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東道主的來源典故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guān)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道主的來源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東道主解釋
古時中國民間宴請款留賓客的主人。客人由西來,則稱主人為東道主,客人由南來,則稱主人為北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成語典故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東道主”或“東道國”,典故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秦國在西方(今陜西),鄭國在東方(今河南),晉國在秦鄭之間(今山西)。 《左傳》僖公三十年九月,秦、晉包圍鄭國,鄭國派燭之武去游說秦穆公,說鄭國如果生存下去,可以成為秦國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為秦國提供服務,而滅亡鄭國對秦國無利有害。
原文: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鄭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舎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逄孫、楊孫戍之,乃還。
【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zhí)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lián)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
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9月13日,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lián)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向老臣燭之武請教,設(shè)法解圍。當夜,燭之武乘著天黑叫人用粗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下會見秦穆公。
晉國和秦國是兩個大國,他們之間本不和諧,常常明爭暗斗。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他們的矛盾,對秦穆公說:“秦晉聯(lián)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并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咱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恐怕是難于做到的吧?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相應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于是進一步說:“要是你能把鄭國留下,讓他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么,鄭國一定供應,作好充分的安排,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終于被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
一般人們把接待賓客的當?shù)刂魅朔Q為東道主。 后“東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請客的人。朋友相聚,來了客人,主人常自稱為“東道主”,客人說主人“你是東道主”等!皷|道主”一詞用的很廣泛,賽事的主辦國或者主辦城市也稱為東道主;舉辦各種會議,主辦方也被稱作東道主。
成語典故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到鄭國時,鄭國曾經(jīng)阻止他進人鄭國。后來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一直忘不掉這件事情,時刻想要報仇,就聯(lián)合秦國共同出兵攻打鄭國。鄭文公非常害怕,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退走。”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派燭之武勸說秦穆公退兵。燭之武推辭說:“臣壯年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無能為力了!编嵨墓f:“我沒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亡國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夜里,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上墜下去求見秦穆公,秦國將士禁止他進去,他便在城外放聲大哭起來。兵士們把他抓到秦穆公面前,問他為什么哭,他說:“我為鄭國哭同時也為秦國哭。鄭國在晉國的東邊秦國在鄭國的西邊,鄭國一亡,晉國更強大,秦國就顯得弱了。幫人家攻打別國的土地,反而削弱自己國家的力量,聰明人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秦穆公聽了,大吃一驚,連聲說道:“對,很對!”燭之武又說:“如果秦國現(xiàn)在肯撤兵解圍,鄭國就脫離楚國,像臣子一樣服侍秦國,如果讓鄭國作為秦國東邊道上的主人,那么,也可以供應秦國人旅行來往中缺乏的東西,對你也有益無害呀!”秦穆公聽了,非常興奮,便同鄭國訂立盟約,派將軍杞子、逢孫、揚孫三人去鄭國駐防,自己帶著大軍秘密回國。晉國因秦國背盟,不得不撤兵,于是鄭國之圍被解除了。
成語寓意
這則典故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睂τ趪c國之間而言,這句話無疑是至理名言。燭之武很懂這一點,他知道秦君出錢出力,大老遠趕來,無非利益使然。但問題是,滅了鄭國,秦國實際上是為晉君打工幫晉國增強實力。相反,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臣經(jīng)過,鄭國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yǎng)。無需動刀動槍,卻能得到莫大的好處,亡鄭保鄭,結(jié)果大相徑庭。曉之以利,是燭之武成功的關(guān)鍵。
【東道主的來源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水仙茶的產(chǎn)地及來源的典故10-21
三不知的來源典故04-30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典故來源04-15
太陽的來源08-17
東道主成語故事08-08
垃圾的來源與處理05-21
假借字的來源及意義04-26
我是小小東道主作文300字05-29
歷史典故《賣狗嫁女的典故》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