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普通人的高尚手抄報內容
今晚(26日)7時54分,又一個“感動中國”的時刻到來了,9位個人和1個群體獲得“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榮譽稱號。此外,中央電視臺的頒獎典禮還將向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英雄群體--工農紅軍表達特別的致敬。
丁曉兵:20多年來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
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干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帶領的集體,先后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頒獎詞】
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舍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武器1.5萬多枚
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夸張。警察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
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只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武器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
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頒獎詞】
10年時間,1.5萬多枚武器,專門與危險打交道。誰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武器,就已經驚心動魄了。而他和我們一樣,有家有妻有娃,只不過頭頂上有徽章、徽章上有國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擔憂、戰友的期盼,一肩擔起。
華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
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并不這么看:醫者父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么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頒獎詞】
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
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
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
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道:“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頒獎詞】
生于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于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后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于金錢,赤子之心勝于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96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一個活動”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頒獎詞】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葉篤正:“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91歲的葉篤正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葉篤正先生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東亞大氣環流以及全球變化科學等領域成就顯著,被公認為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重大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常掛在葉篤正先生嘴邊的是:“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頒獎詞】
風華正茂時已經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開拓者。讓外國人同我們接軌,這是一個年過九旬的大學者的大氣象。笑攬風云動,睥睨大國輕。
孔祥瑞:150項革新帶來8000萬元效益
僅有初中學歷的工人孔祥瑞有著“藍領專家”的美譽。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頒獎詞】
不管什么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貢獻智慧的人。150項革新,給國家帶來8000萬元效益,這就是一個工人的成就。
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這位樸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
【頒獎詞】
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
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這個心愿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頒獎詞】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體會這個場面,一個四肢無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運丟棄的蠟燭,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地燃燒起來。藏起眼淚,還給人們光明和希望。
微塵: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
“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后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
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翻閱了捐款記錄后驚訝地發現,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經使用“微塵”的名字多次大額捐款:非典時期捐款2萬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萬元,為白血病兒童捐款1萬元,湖南災區捐款5萬元當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微塵”時,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
截至目前,青島市紅十字會收到的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每一雙充滿善意的援手,每一張不同模樣的面孔,都記錄下一個共同的名字--“微塵”.
【頒獎詞】
他來自人群,像一粒塵土,微薄、微細、微乎其微,尋找不到,又隨處可見。他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大,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1.丁曉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隊政治委員。
事跡:在一次重大軍事行動中,身為偵察大隊“第一捕俘手”的丁曉兵,在敵人陣地生擒一俘虜回撤途中,為掩護戰友和俘虜,抓起敵人投來的武器向外扔的剎那間,武器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點皮肉。為了把任務完成到底,他以驚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殘臂,扛著俘虜,冒著炮火翻山越嶺4個多小時才與接應分隊碰上頭。而就在此時,他一頭栽倒在地,戰友們以為他犧牲了,含淚為他化妝,緊緊抱著遲遲不忍就此讓他而去。路過的前線醫療分隊被這個場面深深感動,切開腿部動脈血管強行壓進2600CC血漿。死神就這樣與這位獨臂英雄擦肩而過。
2003年,部隊在淮河流域抗洪搶險,丁曉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運土;不能打樁,就潛到水里壘圍堰。其身如令,其勢似鋒,18天時間,他在抗洪一線表現著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來,他把對黨的忠誠、對國家的熱愛、對部隊的責任,全部傾注于他軍人生涯中的每一個細節,付諸于部隊生活中的每一個舉動。284面獎牌證書見證了他以殘缺之軀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的不平凡歷程。
鐵流縱橫在于每一滴水的頑強,軍威浩蕩在于每一個兵的忠誠。丁曉兵用自己獨特的姿態,詮釋了共和國軍人的頑強與忠誠。
感動印象: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舍身,平時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象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漫延,
頒獎詞:一條臂膀,也能撐起血染的軍旗,他是真的勇士。
2.孔祥瑞 藍領專家:1972年,孔祥瑞初中畢業后到天津港碼頭當了工人。他放棄了多次學習深造的機會,始終堅持在實踐中學習,把工作崗位當課堂,把生產實踐作為教材,把設備故障作為課題,把身邊懷有一技之長的工友作為老師,努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一名僅有初中學歷的普通工人,34年創造了150多項科技成果,為企業創造效益8400多萬元。孔祥瑞在為企業創出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他所在部門的機械設備使用管理跨入同行業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感動印象:不管什么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是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貢獻智慧的人,150項革新,給國家帶來8000萬效益,這就是一個藍領工人的成就。
頒獎詞:在輕視鐵錘的時代,工人何為?他說:全世界的門吊我能開!在英雄輩出的年代,工人有為!
