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寫作素材:感恩
高考寫作素材:感恩1
1、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師勘彌在一部戲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他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說:“師傅,你的草鞋帶松了。”他回了一聲“謝謝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緊了鞋帶。當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臺入口處時,卻又蹲下,把剛剛系緊的鞋帶又弄松。顯然他想以松垮的草鞋帶子來表現一個長途旅行者的疲憊。有位記者到后臺采訪,親眼看到了這一幕,他問勘彌:“您為什么不當場教那位門生呢?他還不懂演戲的真諦。”勘彌答道:“要教導門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要緊的是教導他學會感激別人對自己的關心。”
2、意大利有個女探險家獨自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當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對沙漠跪下來,靜默良久。有記者問為什么時,他極為真誠的說說:“我不認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謝塔克拉瑪干允許我通過。”的確,人類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賜予的。對于這個世界,人類不可能有征服它的能力。相反,人類需要的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人類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傳乘下去。
3、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竊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這個故事,啟發我們該如何感恩生活。
4、感恩,是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看到危機,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過去前進的動力。就像羅斯福那樣,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情,則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感恩不純粹是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唱歌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5、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淀許多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
6、越人寇不韋為避兵災逃至剡溪。困頓中,徘徊于天姥山下的他與妻子在一株極其繁茂的大樹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寇不韋舉起斧頭想砍下樹枝當柴燒。妻子阻止他說:“我們能活下來,多虧了它。我們應該像敬仰自己的慈母一般感激它。”
7、在一次學術報告會結束后,一女記者登上講壇,在表達了景仰之情后,尤顯突兀和尖銳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使你永遠地固定在了輪椅上,你不覺得命運讓你失去了很多東西了嗎?”全場一片寂靜。霍金微笑依舊,用手指敲擊幾下鍵盤,在屏幕上出現了那么一句話:“我有我始終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全場掌聲不息。生命是一種奇跡,擁有生命是一種福澤。
8、馬太.亨利一位有名的圣經學者,有一次被一位強盜搶了他的錢包.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幾點:"讓我感恩,第一,因為在這之前,我從未被打槍;第二,因為雖然他們奪去我的錢包,但沒奪取我的生命;第三,因為雖然他們奪去我的一些錢,但并不多;第四,因為是我被人打搶,而不是我打搶人."這例子告訴我們,無論環境何等惡劣'只要我們往好的一方面去想,我們一定能發現值得感恩的理由。
高考寫作素材:感恩2
近日,一段朔州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們集體痛哭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該學校校長趙志杰表示,源于該校近期組織了一次“學會感恩、勵志前行”的主題教育,此舉是為了幫助學生學會感恩,屬于學校個體行為。也有不少網友在看過視頻后表示不解,并指責這種行為的背后,是一種營銷套路。
我們的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感恩教育?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因為多年計劃生育“只生一胎”政策的執行,涌現了一大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些孩子缺乏現實生活體驗,導致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基本禮儀、感恩意識淡薄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縱觀時下熱門的一些所謂“感恩教育”,無病呻吟式的致父母一封信、幫父母洗腳、在父母面前下跪、集體痛哭感恩等等,熱熱鬧鬧你方唱罷我登場,看似孩子“深受觸動、感激流涕”,而事實上將感恩教育“一陣風”化了,不禁令人質疑:如此強壓硬塞式的感恩教育果真能奏效?
也許學校有良善的初衷,也許學校真的意識到感恩教育的必要,邀請一些打著漂亮旗號,抑或“掛羊頭、賣狗肉”的所謂專家進行感恩主題教育,用煽動性語言、做作的表情,惹得孩子們紛紛“深感愧疚、潸然淚下”,那么,如此一地一時的`心靈洗禮有持久影響力么?孩子們對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有理性全面的認識么?
當然是不可能做到的。說穿了,這就是一種表演式感恩教育,就是學校感恩教育的一種功利化、形式化表現罷了。
說到底,感恩教育是孩子的品德教育,是個人品行修養的潤物細無聲教育,必然有個潛移默化、“身教大于言教”的環境影響過程。
學校與其大費周章,花高價聘請所謂專家學者予以大動聲勢的“言教”,不如先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師自身做起、從學校生活的點滴做起,去持續的影響、帶動孩子們知道感恩、學會感恩,這顯然比“快餐式”的感恩宣教來的更自然,效果也會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