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入學考試語文測試題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試題,試題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入學考試語文測試題,歡迎大家分享。
高三入學考試語文測試題 1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加粗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下乘(chénɡ) 煙榻(tà) 邏輯(jí) 錙銖必較(zì)
B.流弊(bì) 箭鏃(zú) 辭藻(zǎo) 不離不即(jì)
C.蘊藉(jiè) 倒涎(xián) 斟酌(zhuó) 清沁肺腑(xīn)
D.窸窣(sū) 憎惡(zēnɡ) 精髓(suǐ) 輕鳶剪掠(yuān)
2.下列詞語都出自典故,請查閱有關詞典,找到其出處,并解釋其意思。
①學富五車:
②才高八斗:
③端木遺風:
④柳岸灞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具有文學良心和________力的人像________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
②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你隨處留心玩索,無論是閱讀或寫作,就會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都________的好習慣。
③張宇同學的解題思路既新穎,又________,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這種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A.鑒別 嚴正 必需 簡捷
B.鑒賞 嚴肅 必需 簡潔
C.鑒別 嚴肅 必須 簡捷
D.鑒賞 嚴正 必須 簡潔
4.下面句子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兩句是( )
①古時用木版印刷,在木版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②古人著書寫在竹簡上,為了便于書寫和防止蟲蛀,先把青竹簡用火烤干叫殺青。后來泛指寫定著作。
③尺牘是書信的代稱,因為古代書簡大約長一尺,所以叫書簡。
④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等。
⑤中國詩歌的發展與西方詩歌的發展一樣,都是先有史詩,次有戲劇詩,最后有抒情詩。
⑥“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南宋詩人、詩歌評論家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評論盛唐詩歌的話。
⑦“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這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他的《六一詩話》中引用宋代詩人梅堯臣的話,說的是平淡而又含蓄的詩風。
⑧拜倫是法國浪漫主義詩人。著名詩篇有《唐璜》《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等。惠特曼是英國詩人,詩集有《草葉集》《桴鼓集》等。
5.在橫線上填寫詩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葉下。
②落木千山天遠大,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欲辯已忘言。
④美人卷珠簾,________________,但見淚痕濕,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吾將上下而求索。
⑥采菊東籬下,________________。山氣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
6.“‘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不知得多撩人。”對于“撩人”應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謝榛的詩論,閱讀并回答問題。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與白頭時。”
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①,司空為優。
注:機杼:喻指文章的構思和布局。
①詩論說"三詩同一機杼",請寫出三人的詩句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評者認為三人的詩句"司空為優",請分析"優"在何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題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8-9題。
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領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希臘神秘哲學家早說,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個安頓歸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高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因遠征增添了甜蜜。
8.“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如何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請談談本段文字里的修辭手法,分析其語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0—14題。
從根本上說,文學的欣賞活動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詩歌的欣賞活動更是一種確切意義上的再創造的過程。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動。想象不僅對于詩人的創作是十分必要的,對于讀者的欣賞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認為,詩人通過想象創造出了詩的形象,讀者通過想象正確地把握住詩人的藝術構思,并且豐富和再現了詩人所創造的形象。
我第一次讀崔顥的《長干曲》的時候,由于想象的展開所獲得的愉快,至今還記得。“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整首詩幾乎未作任何描寫與敘述,但一個青年女子活潑、爽朗而又令人親近的形象卻躍然眼前:長江上兩舟相逢,一個船家女,主動打問迎面而來的男子家住何處,是哪里人,她不等對方答話,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紹。后兩句,可以理解為她因自己的熱情主動而顯得唐突,想極力掩飾自己的羞窘:“停船相問,別無他因,也許你我是同鄉吧……”長江滔滔,兩舟邂逅,一對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鮮與親切之感,通過讀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顯現。這是想象在欣賞中的作用,因此,我以為欣賞是一種再創造。
