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課件:
《月光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二、初讀感知
1、師:《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貝多芬資料,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讓我們來看看樂圣貝多芬的一生吧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三、學習生字詞語
1、學生自學生字詞,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說說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吧?會用這些詞語寫個句子嗎?"(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3、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4、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五、學習課文第二意義段
1、讀書。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么? (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啟發學生聯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2、“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著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里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
師: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朗讀。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2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認識到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和音樂美,從而受到美的教育。
3、理解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幽靜”、“斷斷續續”、“仿佛”等詞語造句。
4、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掌握文章的思路;分清課文中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第二大段的第二層,貝多芬進到茅屋為盲姑娘彈了兩首曲子,特別是貝多芬彈第二首曲子的經過,是本文的重點。
分清事物和聯想是本課的重點訓練項目。
2、難點:課文中對《月光曲》內容的描述,意境較深,是本文的難點。
三、課前準備
1、生字詞幻燈片若干張。
2、圖畫幻燈片三張:①貝多芬在茅屋中彈奏《月光曲》;②平靜的'大海;③波濤洶涌的大海。
3、小黑板一塊,上寫“水天相接”、“微波粼粼”、“灑遍了銀光”、“一縷縷輕紗似的微云”等詞語。
4、放《月光曲》的音樂錄音兩段。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分析課題,檢查預習,處理生字詞,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使學生初步了解全文。
2、分析閱讀課文,從開頭到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完第一首曲子,使學生知道貝多芬同情盲姑娘;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是貝多芬的知音。
二、教學過程
1、分析課題(板書:28月光曲)。
《月光曲》是本課的課題,它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鋼琴曲的名字。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貝多芬譜寫這首鋼琴曲的故事。
2、檢查預習的情況,提出生字新詞進行教學。
本課的生字詞共有10個,通過字詞幻燈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讀音、字形、筆順和字義掌握的情況。其中“芬、譜、茵、鍵”都是聲旁直接標音的形聲字;“幽”的筆順較難;“券”容易和“卷”混;“幽靜”、“恬靜”、“陶醉”等詞語與理解課文關系密切,可以在講讀課文時進一步講解。
3、教師范讀全文。
要求學生注意聽,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并能說出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事。
4、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通過質疑了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然后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為深入學習課文作準備。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什么是傳說?
(2)貝多芬剛彈完一首曲子,盲姑娘怎么會知道他就是貝多芬呢?
(3)盲姑娘眼睛是瞎的,怎么能看到她從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呢?
(4)為什么貝多芬彈完第二首曲子,沒有向兄妹倆告別,就飛奔回客店去了呢?
5、閱讀第一段課文。
指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了解這一段簡單介紹了《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
重點讀最后一句話。
提問:
(1)什么是傳說?
(2)這一段最后一句話:“傳說是這樣譜成的。”下面應該寫什么?
小結:
“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虛構的。但是,一般的民間傳說都較真實地反映出人民群眾的愿望、好惡。從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中,我們可以正確地認識貝多芬是怎樣一位音樂家。這一段寫了“傳說是這樣譜成的”,下面就應該寫《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了。全文從這里分為兩大段。
6、閱讀第二段,到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完第一首曲子。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這一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
提問:
①貝多芬在什么情況下聽到了琴聲?“幽靜”是什么意思?(板書:聽到)
②琴聲為什么斷斷續續?當貝多芬聽到別人彈他的曲子,彈得很不熟練,他可能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板書:走近)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走近茅屋,聽到了兄妹倆的談話。
提問:
①貝多芬走近茅屋聽到了什么?(板書:聽到)
②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以后,可能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板書:走進)
指導朗讀:兄妹的對話。
妹妹的話,要讀出那種想彈而又彈不好,感到為難的語氣,和渴望聽到貝多芬演奏的感情。
哥哥的話,“是啊”,語氣中充滿對妹妹的愛和對妹妹的歉意;“可是”后面的話,他不忍說出,語氣中帶有不滿情緒。
妹妹安慰哥哥的話,要表現出她很懂事,可是心里也很難過。
(3)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走進茅屋看到的情景。提問:
①貝多芬走進茅屋看到了什么?茅屋的情景,說明這家人的生活怎么樣?②貝多芬知道琴聲為什么斷斷續續了嗎?這時,他的心情怎樣?
(4)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這一段寫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彈琴。
指導朗讀:貝多芬回答皮鞋匠的問話。
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彈琴,這句話充滿了熱情,態度非常誠懇。
(5)指名讀第六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盲姑娘聽到貝多芬彈琴,心情非常激動,她馬上想到了這是貝多芬在彈琴。
提問:
①在貝多芬彈琴的時候,盲姑娘怎么樣?“入神”是什么意思?
