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含答案)
學校考查的出發點是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這一出發點可以繁衍出成千上萬套試卷習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含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一、積累與運用(30分)
1.閱讀下列文字,完成問題: (4分)
嚴冬不xiāo( )索,何以見陽春。冬天是冷俊中yùn( )育希望的季節,冬天是冷靜中充實知識的季節。寒假里,我們何不找幾個同學,在切磋學藝、陶yě( )情操中,迎接充滿希望的春天?
⑴根據拼音在田字格內寫出相應的漢字。(3分)
⑵語段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改正。 ▲ 改為 ▲ 。 (1分)
2.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 ▲ )(2分)
A. 季羨林先生的短文《成功》選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國卷》(珠海出版社2001年版)。
B. 據《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測算,按照未來五年1億人城鎮化計算,如果70%的家庭人口在城鎮購房,每年以新市民為主體的購房需求可達4.6億平方米。
C. 興化四牌樓的光輝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學原理的精妙設計?還是巧妙絕倫的施工技術?
D.自然美有兩種:“駿馬秋風冀北”,這是陽剛美;“杏花春雨江南”,這是陰柔美。
3.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 ▲ ) (2分)
A. 二十年未曾謀面的老同學在長城上萍水相逢,共敘別后之情。
B.我們既要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視野,不盲目樂觀。
C.秋風中葉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了。
D.人生的征途中,有艱難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轉的機遇。
4.請據提示補寫名句或填寫課文原句。(8分)
①往者不可諫, ▲ 。 ② ▲ ,秋水共長天一色。
③ ▲ ,西北望,射天狼。
④這正如地上的路; ▲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⑤古人常常因人因事而“夜不成寐”。《關雎》一詩中描寫男子因追求不到心中愛慕的姑娘而難以成眠這一細節的詩句是:“ ▲ , ▲ ;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 ▲ , ▲ ”句表達杜甫因憂國憂民而難以入睡。”
5.名著閱讀。(6分)
(1)《格列佛游記》作者是 ▲ (國名)作家 ▲ (人名)。(2分)
(2)下列關于文學名著內容及常識的表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善行的神行太保戴宗,善盜的鼓上蚤時遷和善射的小李廣花榮,是《水滸傳》中身懷絕技的三位英雄。
B.《格列佛游記》第四卷以恣肆的筆調,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在這個烏托邦國度里,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間的對話成了對“人類”社會的無情鞭笞。
C.《西游記》中的“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寫的是孫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里,卻借來假扇;第二次寫的是孫悟空借到真扇又被牛魔王半路騙回;第三次寫的的是孫悟空請來天神,降伏牛魔王,終于借到芭蕉扇,寫得真是曲折精彩。
D.《湯姆索亞歷險記》“當‘海盜’去”片段中,湯姆先想當大酋長,然后想當兵士,最后為了更“花哨”些,覺得還是當海盜好。
(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皇帝手里拿著一根棍子,和地面平行,候選人員一個個依次跑上前去,有時候跳過橫桿,有時候在橫桿下面來回爬幾遍,這完全要看橫桿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形而定。有時候皇帝和首相各拿 著木棍的一頭。有時候也由首相一個人拿著木棍。誰表演得最敏捷,跳來爬去的時間最長,就賞賜給他一根藍絲線。第二名賞給紅絲線,第三名賞給綠絲線。他們都把這些絲線纏兩道圍在腰間。你可以看到朝廷里的大人物幾乎沒有人不用這種腰帶作裝飾的。
請問:以上片段是格列佛游歷到哪個國家看到的游戲?敘寫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分)
▲
▲
6.專題與語文實踐活動。(8分)
在九年級我們學習了“氣象物候”和“廣告”專題,請根據掌握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理解詩歌中的物候】
理解古代詩歌的意象,有時用到氣象物候知識,下面兩句詩中都有白雪的意象,但季節和地點都不同,請根據氣象物候的有關知識,指出“五月天山雪”和“胡天八月即飛雪”的主要原因
(1)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原因: ▲ (2分)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①八月即飛雪。原因: ▲ (2分)
注:①泛指中國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族的居住的地方,這里指我國西北的x疆。
【關注旅游中的物候】
青島的夏季正是避暑的好地方。2016年的暑假,家住興化的你邀請x疆的朋友小張前往青島海邊避暑,你與他結伴而行。兩天后的傍晚,你們下榻海邊旅店,漫步海灘,海灘上卻隨處可見游客隨手扔下的生活垃圾。
(1)找出上段中有語病的一句,并修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2)請你擬寫一句保護藍天碧海的公益廣告語(至少使用一種修辭)。(1分)
廣告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x疆夏季氣溫特別高,小張不明白夏季的青島為什么非常涼爽。請你用所學的物候知識向他解釋其中的主要原因。(2分)
▲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閱讀杜甫的《蜀相》,完成第7題。(6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