為了說明這種再創造,我再舉徐志摩短詩《沙揚娜拉一首》以為佐證: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一朵水蓮花在涼風中表現著婀娜的嬌羞,詩人借此形容這位日本女郎的溫柔繾綣。我們欣賞這首詩,首先是從詩人提供的形象上展開我們的想象活動的。從這一朵水蓮花出發,想象那女郎的美麗、多情、柔情似水又充滿了離別的輕愁。為什么說這是再創造?因為詩人并沒有告訴我們這位女郎的年齡、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兩人的關系,但這并不妨礙讀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創造出一幅動人的畫面來。這在詩的欣賞活動中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應當受到鼓勵的。這種想象活動,可以使欣賞者自己,或由此聯想起來的其他人物“移入”他所再創造的那幅畫面中去——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蓮花似的女郎想象成自己的女友或愛人,也可以在一聲充滿“蜜甜的憂愁”的“沙揚娜拉”中,寄托著自己與心愛的朋友道別時的那一份眷戀之情。就是說,他可以把自身想象為詩中的`人。
但是,也不可對詩的欣賞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奢望,以為讀詩可以“創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詩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訴我們,特別是由于它不可能詳盡地敘事,它的特點在抒情。因此作為讀者,我們只能希望通過詩的形象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不單是了解詩人的感情活動,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溫自己曾經有過的情感的經歷。這就是詩的欣賞上的再創造。
選自(謝冕《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有改動)
注釋:文中的“沙揚娜拉”即日語“再見”的意思。
10.從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為什么把“詩歌的欣賞活動”看成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長干曲》“整首詩幾乎未作任何描寫與敘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對《沙揚娜拉一首》所作的欣賞中,具體地指出了“再創造過程”的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個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第三段中的語句作答)
13.作者為什么說“不可對詩的欣賞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奢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從最后一段的文意上看,“詩的欣賞上的再創造”實際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
(三)閱讀下文,完成15—18題。
在中國的章回小說中,每回結束必寫一句話:“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難道作者不怕這樣一下子把讀者從故事里拉出來,明白這故事原是他編造的嗎?
同樣,在京劇《三岔口》中,任堂惠與劉利華的全部“夜戰”,竟然都是在燈火通明中進行的。為什么沒有觀者指責這種不真實已經近乎荒唐,反倒看得更加津津有味?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一根馬鞭便是一匹千里神駿,幾個打旗的龍套便是浩浩三軍,抬一下腳便是進一道院或出一道門。西方人面對這些可能驚奇莫解,中國人卻認可這就是藝術的真實。
中國藝術家為什么敢于如此大膽地以假當真,將讀者與觀眾“欺弄”到這般地步,非但不遭拒斥,反而樂陶陶地認同?我想,中國的藝術家更懂得讀者與觀眾的欣賞心理——假定這是真的。
其實,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沒有任何一個讀者或觀眾會把一部小說當作真實的事件,把一幅畫當作真實的景物,把一出戲當作真實的生活場景,只不過東西方藝術家對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馳的罷了。
西方戲劇家從易卜生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在努力使演員進入角色,演員在舞臺上必須忘掉自己,舞臺不過是“四面墻中抽掉一面”的生活實況,觀眾好像從鑰匙眼里去看別人家中發生的事;然而在中國的戲劇舞臺上剛好相反,《空城計》中諸葛亮唱完后,輪到司馬懿唱時,諸葛亮可以摘掉胡子,用手巾擦擦汗,喝口茶水潤潤嗓子,因為他完全清楚觀眾知道這是唱戲。戲是假的,只有演員的藝術水準和功夫才是貨真價實的。這樣,東西方的劇場也就截然不同。在西方的劇場里,觀眾不敢響動,甚至忍住咳嗽,怕破壞劇場的氣氛,影響真實感;但在中國的劇場里,觀眾卻哄喊叫好,以刺激演員更賣力氣。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這種劇場高潮往往比戲劇更能得到滿足。
西方的古典畫家同樣把真實視為最高的藝術法則。他們采用焦點透視、光線原理與人體解剖學來作畫,盡力使觀眾感到物像的逼真如實,而中國畫家卻用墨色描繪山水、花鳥和人物;為了表達的自由,他們將泰山松、黃山云、華山石、廬山瀑超越時空地集于一紙,這種透視不是依據眼睛,而是依據心靈(現代美術理論家稱之為“散點透視”,他們甚至還把詩文圖鑒都搬到畫面上來,與畫中種種形象相映成輝。因為中國畫家知道觀者要看的,不是生活中有的,而是生活中沒有的。比如畫中的意境、品格、情趣以及筆墨的意蘊。至于小說,更是如此。
西方的小說家著意刻畫他筆下人物皮膚的光澤、衣服的質地與眼神種種細微的變化,努力把他的讀者導入如實的感受和逼真的情境中;中國的小說家則只用“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熊腰虎背,聲如洪鐘,力能扛鼎”之類的套話來形容一位美女或英豪。因為中國的小說家知道讀者更關注的是這些人物超乎意料的行為,以及故事怎樣一步步更牢牢地抓住他們向前發展。
以假當真,不是藝術家非要這么做不可,而是讀者與觀眾需要這么做。
中國的藝術自始就立在這一點上。因為藝術家深知藝術不是重復生活,而是超越生活。藝術,也正因為它是生活中沒有的,所以才更有存在價值。
15.第三自然段“欺弄”一詞加引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概括中西方小說家刻畫人物的不同方法。
西方小說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方小說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只不過東西方藝術家對此所做的全然是背道而馳的罷了”,結合全文,理解“背道而馳”在文中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選出對文意的理解正確的兩項( )
A.這篇文章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作者認為,中西方藝術家在處理真實性方面,可謂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B.藝術不是重復生活,而是超越生活,中國藝術家以假當真,抓住了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心理。
