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題3分,15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題。
在較長一段諗熟地相處之后,我家廚房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那是一縷咖啡的香氣。這是另一路的氣味,和他們家絕無相干。它悄悄地,夾在花椒炸鍋的油煙里,進來了。這是一股子虛無的氣息,有一種(奢華/浮華)的意思在里面,和他們家實惠的風格大相徑庭。因此,我斷定,這又是一戶新入位的人家,很沒經驗地,也將管子接進了煙道,又恰逢順時順風,于是,來到我家廚房(湊/瞧)熱鬧了。這一路的風格顯然要溫和、光滑一些,比較具有裝飾感,喚起人的瑕想。和它不那么實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著一日三餐來,不大有定規,顯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來的,從來一頓不落,轉眼間,油煙全面鋪開,又轉眼間,油煙席卷而去,總是(風起云涌/叱咤風云)的氣勢。但是,有時候,夜已經很深了,那新來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彌蔓開來。
1.下列選項中,關于文中加點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諗熟 不速之客 B.瑕想 席卷而去 C.相符 大相徑庭 D.彌蔓 悄然而至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奢華 湊 風起云涌 B.奢華 瞧 叱咤風云 C.浮華 瞧 風起云涌 D.浮華 湊 叱咤風云
3.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合乎規范的一項是( )
A.郭沫若絕對是個奇才。學醫出身的他,一動手寫詩,就成為詩壇巨星;一投筆從戎,就官至高位;一搞學術研究,就擁有了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等諸多頭銜……他還被譽為“社會主義時代新中國的歌德”。
B.“一些人認為使用外國詞匯能表現他們頭腦開放和國際化,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國際譯聯副主席黃友義聲稱:“相反,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語言樹立信心。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指望別人尊重你。”
C.南美文學受到西方的承認,并不是因其語言文化的獨特性,說穿了是因為以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為代表的南美作家都受過西方現代文學教育,他們都能用西方的語言寫作(西班牙語、法語或英語等)。
D.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20日報道,最近,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一個遺傳學研究小組利用基因改造的方法,把一種蚊子成功轉化為了“疫苗注射器”。
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今年以來,杭州市民紛紛走進“末來科技城”,想要通過耳濡目染,來切身體驗未來之城的今天和未來是什么樣子的。
B.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又可悲的境地。
C.“我想讓你們報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位好醫生,她對病人的關心真是無所不為。”近日市民王女士致電本報傳媒熱線6114124,想要感謝一位負責任的好醫生。
D.生活習慣與人體健康休戚相關。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除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外,久坐和睡眠過少或過多也將增加患病及早亡風險。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對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卻能夠慧眼獨具,將之信手拈來,尋找其敘述的價值,成為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
B.近視患者都應當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選配合適的眼鏡,切忌因為怕麻煩而不戴眼鏡。
C.當前某些引起轟動的影視作品,也許在兩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會被人遺忘得一干二凈。
D.在國際宇航大會上,曾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提出中國將于明年發射“天宮”二號小型空間實驗室。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6—8題。
提到元朝,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蒙古人的征伐。尤其是近代歐洲強勢崛起之后,掌握絕對話語權的西方主流媒體,在看待蒙古帝國對世界的影響時,也一面倒地認為以破壞為主。