7.⑴閱讀《蜀相》,聯系已學課文《茅屋為秋風所歌》,下面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前者是一首七言律詩,后者是一首歌行體詩;前者詠史懷古,后者敘寫現實生活,都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B.前者的首聯以設問引起,開門見山,一個“尋”字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后者的開篇兩句,起勢迅猛。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猶如秋風咆哮,讓詩人焦急萬分。
C.前者的頸聯高度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計”,見濟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顯報國的忠誠;其尾聯中的“出師”指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來為國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詩人自己。
D.兩首詩表達方式多樣,筆墨淋漓,感情深摯,充分體現了杜詩奔放飄逸的風格。
⑵請精選合適角度賞析“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2分)
▲
▲
⑶頸聯寫諸葛亮的業績,尾聯寫諸葛亮的遺恨,這兩聯寫出了作者懷吊諸葛亮時產生了怎樣的感觸和情緒? (2分)
▲
▲
(二) 比較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8—11題。(14分)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劌論戰》)
[乙]
宋公①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②。司馬③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④,不禽二毛⑤。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魚曰:“君未知戰。勍⑥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⑦,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⑧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⑨可也。”
(《子魚論戰》)
注①宋公:宋襄公,名茲父。 ②濟:渡河 ③司馬:統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此指子魚。
④重傷:再次殺傷 ⑤二毛:頭發斑白的敵人,指老人。 ⑥勍(qíng)敵:強敵。勍:強而有力。 ⑦胡耈(gǒu):很老的人。 ⑧服:屈服 ⑨儳(chán):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
8.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 ②寡人雖亡國之馀,不鼓不成列。( ▲ )
③公傷股,門官殲焉。 ( ▲ ) ④雖及胡耆,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 ▲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 (2分)
例句: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 B.舍魚而取熊掌(《魚我所欲也》 )
C.然得而臘之以為餌(《捕蛇者說》) D.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9. 請用“/ ”給下面兩個句子標出朗讀停頓。(每句只劃一處)(2分)
(1) 登 軾 而 望 之 。 (2)宋 公 及 楚 人 戰 于 泓 。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
譯文: ▲
(2)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陽樓記》
譯文: ▲
11.戰爭的勝負與國君往往有著直接關系,請比較甲文中的魯莊公與乙文中的宋襄公在臨陣表現上的不同。(2分)
魯莊公: ▲
宋襄公: ▲
(三)閱讀《時間去哪兒了》,完成12—14題。(10分)
①“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首歌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是啊,時間到底去哪兒了?
②幼年的時光去哪兒了?我們為何很難記起3歲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對時間的感知需要兒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記憶能力的完全形成,這需要大腦前額葉皮質和海馬體發育較成熟后才能具備。這兩個區域的成熟速度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 能漸漸完善。而且孩子們的遺忘速度遠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們的記憶更替也更快,這意味著留下幼時記憶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時記憶究竟從何時開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遺忘?研究發現,早期記憶往往從7歲開始丟失。雖然不少3歲孩子能夠記得前一年發生的事,但這些記憶也只能持續到五六歲。在7歲時,童年記憶迅速衰退,到了八九歲,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內容。這是因為在7歲時,人們形成記憶的方式開始改變——在那之前,兒童缺少時間和地點的觀念,而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回憶早期記憶的內容和形式趨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可能有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總希望快快長大,但似乎過了很久才長了一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這是為什么呢?
