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附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有考試,接觸到試卷,試卷是課程考核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試卷的信度、效度、區分度、難度四個方面。你知道什么樣的試卷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附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附答案 1
【2017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
第I 卷 閱讀題(71 分)
一、現代文閱讀(9 分,每小題3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題
宋詞中的簾,品種繁多,狀態各異,就前者言,有珠簾、繡簾、畫簾、翠簾等等;就后者言,有卷簾、開簾,低簾、高簾,下簾、上簾,疏簾、重簾,等等。簾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這種“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門一入深如海”那樣遙不可及,也不像“墻里秋千墻外道”那樣難以逾越。可以說,簾之妙處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說是隔猶未隔,通猶未通,只看當事人的心態和感覺如何,這便預示簾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劇性與悲劇性的雙重內涵。以詞人常用的“隔簾看未真”一句為例,就可以產生兩種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樂觀的視角:雖然隔簾看未真,但畢竟是看到了,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觀的視角:雖然隱隱約約看到了,然而畢竟得不到真切實在的接觸,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當人與人(通常是簾內的女子和簾外的男子)隔簾相對時,二者就入了一種微妙的情境中。簾內的世界對簾外人言,就成了一種神秘幽深的存在,但這一存在對他而言又是那樣的近在咫尺卻不可接近,那樣地引人入勝卻不可觸摸。而簾外的世界對簾內人而言,則隱喻著一種美麗然而難以預測的誘惑,一種與當下生存不同的別一樣的激情與熱烈。在她內心深處,不管是接受還是抗拒,那樣一種隱密的渴望已經被點燃。此時的簾,不僅隔開兩個人的身,似乎也隔開了他們的心,至少簾外的人是這樣認為的。簾內的人對這簾外人的態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無情又似聲聲呼喚,道是有情又似諸多推拒。
有時候,簾內人雖然在場,卻未出場,即她只是作為一種現實的存在,卻未表現出任何情感的波動,這對簾外人來說,似乎更成為一種“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惆悵。如舒亶《減字木蘭花蔣園口號》,簾內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經裝點過他春日的記憶,也不知道自己的離去觸動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來,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對于簾外的他來說,顯得這轉瞬間的相遇猶如一場迷離的夢。
還有一種特殊場景,即簾外人與簾內人二者之中有一個是不在場的,也就是說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種情境是簾外人的缺席。我們從簾內女子的舉動神態及她所表現出的無意識或下意識的感觸與憂思,可以看出她此時此地的寂寞、無聊、慵倦。這一切都隱秘地傳達出了對未出場的簾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對一種新的生命與生活的渴望。
還有一種場景是簾外人在場,而簾內人缺席。也就是說,抒情主體僅看到了簾,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對象,但僅是簾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無限的聯想。由于簾內人的不在場,因此簾內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體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著她室內的景象,回憶著曾經的甜蜜與溫存。他對她的渴望因了她現時的不在場而顯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場而顯得更加純潔和真摯。
簾作為一種柔情而憂傷、具有強烈女性化傾向的意象在宋詞中的大量出現,一方面有詞作為一種文體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與宋代士人心態也有較大關聯,尤其是對這一意象的處理中,詞人普遍流露出一種對現實的無奈情緒,既無力進行抗爭,又無法斷然舍棄,結果只能在憂郁、感傷、惆悵中自我安慰,自己為自己營造一個小小的柔弱的藝術世界,“一重簾外即天涯”,詞人在狹小的情感空間里默默咀嚼孤獨與寂寞。
(節選自《古典文學知識》2015 年第1 期,有刪改)
1.關于“簾”意象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宋詞中的簾,品種繁多,有珠簾、繡簾、畫簾、翠簾等;狀態各異,有卷簾、開簾,低簾、高簾、下簾、上簾,疏簾、重簾等等。
B.簾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這種“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門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墻里秋千墻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簾的妙處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說是隔猶未隔,通猶未通。這與當事人的心態和感覺有關。簾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劇性和悲劇性雙重內涵。
