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
文言文閱讀大致以單篇閱讀的形式考查,考查篇目為課內文言文,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
上 冊
一、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屯大澤鄉(停駐)
2.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3.今亡亦死(逃走)
4.等死(同樣)
5.楚人憐之(愛戴)
6.念鬼(考慮、思索)
7.卒中往往語(到處)
8.吳廣素愛人(平時,向來)
9.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
10.為壇而盟(盟誓)
11.比至陳(等到)
12.號為張楚(宣稱)
13.皆刑其長吏(懲罰)
14.不辱使命(辱沒,辜負)
15.以大易小(交換)
16.請廣于君(擴充)
17.以頭搶地耳(撞)
18.休祲降于天(不祥)
19.秦王色撓(屈服)
20.長跪而謝之(道歉)
21.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22.時人莫之許(承認、同意)
23.先主器之(器重,重視)
24.枉駕顧之(拜訪)
25.先主遂詣亮(拜訪)
26.漢室傾頹(崩潰、衰敗)
27.遂用猖獗(因此)(失敗)
28.計將安出(計策)(產生)
29.抑亦人謀(而且)
30.挾天子而令諸侯(挾持、控制)
31.此誠不可與爭鋒(爭強,爭勝)
32.利盡南海(物資)
33.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大概)(資助、給予)
34.不知存恤(愛撫,愛惜)
35.總攬英雄(招致)
36.內修政理(政治)
37.將軍身率益州之眾(親自)
38.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里是“時”的意思)
39.開張圣聽(擴大)
40.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
41.引喻失義(適宜、恰當)
42.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
43.悉以咨之(詢問)
4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45.猥自枉屈(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46.攘除奸兇(排除,鏟除)
47.斟酌損益(除去)(興辦、增加)
48.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9.以彰其咎(表明、顯揚)
50.咨諏善道(詢問)
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發閭左適戍漁陽(“適”通“謫”,降職或流放)
2. 為天下唱(“唱”通“倡”,首發)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
4.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穿著)
5.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愉快)
6.故不錯意也(“錯”通“措”,安放)
7.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色)
8.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伸張)
9.自董卓已來(“已”通“以”,表示時間的界線)
三、詞類活用。
1.與亮情好日密(名詞作狀語,一天天)
2.尉果笞廣(名詞作動詞,用鞭、杖或竹板打)
3.天下縞素(名詞作動詞,穿喪服)
4.置人所罾魚腹中(名詞作動詞,用網捕)
5.簞食壺漿(名詞作動詞,用簞盛;用壺盛)
6.親賢臣(形容詞作動詞,親近)
7.此皆良實(形容詞作名詞,善良誠實的人)
8.優劣得所(形容詞作名詞,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人)
9.北定中原(名詞作狀語,向北)
四、一詞多義。
輟耕之壟上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去、往)
1.之 悵恨久之(助詞,湊足音節,無實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
二世殺之(代詞,指扶蘇)
或以為死(有的,有的人)
2.或 或王命急宣(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扶蘇以數諫故(介詞,因為)
或以為死(和“為”組成動詞“以為”,認為)
3.以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介詞,用、拿、把)
以激怒其眾(連詞,來、以便)
徇蘄以東(連詞,同“而”)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讀háng,名詞,行列、隊伍)
4.行 乃行卜(讀xíng,動詞,往、去)
行收兵(讀xíng,動詞,行軍)
令辱之(動詞,使,讓)
5.令 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派遣)
號令徒屬(動詞,命令)
陳守令皆不在(名詞,縣令)
扶蘇以數諫故(緣故,原因)
6.故
廣故數言欲亡(故意,特意)
吳廣以為然(是的,對的)
7.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秦王怫然怒(……的樣子)
謂為信然(這樣)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8.間
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私自、偷著)
皆次當行(編次)
9.次
之次所旁叢祠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扶蘇以數諫故(多次,屢次)
10.數
卒數萬人(幾)
若為傭耕(你)
11.若 非若是也(像)
若跨有荊、益(如果)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如果)
12.誠
此誠不可與爭鋒(確實,的確)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名詞,將領)
13.將
上使外將兵(動詞,率領)
有所廣益(益處)
14.益
至于斟酌損益(興辦、增加)
罔不因勢象形(依照,根據)
15.因 因屏人曰(于是)
未若柳絮因風起(憑借)
孤不度德量力(衡量)
16.度
度已失期(揣度,推測)
五、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涉長嘆說:“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2.等死,死國可乎?