⑤首先,人體內的生物鐘在逐漸變慢。實驗表明,讓年輕人和老年人估測1分鐘有多長,結果年輕人通常還沒到1分鐘時就認為已經到時間了,而老年人則往往過了1分鐘才覺得這才是1分鐘的時長。在生命的進程中,人體內的某種節律在變慢,而客觀的時間沒有變慢,老年人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快 了。
⑥其次,與新鮮感能刺激大腦記憶有關。比如我們新去一個地方,去時路總是顯得很長,回來時卻似乎要短得多。因為去時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鮮的,你的大腦需要對這些新鮮事物進行處理記憶,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慢,路似乎很長。而回來時,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體驗,一切變得熟悉,大腦需要處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覺時間過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許多。人生也是一樣,小時候看世界卻是新鮮的,外界充滿了各種新刺激,這樣就顯得每一天都很漫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的事物已經失去了新鮮感,更多的是單調的重復刺激。豐富的經驗使神經對生活中的信息處理極為快速,漸漸進入了“適應性”狀態,不但削弱了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同時保留的記憶也信息不全,這樣,一天在不經意間就過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一個5歲的兒童會感覺過去的一年很長很長,這是因為過去的一年占他生命總過程的20%;一個20歲的青年,過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總過程的5%;而對于一個50歲的中年人,過去的一年僅僅是他生命總過程的2%。人越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光陰在其整個人生當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會覺得 這些微不足道的時間過起來很快。
(選自《百科知識》2014年第4期B,有刪改)
12.文章第①小節引用歌詞有什么作用?(2分)
▲
13.仔細閱讀文章第⑥⑦小節,回答下列問題:(4分)
(1)第⑦小節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2)第⑥小節加點的“漸漸”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2分)
▲
14.請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和選文第⑤段的畫線句,比較兩者在運用的主要表達方式及其表達效果方面的不同。(4分)
【鏈接材料】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選自《時間都去哪兒了》歌詞)
▲
(四)閱讀《當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一文,完成15—17題。(10分)
①海水容納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卻從不居功。清風飄送花香,雨水潤物無聲,這溫柔敦厚的自然總是厚德載物,卻又不事張揚,更不會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稱萬物靈長的我們,更應該學會不以自我為中心。
②只有當你不把自己當作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你才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認識自我。“天朝上國,物產豐盈,本不必與外夷互通有無”,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沒有認識到自身各種弊病,從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歷史,無不扼腕嘆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審視自我,才能認識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為中心,就要有謙和的姿態。北大校長、國學大師季羨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幾個小時,不惱不怒,反倒用一句“沒關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參加一個宣傳活動時,很多經銷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著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會膝蓋微彎,蹲到和對方一樣的高度,眼神平視地和對方握手。那天她總共蹲了八十幾次。生活中,有些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每個人都保持一種“高姿態”,這種人其實最無實績。反而是季羨林和林志玲這樣的人,以謙和的姿態平等待人,更顯高貴。無論是個人還是民族,都需要學會尊重他人,不以自我為中心,保持自身的風度與姿態。
④不以自我為中心,還要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單從自身出發。或許你以為自己是萬眾矚目的大明星,是舞臺的焦點,可是,在一個農民眼里,你只是個普通的.人,遠不及他的莊稼重要。或許你正逼著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殊不知在他們眼里,藍天、白云、草地、游戲才能構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別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為金科玉律的東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幫助他們找到幸福與快樂。從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將看到更絢麗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為中心,還要善于向他人學習。“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事萬物皆有其閃光的一面。師法自然,小草的堅韌,大樹的昂揚,細流的執著,大海的寬容……都會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師法大師,圣賢的哲思,大儒的風范,永遠是我們追隨的目標;師法凡人,蕓蕓眾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們學習。“當代雷鋒”郭明義,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愛心,幾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不顧個人安危勇救學生……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來的人性光輝,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學習中成長起來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向他人學習是不以自我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當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將明白眾生平等,從此不再輕視一只蝴蝶、一片落葉,你將讀懂無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5.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
16.(1)文中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2)第②③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請說明理由。(3分)
▲
▲
17.下列最適合作選文第⑤段道理論據的一項是( ▲ )(2分)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五)閱讀陳 忠實的《又見鷺鷥》一文,完成18—22題。(20分)
①那是春天的一個慣常的傍晚,我沿著水邊的沙灘漫不經意地溜達。旱草和水草都已經蓬勃起來,河川里滿眼都是盎然生機,野艾苦蒿薄荷和魚腹草的氣味混和著彌漫在空氣里,風輕柔而又濕潤。在桌椅間蜷窩了一天的四肢和繃緊的神經,漸漸舒展開來松弛開來。
②繞過一道河石壘堆的防洪壩,我突然瞅見了鷺鷥,兩只!當下竟不敢再挪動一步,生怕沖撞了它驚飛了它,便躡手躡腳悄悄在沙地上坐下來,壓抑著沖到唇邊的驚嘆。哦!鷺鷥又飛回來了!
