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訓練卷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訓練卷,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訓練卷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在以后的一個多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的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過大規模________、________和裝修。
②當然,最為________的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③每一個參觀者都感到有一個地方對他說來特別恐怖,使他________難忘。
A.改建 擴建 世人矚目 終生 B.擴建 改建 令人矚目 終生
C.擴建 改建 令人矚目 終身 D.改建 擴建 世人矚目 終身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的成語或俗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的作文想像豐富,表達流暢,老師十分贊賞,稱他的文章如天馬行空,有特色。
B.面對王進華同學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會兒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錢。
C.潛入毒犯內部抓毒梟,其危險性不亞于火中取栗,但李隊長主動請纓,不顧個人安危,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確是一本優秀小說,我讀著讀著,經常被小說中精彩的情節和精到的描寫感動,時不時地拍案而起,擊節叫好。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象征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考古證據在遼河流域一再被發現,證明中華文明起源不是一個中心而是多個中心,其中包括遼河流域在內的燕山南北長城地帶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B.大風把西湖的魚吹到岸上,這樣的事連在西湖邊住了大約50年光景的老吳也是第一次遇到。
C.據來自全國防治指揮部的消息,還有四個最初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區能否解除封鎖正由專家進行驗收。
D.在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已逐步推進的背景下,教育部決定擴大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自行命題的省份,將有利于各省高校有針對性地選拔人才,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
B.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C.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
D.科學家們經過多次討論、反復論證,對中 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途徑逐漸形成了共識:從載人飛船起步。
5.下列各組句子,修辭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所以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絕沒有因為和空氣而起變化的危險。
B.在充滿汗臭、糞臭和濕氣的空氣里面,他們很快地就像被攪動了的蜂窩一般騷動起來。
C.“蘆柴棒”著急地要將大鍋里的稀飯燒滾,但是倒冒出來的青煙引起了她一陣猛烈地咳嗽。
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手腳像蘆柴棒一般的瘦,身體像弓一樣的彎,面色像死人一樣的慘。
6.對這段文字有四種分析,選出最準確的一種
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A.采用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指出黑夜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
B.采用比喻、反 復等修辭手法,指出黑夜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警告日本資本家,表達作者義憤填膺的感情。
C.采用比喻、反復、聯想的手法,指出黑夜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警告帝國主義,表達作者十分悲憤的感情。
D.采用比喻、反復等修辭格和聯想的手法,指出黑夜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警告帝國主義,表達作者義憤之情。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現在的人喜歡講中心,不大講邊。其實邊上大有文章可作,沒有邊,何來中心?中心是從邊上量出來的。
有空間的邊,例如邊疆。這些地方是中外文化接觸的前哨,也是出現并傳播新文化的樞紐,有特殊氣息。從這一角度著眼的作品并不多,獵奇、叫苦、挑戰還不足以說明矛盾沖突。
有時間的邊,那是新舊交替的邊緣。個人和群體都有,抓得住這一點的好作品不多。平面直敘,直線抒說,定點抒發,還不夠。寫下多少萬字好比寫論文堆積資料,怎么那么費勁呢?畫龍而忘點睛不行,花多少筆墨只描一只眼也不行。寫少要不能多時,寫多要不能少時。總之,“時變”的邊上鋒芒寫得不夠,所以缺警策之筆,少活蹦亂跳之人。不僅文學,電視電影中也是影子太多,好像一張張剪紙。要抓住邊,特點往往是在邊上顯示出來,范進中舉而瘋,這就是邊。個人的小邊之外還有時代的大邊。
就創作說,怎么抓中心?抓邊。中心是從邊上顯出來的,怎么抓邊?抓全面、整體。搜集資料,“體驗”生活,選擇主題,布置情節,安排人物,琢磨詞句等不過是顏料和畫布,還不是畫。中國畫講究線條,那就是邊。
以上的話只說了邊的一半,是老生常談。另一半也許更重要,也更難講。那是現象和意義之間的邊,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邊,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邊。看起來這是評價者的事,實際也是創作者的事。創作離不開自己的評論。要刪,要改,要重寫,就是自己當讀者、評論者。評論也是創作,也許是更高一層的創作。作品是對時代、地域、人物、事件的評論。評論是經歷這些評論以后的再創作。署名“巴人”的《阿Q正傳》在北京還未發表完,署名“郎損”的沈雁冰在上海就說那是中國的“奧勃羅摩夫”了。他在閱讀時心中也在創作,所以知得深,評得切,只用一句話就說出了全局。從這一點說,讀詩者也必定是詩人。
生活中的真人不是藝術中的活人,反過來也一樣,這里邊有個交界處,也就是邊,抓住了這個藝術和真實之間的邊大概就可以無往而不利。
9.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龍”指論文資料,“睛”指論文中心。
B.“剪紙”比喻脫離生活的藝術形象。
C.“畫”指藝術家的構思。
D.“評論”指作品的創作過程。
10.對文中畫線的語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寫作時用簡筆時就不能多寫,用繁筆時就不能少寫。
B.寫作時用簡筆的前提是“不能多”,用繁筆的前提是“不能少”。
C.寫作時既要善于用簡筆,也要善于用繁筆,簡筆與繁筆各得其宜。
D.寫作時寫不出時不硬寫,寫得出時才多寫。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沒有“邊”就沒有“中心”,有了“邊”就有了“中心”,因此藝術創作要在“邊”上下工夫。
B.文中引沈雁冰對《阿Q正傳》的評論,意在證明評論時要進行再創作。
C.作者認 為要創作出好作品關鍵在善于抓“邊”,而不在文字的多少。
D.本文的“中心”與“邊”是對諸多創作問題歸納、提煉的抽象概念,本文議論的并非單一問題,而是藝術創作的思維方式、藝術觀點等問題。
