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年級下期半期考試語文試題
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1-3題。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于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范式更適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后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后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范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范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后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lěi)、晁(cháo)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zhì),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于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于詩,秦觀長于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并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后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 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后歷代翻刻不絕。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詩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蘇軾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直到清代袁枚、鄭燮的散文中仍可時見蘇文的影響。
蘇軾還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蹤,他在生活中的各種發明都是后人喜愛的話題。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廣泛喜愛的程度而言,蘇軾是無與倫比的。(摘編自《百度百科·蘇軾》)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
B.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C.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的造詣極高,生活中的各種發明都是后人所喜歡的。
D.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后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范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
B.蘇軾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也各具個性。
C.蘇軾的散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
D.蘇軾和藹可親、幽默機智,受到后人廣泛喜愛的程度而言,蘇軾是無與倫比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軾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任何地方都能發現美。
B.黃庭堅、陳師道長于詩,秦觀長于詞,他們沒有受到蘇軾的影響,風格也和蘇軾完全不同。
C.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他的集子以后就沒有翻刻了。
D.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蘇軾的作品影響了宋、明、清三代。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屈原者,名平,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wū)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屈平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C.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D.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爭寵而心害其能害:妒忌。
B.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之:助詞,的。
C.屈原既絀絀:通“黜”,貶退,排斥。
C.齊與楚從親從親:戰國時六國聯合反對秦國的聯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官大夫與屈原同為朝臣,看見屈原在起草憲令,就想搶奪去強行篡改,屈原不答應,他就借此在楚懷王面前陷害屈原,楚王因此而疏遠屈原。
B.張儀兩次到楚國,第一次想讓楚國與齊國絕交,讓楚國失去盟友;第二次用重金收買大臣靳尚,用妖言迷惑懷王寵姬鄭秀。
C.楚懷王不停屈原勸告,一意孤行到秦國,遭扣留并被要挾割地,逃亡到趙國又不被接納,最后死在秦國。
D.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也把上官大夫給流放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楚大困。
(2)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8)(9)題。(11分)
客思
[唐]賈島
促織聲聲尖似針,
更深刺著旅人心。
獨言獨語月明里,
驚覺眠童與宿禽。
(8)詩的首句運用的修辭手法與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是相同的。這是一種什么手法?在本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5分)
