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作文素材(精選23個)
每一次創新都像是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的道路,引領我們走向未知的遠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新的作文素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換個角度切蘋果
兒子驕傲地告訴父親:他在切開蘋果時發現蘋果里有一個五角星。疑惑不解的父親想,他怎么從來沒有見過蘋果里的五角星?當兒子把自己切開的蘋果拿給父親看時,父親驚嘆:真沒想到還能把蘋果橫著切。
切蘋果一般總是以果柄為切入點豎著落刀,一分為二。如果把它橫著放在桌上,然后攔腰切斷,就會發現蘋果里會有一個清晰的五角星圖案。這讓人不免感嘆,吃了這么多年蘋果,我們卻從來沒發現過蘋果里竟然有五角星圖案。而僅僅換一種切法,就發現了鮮為人知的秘密。
創新的源泉,實際上就是突破自我,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式,不僅生活中如此,管理上也應該換個角度。
2、植物園的告示
美國有個的植物園,里面種滿了各種珍奇名貴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來觀賞,但時有花卉不翼而飛。為此,管理人員在植物園門前豎起了一塊告示牌:“凡檢舉偷竊花卉者獎200美元”。從這之后,植物園再未出現過丟失花卉的現象。
有好奇的游客問植物園管理人員,為何不寫成“凡偷竊花卉者罰款200美元”。管理人員回答說,如果那樣的話,只能靠我們有限的幾個人去看管;而這樣,則可調動所有的游客來參與我們的管理,而且還會讓動機不純的人產生一種“四處都有目光”的畏懼心理,花卉自然就更不容易丟失了。這種“變罰為獎”,“變管住人人為人人參與管理”的做法確實很妙。
3、應用與創新
創新并不是萬能的,我們提倡創新,呼吁創新精神。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創新不是萬能的,并非一切都適合創新。
被譽為“清涼飲料”的可口可樂在全世界最為流行,每天銷售量為3億瓶,是當今世界上的飲料公司。可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次創新,差一點使這一切毀之一旦。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為迎合新一代年輕人的需求,拋開日益逼近的百事可樂,占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決定改變原有配方。新配方的可口可樂上市了,但是可口可樂公司收到了幾萬份可口可樂老顧客的-信件、不計其數的-電話,他們強烈-可口可樂改變原有配方、原有文化,此舉嚴重傷害了他們對可口可樂的信賴,使他們萬分痛心,強烈要求換回原來的配方。在休斯敦、亞特蘭大,消費者甚至舉行了--……
幾個月后,可口可樂迫于市場和公眾的壓力,不得不撤回全部新可口可樂。可口可樂新配方以失敗落下帷幕。從那以后,可口可樂口味再也不曾有大改變。3個月后,公司又推出了老配方的可樂,并通過大量推廣活動及時挽救了這場危機。到1986年底,新可樂從市場上消失。
而今,仿佛“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時之間,人人談創新,事事要創新。確實,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不能拘泥于固有的陳腐的東西。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把那些優秀的傳統拋到九霄云外去,畢竟創新不是萬能的。
4、創新要從“踏實”中來
而今,“變化”、“創新”仿佛成了一種時尚,仿佛全世界都在談論這些時髦的概念。中國有句古語說“變則通,通則久”,每個人以至整個社會都需要創新才能不斷向前發展,就像許多偉大的發明,許多成功人士的奮斗史。
但是,創新的根基是什么?我們不要忘了創新是從日常“踏實”的苦干實干中來的,沒有苦干實干,創新不會憑空而來。
創新的根基就是做每個人都會做卻又不屑于做的動作和事情。這些事貫穿于整個日常生活,甚至是你完成了的自己都不記得的一個動作。創新的那一刻確實是質的飛躍,但是,之前不斷的量的積累則需要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有時候,我們只能看到創新帶來的成就與輝煌,卻看不見背后的辛酸與努力,但是這一切是取得創新成果所不可避免的。
眾所周知,電燈是大科學家愛迪生的偉大發明。愛迪生能夠發明電燈,不是他的一時心血來潮,不僅僅靠的是他的智慧,還有他踏實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點一滴的前進。最終,燈亮了起來,愛迪生的創新也成功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創新都是用踏實的努力換來的。創新,確實是我們社會進步的動力
5、創新要勇于否定(普朗克和愛因斯坦)
1900年,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里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誠地信奉為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而受益,卻不料竟因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25歲的愛因斯坦敢于沖破圣圈,大膽突進,贊賞普朗克假設并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后又銳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
6、齊白石老人五易畫風
我國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發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以鮮活的生命力。
