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客家春節(jié)習俗
客家人的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為留戀。對家鄉(xiāng)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緊地團結起來,戰(zhàn)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傳統(tǒng)習俗成為聯(lián)系客家人的堅強紐帶。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來仍保持了客家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
客家人對農(nóng)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并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xiāng)鎮(zhèn)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jié)龍和和上川龍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龍最有特色。上川龍是清初江西劉氏移民帶到川西的,由劉氏族人年年扎龍,年年舞龍,用于拜年沖喜,祈求風調(diào)雨順。上川龍巨大雄偉,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動,龍頭重達三五十斤,耍龍技巧性強、路數(shù)多。
拉祜族過年要分大年小年
農(nóng)歷春節(jié),也是拉祜族的年節(jié),也叫過年,但要分為大年和小年。
大年又叫女人節(jié)。小年又叫男人節(jié)。傳說古時候,到了過年時,男人在外打獵仍未歸來。男人帶著獵物回來后,年已經(jīng)過完了。為了慰勞滿載而歸的男人,村寨義重新過了一次年,叫做過小年。實際上,由于拉枯族長期保留著母系大家庭的社會組織,女人過大年是合乎情理之事。
大年從正月初一到初四共四天,新年的準備卻在臘月二十四日便開始。除夕之夜,人人洗澡,舂糯米杷杷,唱年歌。初一凌晨,頭遍雞叫,各家各戶便背著葫蘆,抬著竹筒奔向山泉搶新水。據(jù)說誰家先搶到清水,誰家谷子先熟。韌一晚上村寨人聚集在一起,跳起蘆笙舞,唱起祝福歌。初二到初四,親友互相拜年,贈送禮品。初五這—天,全村男子聚合在一起,把樹干劈開一面,畫上飛寓走獸,每人在三四十公尺外向木片打上一槍,或射上一箭,以預測狩獵的收獲。第二天,男人便出外打獵。
初九到十一是過小年的日子,全村人穿戴一新,在锘鑼、象腳鼓聲中翩翩起舞,迎接福神降臨。游樂歌舞活動通宵達日。正月十二是年節(jié)最后一天,稱做‘滿年’。過了滿年之后,緊張的春耕生產(chǎn)很快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