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如同西方文明席卷全球,我們也沒有片面強調其侵略性一樣。蒙古帝國的崛起,也給世界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蒙古人的征服,首先點燃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圣火。
與以往游牧民族對農耕文明的沖擊不同,蒙古帝國不是采取民族大遷徙式的征服,而是以蒙古高原為基地向外擴展疆土。因而,蒙古統治者十分重視梳理、連接被征服地區的通道,以確立行之有效的統治。在此之前,中國、波斯、歐洲之間的交流是少量、偶然、緩慢的。而蒙古人卻以游牧的軍隊和開放的思想意識,打破了距離和國界、封閉的城墻和堡壘。
橫越歐亞大陸的道路,第一次由一個政權所控制,長途旅行變得安全可靠。在中斷了1000年之后,歐洲人又能踏入中東和東亞。由此,東西方貿易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蒙古人自己沒有什么生產技術,但是卻將所有被征服地區的文明和技術綜合在一起,產生了更大的效益。在他們的推動下,中國有了德國的礦工、俄羅斯的士兵、法國的工匠、波斯的胡蘿卜和檸檬;波斯有了中國的工程師、水稻和以按指印為憑證的習慣;而歐洲擁有了中國的面條、紙牌和茶葉。
宗教和統治者的地位被徹底動搖,人文主義隨之覺醒。正是這一時期,薄伽丘創作了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第一部代表作——《十日談》。在意大利小城帕多瓦的教堂中,文藝復興的先驅們第一次將人類的情感,轉移在宗教壁畫中。而基督的圣袍上點綴的,正是蒙古人創造的“八思巴文”。
因此,有學者斷言:歐洲首先是在“復興”蒙古和由蒙古人帶來的中國藝術,然后才是歐洲本身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而所謂“資產階級萌芽”推動的文藝復興,更是在這之后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歐洲文藝復興離不開印刷術、指南針,尤其是火藥的傳播。而這一切,無疑都仰仗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
正如韓國出版的《千年歷史人物》一書所評價的:“大地是人類的家園,我們只有一個家園,這是當今人類‘全球化’的新觀念。然而,‘全球化’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大一統。成吉思汗的經濟政策是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雛形;成吉思汗的馳馬驛站,是當時通信業最佳、最快的形式,是當今世界因特網的前奏。”
(節選自劉軍衛《走向海洋》)
6.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代歐洲掌握絕對話語權的西方主流媒體一面倒地認為蒙古帝國對世界的影響以破壞為主。
B.任何事情都其兩面性,蒙古帝國對世界的影響也是如此,不能僅看其破壞性的一面。
C.西方文明席卷全球,作者既強調了其侵略性,也強調了其積極性。
D.蒙古人的征服之所以點燃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圣火,主要是由于武力征伐的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蒙古帝國采取的是以蒙古高原為基地向外擴展疆土的方式征服,不同于以往游牧民族的民族大遷徙式。
B.在蒙古之前,中國、波斯、歐洲之間已經有著長期而密切的交流,就是長途旅行不大安全可靠。
C.蒙古政權控制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為東西方貿易的繁榮提供了安全保障。
D.如果沒有游牧的軍隊和開放的思想意識,蒙古人很難打破距離和國界、封閉的城墻和堡壘。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蒙古人的征服在某種意義上講,喚醒了歐洲人文主義的覺醒,繼而動搖了歐洲宗教和統治者的地位。
B.沒有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就沒有歐洲的文藝復興,更沒有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
C.《千年歷史人物》一書認為,成吉思汗的經濟政策表現了他“全球化”的思想觀念。
D.本文在強調蒙古帝國對世界文明進程的積極影響時,并沒有美化其侵略性,而是實事求是。
三、(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論根本策
石介
民者,國之根本也。善為天下者,不視其治亂,視民而已矣。天下雖亂,民心未離,不足憂也;天下雖治,民心離,可憂也。人皆曰“天下國家”,孰為天下?孰為國家?民而已。有民則有天下,有國家;無民則天下空虛矣,國家名號矣。空虛不可居,名號不足守。
然則民其與天下存亡乎!其與國家衰盛乎!自古四夷不能亡國,大臣不能亡國,惟民能亡國。民,國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葉存者。故桀之亡以民也,紂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漢有平城之危、諸呂之難、七國之亂、王莽之篡,漢終不亡,民心未去也。唐有武氏之變,祿山之禍,思明、朱泚、宗權、希烈①諸侯之叛,唐終不亡,民心未去也。夫四夷、大臣非不能亡國,民心尚在也。觀漢高祖、文、景、唐太宗,其有以結民心之固。王莽篡奪,漢已亡矣,而民尚思漢恩未已,故光武乘之中興。武氏、希烈之亂,唐已亡矣,而民尚思唐德未已,故終至于三百年。莽等不能亡漢,武氏、祿山諸寇不能亡唐是也。民之叛也,雖以百里,雖以匹夫,猶能亡國。湯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陳勝以匹夫亡秦是也。噫!民之未叛也,雖四夷、諸侯、大臣,不能亡國,況匹夫乎!民之叛也,雖匹夫猶能亡國,況四夷乎!
