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講誠信手抄報的資料
心中信守誠信,方能寧靜安心,進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信所存,義之所存也。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講誠信手抄報的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講誠信手抄報的資料
誠信的手抄報
誠信的手抄報
誠信的手抄報
誠信的手抄報
誠信的手抄報
誠信的手抄報
名人講誠信的素材
一:一諾千斤”的由來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
二:曾子殺豬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三:商鞅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10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50兩黃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四:宋慶齡冒雨看望小學生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五: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經典素材
晉文公退避三舍
(誠信是立國的根本)
晉文公即位以后,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的霸主。
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們都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成得臣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晉軍中有些將士想不開,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才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么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布置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后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大戰展開了。剛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大旗,指揮軍隊向后撤退。他們還在戰車后面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后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里。他不顧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沖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后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
卓恕交友守信
(誠實守信是崇高的美德)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名士卓恕,是浙江上虞人,他為人誠實,重信譽。他答應別人今天辦的事,絕不拖到明天。一次從任所建業(今南京)返抵故鄉會稽(今紹興);將要回建業時,諸葛恪問他下一次什么時候還鄉,他回答了具體的時日。
到了那一天,諸葛恪做東宴客,可是不見卓恕的大駕,便停下筷子等待他。客人們都說建業與會稽相距千里,卓恕即使不愿爽約也難哪!豈料,不一會兒,卓恕便趕到了席間,頓使滿座皆驚。此事很快傳為口碑。人們從這區區小事上,看出了卓恕守信重諾的人品。
誠實的晏殊
(誠實贏得贊譽和尊敬)
晏殊是我國宋朝時候的著名文學家。像我們所熟知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等名句,都出自他的筆下。而我們所熟悉的文學家范仲淹、韓琦和歐陽修等,也都曾是他的學生呢!
晏殊還在7歲的時候,就能寫一手好文章。但他從不以此招搖過市,沽名釣譽。而是事事誠實,處處坦率。因此,在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他就在大人中有了很好的名聲。
晏殊14歲的時候,有個叫張知白的朝廷官員,把他推薦給當時的宋真宗皇帝。當張知白帶他去見皇帝時,真宗皇帝正在主持進士考試。皇帝聽說晏殊的文才特好,就叫他也一同參加考試。晏殊把考卷拿起來一看,便說:“這篇文章我在十天前就已經寫過,作文的稿紙還在呢,還是請皇上另外出道題吧!”真宗皇帝聽了晏殊的話,覺得他非常誠實,因而也特別喜歡他這種毫不隱瞞的態度。
【講誠信手抄報的資料】相關文章:
講誠信手抄報09-16
誠信的手抄報資料10-30
講誠信善自律的手抄報09-14
關于誠信的手抄報資料09-16
誠信手抄報資料09-15
講誠信05-21
講誠信04-22
講誠信04-22
關于誠信手抄報的資料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