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中秋手抄報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手抄報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中秋手抄報,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猜燈謎
盲人摸象(打一成語)——不識大體
蜜餞黃連(打一成語)——同甘共苦
會計(打一成語)——足智多謀
逆水劃船——力爭上游
翹翹板(打一成語)——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語)——自力更生
脫粒機(打一成語)——吞吞吐吐
節日的焰火(打一成語)——五彩繽紛
傘兵(打一成語)——從天而降
平原門下客三千——勝友如云
啞巴打手勢(打一成語)——不言而喻
零存整取(打一成語)——積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語)——日新月異
打邊鼓(打一成語)——旁敲側擊
舉重比賽(打一成語)——斤斤計較
美夢(打一成語)——好景不長
無底洞(打一成語)——深不可測
中秋節的來歷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不過,當時中秋節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并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愿,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描寫中秋節的古詩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云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三年級中秋手抄報】相關文章:
中秋的手抄報精選08-14
中秋手抄報內容08-14
迎中秋手抄報08-16
中秋手抄報圖片09-11
喜迎中秋手抄報09-12
中秋團圓手抄報09-12
簡單的中秋手抄報09-12
月圓中秋手抄報09-12
中秋的節日手抄報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