3.王百姓全國知名排爆專家:河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調研員,三級警監警。曾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從1969年參軍至1985年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至今,已經在爆破、防爆和排爆這個令人肅然的崗位上工作了37年。
感動印象:十年時間,15000顆武器,專門與危險打交道,誰能不害怕,平常人只有一次遭遇武器,已經夠驚心動魄的了,而他和我們一樣,有家,有妻,有娃,只不過頭頂上有徽章,徽章上有國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擔憂,戰友的期盼,一肩擔起。
頒獎詞:王百姓時時命懸一線,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4.葉篤正 科學前沿 :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葉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做出了開創性重大創新貢獻,在全球變化領域提出了新的系統創見,對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做出了重大原始創新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他在國際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國人后面的所謂“同國際接軌”,而是做出了系統的原始創新成果,并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同,從而成為這些前沿領域科學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葉先生常說的,“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他先后從事動力氣象、高原氣象、海氣關系、大氣與地表面過程、全球變化等專業方向的研究工作,共發表專著6冊、科學論文90余篇。因葉篤正先生的杰出貢獻,他曾于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并于1995年獲得第一屆何梁何利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和陳家庚地球科學獎。
感動印象:風華正茂時,已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依然是開拓者,讓外國人同我們接軌,這是一個年過九旬的大學者的大氣象,笑攬風云動,睥睨大國輕。
頒獎詞:定力與信念,讓他上下求索,天間的路上,生命融入科學。
5.華益慰:人民的好軍醫 :著名醫學專家、北京的軍區總醫院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常務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長為普通外科:胃腸道、乳腺、甲狀腺疾病的外科診斷治療。華益慰同志從醫56年來,始終忠誠實踐黨和軍隊的根本宗旨,自覺恪守人民軍醫的行為準則,以高超的醫術救治了眾多患者,以高尚的醫德溫暖了千萬人的心,書寫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壯麗篇章,為醫生這個神圣職業樹起了一座道德豐碑,為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產黨員的優秀楷模,不愧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許多人在病房前都是淚流滿面,但是在進門前他們忍住悲傷,擦干眼淚,因為他們知記得,華主任在給他們治療時始終是面帶微笑。一個醫生的微笑可以讓患者感覺什么都不怕了,這就是愛的力量。看到他的人總是不自覺的將雙手合十,因為他們相信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華主任救過這么多人的命老天會救他的。
2006年8月12日18時華主任病逝,他在遺言里說過:我這個病如果治不好,死后的處理不要保留尸體不留骨灰,搞那些形式主義沒什么意義,試題解剖是我自愿要做的,大家對我的關心我也很知足了。
感動印象: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和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頒獎詞:一輩子做一件事:就是對得起病人。知人愛人,醫乃仁術,大醫有魂。
6.季羨林 東方學大師:季羨林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并入臨清市)。曾在濟南三合街小學、濟南一中、山東大學就學。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位。
1946年,季先生回國,同年秋,經陳寅恪推薦,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1984年任北京大學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他先后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等。著作已經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
季羨林創建了東方語文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季老不僅學貫中西,融會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樣融合了中外知識分子的優秀傳統。中國傳統士大夫的仁愛和恕道,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堅毅的氣節和情操;西方人文主義知識分子的自由獨立精神,尊重個性和人格平等觀念,開放創新的意識;這些優秀傳統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夠做大學問,成大事業,有大貢獻,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
感動印象:智者永,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榮辱不驚。
頒獎詞: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說,把心留在東方。
7.林秀貞 孤寡老人的好女兒:林秀貞30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義務贍養了6位與自己及家庭成員無任何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質生活等各方面對6位老人付出了兒女般的照料和孝道。林秀貞學科技、學經濟,帶頭創辦個體企業,并把經營企業作為扶貧濟困奉獻社會的基礎。多年來,為8位殘疾人傳授了玻璃鋼和橡膠生產技術,不但在自己的企業為他們安排就業崗位,還幫助他們解決了婚姻、疾病救治等許多生活困難。林秀貞熱心鄉村教育事業,先后出資4萬多元幫助鄉村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還資助本村和鄰村14名貧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專院校,收養救治了一名出生僅40天的患病棄嬰。她熱心公益事業,積極為村里修路、打機井、文化娛樂隊伍建設等公益事業捐資出力。
