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為了鞏固大家的語文知識,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希望大家喜歡!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1
一、(本大題共8小題,共16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單于(shàn) 折腰(zhé) 棲息(qī) 喧嚷(xuān)
B.蓑笠(suō) 贛江(Gàn) 田圃(fǔ) 顫 動(chàn)
C.留滯(zhì) 絲縷(lǚ) 深邃(suì) 岑寂(chén)
D.沉浸(jìn) 昏暈(yūn) 禁錮(gù) 襁褓(qiǎng)
2.在下面語段的橫線上依次填入關聯詞語,最準確的一項是( )(2分)
在一定的條件下,科學知識之所以正確是因為經過了實踐的檢驗。________條件變化了,原有的科學知識會被人們用新的實踐去檢驗,________會被修改和發展成新的科學知識。但人們之所以要不斷學習________因為原有知識統統“過期變質”,________是因為新條件下產生的新知識能使人們的知識、思維和智慧更上一層樓。
A.如果 從而 并非 而 B.如果 從而 不僅 而且
C.雖然 但是 不僅 而且 D.雖然 但是 并非 而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接觸了社會,開闊了視野。
B.在學習上,老師要求我們獨立思考、互相合作、積極探究。
C.能否根治網吧“頑癥”,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
D.為防止不再發生類似的傷害事故,政教處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下列句中標點符號使用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親愛的寶貝已在腹中8個月了,是個美麗的姑娘呢?還是個漂亮的小伙?
B.“沒有老師來批評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說,“只有這些樹葉、小草,還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評我,說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們了。”
C.在這橫跨中國南部的“戶外采風”中,東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難:酷暑、嚴寒、狂風、暴雨、沙塵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煙稀少。東方不得不經常風餐露宿。
D.種菜是我在獄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種子、觀察生長、悉心照料、然后收獲。成為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覺讓我體會到一絲自由的滋味。
5.下列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鄭愁予的《雨說》以新穎而鮮活的意象,靈動而多情的語言,抒發了對兒童濃濃的關愛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真誠的祝福。
B.《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全詩意境優美而又廣大深邃,是詩人的生命情感對大自然的敏銳的心靈感應,使讀者深深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 之情。
C.《夜》是一首優美的小夜曲,全詩著力展示夜的靜謐、美麗,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表現了詩人安適、寧靜的心境。
D.《星星變奏曲》是以“星星”為主要意象,運用夸張手法,以情景的變換來豐富“星星”
的意象,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題的。
閱讀《沁園春 雪》,回答問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6.上闋從表達方式上看,主要是( )(2分)
A.敘述 B.描寫 C.說明 D.議論
7.下面的詩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A.夸張、對偶、比喻 B.對偶、比喻、擬人
C.夸張、對偶、擬人 D.對偶、比喻、排比
8.下面對有關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在詞的上闋中,一個“望”字領起以下七句,動靜結合,遠近結合,不僅逼真地寫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闊的景象,而且抒發了作者豪邁的感情。
B.“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幾句設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寫實進入想象,開拓
出一層新的意境。作者表面上寫雪后天 晴,實際上預示著革命成功后祖國河山一定
會更加艷麗美好。
C.“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人用“惜”“輸”“遜”等詞
對封建統治者進行了斷然否定,指出他們文學才華太低,無法跟現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本詞主旨所在。作者指出真正的“風流人物”
只能是在無產階級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因為他們正在創造著前無古人
的英雄業績。
二、(本大題共10小題,共34分)
(一)閱讀《蟈蟈與蛐蛐》,回答問題。(10分)
大地 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隱藏在陰涼的林中,就有一種聲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飄蕩,
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啊! 它爭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
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
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
一片寧靜,從爐邊就彈起了
蛐蛐的歌兒,在逐漸升高的暖氣,
昏昏欲睡中,人們感到那聲音
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