7、創新讓人們不斷靠近真理(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密認為地球居于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了托勒密的理論,闡明了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后,布魯諾接受并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并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8、保守是創新的障礙(牛頓晚年趨于保守)
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的貢獻是史無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冷卻定律以及微積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學說的范疇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自然毫無所得。由此看來,即使一個偉大的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的范疇,也談不上有絲毫的成就。
9、創新即是表現個性(鄭板橋獨創一體)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復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干什么,他說是在練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么?”鄭板橋聽后,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么行呢!從此以后,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10、創新推動歷史前步(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后,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布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
11、書法家的創新故事(藝術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貴在不斷推陳出新,在學習與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富有時代精神的新作品。晉代的王羲之,被譽為“書圣”。他學習書法時,不但刻苦認真,而且博采眾長,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據說他起初向衛夫人學習書法,后來又借鑒秦漢以來眾多的書法佳作,像秦代大書法家李斯,漢代大書
法家蔡邕,三國大書法家鐘繇,以及被稱為“草圣”的張芝等許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覽博識,然后才獨創出一種俊逸妍美的新書體。前人高度評價他的書法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他的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則被譽為“千世楷法之祖”。
書法藝術從晉代至唐初一直是繼承“二王”的傳統,追求姿媚瘦硬的書風。盛唐的顏真卿,獨樹一幟,開創了渾厚雄強、剛勁肥壯的新書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顏體”。自唐以后,許多著名的書法家都從他那兒吸取過營養。據說他曾經跟張旭學習筆法并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當時民間的書法作品多方面借鑒,才能承前啟后,開創一代書風。
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書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己臨摹的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別不出真假來。別人對他說:“你寫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獨沒有自己的面貌,這樣是不會有成就的,希望你要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能食古不化。”他聽后慢慢沖破古人的束縛,發揚自己的長處,到晚年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2、每天半個對的想法(創新要勇于探索)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作報告評價他的導師,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的成功時,有過一段耐人尋味的描述:泰勒幾乎每天都有十個想法,其中有九個半是錯的,但他不在乎。然而,他就憑著每天半個對的新思想的積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楊振寧說:“創新有兩點: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錯誤,這兩點都需要膽量。”
13、相聲界的子承父業(傳統藝術需要繼承)
在中國的相聲演員中,子承父業的有好幾位。馬三立出生在曲藝世家,祖父馬誠方是有名的評書藝人,以擅說《水滸》著稱;父親馬德祿是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而且是相聲名家恩緒的寵徒與門婿,馬三立初中畢業后就子承父業說起相聲,成為一代大師。而今他的二兒子馬志明又子承父業,在馬三立的口傳身教下,學會了大量的傳統相聲段子,并在海內外演出中贏得好評。侯耀文繼承了父親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先生的事業,2002年接任了中國鐵路文工團的藝術指導和說唱團團長的職務。楊議繼承了父親楊少華的事業,并且和父親一起,同臺表演,成為一對有名的父子搭檔。
14、不怕跟馬車賽跑(對新生事物要有信心)
1814年,英國人斯蒂芬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新生的火車丑陋笨重,走得很慢,當時有人駕著一輛漂亮的馬車跟它賽跑,火車落在了后面,而且由于沒裝彈簧,火車把路基都震壞了。然而,斯蒂芬孫并沒因此而灰心,他堅信火車具有馬車無法媲美的前途,不斷改進機車。許多年過去了,馬車仍按原來的