②貝多芬彈完一曲時,盲姑娘是怎么說的?說明了什么?
指導朗讀:盲姑娘贊美貝多芬的話。
要用贊賞的語調來讀,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讀得高一些、重一些。第一句還在回味剛才的音樂突出一個“熟”字;第二句感情越來越激動突出一個“深”字;第三句猜想到為她彈琴的可能是貝多芬本人,第一個“您”字后面要有較大的停頓,表現出驚喜的心情。
(6)指名讀第七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貝多芬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提問:
①貝多芬聽到盲姑娘贊美的話后,為什么又給他彈一曲呢?他可能是怎么想的?(板書:聽到再彈)
②貝多芬再彈一曲,彈的是哪一首曲子?
小結:
夜深人靜,從茅屋里傳出了斷斷續續的琴聲,引起了貝多芬的注意。促使他走近茅屋,聽到了兄妹倆的談話。兄妹倆是那么喜歡音樂,又是那么可愛,可是窮困得連張音樂會的入場券也買不起,這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于是,他走進茅屋,看到彈琴的竟是個盲姑娘,他的心情非常激動,決定為盲姑娘彈一曲。一曲彈完,盲姑娘熱情地贊美他的彈奏,并且聽出他就是貝多芬,使他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他決定為盲姑娘再彈一曲。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
任務導向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準備
音樂名曲《月光曲》、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范讀,為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為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為后文寫貝多芬兩次為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并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為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為什么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著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著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各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內心是怎么想的,他會對兄妹兩個說些什么?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么啟發?(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并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六、板書設計
月光曲
兄妹倆:聽琴聲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寫作手法:虛實結合、融入想象)
月亮升高 風卷浪涌
貝多芬:彈一曲
創作《月光曲》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七、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4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并體會二者結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彈奏第二音樂曲時的`情和景。
三、教具準備:
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音樂家貝多芬,導入新課。
板書:9.月光曲
(三)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音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音樂家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
(2)這琴聲為什么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3)音樂家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指名讀這一段話)
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4)音樂家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
(5)音樂家貝多芬走進茅屋干了什么?
(6)他為什么彈琴?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
(8)為什么盲娘推測出陌生人是音樂家貝多芬呢?
(9)這時音樂家貝多芬用什么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環境。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3)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錄相,老師范讀,學生體會。)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
(5)樂曲彈奏完了,音樂家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沒有?為什么?
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有關詞句。
(6)音樂家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干什么?
(7)記的是什么曲子?
(8)為什么要連夜把它記錄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音樂家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
(四)歸納小結:
歸納本課三個要點,并強調單元訓練重點。用以聯系后面幾課。
1、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聽彈記),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
2、按事情的發展,了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同情激動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文章中運用事物和聯想這種知識,究竟有什么好處呢?寫文章時,我們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從而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寫文章時,在記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聯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聯想,是這課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種知識,在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還要進一步學習。并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這種語文知識轉化為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練習
1、學生朗讀《月光曲》8、9自然段。
2、布置片斷練習:《貝多芬回到客店》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5
內容:
教科版第十冊第三單元第六課
分析:
課文記敘貝多芬被一對窮苦兄妹的境遇感動而有感觸發靈感,即興創作了《月光曲》因為這個傳說體現了貝多芬同情貧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傳甚廣,人們都愿意相信。
重難點: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學生審美教育
教具:《月光曲》磁帶
教法:閱讀欣賞法
學情:學生對鋼琴曲了解不是很高,需老師點撥
流程: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 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 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3、 聽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 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2、 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
所見(談話) 事物 聯想
月光曲
所聞(時虛結合) 大海
時間:
第二節
流程: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讀緩慢
2、大海洶涌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 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矛 恬——刮 縷——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 背誦課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6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了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貝多芬為什么要給窮姑娘彈琴。從第九小節中感受貝多芬內心情感的變化,月光曲曲子旋律的變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
1、欣賞《月光曲》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曲子?對,就是貝多芬的《月光曲》,還可以說《月光奏鳴曲》或《月光》。
2、關于貝多芬,你了解多少?結合資料袋。
貝多非有句名言:我的音樂只為窮人而做,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是多么開心的事情。
3、這節課我們去走進《月光曲》,觸摸一個美麗的傳說,去感受貝多芬的這句話。
二、初讀課文
1、生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說說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測生字詞。
3、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4、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扣住主問題,感悟品讀。
到底是什么打動了他的心呢?請同學默讀課文,畫出來,選擇有感觸的地方寫寫批注。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1、隨便說說是什么意思?