9.《蟈蟈與蛐蛐》中,詩人為什么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3分)
10.分析蟲鳴的象征意義。(3分)
11.詩人以簡約的詩句謳歌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由。(4分)
(二)欣賞兒童詩歌,回答問題。(10分)
第一次的小雨
徐 魯
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
沙沙地落進青青的樹林
我獨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間漫步
耳邊充滿了許多微弱的
神秘而又美麗的聲音
翠色的樟葉在輕輕呼吸
一支支幼筍無聲地爆出地心
無數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傘
媽媽曾經告訴過我們
它們的名字叫天鵝菌
云雀像音符一樣在跳躍
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
它們的歌聲甜蜜又迷人
露水閃亮著悄悄滑落
淡淡的霧像輕柔的白紗布
整個大自然像一首樂曲
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們奏出美妙的音樂和詩歌
輕輕地輕輕地撞擊著
我的充滿幻想的十四歲的心
(選自《十四歲的天空》)
12.“翠色的`樟葉在輕輕呼吸/一支支幼筍無聲地爆出地心/無數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傘”,作者分別抓住了樟葉的 、幼筍的 、蘑菇的 來描寫景物,把景物寫得富有特色。(3分)
13.“云雀像音符一樣在跳躍/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它們的歌聲甜蜜又迷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表達作用?(4分)
14.作者把整首詩設置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這樣的意境中,有什么妙處?(3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石崖上的棗樹
劉成章
那是陜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齊上齊下,刀削的一般,筆直地立在那兒;崖上又極少有土,極少有草,卻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條看不大清楚的石縫間,突兀地生了一棵棗樹。照說,棗樹生長在那兒,哪來的什么養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強擠出幾片葉子,現出一點兒綠色,就算很不錯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長得健壯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間,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棗兒綴滿那 棗樹的枝葉間,把整個樹冠都壓得垂吊著,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這一樹棗子總是紅得誘人,裝飾著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過,扛鋤的走過,都只能仰著脖子,望棗興嘆;城里人顛簸著汽車前來旅游,猛地看見了,也頓時興奮起來,躍下車,結果呢,也只能仰著脖子,望棗興嘆。他們口腔里分泌著唾液,每一條神經都被挑逗得打著顫顫,卻都無可奈何。
石崖下有個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匯集了來自好幾個縣的能工巧匠,有老漢也有年輕后生。他們雕成的和正雕著的石獅子,一個個生動可愛,擺得到處都是。這些民間藝術家們,如處近水樓臺,當然更想摘那樹好棗子。據說,他們中間的一個小后生,膂力過人,他曾運足了氣,把一塊石子兒硬是扔到棗樹上,不過也僅僅打下兩三顆棗子而已。“這棗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著那棗樹咒罵。而那棗樹,望著氣急敗壞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
一棵棗樹,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動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掃了那么多人的興,使有的人在離開的路上還要對它念念想想,思思謀謀,人們無從弄清它的背景,更無從弄清它是輕佻還是貴氣。
那年親眼看見這棵棗樹的時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腳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順著肩膀滑落了。與我同行的朋友說:“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嘗嘗,咱們哪天有了空兒,從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來我們真的去了。繞來繞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襯衣全濕透了,才算近距離地看見了棗樹。也許由于特別興奮,也許是棗子的映照,我倆的臉都紅得像一片霞了。那棗樹真讓我們很想歡呼幾聲。崖上風很 大,陽光也很充足,風和陽光一年年地透過了它粗糙的樹皮和枝葉,為它儲滿了誘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實又大又艷,寶石一般。雖然那樹上的每顆棗子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見爬在棗子上的幾只大螞蟻,但是那兒的地勢太險峻了,我們依然無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頭地悻悻離開。
好多年之后,當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棗樹的時候,終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為我重讀了《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陜北現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咱們見面面容易說話話難。一個在山上喲一個在溝,拉不上話話喲咱招一招手。瞭見瞭了個村村喲瞭不見個人,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這些不朽民歌所創造的情境,和那棵棗樹所引發的情境不是一樣的嗎?
