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中國象棋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手抄報很是熟悉吧,每一份手抄報的后面都包含著編者的辛勤勞動和聰穎的智慧。你知道什么樣的手抄報才具有教育意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中國象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起源
一、起源于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二、起源于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單制《五雜坦》云:“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約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
四、起源于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時。《太平御覽.工藝部·象棋》說:“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羅欣《物原》也持此說。
中國象棋的起源歷史
中國象棋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文化名著的《楚辭.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詞句。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象棋”這個名詞,當然那時的象棋不是現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辭》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提到了六博。據《史記.第六十九卷.蘇秦列傳》中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斗雞走狗,六博蹋鞠”。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另據《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曾說“足下......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可見當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很流行下棋了。
棋盤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這個名稱,可能是受到楚漢相爭,韓信作象棋的傳說的影響。傳說無從考證,多半是后人附加的。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經》,文學家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普遍的影響。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多失傳了。
而《續藏經》記載:“劃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根據這個記載,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沒有炮,這恰好和中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相吻合。加炮之后象棋,才和現代的象棋相近,或者說初步成為現代象棋的雛形。
關于中國象棋的起源,在我國古文獻中也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一、起源于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如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說神農以日用星辰為象, 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 代之為機矣”。
二、起源于傳說時代的黃帝,如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紂時,明謝在杭《五雜俎》說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 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猶重車戰也”
四、起源于戰國之時,《潛居類書》說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君,則斗象棋, 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時,《太平御覽》說周武帝造象戲”明羅頎《物源》說周武帝 作象棋”。
中國象棋作文
中國象棋是一種男孩子都喜歡玩的智力游戲。它分為紅方和黑方,兩方各有五個兵、兩個炮、兩個車、兩個馬、兩個相、兩個士和一個帥,共計32個棋子。棋盤上有90個點,以漢界楚河為分界,雙方對弈時,看誰先把對方的帥吃掉或困斃,誰就是勝利者。
象棋可以訓練人的思維縝密和邏輯嚴密性,還能培養人的耐心。在那小小的棋盤里,蘊含著不小的學問,每一步棋都有它不可小視的作用。記得有一次,我和我們小區的高手康康下象棋。說他是高手,是因為他強攻,防守做得是滴水不漏,讓你根本就找不到他的破綻。你看,我把我的車,馬,炮派遣到他的境內,準備拼掉我所有的棋,也要把他的帥干掉。但在我的`猛烈進攻前,康康是不緊不慢,嚴密防守,步步為營,并趁我不注意,吃掉了我的馬和炮。我見局勢不妙,就改變戰術,調兵遣將,但無奈已回天無力,只能被動地防守。他趁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把我方“老將”身邊的“侍衛”一一統統殺光。“老將”的性命危在旦夕。我無可奈何地看著他把我的棋子都吃掉。終于真正領悟到康康的厲害了。也明白了在下象棋的時候不能急躁、冒進、急于求成。
象棋可以讓人的大腦思想活躍、開放;象棋可以讓人們在一天的勞動后消遣娛樂,疲勞得到緩解;象棋可以讓人安寧,讓人聰明,讓人的腦子靈活,不再那么死板。象棋,讓人有一種神秘感,讓人猜不透,摸不著。它等待著我們慢慢挖掘。我愛象棋,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是一步走錯,滿盤皆輸。人生也是這樣,一步走錯,面目全非。我愛象棋,象棋在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就像五彩繽紛的天空,使我在這里找到了樂趣。也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中國象棋的規則
棋盤:
中國象棋的棋盤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而組成,其中共有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這些交叉點上。中間部分(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 河界 。兩端的中間(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中文米字形方格的地方,叫作 九宮 (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
界河:
這是一個和國際象棋不同的地方,及對壘雙方的中間有一條河界,通常稱其為楚河,也就是說棋子過河才能攻打對方的首領。這些規則都是和中國古戰場的一些場景類似,并且逐漸演變而來成為中國象棋的行棋基本規則。
九宮:
雙方的底線中心處,也就是縱向中心線分別向兩邊外移一條線(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 米 字方格的地方,叫作 九宮 (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知道這個區域,對理解一些走棋規則很有幫助。
棋子:
所有的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其中又分為紅、黑兩組(分別代表對壘的一方),每組共有十六個棋子(為了區別雙方的棋子,不僅在顏色中有所區別,而且還會使用同音不同字的棋子),其中又各分為七種棋子,其名稱和數目如下:
紅棋子:帥一個,車、馬、炮、相、士各兩個,兵五個。
黑棋子:將一個,車、馬、炮、象、士各兩個,卒五個。
將(帥):
雖然名稱不同,但它們這都是對壘雙方的最高統帥,對壘的目的就是通過運用各自的棋子,想方設法將對方的首領將死,方為己方勝利。這兩位棋子的最高統帥,只能在九宮內行走,不得走出九宮外。行走的步法為:左、右橫走,上、下豎走都行,但每次只能行走一格。將和帥不準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中間無棋子),如一方已先占據位置,則另一方必須回避,否則就算輸了。
士(仕):
每行一步棋,只許沿著 九宮 中的斜線行走一步(方格的對角線),行走方位可進、可退,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護衛各自的最高將領(帥、將)。
象(相):
此棋不能越過 河界走入對方的領地,其走法為:只能斜走(兩步),可以使用漢字中的田字形象地表述:田字格的對角線,即俗稱象(相)走田字。行走方位可進、可退,但是,當象(相)行走的路線中,及田字中心有棋子時(無論己方或者是對方的棋子),則不允許走過去,俗稱:塞象(相)眼。
車(車):
此棋是中國象棋中棋力最強的棋子,每行一步棋可以上、下直線行走(進、退);左、右橫走(中間不隔棋子),且行棋步數不限。
炮(砲):
此棋的行棋規則和車(車)類似,橫平、豎直,只要前方沒有棋子的地方都能行走。但是,它的吃棋規則很特別,必須跳過一個棋子(無論是己方的還是對方的)去吃掉對方的一個棋子。俗稱:隔山打炮。
馬(馬):
走棋規則:使用中國的日字來形容馬的行走方式比較貼切,俗稱:馬走日字(斜對角線)。但是,這里有一個行走規則,可以將馬走日分解為:先一步直走(或一橫)再一步斜走,如果在要去的方向,第一步直行處(或者橫行)有別的棋子擋住,則不許走過去(俗稱:蹩馬腿)。行走范圍不限,可以進、也可以退。
卒(兵):
在沒有過河界前,此棋每走一步棋只許向前直走一步(不能后退);過了河界之后,每行一步棋可以向前直走,或者橫走(左、右)一步,但也是不能后退的。根據此規則,卒(兵)走到對方的底線只能左右橫走,俗稱:兵走老了!
吃子:
①無論什么棋子,通常只要根據行棋規則能走到的部位有對方的棋子就能吃掉對方的棋子。
②而唯一列外的是炮的吃棋方法,比較特殊,需要中間隔有旗子(無論是己方的還是對方的棋子)才能吃掉對方的棋子。
將死和困斃:
①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將(帥),并在下一步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
②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而不能應將不顧,而走其它的棋子)。
③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一方勝棋)。
④輪到走棋的一方,無子可走,就算被困斃(無棋可走這方為輸棋)。
行棋規則: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著(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算終了。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中國象棋】相關文章:
中國象棋口訣集錦05-31
中國象棋的由來周記09-05
與中國象棋有關的歇后語06-12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精選08-30
中國象棋專業術語諺語大全08-14
中國傳統文化臉譜資料手抄報08-30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08-30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書法的內涵08-30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