速度轉動著輪子,而火車卻在飛速前進。今天,高速火車奔馳在鐵軌上成為人類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15、歷史上的改革(國家只有改革創新才能發展)
管仲改革: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管仲為相。管仲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他打破井田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發展經濟;整頓行政機構,分設官員管理各地;還改革軍制,施行推舉制度,重視人才選拔。這些措施,順應社會發展趨勢,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內國富兵強,奪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管仲的改革思想和措施,對后世起了積極的影響。
日本明治維新:19世紀中葉,日本的資產階級和武士聯合,進行了“倒幕”活動,勝利之后。緊接著,明治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廢除封建領地,劃分直屬中央的政區,統一貨幣,鼓勵工商,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等等。這些改革措施雖并不徹底,但卻是日本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日本的經濟和國力漸漸強盛起來,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也免于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彼得大帝改革:17世紀晚期,俄國還是個很落后閉塞的國家。彼得大帝即位以后,先到歐洲各先進國家考察,回國后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興建城市彼得堡,使之成為通向大海的門戶,面向西方的窗口;他積極發展工業,推動貿易;他改革行政體制和軍制,建立了正規化軍隊,為平民提供了上升的階梯;他下令脫掉笨重的俄羅斯長袍,改穿輕便的匈牙利軍裝,等等。改革雖遭到了激烈的反對,但彼得大帝力排眾議,采取強制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成功,從而鞏固了俄羅斯中央集權的統治,國力大大增強,成為歐洲強國。
16、轉換一種哲學(科學理論創新需要哲學思維的創新)
在19世紀末,整個經典物理學——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已經相當完善。科學家們認為輝煌的物理學大廈已經竣工,剩下的只有一些修修補補的小工作了。就連被公認的物理學權威開爾文勛爵也在當時的物理學年會上說:“未來的物理學真理,將不得不在小數點后的第六位去尋找了。”然而20世紀初,物理學的兩大突破——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卻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第一次提出了相對論的理論。與眾不同的是,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沒有引用任何一篇前人的科學文獻,而是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創作的。愛因斯坦深受斯賓諾莎和馬赫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他自己也多次說過:“與其說我是個物理學家,還不如說我是個哲學家呢。”量子力學的領軍人之一海森堡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并著有《物理與哲學》一書。威爾杜蘭在《西洋哲學史話》序言中說到:“各種科學都始于哲學科學僅能傳授知識,只有哲學才能給以智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20世紀物理學的突破,實際上是哲學的突破。狹義相對論打破了古老哲學中的絕對時空觀念。速度的變化(觀察者的運動)使時間具備了伸縮性,所謂“現在”的概念并沒有絕對性。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突破光速極限的時空彎曲甚至可能導致時光倒流,從理論上人們可以走向未來,也可以回到過去。量子力學則打破了人們認為存在一個“客觀”世界的觀念,讓科學重新變成了“形而上學”。西方科學就是建立在觀測、歸納和驗證的基礎上的,如果第一環節都會因“測不準”(“不確定”)而人言人殊、見仁見智,后續的歸納和驗證當然也就會徹底失去基礎。
17、追逐夢想的攝影之路
在攝影界,提起馬良的名字,總會招來叫好和叫罵兩種不同聲音。喜歡他的人,覺得他的攝影作品充滿夢幻般的美感,包含著一個個故事;討厭他的人,則覺得這個人對攝影技巧根本沒有什么了解,靠著投機取巧做出一幅幅作品,居然還出名拿獎了。但這一切都不妨礙他成為一個頗有身價的攝影師,他的作品滿世界展覽,最貴的一幅拍出過18萬元的高價,還拿過一個又一個國際攝影獎項。
其中一個“投機取巧”的項目是“移動照相館”。2011年5月底,馬良通過個人微博發布了一個想法,希望開車載著攝影器材和道具,踏遍中國50個城市,給幾百個陌生人拍照。照片當場洗出來,一張給拍攝對象,自己也留一張作紀念。
2012年2月17日,馬良上路了。來拍照的人各行各業的都有,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除了希望獲得“馬良風格照”的粉絲外,更多人是為了留一個紀念,或是打扮成心里想成為的那個樣子,實現埋藏已久的夢想。從2月到9月,他們走過了中國的30多個城市,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許多溫暖、有善意的作品。
在成為攝影師前,馬良拍電視廣告片,屬于上海廣告圈的導演“一哥”。32歲時,馬良突然覺得“夢想”這個詞似乎已經悄悄離他而去。“這一行永遠是廣告商說了算,跟你的創造力一點關系沒有。我決定離開這個錯誤的選擇。”于是,他買了臺“很爛的數碼相機”,開始獨立創作。