想到這一層,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顫栗起來,抖落了些許的俗氣。你看,那棵棗樹是那么美好,那么誘人,卻總是難以觸到,總是讓人企慕;它總是撩逗著你,召喚著你,卻又總是遠離著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結的是一樹實實在在的棗,但它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它讓我想起錢鐘書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報》2015年04月10日,有刪改)
15.“棗樹”生長的環境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文本作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請從下列兩句中任選一句作簡要的賞析)(4分)
(1)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棗兒綴滿那棗樹的枝葉間,把整個樹冠都壓得垂吊著,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棗樹,望著氣急敗壞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了《詩經蒹葭》和陜北現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讀全文,你認為“懸崖上的棗樹”帶給作者怎樣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題共2小題,共10分)
(一)綜合性學習。(6分)
19.九年級(1)班舉行《走進雨的 世界》綜合性學習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相關內容。
(1)雨浸潤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描寫“雨”的詩句,如:“渭城朝 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請你再寫出一聯帶有“雨”字的、上下聯完整的古詩詞。(2分)
(2)不同季節的雨有不同的特點,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雨?請寫一段文字來表達你的喜愛之情。(70字左右)(4分)
(二)名著閱讀。(4分)
20.閱讀下列名著語段,寫出每個語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甲】那是一個我的幼時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樹下的小飯桌上乘涼,祖母搖著芭蕉扇坐 在桌旁,給我猜謎語,講故事。忽然,桂樹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聲,一對閃閃的眼睛在暗中隨聲而下,使我吃驚,也將祖母講著的話打斷了,另講貓的故事了——
【乙】他騎著它,在田間的大路上飛馳,見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將車鈴按得丁零零一路響。孩子們回頭一看,就閃到一邊。膽小怕軋的,就趕緊跳到地里。他騎著車,呼啦一聲過去了,那幾個孩子就會嗷嗷叫著,一路在后面追趕。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著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撿牛骨頭、破布、碎紙、釘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紙賣給舊貨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爛鐵也是這個價錢,一普特骨頭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四、(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可曾叫醒你的耳朵,聆聽雨點墜落的聲音?你可曾擦亮眼睛,欣賞雨絲飄灑的美麗?可曾領悟雨的柔情和雨的禪機?如果沒有,你便未曾讀懂雨。雨是上蒼的恩賜,溫雅而頑皮;雨是大自然的精靈,空靈而飄逸;雨是心靈的慰藉,親密而醇美。它可愛、美麗、有趣,富有詩意,富有生命……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雨的世界,去品讀它,你將會發現它的精彩。
請以“品讀雨”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1.D[A.單于(chán);B.田圃(pǔ);C. 岑寂(cén)。]
2.A (這道題考查的是關聯詞語的選用。關聯詞語一般是成套使用的,所以在判斷關聯詞語使用正確與否時,一要看是不是成套的關聯詞語,如果是,一般沒有錯誤;如果不是,就要仔細推敲。二要反復品讀句子,揣摩句子的意思,再來判斷關聯詞語。三要看所選用的關聯詞語是否能夠準確地表達句子的意思。試題內容一般是一段關系復雜的復句,因此,我們在解答前要先理清單句之間的關系。如這道題目,我們首先可以確定“條件變化了”前面是假設關系,因而要用“如果”,由此可以排除C項和D項;最后一個句子實際是一個選擇關系的句子,應該用“并非”和“而”,因此排除了B項,所以答案為A項。)
