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社會道德為論點的素材:"看客"
適用話題:“看客”、指責、有心沒膽、社會冷漠、道德優越感
一名男子于北京地鐵里辱罵、推搡兩名創業掃碼女生的短視頻近日刷爆了媒體與朋友圈。臟話連篇,行徑粗暴的男子勾起了許多人無名的怒火,讓人恨不得身處其境好好教他做人,至于手法,能讓他身體或心靈銘記越深就越好。
然而,視頻中是有旁人的。然而,他們是無動于衷的。相比于網友的熱情期待,被稱作看客的人們表現得過于不盡人意:或抬頭望了望,或低頭玩手機,最勇敢的,偷拍了我們眼中的視頻。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才會被媒體、被各方正義人士斥為冷漠麻木。心理學的“旁觀者”效應也休想為奔涌而來的指責開脫。
事實上,開脫無意義,因為指責本身就沒太大意義。斥看客不爭不義,和說國民性這樣那樣、說“丑陋的中國人”之類的有何區別。把一大堆各異的人隨機歸咎為一小撮不受待見的看客,除過了些嘴癮,滿足了點道德優越感外,于事無補。當然,罵看客無用,卻不能忽略呼吁的星火之力。倘若“要嫉惡如仇啊”像“救救孩子”般震顫靈魂,那么也真是社會的幸運。
所以我們還是省著點口水懟看客,去面對互聯網里口干舌燥的內容吧。
3月5日清晨,警方抓獲涉事男子的消息并未使北京地鐵里的沖突塵埃落定,他17歲的年齡也只遭到了網友嘲笑。微博上明星大V的激烈號召,喊打喊殺,使短短時間里,線下的暴力演變成了線上的暴力,施害者也轉瞬成了受害者。涉事男子自己、女友都被人肉出,接收到各種來自陌生人的罵詈,而那些言語,似乎努力在探尋惡心的底線。
總之,微博里這事件一片烏煙瘴氣,沒有聲音的討論,只有情緒的對抗。
另一方面,知乎作為比較理性的網絡平臺,對“創業掃碼”行為的質疑與厭煩卻占據了主流。甚至有人稱罵人男子只是做了你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許多人也認同。各種情緒對抗隱藏在聲音的喧囂中。
要么站隊,去聲援;要么戰斗,去討伐。好像除了地鐵里的旁觀者外,我們都是當事人。
本來置身度外的真正看客,卻迫不得已要用態度代替行動參與其中。終于,什么事也沒解決,胡亂宣泄了一通,腦子讓莫名其妙的觀點、亂七八糟的真相弄的愈加糊涂了。
是的,“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很不錯。可也別那么討厭“看客”,別一說到“看客”,就冷漠、麻木,就自私、愚昧。一百年前,或許這樣的人很多。一百年后,該換換視角了。
“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還記得嗎?西裝大哥勸服無效怒打了公交里肆意吐瓜子殼的男子。
其實生活中明辨是非的“看客”不少,網絡中卻少有人選擇當理性客觀的“看客”。
【以社會道德為論點的素材:"看客"】相關文章:
以無私奉獻為論點的論據素材05-26
以勤奮為論點的議論文素材12-17
論點論據素材05-26
對與錯的論點論據素材05-31
論點論據素材4篇05-27
議論文論點論據素材錦集05-26
有關道德的作文素材08-14
人品與道德的作文素材03-23
職責與道德的作文素材03-20
職業道德的作文素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