12.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文中所說的“時代的大邊”。
B.“葛朗臺臨死抓鍍金十字架”“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文中所說的“時間的邊”。
C.演員自己同時又是觀眾,既在角色之內,又在角色之外。
D.藝術中的活人并不來源于生活中的真,而是虛構的藝術形象。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114分)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跨越
“從航天技術來說,從神五到神六是一個巨大的跨越──神舟五號是楊利偉單人在空中飛行21小時,沒有離開返回艙,也沒有真正在失重狀態下活動;而這一次的神舟六號,是兩人、多天飛行,而且打開艙門進入軌道艙活動,進行了很多失重狀態下的人的生理實驗,第一次獲得了真正的數據。”一直在關注神六每一步進展的中國第一代航天專家梁思禮興奮地評價。
10月13日,在完成穿艙實驗后,費俊龍輕松地在返回艙的兩個舷窗間較快地飄來飄去,拿著照相機以不同角度拍攝地球,“他的這個動作在神五時是絕對禁止的”,一位航天專家透露。梁思禮說,楊利偉進入太空后,當時航天專家們建議,“有些動作嘗試 一下也未嘗不可”,但“成功”是兩年前楊利偉執行“神五”任務時的第一要義,為了絕對確保這一要義,楊利偉的每一個動作都嚴格按照事先設定好的程序,所以“只有規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
在神六此次飛行中,按照預定計劃,在順利升空的24小時后,兩位航天員開始有意識加大動作幅度,以試驗人的擾動對飛船姿態的影響。其實費俊龍看似隨意的舉動,嚴格意義上講,也在事先布置的'“規定動作”范圍之內。
10月12日17時29分,費俊龍打開神舟六號返回 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的這個小小動作,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飛行由神舟五號的驗證性飛行試驗完全過渡到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
“這一次對航天員的挑戰也更大了。”梁思禮說。1971年6月30日,蘇聯“聯盟”11號飛船在完成預定任務返回地球時,因為艙門 出現問題,飛船座艙的壓力平衡閥在168公里的高度上提前打開,造成密封艙內的空氣在短時間內全部漏光,沒有穿宇航服的3名航天員因缺氧和體液沸騰而死亡。此次兩名宇航員要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工作,艙門設計及宇航員的操作顯得極為關鍵。結果證明,他們都毫無意外地完成了使命。
從神五到神六的改進也是全方位的。一位航天專家說,楊利偉回來后,反映升空時座椅震動太厲害,使人體產生不適,技術人員針對這一點作了調整,這個改進被形容為“從坐拖拉機到坐轎車”;神五并沒有解決宇航員排泄問題的設施,楊利偉是戴著尿不濕完成21小時的太空旅行的,而這一次,專門為解決這個基本問題的“太空廁所”,連同洗漱、食品上的改進一道,成了許多媒體津津樂道的一個傳播熱點。
“從神五到神六,是我們航天技術的一個極大的跨越,我們現在的技術,相當于已經進入空間站,以后進行交換對接是更高級的一步。”航天專家梁思禮介紹說。中國宇航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說,中國女航天員培養已納入計劃,經過五年培養周期的女航天員可能搭載“神九”升入太空。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太空,將因為有中國的參與而更加精彩。(節選自李菁《進入太空的“費聶組合”》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10月20日。)
13、從原文中選出一句能概括全文內容并解釋標題的句子:3分 答: 。
14、“神五”與“神六”的實驗有哪些區別? 6分答: 。
15、閱讀本文,我們可以推知在未來的五年內我國還將要發射幾只太空飛船?2分 答: 。
16、本文寫從“神五”到“神六”的技術改進給航天員帶來的舒適感覺時曾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請把它們找出來,并說說它的表達效果。3分
答: 表達效果: 。
17、文中有多處細節描寫,請找出一處來,并說說它的作用。3分
答: 。
18.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8分)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1)歷來寫洞庭的的詩文很多,這首詩別開生面,選擇了 的角度,描繪了一幅
圖。(4分)
(2)運用精警新奇的比喻是本詩的重要特征,請就其中的一個比喻說說它的妙處。(4分)
四、語言應用
19、把下面幾個句子改寫成一個單句,原句內容不能減少。3分
他用雙手創造了奇跡!十二年時間,在這荒山野嶺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著如絲細雨,顯得格外郁郁蔥蔥。
改句為: 。
20..請你仿照例句,寫兩句話。6分
例句:黃土砌成窯洞,窯洞訴說著對風沙的避藏和無奈。
(1)
(2)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3小題,共10分)
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陽輝映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聳人云天的發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號飛船內,楊利偉——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正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
①上午9時整,②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橘紅色的烈焰,③托舉著載人飛船拔地而起,④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⑤直刺九霄…
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人太空的國家。
21.節選文段在“電頭”中點明了 和 ,第二段從 覺和 覺角度寫了飛船升空的情景。(4分)
22.第二段順序不夠合理,請重新排列。(3分)
答:
23.為節選部分加一個標題。(不超過10個字)(3分)
答:
五、作文70分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作文。(70分)
在人生的航程中,只有不斷確立正確的參照物,才能在生命的航程中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古人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但愛因斯坦的父親對他說:“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
那么,你的鏡子是什么?你是否用自己做鏡子,天天審視和映照自己呢?請以“鏡子”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高一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訓練卷】相關文章:
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二單元訓練卷12-12
高一必修1單元語文作文02-18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檢測卷11-01
高一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復習訓練題11-13
高二語文必修5第四單元綜合檢測卷10-29
高一語文必修四第四單元作文08-31
高一必修一語文第四單元作文07-31
高二語文必修5第1單元過關檢測卷11-18
高一人教版必修1語文第一單元訓練題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