3.B(此題是對病句考查的最常見的形式,要想做好此類題目,需要熟練掌握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等病句的基本類型。A項成分殘缺,缺主語,應把“通過”或“讓”去掉;C項一面對兩面,可去掉“能否”;D項否定失當,使句子意思發生了變化,應去掉“不”。)
4.B(此題是對標點符號實際運用的綜合考查,涉及問號、省略號、頓號、引號等標點符號,需要了解它們在句中的不同用法。要注意這些標點符號的一些特殊用法,如表示選擇問時,只在最后使用問號;雙引號前后的用法,一句話中有兩個雙引號,而且中間還有其他內容,標點符號一般都用逗號;再如完整地引用別人的話,最后的標點符號要在雙引號內;省略號和“等”字不能連用;表示并列關系的短句之間用逗號,而詞語或短語之間則用頓號。)
5.D(《星星變奏曲》運用的是象征手法。)
6.B(正確解答本題要看清題目中的“主要”一詞。)
7.B(“欲與天公試比高”不是夸張句,而且這三句不能構成排比句。)
8.C(“他們文學才華太低,無法跟現代人相比”說法太武斷,與詞的主旨不符合,所以錯誤。)
9.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詠。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要聯系詩歌的主題解答本題。)
10.詩人濟慈通過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自己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境界。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 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分析蟲鳴的象征意義,首先要理解其語境義。需要反復誦讀詩歌,理解整首詩的意思。然后思考一下其語境義,將語境義與文意相結合,就能體會出其象征意義。)
11.同意。大自然中,一年四季,不僅蟲鳥歌聲不絕,還有植物,比如嬌嫩的花朵,即使在蕭瑟的秋天、寒冷的冬天,依舊有菊花、梅花等給我們帶來如詩如畫般美的享受。(同學們首先要回答同意還是不同意。談理由,可以結合課本進行多元化思考,答案不唯一。)
12.顏色 情態 神態(樟葉的顏色是“翠色”的。“無聲地爆出地心”寫的是“幼筍”的情態。“蘑菇宛若白色的小傘”寫的是蘑菇的神態。)
13.運用比喻,形象地寫出了云雀跳動的歡躍和舞姿的優美,暗示了少年青春的躁動。[“云雀”是本體,“像”是喻詞,“音符”是喻體,是典型的比喻(明喻)句。詩人本想描寫“少年青春的躁動”,但太抽象,不易讓讀者理解。所以運用比喻,把“云雀”比喻成“音符”,使抽象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14.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是一年的希望,這正如青春是人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一樣,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春雨滌凈人間的塵埃,一切變得清新、有活力,就如這“十四歲的心”將從這里出發。(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要聯系詩歌的主旨,結合“春天”和“青春”相通的特點回答。
15.棗樹生長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極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養料和水分。(可從文中“那是陜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齊上齊下,刀削的一般,筆直地立在那兒;崖上又極少有土,極少有草,卻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條看不大清楚的石縫間,突兀地生了一棵棗樹”“棗樹生長在那兒,哪來的什么養料和水分”等句概括答案。)
16.(1)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從色彩和形態兩個方面對棗樹進行了描寫;寫出了棗樹的果實豐碩、枝繁葉茂,表現了棗樹的健壯而蓬勃。(2)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棗樹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活潑,也表達了作者對棗樹的喜愛之情。 [(1)句可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把“結滿棗子的棗樹”比喻為“一片彩色瀑布”,突出了棗樹的果實豐碩,表現了棗樹的健壯而蓬勃(無限的生機);也可從用詞的角度分析,“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從色彩方面寫出了棗樹的果實累累,“綴滿”“垂吊”從形態方面寫出了棗樹果實的豐碩。(2)句中“望著”,“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把棗樹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棗樹在風中的情態,流露出作者對棗樹的喜愛之情。]
