,是出類拔萃的人,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
于敏堅信,當全球戰略多極化發展,只有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在核心領域有所突破,掌握自主的核心技術,才能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堅力量。
【于敏事跡素材概況】相關文章:
感動榜樣事跡素材12-23
名人事跡素材03-11
偉人的事跡素材范文06-16
煤礦隊長事跡素材09-28
袁隆平事跡作文素材12-31
名人魯迅的事跡素材12-24
那些偉人的事跡素材06-16
教師的事跡素材10-18
科技人物事跡素材11-28
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