2、隨便說說指哪句話?
3、她的話真的是隨便說說的嗎?那她為什么又這樣說呢?
4、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么?
(1)盲姑娘家境貧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2)盲姑娘熱愛音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著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并不放棄對藝術的向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你也一定被觸動了,請你來讀讀。讀出你內心的情感來。
3、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感情朗讀)
(2)師:盲姑娘這么貧窮,但是這么熱愛音樂,又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讓我們來分教色讀讀對話。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讀到現在,你最想提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見,為什么知道她是貝多芬?
不馬上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回答。
預設問題二: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
暫時放一放。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為什么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為什么稱盲姑娘為“您”?
讓學生回答:出于禮貌,尊重別人。
2、重點解決:盲姑娘怎么第一次就聽出了這是貝多芬?貝多芬為什么要給他再彈一首曲子?
引導學生聯系上篇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來理解他們的知音之見。
感情朗讀。
朗讀對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貝多芬的《月光曲》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這到底是一首怎樣的曲子呢?請快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
二、感受樂曲的美妙,分清聯想與現實
1、初讀第九段,想象畫面
2、簡單概括,分清層次
(1)試用一句話或一個小標題來概括這幅畫面的內容。
(2)這個畫面是由幾個不同的情景組成的呢?
(3)學生劃分,概括,交流,教師導讀,出示該段文字,每個情景用不同顏色標明。展示相應情景圖片,理解“微波粼粼”“一縷”“波濤洶涌”等詞語,整理板書。(板書: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波濤洶涌)(展示三個情景相應圖片)
3、嘗試有感情地朗讀,比比誰的朗讀最精彩
(1)這三個情景一樣嗎?有變化嗎?分別該用怎樣的語氣和節奏來朗讀呢?
(2)指名談談并分別試讀,師生評價。
(3)激勵學生間進行比賽、挑戰,入情入境地讀,美美地讀。
4、理解聯想及其產生的原因
(1)這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親眼見到的嗎?這月亮的升起,升高,這海面由微波粼粼變得波濤洶涌,真的是剛才發生的事實嗎?
(2)哪些句子所寫的'內容是皮鞋匠的聯想?哪些是盲姑娘的聯想?請用“___________”勾出來。
(3)什么叫聯想?皮鞋匠和盲姑娘的聯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4)為什么聽到琴聲就會聯想到月光下大海的變化呢?猜想一下貝多芬《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描繪貝多芬《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板書:輕柔舒緩;歡快流暢;激烈雄壯)
5、總結,領悟,弄清聯想與現實的聯系
引導把板書連起來說一說,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和兄妹倆的聯想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6、欣賞《月光曲》,放飛想象的翅膀
(1)作者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示了樂曲優美的旋律與節奏,想不想親耳聽聽?輕輕地閉上眼睛,請放飛你們想象的翅膀!(播放《月光曲》片段)
(2)聽了音樂,請學生談感受。
(3)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夸夸咱們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7、激情朗讀,再現情景
讓我們用充滿激情和變化的朗讀來再現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和圖片。(配上《月光曲》音樂和三個情景相應圖片)
8、改變原文與之對照,體會聯想的作用
(1)咱們把原文改一改,不用聯想的方法,來對比一下兩者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屏幕出示文字: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聽到樂曲的旋律先很輕柔、舒緩;接著歡快、流暢起來;到了最后越來越激烈、雄壯。盲姑娘也聽得入了神。)
(2)這說明使用聯想,往往能使事物表現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加動人!這種聯想手法的運用,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描寫優美的琵琶聲一樣,他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多媒體出示這段文字)
9、學習聯想手法,語言準確表達
(1)展示圖片,學生自由地展開合理的聯想,試用一兩句話來表述你所想到的。(分別出示三張圖片:露珠圖、長城圖、水邊柳絲圖)
(2)簡單總結:比喻、擬人手法就是典型的聯想方式。試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
七、巧設疑問,總結全文
1、貝多芬這首如此美妙的曲子是他原先就寫好了曲譜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學習第10小節
3、總結,讀名言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7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課件播放音樂《致愛麗斯》,剛才這一首優美的曲子,你們聽到過嗎?那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嗎?師: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覺得她很聰明啊,她是想當然的認為是《月光曲》,因為今天我們學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聽過嗎?據我所知,這是《致愛麗斯》,也就是獻給愛麗斯的意思,那這首曲子的作者是誰?你們知道嗎?生:貝多芬(師板書“貝多芬”)
師:貝多芬是一位非常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這首曲子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貝多芬的《月光曲》,板書:月光曲
二、檢查預習。
1、交流資料。你們對貝多芬有哪些了解?請簡單地講一講。
2、檢查讀課文。糾正字音。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貝多芬在萊茵河散步時,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盲姑娘熱愛音樂的情感感動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動了琴鍵,創作了這首月光曲。
三、自主探究,讀書感悟
1、抓住重點問題,引導學生讀書體會,經歷情感體驗的過程
我們知道貝多芬為窮兄妹倆彈了兩首曲子,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前8個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他為什么要彈第一首曲子?又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畫出來反復讀一讀,試試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默讀,師巡視,師插話:恩,有的同學很自然地拿起了筆,把一些句子畫了下來,我相信有他的理由,他或許覺得這些句子所描寫的情景打動了貝多芬的心。)
師:同學們,咱們現在交流,哪段話所描繪的情景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請你先讀一讀,誰先來讀,好,請你讀吧。
生:讀“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師:這個同學讀得這段話就是兄妹倆的對話,被站在茅屋外的貝多芬聽見了,咱們再往具體想,你認為貝多芬是聽到了兄妹倆的哪句話時,就開始心動了呢?