點撥:分析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的題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__________的特點,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7.改變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氣;豐富了棗樹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從內容上看,文中所引的《詩經蒹葭》和陜北現代民歌,創造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讓作者“不再悻悻”,心情變得釋然,且“抖落了些許的俗氣”,豐富了棗樹的形象。從結構上看,自然引出對棗樹“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的贊美,深化了文章主旨。)
點撥:要解答此題,可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組織語言解答。內容上,扣緊文本有關文字,聯系文章主旨概括作答;結構上,結合文段在文中所處的位置,以及與文章上下文的關系,概括作答。
18.美好的事物,雖然遠離你,讓你觸摸不到,但卻總在召喚著你,讓你企慕;它給人們帶來的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文章先從懸崖上的棗樹的生長環境寫起,接著寫這棵棗樹豐碩的果實帶給人們可望而不可即的誘惑,然后引用民歌創設的情境,自然引出作者結尾段的感悟“那棵棗樹是那么美好,那么誘人,卻總是難以觸到,總是讓人企慕;它總是撩逗著你,召喚著你,卻又總是遠離著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結的是一樹實實在在的棗,但它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本題要求回答“懸崖上的棗樹”帶給作者的感悟,可緊扣結尾段概括作答。)
點撥:這一類型的題目要求“談看法”,只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如“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19.(1)示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2)示例:春雨瀟瀟地下著,樹木干枯的枝條朦朦朧朧有了一層淡綠的色彩,雨水順著樹尖滴下來,變成了一串水靈靈的音符。地面也濕潤了許多,散發出一種沁人心脾的泥土氣息。
20.【甲】魯迅 【乙】杜小康 【丙】阿廖沙 《童年》
21.思路點撥:這是一篇話題作文,題目可以自擬。寫作主題為“雨”。“品讀”就是讓我們靜下心來,敞開心扉,或坐在窗前,或走進雨中,與雨來一次全方位的接觸,或聆聽或欣賞或感悟……要寫好這篇作文,首先,應該抓住雨的特征,可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或遠觀或近看;也可以動靜結合、人景結合;還可以充分展開聯想、想象,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描寫。其次,要 用心體會,必須把對雨的描寫和個人的情感抒發結合起來,可以從中讀出雨的調皮、可愛。最后,要能做到在抒情的基礎上深入感悟,睹物思人、觀物思理,進行哲理提升。
例文:
聽 雨
咦,下雨了。
朦朧中嗅到一陣清香,是雨帶 來的嗎?不一會兒,耳邊傳來淅淅瀝瀝的聲響,似很輕,但又很有節奏。我不禁放下手中的書,走出屋,認真品讀起來。
突然,一陣陣的雨點從空中灑落,落在池塘,落在小道,落在屋頂,漸漸變密,變大。雨調皮地跳躍在人們的頭上,路人只好奔跑著,用報紙或手上的什么東西舉在頭上遮擋突然來襲的雨。他們心里一定在想:這種折好的“屋子頂”應該能遮住雨吧。果然,想著想著雨滴就順著頭頂上的東西往下落,“啪嗒”,落在臉上竟還發出清脆的響聲。
屋檐下面更有一番景觀,雨漸漸大了,細細的雨水柔順地流了下來,形成了一道道雨簾,雨簾后面都有一座“水簾洞”,“洞”里人的身 影時隱時現。雨漸漸地大起來,把房上的一些樹葉沖下來,地上的雨水中漂浮著的樹葉像一只小船。而雨簾是變化不停的,時粗時細,時而左飄飄,時而右飄飄。落下來的雨聲不停,噼里啪啦,叮叮咚咚,像樂音。雨于是成了演奏家,奏著悠閑的雨之歌……
雨繼續下著,但越來越小了,雨中的葉是綠的,是密的,是靜的,是等待著的。隱隱的,誰家門前的桃樹枝上湮開一片濕濕的紅色。
放眼望去,整個小鎮變得格外美麗,仿佛被一層薄紗籠罩著,很濕,也很有詩意。人們在雨富有詩意的節奏中各自忙著自己的事,很靜謐,也很閑適。
在生活中,我愿獨望西窗雨。讀雨,是一種享受,仿佛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仿佛是在聽一曲悠揚的古樂;讀雨,是在一種美的意境中,尋求一份詩意。
我領略著雨之美、雨之趣,品味著生活……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 2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1.下列加粗的字的讀音,與所給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相 xiāng 互相 相通 相貌 相對