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
3.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于斬刑,而戍守邊塞的人,也要死掉十分之六七。
4.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況且大丈夫不死就罷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5.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6.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嗎?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了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8.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9.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10.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這個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你)應該親自去拜訪他。
11.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可是我才識淺陋,缺乏謀略,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
12.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籌劃(得當)。
13.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
1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應當隨便輕視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了忠臣向陛下直諫的道路啊!
15.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假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者盡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
判定他們是受罰或者受賞。
16.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本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并不謀求在諸侯那里揚名顯達。
17.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先帝還在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這些事,沒有哪一次不嘆氣并對桓帝、靈帝表示痛
心和遺憾的。
18.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親近他們,相信他們,那么漢室的興隆,就可以指日而待了。
下 冊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然胡不已乎(但是)(為什么)
2.胡不見我于王(引見)
3.雖殺臣,不能絕也(即使)(殺盡)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5.池非不深也(護城河)
6.委而去之(放棄)(離開)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這里是限制的意思)(憑借)
8.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9.天下順之(歸順,服從)
10.舜發于畎畝之中(起,指被任用)
1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的`意思)
1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責任,使命)
13.人恒過然后能改(常常)
14.入則無法家拂士(指國內)
15.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指國外)
16.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災難)
17.妻妾之奉(侍奉)
18.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棄)
19.非梧桐不止(棲息)
20.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動詞,恐嚇)
21.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怎么)
22.弗敢專也(個人專有)
23.弗敢加也,必以信(實情)
24.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25.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26.望其旗靡(倒下)
2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動詞,偏愛)
28.時時而間進(間或、偶然)
29.懲山北之塞(苦于)(阻塞)
30.寒暑易節(交換)(季節)
31.何苦而不平(愁)
32.無隴斷焉(隔絕)
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知而不爭(“爭”通“諍”,諫諍,規勸)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擋)
4.公輸盤詘(“詘”通“屈”,理屈)
5.親戚畔之(“畔”通“叛”)
6.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7.衡于慮(“衡”通“橫”,梗塞、不順)
8.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9.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1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1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
語氣助詞)
12.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13.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4.始一反焉(“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16.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
17.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
18.無隴斷焉(“隴”通“壟”,高地)
三、說說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的不同。
1.子墨子起,再拜
古義:兩次 今義:又一次
2.吾知所以距子矣
古義:用來……的方法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義:隔開
4.肉食者鄙
古義:目光短淺 今義:卑鄙
5.犧牲玉帛
古義:指豬、牛、羊等
今義:為正義的事業舍棄利益或生命
6.小大之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獄
7.三里之城
古義:內城 今義:城市
8.池非不深也
古義:護城河 今義:水池
9.委而去之
古義:放棄 今義:委托
10.親戚畔之
古義: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人
11.今齊地方千里
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地點、處所
12.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古義:即使如此 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四、詞類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
(1)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使……
痛苦;使……勞累;使……經受饑餓之苦;使……受到貧困之苦;使……亂;使……
驚動;使……堅強)
(2)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2.名詞活用作動詞: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朝服衣冠(穿戴)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認為……美)
五、一詞多義。
引喻失義(適宜,恰當)
1.義
吾義固不殺人(堅守道義)
請說之(解說)
2.說
公輸盤不說(通“悅”,高興)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3.作
一鼓作氣(振作)
年且九十(將近)
4.且
且焉置土石(況且)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5.曾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
而山不加增(增加)
6.加 弗敢加也(虛報)
萬鐘于我何加焉(益處)
既加冠(穿戴)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7.焉
始一反焉(語氣詞)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就)
8.則
入則無法家拂士(如果)
舜發于畎畝之中(被任用)
9.發
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發出)
必以分人(把)
10.以 以牒為械(用,把)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認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借)
夫戰,勇氣也(發語詞,無意義)
11.夫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成年男子)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民弗從也(順從,聽從)
12.從
戰則請從(一同,跟著)
六、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胡不見我于王?
(您)為什么不引見我去見楚王呢?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勞累。
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4.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很清楚,但一定要以實情判斷。
6.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消失了。
7.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客人認為我美,是想向我求得幫助。
8.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滿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
【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相關文章:
八上語文文言文基礎訓練專項復習題10-30
中考語文基礎關于文言文閱讀的復習03-30
中考文言文專項閱讀《狼》04-10
2017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專項復習題12-12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基礎知識復習03-30
中考文言文專項閱讀:《孫權勸學》04-14
廉頗思趙的中考文言文專項閱讀04-12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專項練習09-09
中考語文鄒與魯哄專項訓練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