噫!為天下國家者,可不務民乎?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之謂,蓋不敢( )萬乘驕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 ),不敢輕侮( )鰥寡。民雖匹夫也,有義勇,有豪杰,有奸雄。伊尹、呂望,義勇也;陳勝,豪杰也;黃巢,奸雄也。伊尹、呂望不忍桀紂之民涂炭,憤于耕釣,佐湯武,放桀伐紂,義勇矣。夫黃巢伺唐之隙,因民之饑,聚兵以擾天下,奸雄矣。吁!昏官庸吏不知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以草芥視民以鹿豕視民故民離叛國家傾喪。
嗚呼!民可忽哉?臣觀太祖、太宗、真宗陛下養民勤矣,愛民至矣,然而天下之民困,其何故哉?郡守縣令濫也,差役重也,貢獻勞也,兼并盛也,游惰眾也。今欲息民之困,在擇郡守縣令,省差役,罷貢獻,寬館驛,久使任,抑兼并,斥游惰。臣謹求其利病而各著于篇。
(選自中華書局《徂徠石先生文集》,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黃巢伺唐之隙 伺:探察
B。今欲息民之困 息:使……停止
C。為天下國家者,可不務民乎 務:致力
D。空虛不可居,名號不足守 居:居住
10。將文言虛詞以此填入文中括號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孟子之謂,蓋不敢( )萬乘驕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 ),不敢輕侮( )鰥寡
A。因 也 以 B。因 焉 之
C。以 矣 于 D。以 也 于
11。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昏官庸吏不知/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以草芥/視民以鹿豕視民/故民離叛/國家傾喪
B。昏官庸吏不知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以草芥視民/以鹿豕視民故/民離叛國/家傾喪
C。昏官庸吏不知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以草芥視民/以鹿豕視民/故民離叛/國家傾喪
D。昏官庸吏不知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以草芥視民/以鹿豕視民故/民離叛/國家傾喪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段提出觀點“民者,國之根本也”,論述了民心之離否與天下治亂的關系,分析了“天下國家”的本質,認為有民眾才能有天下。
B。作者在第二段針對民眾與天下存亡、國家盛衰的關系展開了闡述。他列舉歷史上“得民心”與“失民心”的諸多事例進行對比論證。
C。作者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歷史,深曉“民乃根本”之理,永存“養民”之“愛心”,采取措施來鞏固民心,從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D。全文觀點鮮明,作者在結尾點明了寫作意圖。作者運用引用、對比等手法論證,排比句、感嘆句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與說服力。
第Ⅱ卷(共114分)
四、(共24分)
13。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善為天下者,不視其治亂,視民而已矣。(3分)
(2)民之叛也,雖匹夫猶能亡國,況四夷乎?(3分)
⑶伊尹、呂望不忍桀紂之民涂炭,憤于耕釣,佐湯武,放桀伐紂,義勇矣。(4分)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以下小題。(8分)
卜算子①
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③,舍我其誰也?
【注】①這首詞是辛棄疾因力主抗金遭貶,賦閑在江西農村時所作。②李蔡:李廣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為樂安侯。③力田:漢代掌管農事的小官。
(1)賞析這首詞上闋所運用的主要手法。(4分)
(2)詞的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論語》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無論是賢達的人還是不賢達的人,都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用孔子的話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琵琶女彈奏琵琶時余音裊裊、意韻無窮,起到了“無聲”比“有聲”更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效果。
(3)孟子曾說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后來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也總結出了兩句意義類似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下面是一位高三學生畢業時寫給自己老師的一封信。其中用詞、句式、表達等方面有四處不當,請寫出不當處所在句子的序號并加以修改。(4分)
敬愛的老師:
您好!①您淵博的知識啟示我的智慧,②您關懷的目光滋潤我的心田,③我的'行為一直受到您親切的話語的激勵,④您無微不至的悉心教導伴隨著我的成長。……⑤雖然我畢業了,⑥但您永遠是我的老師,⑦您的培育之情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里。⑧我會經常光臨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順利,桃李滿天下!