B.省 xǐng 省親 省悟 反省 不省人事
C.強 qiáng 強大 倔強 剛強 強迫
D.宿 sù 宿舍 星宿 住宿 宿愿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 一項是( )(2分)
A.惱羞成怒 重蹈覆轍 媚上期下 斷章取義
B.言行相顧 孤軍奮戰 涕泗橫流 化為烏有
C.肅然起敬 氣吞斗牛 刻盡職守 強聒不舍
D.深謀遠慮 物競天擇 以身作則集思廣益
3.下列對畫線詞在句子中的意思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不得不承認,水污染和水短缺,已經成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
B.通過收看“感動中國”節目,使我們認識了很多具有“正能量”的中國人。
C.市政府將每個周六確定為“學雷鋒志愿活動日”的日子,鼓勵市民參加志愿服務與道德實踐活動。
D.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民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
5.下列文學常識中,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梁啟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B.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是雨果著名的演講之一。作者緊緊圍繞伏爾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飽滿的浪漫語言,回顧了伏爾泰的筆、伏爾泰獨自一人的斗爭,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畫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
C.傅雷家書是一代翻譯巨匠傅雷與在國外學習的兒子的通信。
D.蘇霍姆林斯基是俄國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
6.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在餐桌上的浪費現象也是不容忽視的。針對這種現象,班級開展了以“‘小餐桌’折射‘大文明’”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也來參加。
如果你是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請你為活動寫一段開場白。(4分)
7.古詩詞默寫。請在下面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6分)
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40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8-11題。(13分)
陳曉、陳笛:
今年你們分別是15、13歲了,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后將影響你們整個人生的經歷、幸福、價值……在此之際,我想跟你們交流一些我和你媽媽的想法、愿望。
首先,我要說,你們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長大后你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準。一般的中國父母都會跟小孩強調“孝順”、也指望著小孩長大后撫養他們,所謂“養子防老”。許多父母,或說整個中國社會,都以子女 是否“孝順”來評判子女的“好壞”。你們千萬不要有這種包袱,我們真的不希望你們這樣想。
說實在的,我和你媽 媽已經買好退休基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甚至也買好長期護理保險,如果我們老了不能動、需要他人長期護理,那么,保險公司可以支付護理費用。等我們老了,我們要么雇人照顧,要么就去養老院。總之,我們會在經濟上做好各種安排,等年老后不用你們“孝敬”回報,我們 不會成為你們經濟上的任何負擔。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擔心你們不“孝順”,而是我們太愛你們,太在乎我們成為你們的負擔,你們的幸福是我們唯一的指望,這包括尊重你們長大后選擇職業、選擇男友的自由。
等你們長大成家后,也希望你們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做,要一代代自己在經濟財力上獨立、自立,維護自己的尊嚴!說白了,我不想看到你們把生子養女看成是一種利益需要,把子女當成養老避險的工具!在自己選擇懷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須問自己:是不是因為熱愛小孩、熱愛生命、熱愛人之情才要懷子育女?因“養子防老”而生子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自私!