他坦言自己對攝影技術了解得很少,更不會玩膠片。在馬良看來,他的“歪門邪道”并不是一種實驗性的挑戰,他盡力幫助人們回歸舊時的記憶,因為創作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別人看懂,要能感動人”。
適用方向:追求;理想;成功;溫暖自己;創新與發展
18、北宋畫家李公麟
北宋畫家李公麟不僅擅長畫馬,他的人物故事畫,也是出類拔萃,善于創新。他曾經畫過一幅《陶潛歸去來兮圖》。
對于表現晉代詩人陶淵明掛冠歸隱的畫,歷代畫的不少,但畫來畫去,無非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通常是把他放在田園秋菊之中來表現。
但李公麟卻一反過去的陳套,把這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畫在江上,一條清澈透底的江水坦蕩東流,構圖別致,立意新穎。
19、科學家法伯
法國著名科學家法伯發現了一種很有趣的蟲子,這種蟲子都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它們外出覓食或者玩耍,都會跟隨在另一只同類的后面,而從來不敢另尋出路。
法伯做了一個實驗,他花費了很長時間捉了許多這種蟲子,然后把它們一只只首尾相連放在一個花盆周圍,在離花盆不遠處放置了一些這種蟲子很愛吃的食物。
一個小時之后,法伯前去觀察,發現蟲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圍繞著花盆轉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觀察,發現蟲子們仍然在一只緊跟一只地圍繞著花盆疲于奔命。
七天之后,法伯去看,發現所有的蟲子已經一只只首尾相連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圍。
后來,法伯在他的實驗筆記中寫道:如果它們中的一只能夠越出雷池半步,換一種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命運也會迥然不同,最起碼不會餓死在離食物不遠的地方。
20、院士王選與“方正”集團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我國著名高校企業北大“方正”的創辦者王選院士,中國第一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發明人。1988年,北大“方正”在學校的40萬元的資助下開始創業。如今,其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已占有國內市場的90%,海外華文報業市場的80%。1997年,其總產值近60億元,利稅3億多元,躍升中國500家最大企業之列。王選也開創了中國學者辦實業的成功先例。
這一切都是創新觀念的結果。王選一向主張“頂天立地”,“頂天”即要有前瞻意識,立足國際成果的潮頭。“立地”即立足市場前沿,開發與營銷緊密結合,轉化成果,形成產業。一流的科研隊伍與強大的營銷網絡直接掛鉤,尋求市場需求的刺激,啟發創新構思,有力地保證了企業的全方位領先。
1993年,10多家著名的大公司參加中國香港明報彩色照排系統的競爭,“方正”連挫各路高手,榮登寶座,簽訂了1000多萬美元的合同。后來,“方正”又擊敗美日等公司,迫使他們退出海內外的華文印刷市場。如今,“方正”的目標是,到2010年躋身世界500強。一個企業首先要具備高瞻遠矚的創新意識,才能在世界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21、6歲的百萬富翁
(孩子的創新)
在美國,竟有一個6歲的小女孩成了百萬富翁。她已作為最年輕的百萬富翁和最年輕的商人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瑪麗亞出生在薩爾瓦多一個貧窮的印第安人家庭。6歲時,有一天她隨父親到著名玩具商唐納德斯帕克特的家里擦洗玻璃窗,正好碰見了手里拿著玩具的斯帕克特。斯帕克特問她:“你喜歡這些玩具嗎?”她回答道:“你手里的這些玩具我都不喜歡。”然后逐一地數落起這些玩具的缺點來。斯帕克特感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女孩,于是把她帶到屋里,將各種玩具擺在她的面前,征求她的意見。
瑪麗亞的意見說得那么準確、那么切中要害,斯帕克特十分高興地聘請她做公司的設計顧問,并簽訂了一項長期合同。斯帕克特在談到為什么聘請6歲的瑪麗亞做公司的顧問時說了這么一番話:“所有的玩具設計師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我們早已成為成年人,失去直接反應的能力,眼光陳舊,缺乏激情。”此后,經小瑪麗亞鑒別過的玩具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22、創新----賺得財富
我們耳熟能詳的“串起生活的每一刻,別讓她溜走”的柯達公司,為消費者帶來第一部簡單相機,使笨重而復雜的攝影過程變得簡單易用。公司市值最高一度達310億美元,柯達的財富是靠創新賺得的。然而誰也沒有料到,曾經輝煌百年的柯達公司,在自己131歲生日的時候,讓這一刻“溜走”了-----柯達已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傳統相機膠卷被數碼技術徹底打敗了。不再創新,柯達的財富銳減了。
柯達曾經的財富是因為用創新產品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但身處巔峰時不再追求創新,便只能將輝煌詮釋到一半便戛然而止,落寞離去。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被無情拋棄。
23、創新----揭示真理
自古以來,托勒密的“地心說”統治著人們的頭腦。五百年前,哥白尼經過自己的精密觀測和演算,提出了“日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而后伽利略夜觀星空,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最終牛頓揭示萬有引力定律,成為劃時代的里程碑。人類認識世界就是這樣在不斷的創新中才逐漸揭開真理神秘的面紗。若不是人類敢于打破那些陳舊的枷鎖,哪能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牛頓的經典力學,從而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倘若人類一味循規蹈矩,人們豈不如井底之蛙一般坐井觀天,哪能有“嫦娥奔月”、“神八”升天等只在古代神話故事中出現的情節?