③在順流而下大約30米處, 河水從那兒朝南拐了個大彎兒,彎兒拐得不急不直隨心所欲, 便拐出一大片生動的綠洲,靠近水流的沙灘上水草尤 其茂密。兩只雪白的鷺鷥就在那個彎頭上躑躅,在那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草中悠然漫步;曲線優美到無與倫比的脖頸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叢里揚起頭來;兩只峭拔的長腿淹沒在水里,舉足移步悠然雅然;一會兒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會兒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斷定是一對兒沒有雄尊雌卑或陰盛陽衰的純粹感情維系的平等夫妻……
④于是,小河的這一片便呈現出別開生面令人陶醉的風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嘩嘩吟唱著在河灘里蜿蜒,兩個穿著艷麗的女子在對岸的水邊倚石搓洗衣裳,三頭紫紅毛色的牛和一頭乳毛嫩黃的牛犢在沙灘草地上吃草,三個放牛娃坐在草地上玩撲克,藍天上只有一縷游絲似的白云凝而不動,落日正渲染出即將告別時的熱烈和輝煌……這些時常見慣的景致,全都因為一對鷺鷥的出現而生動起來。
⑤不見鷺鷥,少說也有20多年了。小時候在河里耍水在河邊割草,鷺鷥就在頭前或身后的淺水里,有時竟在草籠旁邊停立;上學和放學涉水過河時,鷺鷥在頭頂翩翩飛翔,我曾經妄想把一只鴿哨兒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時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給稻畦里放水,鷺鷥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絲毫也不戒備我手中的鐵锨……難以泯滅的永遠鮮活的鷺鷥的倩影,現在就從心里撲飛出來,化成活潑的生靈在眼前的河灣里。(A)
⑥至今我也搞不清鷺鷥突然離去突然絕跡的因由,許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綠地銳減,這鳥兒瞧不上越來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許是鄉民濫施化肥農藥污染了流水也污濁了空氣,鷺鷥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許是沿河兩岸頻頻敲打的慶賀“指示”發表的鑼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銃,使這喜歡悠閑的貴族階級心驚肉跳恐懼不安,抑或是不屑于這一方地域上人類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許是那些隱蔽在樹后的獵手暗施的冷槍,擊中了鷺鷥夫妻雙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個鰥夫或寡婦悲愴遁逃?
⑦又見鷺鷥!又見鷺鷥!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灣里來,等待鷺鷥。連續五六天,不見蹤影,我才發現沒有鷺鷥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實 際是在重演那個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還是忍不住要來。鷺鷥的倩影太富于誘惑了。那姿容端莊的是一種仙骨神韻,一種優雅一種大度一種自然;起飛時悠然翩然,落水時也悠然翩然,(B)看不出得意時的昂揚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氣急敗壞;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蟲小蝦青葉草芽兒,也不似雞們鴨們雀們餓不及待的貪饞和貪婪相。二三十年不見鷺鷥,早已不存再見的企冀和奢望,一見便不能抑止和罷休。我隨之改變守候而為尋找,隔天沿著河流朝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尋尋覓覓而終不得見。
⑨我又決定改變尋找的 時間,寧可舍棄了一個美好的出活兒的早晨,在晨曦中沿著河水朝上走。大約走出五華里路程,河川驟然開闊起來,河對岸有一大片齊肩高的蘆葦,臨著流水的蘆葦幼林邊,兩只鷺鷥正在悠然漫步,剛出山頂的霞光把它們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鷺鷥還在這小河川道里。
⑾哦!鷺鷥對人類的信賴畢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⑿我在一塊河石上悄然坐下來,隔水眺望那一對圣物,心頭便涌出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18.文章第①段景物描寫的用意是什么?(4分)
▲