C.中國觀眾常沉迷于戲劇的高潮,哄然叫好,相比之下,西方觀眾看戲則要冷靜、理智得多。
D.“散點透視”就是依據心靈,超越時空,追求藝術真實。
E.藝術,要表現生活中沒有的東西,這是神話小說、科幻小說深受讀者喜愛的根本原因。
三、作文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9、20題
一個小孩兒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他把它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里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兒看著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可是,這只蝴蝶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小孩兒內疚的把它捧回草地……
19.可憐的蝴蝶回到草地上以后,又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請從這只蝴蝶的角度,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對此進行描述。自擬題目,不超過200字。
20.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高三入學考試語文測試題 2
一、課內知識鞏固
(一)查一查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垂涎 援例 蘊藉 尺牘 斟酌 付梓 下乘作品 咬文嚼字 錙銖必較
2.解釋下列詞語
清沁肺腑:
學富五車:
推陳翻新:
自鳴得意:
索然無味:
不即不離:
點鐵成金:
3.按要求填空
《漢語大詞典》上“咬文嚼字”有三個義項:①;②;③;沒有一個是褒揚的朱光潛在文中賦予它褒揚義,鼓勵人們去咬文嚼字文中指,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二)練一練
4.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凝煉 涵義 玩索 自鳴得意
B.驚訝 見解 簡潔 斐然成章
C.煙榻 游離 濫調 懸梁刺骨
D. 莫測 引誘 含糊 功虧一簣
5.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科技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國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是幾代航天人百折不撓、大力拼搏的結果
B.黨的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描繪出一幅更加宏偉的藍圖,每個單位、每個人也應該就此制定出更高的藍圖,并為此而不懈努力、頑強奮斗
C.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少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
D.道理雖是這么說,但在“滿城盡吹選秀風,超女快男鬧哄哄”的背景下,還有多少人相信語文對人生的作用呢?
6.將下列語句組成一段連貫的文字,恰當的一項是 ( )
①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②你不能懶,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時興會所產生的幻覺迷惑而輕易自滿;
③我希望讀者從這粗枝大葉的討論中,可以領略運用文字所應有的嚴謹精神;
④例子舉不勝舉,道理也說不完;
⑤本著這個精神,你隨處留心玩索,無論是閱讀或寫作,就會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都必須的好習慣
A.④③①②⑤ B.④③⑤②①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④①②
(三)想一想
7.聯系課文中的道理,分析下列各句中詞語改動的妙處
①“眼看朋輩成新鬼”改為“忍看朋輩成新鬼”的妙處在于
②“春風又到江南岸”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妙處在于
③“紅杏枝頭春意濃”改為“紅杏枝頭春意鬧” 妙處在于
二、課外拓展延伸
“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看似矛盾,實質上卻是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
在閱讀文章時,“咬文嚼字”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煉字的樂趣,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如朱光潛先生舉的“韓愈推敲”的事例,用“敲”而不用“推”暗示了詩人內心傾向于溫情、熱鬧而非孤寂、冷漠所以仔細研究文章中的一些關鍵字詞可以為我們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供一些捷徑
與“咬文嚼字”不同的是,“不求甚解”則是舍棄枝葉,直奔主題的一種閱讀方式讀書時不固執一點,而是統觀全局,從整體出發,有利于準確地把握整個文章的脈搏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一旦你已經準確地把握住了整個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即使你在初讀時有個別字詞當時不太清楚,這個時候我想信肯定也會迎刃而解了仍以“韓愈推敲”為例,如果你已經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對溫情的一絲渴望,我想你肯定會明白“敲”字的妙處所在
那么究竟是“咬文嚼字”好,還是“不求甚解”好呢?究竟什么時候該用“咬文嚼字”,什么時候該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呢?許多書刊資料上都推薦“當精讀一篇文章時,要‘咬文嚼字’,泛讀時則要‘不求甚解’”然而我認為這兩種方法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沒有必要分而用之,因此它們是統一的
當我們拿到一篇文章時,首先要通讀全文在這一過程中,對于簡單的'字詞,我們可以輕松地理解其含義,也沒有必要深究;偶爾遇到幾個感覺比較特別、一時難以理解的詞,可以先作存疑記號,繼續往下讀,一遍看下來,我們可能一時還不能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全部思想,但一般來說,只要認真地通讀了全文,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主旨一般還是可以略知一、二的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反復認真地閱讀,仔細推敲自己認為有必要思考的字詞,我想信大部文章的作者的寫作意圖都是可以被揣摩得八九不離十的由關鍵詞的作用去推敲文章的主旨,從文章的主題去理解、欣賞關鍵詞的妙用,雙管齊下,既讀懂了文章,品味了文字,又節約了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8.為什么說“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是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
答;
9.文章兩次使用“韓愈推敲”的事例是為了說明什么樣的觀點?作者為什么單單使用同一個例子說明自己的觀點?
