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年級狗年春節手抄報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下面是關于高年級狗年春節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高年級狗年春節手抄報
春節手抄報1
春節手抄報2
春節手抄報3
春節吃餃子
春節吃餃子,是我國北方的一大風俗。餃子是中國人的一大創造,最初叫做“餛飩”、“餃子”、“銀元寶”等。三國人張揖的《廣雅》曾經提到過這種食品。北齊顏之推講得比較具體:“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這就勾畫出了餃子的形狀類似半月,可見我國吃餃子的歷史已經有1 600多年了。
相傳在盤古開天地的時代,女媧煉五色石補好了蒼天,又捏土造了許多黃土人。她迎寒斗暑,不停地造人,可是一到冬天,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總是被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每做完一個黃土人,就在人的耳朵上扎個小眼,用細線的一端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進入的嘴里,讓人咬住耳朵不掉。這樣,黃土人的耳朵便固定下來。后來這掉耳朵咬線的故事,就變成了吃餃子。由于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老百姓總在這一天包餃子,以讓女媧造的黃土人咬住那帶線的耳朵不凍掉,久而久之,人們不單在冬至吃餃子,過年也吃餃子,并逐漸演變成一種風俗。年三十、初一包餃子、吃餃子,在全國來說比吃糯米糖團、湯圓更為普遍。過年的餃子,帶有多重含義。首先,餃子用肉、油較多,營養豐富,且有福壽多多的意蘊。其次是餃子很像元寶,是財源滾滾的象征。
從根上說來,古時曾稱餃子為扁食、牢丸、餃餌,它的樣式來自餛飩,個別地方過年也吃餛飩,但是餃子比餛飩餡多個大。餃為交,是新舊交替、迎祥納福的意思。餃子更是供奉神靈與祖先的必備之品。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之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方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與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與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與面的“與”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與“交”諧音,“合”與“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高年級狗年春節手抄報】相關文章:
春節狗年手抄報08-30
春節狗年的手抄報08-30
狗年的春節的手抄報08-30
狗年的春節手抄報08-30
狗年春節有關的手抄報08-30
狗年春節的手抄報素材08-30
狗年春節手抄報推薦08-30
春節手抄報2018狗年08-30
狗年春節英文手抄報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