培根有言:“見汪洋時就以為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我們這些未來的探索者將配上創新的長劍,穿破未知障礙的匕首,揭示真理,成為真正的萬物之靈。
創新的作文 1
創新精神是世界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了創新精神,就有了前進的希望。剛剛離我們遠去的杰出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奠基人錢學森爺爺在臨終前最后一次談話中強調指出,我國科技人才的教育需以培養創新精神為第一要務。
創新精神不僅是科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每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那么,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呢?
首先,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要充滿好奇心。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為什么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著,它們為什么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著他的探索欲望。后來,經過專心研究,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能提出問題,說明在思考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好奇心是包含著強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誰想在茫茫學海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正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其次,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追求創新的欲望。“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圣杜甫在詩歌創作中不一味擬古,而是孜孜以求語出驚人的絕句,才成就了杜甫沉郁頓挫的絕妙好辭。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求創新欲望,那么無論怎樣謙虛和好學,最終都是模仿或抄襲,只能在前人劃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創新,我們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勇敢面對困難,以非凡的魄力開辟出前人未曾走過的路。
最后,要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修養,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創新并非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沒有科學文化知識做后盾,創意難以結成碩果。創新精神也只有符合社會道德取向,才能被人們認可、接受。
少年強,則國強。巍巍耀華園,82載春秋始終走在“繼承——發展——創新”之路上,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無數繼往開來、勇于創新的人才。“耀華杯“科技節已經拉開帷幕,它為我們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供了舞臺。就讓我們放飛智慧,施展才華,積極參與,從一個個小發明、小制作中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最后預祝同學們在科技節中取得佳績!
創新的作文 2
馬爾滕曾經說過:水不流動,必至污濁。同樣,一切事業,假使使當事者不常留意改進,改良,努力著創新,最終是準會落伍,失敗的。所以說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歷史就像一輛時空之車,它從古駛到今,并將繼續向前方行進,創新便是它前進的車輪。因為創新,歷史才不斷地發展。回首望去,在農業的發展史上有這樣一段足跡,皇帝炎帝發明農耕器具,到后朝代中使用水車,到如今的噴灌技術和農業土地多利用,這是一個又一個的創新,這個創新,使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可以養育著世界上1/5的人口,再想想,政治上無論是北孝文帝通過改革創新使國家興旺,還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再想想,數學上無論笛卡兒創立了解析幾何學,還是祖沖之將“π”算到小數點后9位;再想想,科技上無論是我們國人為驕傲的四大發明,還是虎克發明了顯微鏡;再想想教育上無論是孔子的因材施教,還是當前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這些,不管在哪一行,無不都充分體現著創新的力量,揭示著,創新推動者整個社會的發展。
有的朋友說:‘那都是偉人所做的大事,跟我沒有關心呀。’那你就錯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都離不開創新。當有的同學發現擦黑板時有灰塵,于是發明了一個新種新的黑板擦。當有的同學發現考試時鉛筆容易壞,于是發明了自動鉛筆。這些例子無不都證明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離不開創新。
不僅個人需要創新能力,而且整個國家也需要創新意識。因為只有創進才可以發展,只有發展,才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巔。
我們不妨回頭看看,當年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缺乏創新使中國被其它國家蹂躪,使國家落后,也正是共產黨的改革開放的創新意識,讓中國重新回到世界民主的發展大潮中去。細細數來,方正集團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已經成為世界領先技術,神舟七號的發射成功,龍蕊1號CPU的研制成功,還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等,這些創新的技術使中國快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定會位于世界民族之首,而這個成功便是源于我們不斷的創新。
創新就是這樣與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讓我們去學會創新,為了自己的前進,為了國家的前進,為了世界的前進!