生:我認為應該是這句話“這首曲子多難彈啊??那有多好啊”師:同學們,請你們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注意,要能打動貝多芬的心啊,讀一讀,來,讀出聲音來。
(生讀。)
讀了這兄妹倆的對話,你體會到什么?
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里又太窮無法滿足妹妹親耳聽曲子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反過來叫哥哥別難過,安慰哥哥說自己隨便說說罷了。
師:貝多芬被兄妹倆的互相體貼的手足之情感動了。
師:貝多芬彈完了一首曲子之后,有沒有離開兄妹倆的家啊?(生答)他為什么不離開?(他被姑娘熱愛音樂的精神所感動,想為姑娘再彈一首曲子。)
2、細讀第八自然段
1)、感受情景
師:你們可真會讀書啊。貝多芬多想再為姑娘彈一首他自己的曲子啊?可就在他要彈奏的時候,卻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意外。到底是怎樣的意外啊?(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蠟燭滅了以后是怎樣地一副情景啊?(出示課件)請你用橫線劃出描寫當時情景的句子。
2)讀句子
a、默讀,想象當時的畫面。
b、齊讀,要求讀整齊,語調輕柔。
3)、理解詞語
師:那在這里的“清幽”一詞是什么意思呢?(秀麗而幽靜)能不能給它找個好朋友啊?(幽靜)
4)、點明〈月光曲〉的由來
師:當時貝多芬按鍵彈起的是哪首曲子啊?(月光曲)能談談你的看法嗎?(因為當時貝多芬是借助月光彈這一首曲子的,因此命名為〈月光曲〉。
3、細讀第九自然段
1)、整體感知
師: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出示課件,教師范讀)
2)、理解曲調
師:你們覺得這首曲子的曲調應該是這樣變化的啊?(出示課件)(舒緩—明快—高昂)老師這里有三副畫面,你們能不能根據剛才的文字的描述,把這三副畫排排順序?(3 1 2)(小組討論)
3)、整理畫面
a、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升高,穿過微云
c、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師:你們想聽這首〈月光曲〉嗎?那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吧。(播放flash)請你一邊欣賞,一邊把重要的句子劃出來。(一邊欣賞,一邊介紹)這是第一副畫,它描繪的是月亮剛剛升起的畫面,曲調非常的輕柔;這是第二副畫,描繪的`是月亮漸漸升高的畫面,曲調漸漸明快起來了;這是第三副畫,描繪是海風吹來時的畫面,曲調就變得十分高昂了。
師:下面我請同學把你劃出來的句子讀一讀,并對照一下,是描寫哪一副畫面的。
4)、讀句子
a、自由朗讀,要求讀通順。
b、齊聲朗讀,要求讀整齊。
c、個別朗讀,要求語調的變化。
5)、感情升華
師:當皮鞋匠看著妹妹的時候,他看到了什么?(月光正照在她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他想到了什么?(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相信同學們聽完以后肯定也有感想,跟大家說說你的感受吧。
4、讀第十自然段
1)、接近尾聲
師:同學們,你們被這美妙的音樂陶醉了嗎?(生答)正如你們一樣,這兄妹倆也被這美妙的琴聲陶醉了,你們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們陶醉了呢?(他們連貝多芬什么時候離去都不知道。)
2)、點明主旨
師:那你們知道貝多芬為什么會匆匆離去嗎?(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
四、欣賞音樂
師:〈月光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今天我們正好有這樣的機會,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次這首樂曲的美妙之處吧。(播放音樂)
五、拓展升華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的作品,希望你們課后能多去搜集貝多芬創作的歌曲,多聽聽他的樂曲,體會一下他的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
六、布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中的作業。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8
一、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有各種小動物的音樂。
2、師: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師:在森林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都是美妙的音樂,他們共同組成了林中樂隊。
5、板書課題:林中樂隊。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其余同學仔細傾聽,聽一聽他們的朗讀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3)指名學生讀課文,其余學生認真聽,注意讀音。
2、學生讀后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讀生詞。
(2)用形象法理解詞語。重點:帶“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師:大家掃清了閱讀的障礙,大家來找一找“林中樂隊”的成員有誰呢?找到后畫出來。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到底樂隊奏出怎樣的樂曲。
(2)四人小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小結
這么美妙的樂曲是誰演奏,作者為什么能描繪這么美妙的景色,你們想知道嗎?下節課我們再一起探討。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9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01~102內容。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教學重點】
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教學難點】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他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兒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學生朗讀二至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而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體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 10
一、概述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八組第二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秋天的月夜,走進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彈琴,他觸景生情,譜寫了著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現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2、學習作者由遠到近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準確理解詞語的能力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把句子在頭腦中轉換成畫面,在用語言描述出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關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北師大版教材、字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