8.文中加粗的“這樣”指代什么?(2分)
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0.作者說:“我要說,你們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長大后你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準。”“幸福”,是2011年春天中國最熱的兩個漢字。請結合現實生活淺談你對幸福內涵的理解。(5分)
11.結合文本內容,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下來。(3分)
(二)、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12-16題。(16分)
墻角的蘆薈 馮新榮
①我養過很多花,但都不能存活,這使我對養花失去了信心,以致發誓不再養花了。
②去年暑假的一天,我無意中發現樓下走廊里有株很大的蘆薈,孤獨寂寞地長在花盆里。我似乎聽到了它的求援聲,剎那間我愛花的情結被喚醒了。
③我趕緊跑上樓,從家里提來一桶水,把水澆在它那嬌弱的身體上。真奇怪!這么炎熱的天氣,蘆薈側旁竟長出了拇指般的小蘆薈。澆完水,我又拿來水果刀,小心翼翼地把一株蘆薈苗從母體上分離開。
④把小蘆薈帶回家,我找來一個瓦盆,往里面放了適量的泥土和沙子,再把蘆薈的根輕輕植入其中,然后用力壓了壓,把土按平按實,再灑上水。自我感覺滿意后,把它放在走廊上。我細細打量著它,真的好小啊,好可愛啊!盡管只有三瓣葉子,但那透明的淺綠的'身軀,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迷人。
⑤日子一天天過去,蘆薈在悄悄長大。 由于天氣太熱,我要帶孩子去老家避暑,臨走時,我給蘆薈澆了水,跟它告了個別,并承諾很快回來。可是等我回來時,眼前的一幕把我給驚呆了。嬌小的蘆薈不知被誰摧殘得不成樣子。我忍住氣,從備用藥箱里找出紗布、醫用膠帶,輕輕地把受傷的蘆薈包扎起來。
⑥傍晚丈夫回家,看見被包扎起來的蘆薈,立馬捧腹大笑起來,還不忘叫女兒一起來欣賞我的 “杰作”,并對女兒說:“看你媽,簡直就是多此一舉。蘆薈是堅忍不拔的植物,斷了,它自己會愈合的,并長出新的側芽,而且耐熱,不怕缺水,所以不需 要人們的嬌養。人也一樣,你以后要像蘆薈一樣堅強地、勇敢地、獨立地活著,這樣會活得比別人更出色、更精彩。”在丈夫的教導下,女兒小心地取下了包扎在蘆薈身上的紗布,并深情地注視著它。從女兒的眼神中,我似乎看見了蘆薈在茁壯地成長。
⑦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看它了。果然,蘆薈所有的傷口都愈合了,留下的只有褐色的疤痕。
12.細讀全文,說說文中哪些情節體現了“我愛花的情結”。(5分)
13.文中說:“蘆薈是堅忍不拔的植物,斷了,它會自己愈合的,并長出新的側芽,而且耐熱,不怕缺水,所以不需要人們的嬌養。”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蘆薈的堅忍不拔?(2分)
14.第⑤段畫線的句子體現了“我”怎樣的情感?(2分)
15.請揣摩第⑥段畫線句子的含義。(4分)
16.作者采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3分)
(三)、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17-20題。(11分)
自信,在人的事業中具有怎樣的力量呢?郭沫若說:“一個人總要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會不知不覺地消沉下去的。只怕自己倒,別人罵不倒”。達爾文在童年曾發誓說:“我長大以后要搞清每一棵鵝卵石的來源不可。”可他小時候成績一般,他父親認為他是個天資平庸的孩子,大了不會有多大出息;校長認為他不務正業,常常訓斥他。但是,他很自信。經過幾十年堅苦卓絕的奮斗,終于實現了自己的誓言,成了進化論的奠基人。再如,斯蒂芬遜,因家境貧寒,十七歲還是個文盲,十八九歲開始與七歲的小孩在一起學習小學課程。盡管受到許多人嘲笑,但他卻始終不氣餒,發憤苦學,不也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了嗎?要想成才,自信是不可缺少的。
17.本段中有兩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并改正。(1分)
“ ”應作“ ”“ ”應作“ ”
18.選段的論點應該是( )(2分)
A.自信,在人的事業中具有怎樣的力量。
B.困境,能造就人自信的品格。
C.人的自信品格是在困境中磨煉出來的。
D.要想成才,自信是不可缺少的。
19.為了證明論點,選段選取了幾 個論 據,請簡要的加以介紹。(3分)
20.本文的論證方法是( )(2分)
A.擺事實 B.講道理 C.既擺事實又講道理
5.加粗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3分)
A.設問句 B.疑問句 C.反問句 D.祈使句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檢測試題07-19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07-31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二單元測試題07-16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附答案08-04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綜合測試題02-26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測試題09-29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01-23
魯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提升測試題09-20
八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檢測試題08-25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單元測試題及答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