創新的作文 3
創新,是人們常常掛在嘴上的字眼,企業需要創新,否則就無法參與競爭,奪得市場;生活需要創新,否則就會了無生趣,索然無味;國家需要創新,否則就會止步不前,走向衰弱。創新,是發展的動力。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在不斷創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出一國兩制方針等等。這些創新,成為中國發展的動力,讓中國由衰轉盛,走向富強。可見,創新是十分重要以及必要的。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活中,若真的想要柳暗花明,創新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中,面對數學難題,有時候就需要我們打破常規思維,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去思索,開創一條新的思路,或許就會求得答案。有時候,留心生活,進行思索,大膽提出新的假設,并不斷鉆研,也能有所收獲。
魏格納躺在床上觀察世界地圖,發現非洲東岸與南美洲西岸的輪廓非常相似,似乎從前是一個整體。于是他大膽地猜測原先他們是一個整體。這在當時,是一種巨大的創新,石破天驚。最終,魏格納的觀點被證實是正確的,他為世界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法拉第了解了電生磁之后,逆向思維,推測磁也能生電。在進行了無數實驗之后,證明了磁確實能生電。沒有他這種創新的構想,并且證明,或許發電機降臨的步伐,那就是姍姍來遲了;眾所周知的騰訊公司,QQ風靡中國,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同時很多人指責騰訊QQ的游戲大多是抄襲別人的.。但是,騰訊正是在別人發明的基礎上,進行微創新,使其更加完善完美,牢牢鞏固了自己的市場地位,使自己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無論是什么,都需要創新,有新意,才會有發展,才會不斷進步。創新,是發展的動力。
創新的作文 4
西紅柿被引入歐洲的時候,因懼其有毒沒人敢吃,這聽起來讓人覺得可笑。那么可笑之余是否又引起我們的一連串的深思呢?
如果沒有醫生湯姆遜大膽的第一口,被譽為“愛情蘋果”的西紅柿,可能只會被擺放精品柜中,并附有一張告示:僅供欣賞;如果沒有湯姆遜的第一口,那么西方人的餐桌上是不是又少了一道美味佳肴?如果沒有湯姆遜的第一口,西班牙一年一度的“西紅柿節”上那一車車“帶毒”的西紅柿不就成了謀殺他人的兇器嗎?西紅柿的故事告訴我們:社會需要大膽創新的人。
是的,翻開史冊,你會發現孔子首創第一家私立學校,是教育面向平民;蔡倫用麻頭,破布,爛漁網造出來精美的紙張;王安石不畏天變,不畏人言,不畏祖宗之法掀起了11世紀中國一場偉大的變法……中華民族不是正因這些大膽創新的人而博大精深,光耀世界嗎?
中國是這樣,西方也亦是如此。
梵高,正因為他狂放不羈得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加上他古典繪畫的功底,才創造出了流芳百世的《向日葵》;畢加索,憑著自己敏銳的`感知,才步出傳統油畫的道路,成為不朽的印象派大師;當音樂學府的老教授面對電聲樂器大嘆“世風日下”的時候,理查德·克萊德曼卻大膽地把樂器重新組合,才有了如此深邃的《星空》。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清朝書法家翁方綱和劉墉,前者翁方綱對古人書法刻意求似,后者劉墉卻博采眾長自成一體。翁問劉:“那一筆是學古人的?”劉反問翁:“那一筆是自己的?”這在文壇的記錄中留下了詼諧而富有哲理的一筆。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戰國時期,通過商鞅變法,成為當時最強的國家,陸續滅掉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這就是創新。鄧小平是我國建設新農村的總領導人,他決心在沿海地區高經濟發展。無論摸著石頭過河還是踩著高蹺走路,社會上都需要這種“敢于吃螃蟹”的人。
想象力比創造力更重要,想象源于對事物的創新。因為創新,瓦特改良蒸汽機,把人類帶入蒸汽時代;因為創新,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把人類帶入了光明的世界;因為創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因為創新,中國發展起來了。
對于我們21世紀的青少年來說,我們更加需要創新,只有創新,社會才會不斷進步,人類文明才會不斷發展!