同學們,你們這支曲子好聽嗎,你們知道它是誰創作的嗎?(貝多芬)
對,它的作者就是號稱平民音樂家的——貝多芬。他還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貝多芬是多么得熱愛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偉大的音樂家。
你們想知道這支美妙的曲子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與平民之間發生的一個感人的故事,并用心靈感受他為故事中的窮兄妹倆即興創作的著名鋼琴曲——《月光曲》。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整體感知。
學生小聲快速讀課文,回答老師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合作探究
學習第一自然段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件,老師描述情境。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解釋:斷斷續續
(2)這琴聲為什么引起他的特別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提問:當貝多芬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從這僻靜的小鎮上傳出,且在彈他的曲子時,他會怎么想?
學生甲:他會想,在小鎮上有人彈我的曲子,真榮幸。
學生乙:他會想,彈琴的人一定熱愛音樂。
2、學生聽著描述進入情境,暢談感受。
(課堂是學生的,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創設情境可使學生自然地抒發。給學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導學生說話要完整,學會表達。讓學生圈點,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學習第3至第6自然段
1、提問: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呢?(兄妹的對話)
學習第3自然段。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重點理解句子: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隨便說說”,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是啊,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多么奢侈而又無望的事啊!學習本句,要側重語意的領會。可通過聯系上文中兄妹倆的對話,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貝多芬走進茅屋干了什么?(彈琴)
(1)他為什么彈琴?聽到這話,看到這情形,這一切使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貝多芬怎樣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貝多芬懷著這種感情,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
(2)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
(3)為什么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4、品讀盲姑娘的語言。
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演奏后的表現,重點研讀她的語言“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里又用二個感嘆號表現盲姑娘聽了貝多芬演奏后的激動之情。
②純熟:很熟練。近義詞:嫻熟。深:感情表達得特別深厚,感染人。這是盲姑娘對貝多芬演奏發自內心的評價。
③您,您也說明聰明的盲姑娘由剛才高超的演奏和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斷出了事實,她的激動更無法表達。
(四)學習第7至第10自然段,理解彈奏月光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彈奏《月光曲》的。
在這茅屋里,此時能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實實在在的事物。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這時海面上怎么樣?
(3)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嗎?為什么他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聯想,進而講述聯想和實在事物之間的關系。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睜著不大的眼睛”。恬靜是什么意思)
1、出示自學提示,學生分組合作,帶著問題自學。
2、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3、老師點評,描述性小結。
貝多芬的琴聲把皮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又是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4、老師朗讀,播放《月光曲》,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切身體會音樂的旋律,感受藝術的魅力。)
(五)學習第11自然段
樂曲彈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了沒有?為什么沒能及時發覺貝多芬的離去?(他們被優美的琴聲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1、指名讀。想一想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出來。
學生甲:心情激動。
學生乙:從“飛奔”這個詞語可以體會出來。
2、記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3、為什么要連夜把它記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創作《月光曲》)
4、貝多芬回到旅館記錄《月光曲》時,他可能怎么寫?怎么想?(鼓勵學生描述)
(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運用實實在在的景物和聯想。
四、總結全文
學了這個美妙的傳說,我們知道了貝多芬是對勞苦大眾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于《月光曲》創作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案11-03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第二課時教案(通用10篇)09-20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03-13
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5-02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設計03-07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1-17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