答;
10.你是否同意許多書刊資料上都推薦的“當精讀一篇文章時,要‘咬文嚼字’,泛讀時則要‘不求甚解’”這種方法?為什么?
答;
三、能力提升訓練
11.“雪藏”是近年來產生的新詞根據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別用一個詞語置換(07安徽卷)
(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經紀人,從此被公司雪藏,不知雙方何時才能握手言和
答案:
(2)為確保最后一場小組賽能盡遣精銳上場,該隊正在考慮明日與法國隊交手時雪藏部分主力
答案:
(3)這個原先頗有一定知名度的鄉鎮企業,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舉躋身“中國百強企業”之列
答案:
12. 把“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的“黃河入海流”改為“黃河流入海”如何?為什么?
答;
13.人們通常要在信的末尾處寫上“此致”,再另起一行寫上“敬禮”,這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寫信格式“此致”是什么意思呢?
答;
參考答案:
1.xián yuán jiè dú zhēn zǐ chéng jiáo zī
2.清沁肺腑:清新得滲透到人的內臟,比喻使人很感動
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識淵博五車:書多
推陳翻新: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并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
自鳴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認為了不起(多含貶義)鳴:表示
索然無味:形容文章的內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不即不離: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遠即:接近;離:遠離
點鐵成金:原意是指使石頭變成黃金,比喻把別人不好的文章改為好的文章
3.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學問;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 是指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度
4.D(A.煉—練,B蜚—斐,C骨—股)
5.D (A成分殘缺,在“大幅提升”后加“的見證”;B “制定出更高的藍圖”搭配不當,可把“藍圖”改為“目標”;C語序不當,應為“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
6.B.確定首尾兩句,即可選擇B項;④承上啟下;小結并指出途徑和希望
7.①“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②“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③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著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里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8.這兩種閱讀方法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吸取文章的精髓
9.是為了說明“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是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觀點因為“韓愈推敲”的事例經典,更有說服力量,運用同一例子更容易說明作者的觀點
10.(略)
11. 擱置不用 有意隱瞞 隱沒無聞
12. 不能因為“入海流”這一倒裝有一股強勁的力量,“流入海”既平庸,又無力從聲音、節奏看,“流”字的發音舒緩綿長,放在句末,可以模擬黃河寬廣遼遠、浩蕩千里的形態;“入”字發音短促有力,置于句中,突兀顯現,能想見黃河驚濤駭浪、奔騰咆哮的氣勢
13. 這里的“此”是指前面書信中所寫的內容 “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結全篇,而“致”字當“盡”或“與”講,含有無保留地給與或呈獻之意“此致”兩字連用,意思就是“上面的話說完了”
14. 李商隱詩,就是以文帝召賈生問鬼神之事為典表示文帝當時的虛心與虔誠其中的“虛”應作“白白地”“徒然”解,與“可憐”相照應,表達了詩人對孝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的遺憾與嘲諷。
【高三入學考試語文測試題】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單元測試題06-19
高三語文升學考試測試題03-13
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語文測試題09-20
初三語文期中測試題及答案11-17
高一語文小測試題09-29
高三語文作文11-05
高三語文作文11-09
高三語文作文03-25
高二暑假語文作業測試題及答案10-11
五年級語文測試題及答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