學生:XXX X 月X日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4分)
電影《一代宗師》上映,但導演王家衛肯定想不到,自己的電影上映后,① 。不少人狠批,且言辭極端:“巨爛片”,“垃圾片”、“稀奇古怪”……② ,甚至還有不少人在網上號召大家“千萬不要去看”。③ ,影片“完美”,“一如既往很王家衛,文藝范十足”……謾罵派斥力挺派為“裝文藝”,而力挺派則將謾罵派定位為“土老帽”。 ④ ,大噴臟詞,甚至有老友為此絕交。
18.閱讀下列材料,提取關鍵信息,給 “霾”下定義。要求:簡明、準確,不超過50字。
(4分)
霾又稱大氣棕色云,是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增加、空氣質量惡化導致的一種天氣現象。它與機動車尾氣排放及煤、石油等化學物質的燃燒有很大關系。霾天時,空氣混濁,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均勻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見度常小于10公里。根據對空氣質量污染的程度,分為輕、中和重三個指標。
霾天時,大氣中的氣溶膠進入人體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會造成危害。長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氣管炎等癥。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霾天長期停留,病情會加劇。霾天還會使人們心情灰暗壓抑,影響心理健康。
六、(共18分)
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
看護父親的孩子
(意大利) 亞米契斯
一個春雨綿綿的早晨,一個滿身泥水的鄉下孩子,來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醫院門口,遞了一封信給看門人,說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親。看門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內容,就叫了一個護士領孩子過去。
看著病人的樣子,孩子哭起來。病人很瘦,頭發變白了,胡須變長了,腫脹的臉又青又暗,皮膚像要破裂似的發亮,眼睛變小了,嘴唇變厚了,全然不像父親平日的模樣。呼吸很微弱,只有額頭輪廓和眉毛還有點像父親。孩子叫著:
“父親!父親!認得我嗎?我是西西洛!母親不能來,叫我來照顧你。請看看我,跟我說句話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會兒,又閉上眼睛。
“父親!父親!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兒子西西洛啊!”
正胡亂想著,有人用手輕輕拍他的肩膀,抬頭一看,原來是醫生。“不要擔心,他臉上發丹毒了。雖然病情很厲害,但還有希望。你要細心照顧他!你在這里真是再好不過了。”
從此,西西洛就細心照顧起父親。病人常常看著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過注視他的時間慢慢變長了。當西西洛用手帕捂著眼睛哭的時候,病人總是凝視著他。有一次嘴唇微動,好像要說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點兒的時候,總是睜開眼睛尋找看護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興,把母親,妹妹們的事情以及平時盼父親回國的情形都說給他聽,又用深情的話勸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護士送來的藥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點鐘西西洛依舊獨自流淚,忽然聽見屋外有腳步聲,還有人說話:“護士小姐!再見!”
這使西西洛跳了起來,激動地抑制住叫喊的沖動。
一個胳膊上纏著繃帶的人走了進來。西西洛站在那里,發出刺耳的尖叫——“父親”!那人回頭一看,也叫起來:“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這是怎么回事?你認錯人了!你母親來信說你已經來到醫院了,快把我擔心死了!西西洛!怎么這樣憔悴?我已經好了,母親、孔賽德拉、小寶寶都好嗎?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這樣陰差陽錯的事!”
西西洛想說家里的情況,可說不出話來。
“走吧!我們今晚還能趕到家。”父親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動不動,卻回頭看著那病人。病人也睜大眼睛注視著西西洛。西西洛從心里流出這樣的話來:“別急,父親!請等一等!我現在不能回去。我在這里住了5天,已經把他當作你了。我那么愛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沒有我。父親!請暫時讓我留在這里吧!”
父親猶豫不決,看看兒子,又看看病人,問周圍的人:“他是誰?”
“跟你一樣,也是個農村人,剛從國外做工回來,恰好跟你同一天住進醫院。進來的時候不省人事,話也不能說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準是把你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兒子了。”
病人仍看著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讓你母親放心。這幾塊錢你當作零用。再見!”父親說完,吻了兒子的額頭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邊,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離病人半步,病人也緊緊盯著西西洛,吃力地動著嘴唇想要說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漸漸縮小而且漸漸昏暗起來。西西洛緊緊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睜開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閉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著。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會保佑你這樣的人的,你將來會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護士把窗臺上養著的花取來一束交給西西洛:“沒什么可送你的,請收下這花當作紀念吧!”
“謝謝!”西西洛收下花,擦著眼淚。“但是我要走遠路,花會白白枯萎的。”說完將花撒在病床四周,“把這花留下當作紀念吧!謝謝醫生和護士小姐!謝謝大家!”又對著死者說:“再見!”
忽然不知道該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幾天來已經習慣的稱呼說:“再見,父親!”說著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緩緩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19.小說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寫,說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明明是西西洛認錯了父親,作品為什么還以“看護父親的孩子”為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4分)
21.文中對病人有兩處關于嘴唇的動作描寫:①“有一次嘴唇微動,好像要說什么。”②“吃力地動著嘴唇想要說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說什么?試作探究。(4分)
22.這篇小說描述了鄉下孩子西西洛在醫院看護父親的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試作分析。(6分)
六、(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87歲的中國畫家吳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榮譽文學博士稱號時說:“如果畫,一定要畫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復自己是可恥的。”
②也有人說“重復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畫家達芬奇不就是從一次次畫蛋中走向成功的嗎?