感動印象:用三十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農人做這等事是偉人,這等農婦讓九州動容。
頒獎詞:善良在村莊流淌,她用三十年的熱心,來溫暖世道。
8.黃舸 父子 感恩之旅:黃舸,生于1988年10月30日,7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醫學專家介紹,這種病只能活到18歲,黃舸現在離醫學界同類患者最長生命記錄僅差兩年時間。一個生命就要走到盡頭而只有十六歲的男孩,為了對他進行過幫助的人說聲謝謝,而不顧自己的身體已經進入倒計時和父親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剝奪了黃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親必須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輪椅,用繩子仔細地“固定”,以保證他不致滑落。父子倆從2003年開始走遍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因為沒有錢,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載著兒子黃舸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匯款的恩人當面道了謝。黃舸說:“坐著父親開的三輪車,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親自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這個心愿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
感動印象: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體會這個場面,一個四肢無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運丟棄的蠟燭,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的燃燒起來,藏起眼淚,還給人們光明和希望。
頒獎詞:生命的到計時,滴答滴答扯動人們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陽光少年。
9.青島“微塵” 愛心團體: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后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 “微塵”在印度洋海嘯、湖南水災、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時期數次向災區捐款,多次救助貧困患病兒童和福利院孤兒。大家都覺得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錢才可以,重要的是有這樣的愛心。微塵是個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圖名、不圖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同時大家希望微塵這兩個字成為青島公益事業的一個符號。在她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熱心公益、無私奉獻、關愛他人。“微塵”已成為青島市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當選為2005年“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并榮獲中華慈善獎。
感動印象:他來自人群,像一粒塵土,微薄,微細,微乎其微。尋找不到,又隨處可見。他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大,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個城市的良心。
頒獎詞:微塵有心,微塵有情。塵埃落定,大愛無聲。
10.霍英東 慈善家:一生愛國的香港慈善家,過去數十年里,霍英東用作慈善的捐款超過150億港元,在推動各地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山區扶貧、干部培訓等方面,做出了許多的貢獻。霍英東一向對推動教育工作出錢又出力,過去數年巨額捐款包括先后兩次向香港科技大學捐款,2003年先捐贈3000萬元,兩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筆總值8億元的巨額捐款,支持該校未來的發展,這筆捐款更創下該校十多年來接獲捐款的最高額紀錄。
除了對本地教育支持,霍英東對內地教育也不遺余力,尤其鐘情他的家鄉-番禺南沙。過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學,撥款支持香港大學北上南沙,與內地專家合作研究科研發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園”等項目。
霍英東曾捐贈興建的道路、大橋、基建更是不勝其數,例如英東體育館、泳池、醫院等社會設施,另又捐資興建洛溪大橋、大石大橋,撥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來,單是在家鄉已投資建設超過40億元。
以霍英東的名字命名的“霍英東基金會”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會一直以捐獻和非牟利投資形式,策劃了數以百計的項目。有一次,某媒體記者問霍老一共向內地捐贈了多少錢,他回答不出來,只是謙虛地說:“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說不上是貢獻,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感動印象:生于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于安樂,用赤誠贏得身前身后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于金錢,赤子之心勝于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能兼濟天下。
頒獎詞:聚散有道,義利兼能。五星和紫荊維系他一生的光榮。
【普通人的高尚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高尚的手抄報08-30
關于高尚的手抄報10-31
讀書的感覺手抄報內容內容08-30
科普手抄報內容09-22
自然手抄報內容08-21
愛心的手抄報內容09-28
戒煙手抄報內容09-27
德育手抄報內容08-31
自信的手抄報內容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