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期末測試題
"一、選擇題(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du)????輦(niǎn)來????轆(lù)轆遠聽朝歌夜弦(xián)
B、經傳(zhuàn)??錙(zī)銖鼎鐺(dāng)玉石???棄擲邐迤(yǐ)
C、近諛(yú)剽(piáo)掠????盡態極妍(yán)????倚(yǐ)疊如山
D、橫檻(kǎn)????縵(màn)回金塊珠礫(lì)管弦嘔(ōu)啞
2、下列對“之”字用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中的兩個“之”字的用法相同,都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兩個“之”字的用法相同,在句中都起修飾賓語的作用。
C、“燕趙之收藏”與“彼童子之師”中的“之”都作結構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的”。
D、“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中的“之”是代詞,他;“秦人視之”中的“之”代指前面所說的寶物。
3、下列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惑而不從師②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③年十七,好古文④輦來于秦⑤燕趙之收藏⑥驪山北折而西構⑦歌臺暖響⑧未霽何虹
A、①②/③/⑦/④⑤/⑥⑧??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
C、①③/②/④⑥/⑤⑦/⑧??D、①②/③⑦/⑤/④/⑥⑧
4、下面五個句子編成四組,從分句間語意義關系的角度看,分類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①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③勝地不常,盛筵難再。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⑤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
5、下列句子朗讀時的節奏劃分,不正確一項是【??】
A、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B、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夫。
C、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D、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之。
6、下列語句是對兩文的分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師說》在語言上具有較強的藝術性,文中整句和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氣勢雄壯,增強了文章的論辯色彩。
B、《阿房宮賦》的語言非常精煉,如文章開頭四句;另外,文中無論是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采取鋪排的方法,造成了奪人的文勢。
C、《師說》一文論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D、《阿房宮賦》是一篇借古諷今之作,借秦的覆滅來勸諫當朝統治者。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坦誠己見的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二、(18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兩段課內選文,然后回答7-12題。
【甲】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而恥學于師/不拘于時,學于余
B、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
C、欲人之無惑也難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B、大王來何操?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不拘于時,學于余
9、下列對選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段一連運用三組對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惡劣習氣,語氣上層層遞進。
B、首先,作者以“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對比,既比學風,也比結果。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結論。
C、其次,作者再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而大遺”的結論。
D、語段最后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度進行對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結論。
【乙】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A、各抱地勢,鉤心斗角B、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C、鼎鐺玉石,金塊珠礫D、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11、下列各句中,最能體現阿房宮宏大規模的一項是【??】
A、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B、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C、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D、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12、下列對選文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開頭“六王畢,四海一”一句,寫出秦統一天下的氣概,交代建造阿房宮的背景。
B、選文短句的運用,使音節緊湊,氣勢鏗鏘,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同時也有利于主題在快節奏中傳達。
C、這里節選的兩段文字將描寫、說明、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D、這兩段文字分別寫宮殿建筑、宮內生活兩個方面,是后文議論部分的基礎,它為揭示文章的主題思想作了鋪墊。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然后回答13-16題。
木假山記(蘇洵)
木之生,或孽而殤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③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④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任為棟梁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⑤踞肆⑥,意氣端重,若有以服⑦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釋]①殤:未成年而死。②拱: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③湍:急流。④數:指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即命運,氣數。⑤魁岸:強壯高大的樣子。⑥踞肆:傲慢放肆,這里形容“中峰”神態高傲舒展。⑦服:佩服,這里用為使動。
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注音與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殤(孽:niè,樹木的嫩芽)
B、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汩:gǔ,沉沒)
C、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濆:fén,水邊高地)
D、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岌:jì,高聳)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則其理似不偶然也???②則非徒愛其似山
B、①不幸而為風之所拔②任為棟梁而不伐
C、①而有斧斤之患?②則其最幸者之中
D、①而有斧斤之患?②而岌然決無阿附意
1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直接說明作者對“木之生”惋惜的一組是【??】
①或孽而殤,或拱而夭②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③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④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⑤強之以為山⑥為樵夫野人所薪
A、①④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⑥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極其復雜的心情來寫樹木的遭際,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寫樹木,其實字字句句都在寫人。
B、作者敘述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從側面襯托出木假山的來之不易,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強調“木之生”的惡劣環境。
C?、本文蘊含著作者對人才問題的深沉的感喟與思考。樹木的坎坷遭際實際上是隱喻當時社會上人才遭受到的壓抑與摧殘。
D、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參差變化,錯落有致、描繪木假山之狀隨物賦形,具象生動,寄慨遙深,耐人尋味。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02分)
四、(16分)
17、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②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
【高一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期末測試題】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下學期第六單元期末測試題09-12
高一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測試題09-04
高一語文下學期第六單元測試題及答案08-17
求高三語文第六單元復習測試題!05-23
高一語文期末達標測試題10-23
九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的檢測試題08-18
高一語文下冊文第六單元的模擬試題08-17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第六單元單元測試題12-26
高一下語文期末測試題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