D.宋詞中的簾意象,柔情而憂傷,具有強烈女性化傾向,一個原因是詞這種文體本身的限定,另一個原因是與宋代士人的心態有關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 分)
A.當簾內的女子與簾外的男子相對時,簾內的世界對簾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種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樣的近在咫尺卻不可接近,引人入勝卻不可觸摸。
B.簾內人在場卻不出場,對簾外人來說,似乎更成為一種“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惆悵;對簾內人來說,卻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會給他帶來何種影響。
C.簾外人缺席時,簾內女子常常表現出無意識或下意識的感觸、憂思,寂寞、無聊、慵倦。這都是一些對新的生命與生活的渴望的表現或感情流露。
D.簾內人缺席,但簾這一物件已引起了簾外人的無限的聯想,他仍然想象著她室內的景象,回憶著曾經的`甜蜜與溫存,而這些聯想又只能給他帶來沉重和痛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在簾外人看來,簾不僅隔開了簾內外兩人的身,也隔開了兩人的心,簾內人對簾外人的態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無情又似聲聲呼喚,道是有情又似諸多推拒。
B.簾外世界對簾內人而言,隱喻著一種美麗然而難以預測的誘惑,一種與當下生存不同的別一樣的激情與熱烈。不管她接受與否,都會有一種隱密的渴望被點燃。
C.隔簾相看可以產生兩種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這與閱讀宋詞時從樂觀的視角還是悲觀的視角相關,樂觀的視角產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觀的視角則產生痛苦和折磨感。
D.宋代詞人普遍流露出一種對既定現實的無奈情緒,既無力進行抗爭,又無法斷然舍棄,這種憂郁、感傷、惆悵,也傳遞到了對簾意象的運用處理上。
二、古代詩文閱讀(38 分)
(一)文言文閱讀(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題。
揭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父來成,宋鄉.貢.進.士.。傒斯幼貧,讀書尤刻苦,晝夜不少懈,父子自為師友,由是貫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間,稍出游湘、漢,程鉅夫、盧摯,先后為湖南憲長,咸器重之,鉅夫因妻以從.妹.。延祐初,鉅夫、摯列薦于朝,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時平章李孟監修國史,讀其所撰《功臣列傳》,嘆日:“是方可名史筆!”升應奉翰林文字,仍兼編修,遷國子助教,復留為應奉。南歸省母,旋復召還。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臺閣之儀,靡不閑習,集賢學士王約謂:“與傒斯談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當無施不可。”天歷初,開奎章閣,首擢為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文宗時幸閣中,有所咨訪,奏對稱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書奏用儒臣,必問曰:“其材何如揭曼碩?”間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臺臣,曰:“此朕授經郎揭曼碩所進也。”其見親重如此。富州地不產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為募淘金戶三百,而以其人總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獻,歲課自四兩累增至四十九兩。其人既死,而三百戶所存無什一,又貧不聊生,有司遂責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輸,民多以是破產。中書因傒斯言,遂蠲其征,民賴以蘇,富州人至今德之。
傒斯少處窮約,事親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歡心,暨有祿入,衣食稍逾于前,輒愀然日:“吾親未嘗享是也。”故平生清儉,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終始無間言。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食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揜覆也。為文章,敘事嚴整,語簡而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大典冊,及元勛茂德當得銘辭者,必以命焉。殊方絕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為榮云。
(節選自《元史·揭傒斯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揜覆也
B.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揜覆也
C.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揜覆也
D.立朝雖居散地/而急于薦士/揚人之善惟恐不及/而聞吏之貪墨病民者/則尤不曲為之揜覆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從妹,就是堂妹。用“從”稱呼,指親屬中次于至親的親屬,如從子指的是侄子,從兄指的是堂兄。