創新的作文 5
鄭板橋的書法之所以聞名,被稱為“板橋體”,是因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設想鄭板橋當初如果只是用隸書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筆跡再出色,也不會在書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現在經營餐飲業,競爭很激烈,隨時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性,據網上統計,業績好、受顧客歡迎的,大多數是主題餐廳。有在一片黑暗中進食的餐廳,有專門以白領女性為顧客的餐廳,考慮到白領女性的煩惱,特地提供免費營養減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們穿高跟鞋的.不適。這些餐廳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保持較好的業績,因為他們的主管經營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顧客的需要。
又如英國十六、七世紀的著名畫家喬治·摩蘭,他的油畫作品起初被當做貢品運往中國的時候,人們以為遠看還行,可近看一無是處,只看得見一片片的顏料。正是因為這種特色,他的油畫作品還是漸漸別國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為榮。
其實,我們自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由于現在上海著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因此今年財經大學、海事大學、海洋大學都非常熱門,許多人是有從眾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歡,也硬逼著他們填上這所學校。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當我們自身的特色和別人的特色一樣時,那也就不可稱其為“特色”。反之,只要根據自己喜歡的專業來填報學校,即使這門專業是冷門,只要自己有興趣,就可以學得很好,說不定畢業后會成為各公司爭奪的人才呢!
做人也是如此,有諺語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但特色并不等于個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慮是否侵犯了別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培養出屬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會充滿樂趣。
創新的作文 6
我從小喜歡集郵。我看見郵票,就從信封上剪下來,貼到我的集郵本上。據說,像我這樣的中國的集郵迷,已經多達三億。
在眾多的集郵愛好者之中,北京的劉超是特殊的一位。他不是泛泛的收藏郵票,而是把目光投向郵票上的帽子。比如,“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中李時珍戴的帽子;“八一”紀念郵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帽子;關漢卿紀念郵票上關漢卿的帽子;“中國人民志愿軍凱旋歸國”紀念郵票上志愿軍戰士的帽子;杜甫紀念郵票上杜甫的帽子;兒童特種郵票那12個孩子戴著12種不同式樣的帽子……他專門收藏這些跟帽子有關的郵票,接著他去查閱資料,去請教歷史學家、戲劇家、文學家,深入研究帽子,透過郵票這小小的窗口,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帽子的演變史!他舉辦了《新中國郵票上的帽子》專題郵展,引起參觀者莫大的興趣。
我所感興趣的不在于這郵展本身,而在于劉超獨創的視角:他展出的郵票,都是普普通通的郵票,然而獨具慧眼的'他吹響了“帽子”郵票的“集結號”,產生了平中出奇、凡中顯異的效果,成為三億集郵愛好者中惟一的“帽子郵票專家”。他異彩耀人,一舉榮獲“中華全國郵票展覽”銀質獎!劉超出奇制勝,給了收藏迷們以深刻的啟示,不要忙忙碌碌于收與藏,還要善于思索,善于創新,善于想出不同于眾的新點子。
從劉超的“帽子”郵票,我聯想起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中國,會拉小提琴的人不計其數,會哼越劇的人也數不勝數,然而青年作曲家何占豪把越劇跟小提琴結合起來,創一代之新,一炮打響,一舉成功。
當時,何占豪還只是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一名學生,還未學過作曲。他從小在浙江一個越劇團中長大,熟悉越劇。他的思想上沒有什么框框,大膽把越劇與小提琴結合起來,與同學陳鋼一起寫出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當時,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梁祝》之所以會蜚聲中外樂壇,就在于它一新耳目,別具風格。何占豪說:“我的創作,大的風格必須是中國的,小的風格必須是我何占豪個人的。”這句話集中地體現了他的獨創精神。
其實,就京劇來說,“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他們各自成為一大流派,成功的緣由同樣是“獨創”兩個字。在眾多的畫家中,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牛,也是由于富有獨創精神,自成一家,各樹一幟。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過于踩著別人的腳印走。這種因循守舊的人,就像老是圍著碾子打轉轉一樣,永遠不能走別人所沒有走過的路,創造別人所沒有創造的東西。正因為這樣,作為作家,我一直把這樣的格言奉為創作原則: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我要努力寫出“人人眼中有,個個筆下無”的作品。只有敢于創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門。
哦,獨創可貴,貴在創新。
【創新的作文素材】相關文章:
創新的素材05-28
與創新有關的作文素材11-21
關于創新的作文素材10-30
[推薦]創新的素材05-29
【集合】創新的素材05-30
高考作文素材:創新02-06
模仿與創新作文素材02-03
創新思維的寫作素材08-27
創新的高考作文素材積累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