③美國物理學家費因曼說:“我有一雙神奇的手,一只不斷重復,另一只不斷地顛覆前人的理論。”
全面理解以上三則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一、(15分)
1.C 2。 D 3。答案A(B該用逗號用冒號,C小括號位置不對,D該用書名號用引號)
4。 B 5。B.(A.主語不一致,可以再最后一個分句前加“使之”;C項,不合邏輯,“也許在兩年后,甚至五年以后”遞進關系不當。D。成分殘缺,缺賓語,“提出……計劃/設想”;)
二、(9分)
6.D 7.B 8.D
三、(12分)
9。D(D。居:停留,存在。) 10。D 11。C
12。C(“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歷史”有誤。本文是石介給宋仁宗趙禎所上的《論根本策》的奏議。作者是說,當朝太祖、太宗、真宗皇帝陛下注重休養民眾可謂盡心,愛惜民力可謂周到。是為當朝陳說解決辦法而舉的事例)
四、(24分)
13。(10分)
(1)(3分)善于治理天下的,不看天下是治理得好(太平)還是治理得好不好(混亂),而是看人民如何。(“為”“治亂”“視”各1分)
(2)(3分)民眾叛離,即便是一個普通民眾猶能亡國,何況四夷呢!(“叛”“雖”“亡”各1分)
⑶(4分)伊尹、呂望不忍心桀、紂的民眾陷于水深火熱,在耕田垂釣生活中決心努力,輔佐商湯、周武王,流放夏桀、討伐紂王,是義勇之人啊。(“涂炭”“憤”“放”判斷句式各1分)
14.(8分)
(1)運用了對比手法,(1分)用李廣英勇善戰難封侯與李蔡才能平庸卻封侯作對比,突出了李廣的悲劇命運。(2分)作者以李廣自比,表達了心中的憤憤不平。(1分)
(考生如回答“用典”,并結合詩句分析,可酌情給分)
(2)最后—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語(反語),(1分)作者通過“力田非我莫屬”表達了對統治者的強烈不滿和自己懷才不遇、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懣之情。(3分)
15。(6分)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每句1分,錯一字該句不得分)
五、(12分)
16.【答案】①“啟示”改為“啟迪”;③改為“您親切的話語激勵我的行為”;④刪去“無微不至”或“悉心”;⑦“光臨寒舍”改為“登門拜訪”。
【考點】本題考查語言的簡明、得體、準確等,能力層次為E級(表達應用)。
【解析】①為搭配不當;③與上下文不對稱,句式不整齊;④語意重復;⑦語言不得體。
17.參考答案:(1)竟能引發如此兩極化的評價(2)用各種負面評價宣泄感情(3)也有人大贊(4)雙發各執己見
18.答案示例:霾是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惡化導致的、水平能見度低于10公里、對人身心造成危害的一種天氣現象。(4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18分)
19.開頭“一個春雨綿綿的早晨”,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天氣情況,烘托了主人公焦急、憂慮的心情。(2分)結尾“外面天亮了”象征著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們帶來的美好感覺,與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相照應,使小說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2分)
20. 文章從西西洛急著趕去看護父親寫起,行文處處緊扣西西洛對父親的細心照顧和看護,(1分)特別是得知認錯了人竟然還選擇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親竟然還以“父親”稱呼,(1分)這些情節都充分表現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滿愛心的美好品質,(1分)進而表現出小說的主題:超越親情的愛,是更美好、更高尚、更可貴的人間之情。(1分)
21。(4分)答:①你真是我的兒子嗎?我怎么覺得你好像既熟悉卻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還是你認錯人了呢?真是你嗎,我的孩子?這是怎么回事呢?(2分)
②謝謝你了,善良的孩子!謝謝你這些天的照顧!謝謝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時刻給了我親人般的溫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該怎樣感謝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2分)(探究要符合小說的情理,如①處應表現病人狐疑的心理,②處應表現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22.小說的情節發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2分)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為之悲傷落淚了五天的“父親”竟然不是自己的父親,得知認錯了人竟然還選擇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親竟然還以“父親”稱呼,都出人意料。(2分)“看門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內容,就……””全然不像父親平日的模樣”“病人看了孩子一會兒,又閉上眼睛”“病人總是凝視著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愛心都使情節發展又在情理之中。(2分)
七、作文參考高考評分標準(60分)
【參考譯文】善于治理天下的,不看天下是治理得好(太平)還是治理得好不好(混亂),而是看人民如何。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天下即使混亂,民心沒有背離,不足以擔憂;天下即便太平,(如果)民心離散,足以憂慮。人們都說“天下國家”,什么是天下?什么是國家?民眾而已。有民眾就有天下,有國家;沒有民眾,那么天下就會空虛(不充實)了,國家只是個名號了。(國家)空虛就不能夠長久存在,國家的名號不足以堅守。這樣看來,民眾大概決定天下的存亡啊!可能決定國家的衰盛啊!