B.鄉貢進士是指禮部貢院所舉行的進士考試的未能及第者。參加這一層次的考試需經鄉試、府試兩級選拔。
C.翰林是我國古代文官,常為皇帝起草奏章,參與修編國史等,并備皇帝咨詢。這一職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成語“菽水之歡”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揭傒斯在詩文、書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輕時就有文名,受到程鉅夫、盧摯等名公顯宦的器重;盧摯因此還把堂妹嫁給他做妻子。
B.揭傒斯在史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監修國史的李孟讀了他撰寫的《功臣列傳》,贊嘆其為史家筆法。集賢學士王約認為和他交談能大受啟發。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賞識。他擔任授經郎教授功勛大臣及皇親國戚的子孫讀書,每當中書省推薦官員,皇帝都會拿揭傒斯來做比較。
D.揭傒斯非常孝順,一生清廉節儉。他有了俸祿以后,生活稍微好一點,就會想到他的父母,覺得自己的父母沒有享受到這些。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文宗時幸閣中,有所咨訪,奏對稱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5 分)
譯文:
(2)中書因侯斯言,遂蠲其征,民賴以蘇,富州人至今德之。(5 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 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 題。
浣溪沙 晏幾道(北宋)
唱得紅梅①字字香,柳枝桃葉②盡深藏。遏云③聲里送離觴。
才聽便拚④衣袖濕,欲歌先倚黛眉長。曲終敲損燕釵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類,多述離情。②“柳枝”,指樂府《楊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葉”,
晉朝王獻之愛妾之名,臨江相別時王獻之作《桃葉歌》。③《列子·湯問》載,秦青唱歌送薛譚,“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④“拚”(pàn),甘愿、不顧惜。
8.詞的上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選擇其中兩種修辭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5 分)
答:
9.一般的送別詩詞,常借離別之景,抒離別之情。而同為送別詞,此詞的寫法卻很新巧,請就這一點,分別結合上下片的內容作簡要賞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8 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逍遙游》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
是: , 。
(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訓,必將讓再后來的人為之扼腕嘆息的句子
是: , 。
(3)《離騷》節選的開篇兩句“ , ”,表現了詩人極度苦悶、難以排解的心情,為下文情緒的抒發奠定了基
調。它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樣,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4)《師說》中強調了從師是為了學道,和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
是: , 。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4 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國學大師湯一介
湯一介祖籍湖北,1927 年生于天津。湯氏一族是湖北黃梅的詩書之家,以“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為家訓。
天資聰穎的湯一介早在讀高中時便思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討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問題”,撰寫了《論死》《論善》《論生意義》等一些展露哲學家天賦的文章。
1946 年,湯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北大,湯一介仍然保持著勤學苦讀的習慣,并很快嶄露頭角。改革開放以后,湯一介迎來了個人學術生涯的春天。在很多人心靈滯塞、頭腦僵固的時候,湯一介決心要成為一個思想獨立的學者,決心要突出重圍,走出哲學研究的困境。
1981 年,湯一介在北京大學首開選修課《魏晉時期的玄學和佛教、道教》。這個題目不僅涉及玄學,還涉及佛教跟道教的關系等問題,難度相當大。為了成功開講,他每天“做功課”到很晚,幾乎沒有一天能在夜里兩點鐘以前就寢。而這樣一門可能“相當枯燥”的課程。卻被他講得有聲有色。之后,他又相繼出版了《郭象與魏晉玄學》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這些都成為研究中國哲學繞不開的著作。⑷
1983 年,第17 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會上特設了中國哲學的圓桌會議專場。湯一介以“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可能性”為題作演講。他認為:真、善、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儒家的這幾個中心理念都沒有失去現代意義,而且還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1993 年,美國學者亨廷頓發表“文明沖突論”,湯一介立即對此予以批評和回應。早已習慣“用自己的腦子來思考問題”的湯一介,用“和而不同”的思想來批判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他指出:不同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諧相處。那么,不同觀念、背景下的文化共處如何實現?湯一介認為,唯一的途徑就是對話。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識。