19.第⑦段“又見鷺鷥!又見鷺鷥!”在文中有何作用?試從手法、結構和內容上簡要分析。(4分)
▲
20.文章第⑧段“我明白自己實際是在重演那個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這句話該
怎么理解?(3分)
▲
21.請從文中畫線的A、B兩句中任選一句,選擇合適角度進行賞析,寫出它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效果。(3分)
我選( )句,賞析: ▲
22.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結合《又見鷺鷥》,回答問題。(6分)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 。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詩。
( 郭沫若《白鷺》)
郭沫若的《白鷺》和陳 忠實的《又見鷺鷥》,同樣寫鷺鷥,請從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比較兩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6分)
相同點: ▲ (2分)
不同點: ▲
▲ (4分)
三、作文(60分)
23.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和情智的提高,我們原來以為遙遠的人、事、情等等,其實都在身邊,化成真切的體驗、銘心的感受和前進的力量。
請以“原來,_____ _并不遙遠”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感情真摯,不得抄襲。
(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4)書寫分4分,請認真書寫。
九年級語文試卷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共30分)
1.⑴蕭 孕 冶(每字1分,共3分) ⑵“俊”改為“峻”(1分)
2.C (選擇問,第一個問號改為逗號,只用一個問號,且在句末位置)
3. A (“萍水相逢”指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4. ①來者猶可追 ②落霞與孤鶩齊飛 ③會挽雕弓如滿月 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⑤悠哉悠哉,輾轉反側。(2分);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2分)。
(8分,每空1分)
5.名著閱讀。(6分)(1)英國 斯威夫特(江奈生斯威夫特) (2分,每空1分)
(2)D,當兵士、當印第安人、當大酋長,做海盜更花哨、更有前途、名聲傳遍全世界。(2分)
(3)小人國(利立浦特)(1分) 抨擊了英國宮廷等會兒大臣們的昏聵無能,諷刺了高官厚爵者們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1分)
6.【理解詩歌中的物候】
⑴ 因為緯度的差異,(1分)北方氣溫低,因此八月就大雪紛飛。(1分)
⑵ 因為海拔(高下)的差異,(1分)天山海拔高, 氣溫低,因此白雪皚皚。(1分)
【關注旅游中的物候】
⑴廣告語 :藍天似鏡,碧草如毯,一切緣自您的文明 !示例:河流之于大地,就像血液之于人身,血液臟了,身體就垮,河流臟了,大地蒼生就完!//河流(水)污染了,你還潔凈嗎?//血液要鮮活的,河流要清澈的。//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防治水污染//環境保護 ,請從河流開始。//水是地球的血液,水是生命的源泉,愛護河流,,就是愛護自己!// 善待河流,就是善待人類自己//垃圾有家我送它,保護河流你我他// 您不毒河,河不毒你; 飲水思源,造福自己//水,生命之源!/讓水變清,請從放好垃圾做起!//讓河水更清澈,使家園更美好!/水哺育我們, 難道我們要恩將仇報?!(突出重點1分,合理修辭1分)(1分)
⑵青島的夏季正是避暑的好時候。(夏季的青島正是避暑的好地方。)(1分)
(3) 小張,(1分)由于經度的差異,青島靠近海濱,夏季比內陸涼爽。(1分)
二、閱讀理解(60分)
(一)(6分)
7.⑴(2分)D (杜甫詩歌突出風格為“沉郁頓挫”,兩首詩都體現了這一風格)
(2) 示例1 :以樂景寫哀情(或反襯手法),以草綠鶯啼的美景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1分)寄寓了詩人人事代謝、英雄寂寞的悵惘之感。(1分)(意對即可。說明,本題有一定的開放性,答案不唯一,又有難度,故閱卷時請客觀評分,如果從其它角度賞析,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視和聽結合,或靜動相襯,或詩眼錘煉——“自”和“空”等等角度賞析,只要言之有理有序,就應酌情給分,但如從對偶的角度賞析,一般涉及句式與節奏或音韻的特點,較難涉及感情,故不能輕易評滿分!)