自古以來,四方民族(騷擾、叛亂)不能夠使國家滅亡,大臣(作亂)不能使國家滅亡,只有民眾能使國家滅亡。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從沒有根本滅亡可是枝葉(卻)能夠保存的。夏桀滅亡是因為(失去)民眾,商紂滅亡也是因為(失去)民眾,秦朝滅亡也是因為(失去)民眾。漢朝雖然有漢高祖平城被圍之危險、諸呂作亂、七國叛亂、王莽篡權,漢朝這期間沒有滅亡,是因為民心沒有離散。唐朝有武氏之變亂,安祿山謀反之禍亂,(史)思明、朱泚、宗權、希烈諸侯的反叛,唐朝這期間沒有滅亡,是因為民心沒有離散。
四夷(不臣服)、大臣(叛亂)并非不能使國家滅亡,而是民心還存在。觀察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他們都有用以團結民心使之堅固的方法。王莽篡奪奪位,西漢已經滅亡了,可是民眾還在思念大漢的恩情,故而光武帝(劉秀)得以憑借民心由西漢衰微而中興(建立東漢)。武氏、希烈變亂,大唐已經滅亡了,可是民眾還在思念大唐的恩情未已,故而唐朝終于支撐了近三百年。王莽等人不能使漢滅亡,武氏改制、祿山等人入侵不能使唐朝滅亡就是這個道理。民眾叛離,即便是憑借百里的土地,即使憑著一個普通民眾,還是能使國家滅亡。商湯憑借七十里(大小)滅亡夏朝,周文王憑借百里滅亡殷商,陳勝憑借普通個人滅亡秦朝就是這個道理。哎!民眾不叛離,即便是四夷、諸侯、大臣,不能使國家滅亡,何況一個普通民眾呢!民眾叛離,即便是一個普通民眾猶能亡國,何況四夷呢!
哎!管理天下國家,可以不去致力(重視)民眾嗎?《書》上說:“值得敬畏的不是民眾。”孟子說:“民眾最值得重視,社稷江山次于民眾,國君相比(民眾、社稷)較為輕微。”孟子的這種說法,大概是說(君主)不敢憑借萬乘之尊而輕視民眾。所以古代的天子看重民眾,不敢輕視、怠慢鰥寡之人。民眾雖然是普通人,有義勇,也有豪杰,有奸雄。伊尹、呂望,都是義勇之人;陳勝是豪杰;黃巢是奸雄。伊尹、呂望不忍心桀、紂的民眾陷于水深火熱,在耕田垂釣生活中決心努力,輔佐商湯、周武王,流放夏桀、討伐紂王,是義勇之人啊。黃巢等候唐朝衰亡的間隙,趁著民眾饑寒,積聚士兵侵擾天下,是奸雄。哎呀!昏官庸吏不知民眾是天下、國家的根本,看待民眾如草芥,看待民眾如鹿豕,故而民眾離心背離,天下國家傾覆滅亡。哎!民眾能夠忽視嗎?臣查看當朝太祖、太宗、真宗皇帝陛下注重休養民眾可謂盡心,愛惜民力可謂周到了,然而天下民眾困苦,這是什么原因呢?郡守縣令過多,差使勞役繁重,供奉君王太疲憊了,土地兼并太厲害了,放縱懈怠眾多啊。現今想要解決民眾的困苦,在于選擇郡守縣令,減少差役,停止供奉君王,抑制土地兼并,責備那些放縱懈怠的行為。我謹慎地探求其中的利病,并且各自撰寫在篇章里。
【高三一模語文試題】相關文章:
山東高三一模語文試題12-19
高三一模語文考試試題08-28
濰坊高三一模語文試卷04-01
高三一模語文試卷及答案03-31
關于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11-15
2017濰坊高三一模語文試卷04-05
高三一模化學試卷04-01
2017年高三一模語文試卷及答案04-06
朝陽區高三一模語文試卷及答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