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新春手抄報內容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春節手抄報內容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下面給大家分享春節手抄報的內容,歡迎借鑒!
一年級春節手抄報內容
春節由來
說法一:春節源于年獸。據傳說,古時候有一頭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獸長期居住于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才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人性命,因此,村里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幾乎全部上山避難,由于山高險峻,年獸上不去高山。一次,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腳不方便,沒有來得及上山,這時兇猛的年獸來到,張開血口,直撲老婆婆,突然出來一位道士,點燃一串包有紅紙的火藥,直接仍在年獸身上,年獸接觸火光后,渾身哆嗦,怪叫一聲后逃入海里,再也沒了動靜。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人們陸續返回,得知此消息后,從此家家放鞭炮、點紅蠟燭,貼對聯,年獸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隨著年獸一說越傳越遠,春節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說法二:春節源于虞舜。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內有個鏡山的地方,名叫姚丘,這里住著夫妻倆人。男主人因為眼疾被人稱為瞽叟,妻子名叫握登,一天晚上,握登夢見自己身上被彩虹縈繞,醒后找到當地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訴握登,此乃大吉之照,握登被說的心里樂開了花,此時的握登已有五個月的身孕,待到孩子出生時,夫妻兩發現這個孩子竟然是雙瞳,故取名重華。而虞舜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除夕夜,小名則賜予除夕。隨著虞舜長大,本身的才華與能力表現的格外出眾,于是堯禪讓帝位于虞舜,舜便將自己出生的那天定為年,第二天定為新的一年,從此被后人所沿襲至今。
春節的習俗
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春節習俗是貼對聯。對聯有一個十分美好的名字叫”年紅”,在新年之際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買對聯,對聯上寫著喜慶的詩詞。將對聯貼在門上,象征著這一年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并且家家戶戶還會買一些福字,將這些福字貼在家中各處,以及車上,象征著幸福吉祥。貼對聯在春節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事,但學長接下來要介紹的習俗,流傳至今,或許大家并不是很了解的。
燒炮竹,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這個習俗我們耳熟能詳。但是在古代的春節,放鞭炮是有固定時間的,當除夕夜十二點鐘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敞開門戶,將鞭炮點燃。在鞭炮聲中,家家戶戶都迎接新的一年。
而到我們今天,放鞭炮的時間不是那么固定了,在春節的那幾天,我們隨時都會聽到鞭炮聲,幾乎很少有人知道,放鞭炮的時間是在除夕夜的十二點。
說完了貼對聯,放鞭炮,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春節習俗便很少有人知道了。這個傳統的春節習俗叫做祭灶,家中的老一輩人或許知道這個習俗,但是放在信息發展迅速的現代,便極少有人知道這個習俗了。
家家戶戶將廚房的灶臺清掃干凈,排放酒,肉,糖等物品,再燒香祭拜。灶神象征著全家食物的出處,祭灶代表著古代的中國人對新的一年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放在現在 ,在年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并將廚房清掃干凈,但是并不會去祭灶。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傳統春節習俗叫做拜歲,拜歲這一習俗在中國的內地不太盛行,但是在沿海的廣東地區,拜歲依舊盛行。拜歲指的是在新年的第一天,迎接新的一年。家中的每一個人都要祭拜歲神,預示著新的一年幸福團圓。
最后我們要說的這個春節習俗,住在城市的人或許一點兒也不了解,但是住在農村的`人卻是耳熟能詳。
這個傳統的春節習俗叫做年例,年例的主要內容是敬神,游神以及祭祀。在農村,這是一個非常熱鬧的活動。
人們在土地廟的周圍舉行儀式,游行,祭拜祖先,感恩祈福。這一活動在春節是非常重要的,家家戶戶都細心準備,祈禱新的一年能夠幸福團圓。
春節習俗之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后,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凈凈地迎新春。
春節習俗之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后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春節習俗之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于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后,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漢代。據南梁人宗懔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于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發時了用火藥制成的鞭炮。
春節習俗之拜年——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致美觀的飾盒里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春節習俗之壓歲錢——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于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后來也稱為“守歲”“壓歲”。但這些傳說于史無據,不足為憑。壓歲錢的習俗真正始于何時眾說紛紜。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鉆。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一年級春節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春節手抄報內容09-16
春節的手抄報內容07-10
春節狗年手抄報內容08-30
關于春節手抄報內容09-19
有趣的春節手抄報內容07-06
春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7-06
春節手抄報素材內容08-12
春節手抄報內容資料07-07
春節手抄報內容圖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