⑶通過對諸葛亮的悼念和贊美,抒發了作者對諸葛亮的無限景仰和未能成就更大功業的惋惜之 情,(1分)
也表現了作者報國無門的苦悶(壯志難酬的無奈)和對當時缺少濟世英才的慨嘆。 (1分)
(二)(共14分)
8.⑴①參與(一詞多義) ②擊鼓進軍《曹劌論戰》“一鼓作氣”中的“鼓”。名詞活用為動詞)
③大腿 (如:《口技》“兩股戰戰”中的“股”有大腿之意。古今異義) ④即使(如《捕蛇者說》的“雖雞狗不得寧焉”一句中“雖”。)(每詞1分,共4分)
⑵D。(例句中的“而”表轉折,相當于“但是”,與D項相同,A項中的“而”表修飾,相當于“著”,B項“而”表并列,C項“而”表承接。) ⑵D。(句中的“而”表轉折,相當于“但是”,與D項相同,A項中的“而”表修飾,相當于“著”,B項“而”表并列,C項“而”表承接。)
9.(2分)(1) 登 軾 / 而 望 之 。 (2) 宋 公 及 楚 人 / 戰 于 泓 。(劃對一處得1分)
10.(4分)⑴等到楚軍擺好了陣勢以后(已經擺好陣勢),宋軍才去進攻楚軍,結果宋軍大敗。⑵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每句2分,譯出關鍵詞:既、師,以,注意互文句式的特點)
11.(4分)
魯莊公虛心求教,能夠聽取正確的意見,善于抓住戰機,(因此取勝)(1分);而宋襄公不能聽取的正確意見,迂腐固執,自以為是,錯失戰斗的良機,(因此失敗。)(1分)(意對即可)
【譯文】
宋襄公與楚軍在泓水作戰。宋軍已經擺好了陣勢,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擔任司馬的子魚對宋襄公說:“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國的軍隊已經全部渡過泓水但沒有擺好陣勢,子魚又建議宋襄公下令進攻。宋襄公還是回答說:“不行。”等到楚軍擺好了陣勢以后,宋軍才去進攻楚軍,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了傷,他的護衛官也被殺死了。
宋國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說:“有道德的人在戰斗中,只要敵人已經負傷就不再去殺傷他,也不俘虜頭發斑白的敵人。古時候指揮戰斗,是不憑借地勢險要的。我雖然是已經亡了國的商朝的后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
子魚說:“您不懂得作戰的道理。強大的敵人因地形不利而沒有擺好陣勢,那是老天父幫助我們。敵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們發動進攻,不也可以嗎?還怕不能取勝!當前的具有很強戰斗力的人,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該 俘虜他,對于頭發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憐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恥辱來鼓舞斗志,奮勇作戰,為的是消滅敵人。敵人受了傷,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去殺傷他們呢?不忍心再去殺傷他們,就等于沒有殺傷他們;憐憫年紀老的敵人,就等于屈服于敵人。軍隊憑著有利的戰機來進行戰斗,鳴金擊鼓是用來助長聲勢、鼓舞士氣的。既然軍隊作戰要抓住有利的戰機,那末敵人處于困境時,正好可以利用。既然聲勢壯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擊未成列的敵人,當然是可以的。”
(三)(10分)
12.(3分)巧用歌詞,激發讀者的 閱讀興趣或增強可讀性;(1分)設置疑問,引起讀者的思考;( 1分)引出說明內容。(1分)(答出兩點就給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評分)
13.(4分)(1)
示例1.運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答對其中兩個即得1分),從“相對論”的角度,具體說明了小時候感覺時間過得慢,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時間過得快的事理(原因)。(1分)【提示:第4-7小節是總分結構,5、6、7節分別從生理學、心理學和“相對論”(實際也是心理學)】。
示例2:運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答對其中兩個即得1分),準確說明了在年齡大小與時間流逝感的關系中是如何體現“相對論”的。(1分)
示例3. 運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答對其中兩個即得1分),具體說明了人越老,度過的光陰在其整個人生當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就會感到時間過得越快的事理(原因)。(1分)
示例4. 運用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答對其中兩個即得1分),具體說明了年齡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的事理(原因)。(1分)
(2)“漸漸”一詞不能去掉,“漸漸”是“逐漸”的意思,說明人進入適應性的狀態有一個過程,不是一下 子就進入。(1分)去掉則變成豐富的經驗使神經很快就進入了“適應性”狀態,與事實不符。“漸漸”體現語言的準確性。(1分)(言之有理即可,只答“不能去掉”不給分)