(9)全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聯系詩句具體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氓》中寫女子在無奈下與男子約定婚期的句子是,。
(2)屈原在《離騷》中表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中,“,”兩句均采用比喻的方法,表達了厭倦官場,回歸田園的迫切心情。
(4)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表現蘭亭氣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的文學作品常常善于把抽象的感覺形象化,如蘇軾《赤壁賦》中的“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6)王安石在《游褒蟬山記》中說的“然力足以至焉,,”,是說有“力”而無“志”,未達到目的,這會被人譏笑,自己也會悔恨。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拗相公王安石
王安石有個綽號——“拗相公”。“拗”字,在漢語里是倔強、偏執的意思,是說此人性格古怪,品行異于常人。可見,“拗”字用在他身上,是個貶義詞。
王安石新法里有裁宗室授官之法,用以限制皇親國戚的做官特權。法變到了皇室頭上,引來皇室子弟強烈反對。(引用①)據宋人周密《齊東野語》載:“王介甫為相,裁減宗室恩數,宗子相率訴馬前。”王安石一聽從車里鉆出來,看了他們一眼,沉聲道:“就是老祖宗,這次也得服從新法,何況你們這些晚輩?”這些人懾于宰相威嚴,發一聲喊,四下散去了。
王安石為人,從來都是直來直去,不看人臉色,即便是在上司面前,也同樣固執倔強。王安石曾做群牧司判官。群牧司是一個專管馬政的部門,那時候的馬是戰馬,是重要的軍事裝備。包拯這會兒兼任群牧使,是王安石、司馬光的頂頭上司。這天,衙門院里有一株牡丹花開了,一片春意,包公很開心,吩咐在院中設桌,飲酒賞花,并讓人把司馬光、王安石請來一塊喝酒。司馬光推辭不過,客氣兩下只好喝了,勸王安石則被謝絕。包公接著勸,王安石還是表示一杯也不能喝。包拯沒想到王安石如此倔強,一時間,滿桌客人冷在那里,不知說什么好。好在包拯還算大度,見他堅決不喝也就沒再勉強,心里多少有點不高興。熙寧三年冬,王安石自副宰相拜任宰相,“是日百官造門奔賀者數百人”。他卻以“未謝恩”為由誰都不見,獨與魏泰坐西廡(wǔ)小閣喝茶。
生活中的王安石不拘小節,任性獨來。他不拘小節到了什么程度?難得洗一回臉,長時間不理發,蓬頭垢面,極度的不修邊幅,就是當了宰相,也還是這副邋遢模樣。經常見他一襲長袍,上面滿是油漬麻花,穿著到處走,到外面視察工作,人家說宰相來了,肅立致敬,進來的這位宰相爺,形象跟街頭打油賣醋的小販差不多。(引用②)《墨客揮犀》卷四載有他一件惡心事:有次王安石和宰相王珪(guī)一起給神宗皇帝匯報工作,有只虱子竟悄悄爬到王安石的胡須上東張西望。神宗見狀忍不住笑出聲,王珪在一旁也是忍俊不禁,王安石渾然不覺。等出了宮門,王安石問王珪:“皇上剛才因何發笑?”王珪的笑聲像開閘的水,指著王安石的胡子告以實情,還故意打趣說:“這只虱子不得了啊。”中國歷史上,這副模樣的宰相,大概也就這一個。
對王安石的“怪”,史上負面評價為多,認定他是個奸詐之人,不拘小節、心不在焉是在“作秀”,給別人看的,甚至連皇帝也持這樣的看法。某日,仁宗皇帝在皇家宮苑里宴請臣子,玩得挺高興。皇上出了個主意:每個人領一份魚餌,自己到池塘里釣魚,然后讓御廚用釣上來的魚,做每個人想吃的菜。于是大家興致勃勃地拿上魚竿魚餌去釣魚。王安石也去了。只見這位爺坐在池塘跟前,腦子里不知在想什么,一粒一粒地吃金盤子里的魚餌,津津有味。有人驚呼:他在吃魚餌?王安石似未聽見,接著吃他的,直到全部吃光,最后在一片驚訝聲中表示自己吃飽了。這件事讓皇帝挺不滿意,這人怎么這樣?不喜歡釣魚可以,吃我的魚餌干什么?吃幾粒也就算了,還都給吃了。這人,肯定是一個“詐人”。
也有人不同意說王安石奸詐,(引用③)他的政敵司馬光說:“人言安石奸邪,則毀之太過。但不曉事,又執拗耳。”宰相呂夷簡也是這個看法:“介甫無他,但執拗耳。”
其實,王安石不只是“拗”,更是一個正派人,純粹的君子。王安石一生儉樸,從來沒有利用公權力為自己謀過私利,對生活沒什么要求。朝廷上,他是一把理財的好手,可是對自己家的財卻一無所知,每個月發了工資,馬上讓太太或者他的幾個兄弟去處理。后來辭職回鄉,一貧如洗,在荒郊野嶺蓋了幾間草房,連個院墻都沒有,整天騎個毛驢到處走,跟普通百姓沒什么區別。
對攻擊他的言論,開始的時候他還做一點辯解,后來索性不解釋了——隨便說、隨便罵吧,我聽到了。王安石的沉默,使自己丟失了話語權,形成了輿論一邊倒的局面。讀宋代正史和筆記,很容易找到許多對王安石不利的記錄,可是卻很少見到王安石為自己辯解的內容。他與別人的沖突、矛盾,都是因變法或執政方法而起,因為公事而不是私仇。王安石被罷官以后,雖然還是遭人罵,但得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的尊敬,不時有人去探望他、慰問他。即使他的一些政敵,也跟他一直保持著友誼,比如司馬光、蘇東坡等。
(摘編自《讀書》2012年第5期)
相關鏈接:
①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21歲進士及第,其后任地方官政績顯著。49歲拜任宰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
②王安石在文學上成就突出。其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
(1)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王安石是個奸詐之人,他的不拘小節、心不在焉是在“作秀”,給別人看的,甚至連皇帝也持這樣的看法
B.輿論之所以對王安石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面,主要是王安石對于攻擊他的言論,從始至終保持沉默,不辯解,不解釋了,使自己丟失了話語權。
C.王安石是一個倔強固執的“拗相公”,但他也是一個正派人,純粹的君子。
D.生活中的王安石不拘小節,任性獨來,直來直往,不看人臉色,即使在上司面前,也同樣固執倔強,所以他才拒絕了和包公喝酒。
E.王安石雖然官至宰相,但他一生簡樸從來沒有利用公權力為自己謀過私利,他與別人的沖突與矛盾,都是因為變法或者執政方法而起。
(2)王安石被稱為“拗相公”,他的“拗”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6分)
(3)引用是人物傳記經常運用的方法。本篇人物小傳中標明的三處引用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4)王安石被罷官后,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尊敬,甚至他的政敵也和他保持友誼,這其中必有原因。請結合文本及鏈接材料,分析王安石受尊敬的原因并談談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