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剪紙”(一)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贊。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著彩衣的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著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里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著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夸贊。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了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論語十則(二)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習知識并且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反復檢查我的行為:為人處事有不真誠的事嗎?與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事嗎?老師教授的知識有不復習的嗎?”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從而知道新的知識,可以憑借這個成為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
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翻譯:孔子說:“仲由,教給你的理解了嗎?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這也是聰明啊。”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翻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要向他學習,希望能達到他的水平,見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學習他的優點,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翻譯: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譯:孔子說:“年末天氣寒冷,這時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解釋: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說:“也許就是仁愛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中秋節的由來(三)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清明節習俗(四)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中華傳統美德(五)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每個中華人,都必須要擁有自己國家的傳統美德。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說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
就好比說《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一——尊老愛幼。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中華民族旳美德在閃光。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旳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要在小事中體現個人旳美德,榮辱就在舉手投足間。比如說,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幫家長倒一次水、陪弟弟妹妹玩……這些細微之處,都能顯現一種美德。再比如說,現在大街上旳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得到處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紙、瓜果皮隨處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于那些扔垃圾旳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旳心里會怎樣想?是不是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旳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旳中華人吧!”
說到亂扔垃圾,我就會想起它旳孿生兄弟:隨地吐痰。隨地吐痰也是一個壞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是沒有好處旳。
其實要想不做到這些也很簡單,只要心里有這個信念,有個榮辱觀,這種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旳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于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應蔑視他。或者,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其實,當一種美德平常到最細微的習慣中時,這也許就是一種品質的升華。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資料】相關文章:
老北京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內容07-31
環衛手抄報內容資料05-05
環保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4-17
冬至手抄報資料內容10-31
寒假的手抄報資料內容02-07
家風的手抄報資料內容08-30
地震的手抄報內容資料08-30
軍訓手抄報內容資料08-30
做手抄報內容資料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