14.(4分)【鏈接材料】主要運用了抒情(或議論)的表達方式,(1分)抒發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更能引起讀者共鳴,更具感染力,使人深思。(1分)本文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1分)清楚明白地說明老年人覺得時間過得快的原因(為什么年齡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1分)
(四) (10分)
15. (2分)我們應該學會不以自我為中心。(提示:用主謂陳述句,用肯定句,從正面表述。其它答案,酌情評分)
16.(1)(1)舉例論證(例證法)。(1分)列舉著名影星林志玲參加宣傳活動時,膝蓋微彎,眼神平視和對方握手的事例,(1分)(從正面)有力地證明了“不以自我為中心,就要有謙和的姿態”的觀點,進而證明了中心論點。(1分)
(2)不能,②段闡釋了不以自我為中心的意義(或“只有你不把自己當作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你才能正確認識自己”)(1分) ③段論述的是如何才能做到不以自我為中心(或“不以自我為中心,要有謙和的姿態”),(1分)兩段內容是遞進關系,所以不能互換位置。(1分)
17.D(2分)
(五)(20分)
18.(4分)寫出了春天夜晚水邊沙灘生意盎然、和諧優美的景象(1分),渲染一種輕松自然的氛圍(1分),突出作者安閑的心情(1分),為下文偶遇鷺鷥作鋪墊(1分)。
19.(4分)運用反復的寫法(1分),承上啟下,從回憶到現實(1分),照應題目(1分)。強烈地表達了作者闊別多年又見鷺鷥的驚喜(1分)。
2 0.(3分)表明自己已明白再次遇到鷺鷥的機會很渺茫,但依然心甘情愿地等待(2分),表達了作者對鷺鷥的喜愛之深(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評分)
21.(3分)不設統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A句中“撲飛”是撲騰著翅膀飛翔的意思,(1分)既體現了鷺鷥的動作的靈巧輕盈,(1分)也表現出我又見到鷺鷥的激動興奮心情。(1分)
B句運用擬人手法(1分)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鷺鷥優雅大度的姿態,(1分)表達了作者對鷺鷥的欣賞之情(1分)。
22.(共6分)
相同點:兩文都表現作者對鷺鷥的喜愛和贊美(2分)
不同點:《白鷺》一文作者贊美白鷺自然、平凡、質樸之美,內斂含蓄之美,暗含著美常常蘊含在平常事物之中的哲理。(2分)《又見鷺鷥》除了表達作者二十多年后又見鷺鷥的驚喜之情,還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環境有所改善的欣慰,寄托了作者人鳥同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理想。(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評分。)
23.作文評閱建議
建議以45分切入,兼顧下面的標準。
①書寫4分放在基礎等級分內。先按45分整體評判基礎等級分,然后根據書寫標準扣分。每三個錯別字扣1分。扣完4分為止,不倒扣。(建議以45分切入,)
②發展等級評分,分解為12個評分點,只要有符合要求的就得分,每一點2分,最多得10分;其中一點突出的可評至發展等級滿分。
③不足字數,每少50字扣1分。
基礎等級50分(含書寫分)好(50—41)較好(40—31)中(30—21)差(20—0)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充實
感情較真摯
結構完整
語言流暢
符合文體要求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較充實
有感情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較通順
符合文體要求題意有些偏離
中心不太明確
有些內容尚有感情
結構不太完整
語言不夠通順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完全偏離題意
無中心
沒有什么內容
沒有什么感情
結構混亂
語病較多
不符合文體要求
書 寫 分 (4分)
4分3分2分1—0分
字體端正,書寫正確,
卷面整潔字體端正,書寫正確,卷面無涂改字體清楚,錯別字
合計三四處字體潦草、難看、 錯別字多
發展等級分10分深刻透徹生動形象有文采有創新
①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
③預感事物發展的趨向和結果①恰當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②細節生動形象
③有意境①用詞生動,句式富于變化
②恰當運用修辭手法
③文句有內涵①構思巧妙,材料新鮮,見解新穎
②推理想象有獨特之處
③有個性特征
【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含答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含答案)09-17
四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含答案04-10
2017年高一語文上冊期末試卷(含答案)11-27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科教版含答案)04-10
蘇教版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10-31
九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04-01
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