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的手抄報報圖片
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端午節的手抄報報圖片,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端午節的手抄報報圖片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總動員,“瘋”玩,“狂”吃,“傻”飲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是端午節,可是很怪。
吃過早飯,我們全家都去上街,奇怪的是,爸媽竟然把我一人扔在書店,讓我在書店看書,不要亂跑,他們到別處玩玩,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我百思不得其解。算了,不想了,看書吧!
中午回到了家里,我雖沒想明白那件事,但面對香噴噴的飯菜,還是有滋有味的吃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才想起問他們上街干什么去了,他們的回答支支吾吾,我聽的出,他們在撒謊,我卻沒有追問下去。
吃過了晚飯,我問他們到底是去干什么了,在我的百般追問下,他們被我纏不過,才告訴了我實情。原來,他們去干活了,只是想讓我高興,才撒了謊。今天是端午節,可他們為了讓我高興,所以撒了謊,因為要加班工作,所以“騙”了我。我鼻子酸了……
在這個特別的端午節里,空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的氣味,在這沁人心脾的清香里,我聞到了一股甜蜜、幸福的味道。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快樂而有趣的端午節。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里,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有這么多的習俗,又這么有趣,所以我盼著端午節快點到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的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是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又是粽子飄香,艾葉芬芳的端午佳節了。近幾天,到處都有人為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微笑。
但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該表示悲痛才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也許,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痛早已經消失,留下來的只有紀念。
昨晚,爸爸媽媽很晚才回來,他們一直很辛苦。今天雖然是假期,我想,不能睡懶覺,我來做早飯,給他們一個驚喜……
一邊做飯,一邊誦讀屈原的《國殤》,還回憶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去年,我在學校被老師點名上黑板背寫屈原的《國殤》。我把屈原的名字寫錯了,老師告訴我:“你今天晚上趕快準備一些禮物祭拜他老人家,否則,屈原先生要找你算賬了。”
晚上,我回到宿舍了后。馬上從背包中拿了五個蘋果,放在了枕頭上,等著屈原先生托夢給我。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到了半夜,我夢見了自己正坐在田野中,一輛樸素的馬車來到了我面前。屈原先生下來了,對我說:“年青人,好好的讀書吧,日后為國家出力,還要孝敬父母!”我說:“小生謹記先生教誨,永不言棄。”
當我抬起頭仔細看時,只見屈子高髻長髯、寬衣博帶,飄然而逝……
醒來后,既高興又惋惜:高興的是能與屈子在夢中相見,惋惜的是沒能更多到聽他老人家的教誨。
我的心里又悟出了一點點道理:一個人,只要為國家和民族著想,人們將永遠記著他!
我再次情不自禁的誦讀《國殤》,媽媽高興的在臥室里喊:“高冰,是你在朗誦嗎?看來,我們要過一個有詩意的端午節了。”
早飯后,爸爸第一次親自到超市買來了粽子。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經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里面是用咸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為我們包粽子,可這次,因為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粽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粽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后,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里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奶奶教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是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三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四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三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就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啊,我終于學會了。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里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咸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劃龍舟比賽。
今天的早晨,我起床以后,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于是,媽媽就帶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里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 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后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媽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里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的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是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是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的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手抄報報圖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09-17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0-01
簡單端午節手抄報圖片09-17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資料10-01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及圖片10-01
2017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04-30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花邊10-01
端午節的手抄報精美圖片09-02
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