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手抄報對聯資料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對聯吧,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那么你有了解過對聯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手抄報對聯資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手抄報對聯資料
春節對聯
百年天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
紅梅含苞傲冬雪 綠柳吐絮迎新春 橫批:歡度春節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橫批:鳥語花香
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五福四海
春臨大百花艷 節至人間萬象新 橫批:萬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輝滿堂春 橫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順心永安康 橫批:四季興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 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 橫批:山河壯麗
春節對聯作文
春節間,大軍到我家拜年。我一見大軍,分外高興,熱情地接待他,心里卻在暗暗和大軍較勁:“死對頭,今天我也要叫你難堪!”
你可能要問,既然一見分外高興、熱情地接待,為什么又是“死對頭”?那是因為,去年暑假,大軍到我家玩,我連忙開冰箱拿西瓜招待他。
當時,剛把冰涼涼的西瓜放到桌上,兩手不經意地一甩,手上的冰水灑到了窗上。機靈的大軍突然心血來潮,馬上指著窗上的冰水,出對子考我:“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
”這一聯拆“凍”為“東二點”,“灑”為“西三點”,真是巧妙極了。我一時沒有思想準備,哪里答得出!
幸虧爸爸是個對聯迷,正在我為難的時候,不知爸爸是有意提醒還是無意催促,他指著桌上的西瓜對我說:“快點切瓜分客呀!”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我馬上意識到爸爸的話里有話,于是迅速拿刀切瓜,一邊切一邊對出下聯:“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這下聯拆“切”為“橫七刀”,“分”為“豎八刀”,總算對上了。
在場的人都說對聯由事情而來,順理成章,而且拆字干凈利落,無不拍手稱妙。
可他們哪里知道,我對不出來時多難堪啊!
今天,我得出個難一點的對聯考考他,讓他知道我的厲害。
討論了一會兒寒假作業,我便提議對對聯。大軍本來對對聯就很感興趣,也不示弱,馬上應戰。
于是我出了上聯:“三人口中吞扁擔”,要求猜出一個字。大軍一怔,可能沒想到我也挺有一手吧,既出了上聯,又是個謎語。
他的下聯不僅要對仗工整,而且也要是個謎語!
實際上,大軍在同齡人中也算是個對聯高手。
他稍一思考,并沒答出我的謎底,卻反戈一擊,用原謎底又出一謎,對出了下聯:“一夫胯下騎太陽。
”我心里有數,一聽就知道他猜出了謎底,不禁哈哈大笑,可我心里仍然不服氣:我一定努力鉆研,不戰勝你決不罷休!
同學們,你可知道,我們對聯中的謎底是什么呢?
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一說起源于桃符。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對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云:“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歷史探源
楹聯者,對仗之文學也。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元觀念。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
這種陰陽二元的思想觀念淵源甚遠,《易經》中的卦象符號,即由陰陽兩爻組成,《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荀子·禮論》)《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這種陰陽觀念,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
《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禮儀有所措。”《易傳》中,分別以各種具體事物象征陰陽二爻。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
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中華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而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對以“兩”、“對”的形式特征出現的事物的執著和迷戀。對聯格式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語言尋根
一副標準的楹聯,它最本質的特征是“對仗”。當它用口頭表達時,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是文字對仗。語言對仗的含義是什么呢?通常我們提到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這四項,四項中最關鍵的是字數相等和平仄相拗,這里的字數相等,不同于英語的“單詞數”相等,其實質上是“音節”相等。即一個音節對應一個音節。在英語中,單詞“car”與“jeep”在數量上是相等的,但音節不相等。而漢語“卡車”與“吉普”,數量相等又音節相等。漢語之所以能實現“音節”相等,是因為漢語是以單音節為基本單位的語言。音節、語素、文字三位一體。
漢語每個音節獨立性強,都有確定的長度和音調,音調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今有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四聲,皆分平仄兩大類。平對仄即謂相拗。這樣,漢語的語素與語素之間(即字與字之間)就能建立起字數相等、平仄相諧的對仗關系。而英語中,即使事物的名稱、概念能夠相對,單詞的數量和詞性能夠相對,兩個句子的句式能夠相對,但其音節長短不一,獨立性弱,可自由拼讀,又無聲調,故無法相對。
楹聯大多數是寫成文字,并且很多時候還要書寫、懸掛或鐫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聯對仗的第二層即是所謂文字相對。文字相對意味著楹聯不僅是語言藝術,又是裝飾藝術。作為裝飾藝術的一副楹聯,要求整齊對稱,給人一種和諧對稱之美。漢字又恰好具備實現整齊對稱的條件,它是以個體方塊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間位置。它具有可讀性,又具可視性。其方塊構形,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著力學的要求。它無論是橫寫與豎排,都能顯得疏密有致,整齊美觀。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個單詞長短不一,只表音,不表義,更無可視性,只能橫排,不能豎排,無法從形體上實現真正的對稱。下面試舉兩個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對偶句進行比較,以進一步說明為何只有漢語才有真正的對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則不能。
【春節手抄報對聯資料】相關文章:
關于對聯的手抄報的資料08-30
春節手抄報資料09-16
春節的手抄報資料07-10
英語春節手抄報資料09-18
關于春節手抄報資料09-18
有趣的春節手抄報資料07-06
春節手抄報資料圖片07-06
春節手抄報資料素材07-06
春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