湯一介曾廣泛參加眾多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他在紐約第四屆國際中國哲學討論會、漢堡第十九屆亞洲與北非國際討論會等眾多哲學會議上都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并受邀到紐約州立大學、德國、荷蘭等地交流講學。
1984 年,以北京大學哲學系為核心,組建了中國文化書院,湯一介任院長。書院的宗旨是“繼承并發揚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書院舉辦了四屆反響巨大的“文化系列講習班”,還舉辦了有數萬名學員參加的“中外文化比較研究”函授班,強化了當時的文化思想意識。
2010 年,北大儒學研究院揭牌成立,湯一介又挑起重擔,出任首任院長。他認為哲學家要關注到現實社會有哪些重要問題要解決,“我們現在對各種學科的解釋用的是西方的解釋學,能不能做出一個中國解釋學的框架,這是迫切需要的。
根據中國現實的情況,我們既然有儒家傳統,又有馬克思主義,可以整合起來解決中國自己存在的問題。”
在湯一介家中,四壁皆為書架。他說自己另外還有四個地方存放書籍,兩個是辦公室,一個是租的房子,此外還買了一個房子專門用來裝書。他不承認自己是“大師”:“我說現在沒有大師,因為還沒一個思想體系被普遍接受,還沒出過一本影響世界的劃時代著作。”編纂《儒藏》是湯一介的夙愿,20 世紀80 年代末他就曾提出這一課題。“在中國歷史上有儒釋道三家,現在有《佛藏》《道藏》,但一直沒有《儒藏》。中華民族要復興,從儒釋道三家講,儒學在歷史上是我國社會的主流文化,是應該做的時候了。”
2002 年,北京大學提出《儒藏》編撰課題。第二年,作為教育部的重大項目,《儒藏》編撰正式啟動,湯一介受命出任《儒藏》編纂工作首席專家,這一年他76 歲。
“后來我想,光因歷史上沒有《儒藏》,就來編一部《儒藏》雖也是一個理由,但是更深層的理由,是儒家思想里有相當多的對我國今后發展很有意義的思想資源,我想給大家準備一套材料,讓大家來研究它。”湯一介說,還有一個讓他必須要做這件事的原因,是出于中國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佛藏》從宋朝起一直到現在,至少編了二十多種,但現在通用的是日本人編的《大正藏》。所以我們應該編出一本讓世界通用的《儒藏》。”
湯一介不以金錢、名譽、地位為意,而是汲汲遑遑地為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諸永世而恪盡一介書生之綿薄微力,兢兢業業地為中國當代文化發展添磚加瓦,其志永固,其情可感,其愿撼天。
(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我的名字叫‘一介’,大概是父親希望我做一個書生,我實際也算是做了一個書生吧。”縱觀這一生,湯一介說。(摘自《一介書生湯一介》)
②《儒藏》收入近500 部儒學典籍精華編(約1.5 億字)和近5000 部儒家典籍(約10 億字),以及著錄萬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總目》,是最齊備和最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總匯。湯一介是《儒藏》項目的總負責人。(摘自《儒藏項目專家湯一介》)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4 分)
A.湯一介出身于詩書之家,天資聰穎,北大“相當枯燥”的選修課程《魏晉時期的玄學和佛教、道教》,也被他講得有聲有色。
B.從創建中華文化書院推動文化啟蒙,到弘揚儒學、編纂《儒藏》,湯一介把做學問與時代賦予的使命融為一體,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C.湯一介認為,儒學的中心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還能發展,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探索來解決現實社會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D.湯一介一生倡導的“和而不同”“普遍和諧”“中國解釋學”等諸多前瞻性的理念,推動了學術界對中國傳統哲學的討
論。
E.湯一介恪守“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家訓,為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諸永世而殫精竭慮,76 歲仍然受命編纂《儒藏》。
(2)湯一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 分)
答:
(3)湯一介為什么要編纂《儒藏》?請簡要回答。(6 分)
答:
(4)湯一介的學者風范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II 卷 表達題(79 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19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 分)
①車市進入“金九銀十”,希望在產品和服務上 ,拉動需求。各大網站為您采集了各地最新熱車降價行
情,供您參考。
②從“引資”到“選資”,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我國雙向投資開啟 的新航程,奏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
濟深度互動的“共贏曲”。
③未來,國有企業應發揮這個優勢,不斷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帶動基建、研發、材料等多個領域形成 的
格局。
A.齊頭并進 雙管齊下 并駕齊驅
B.并駕齊驅 雙管齊下 齊頭并進
C.雙管齊下 并駕齊驅 齊頭并進
D.并駕齊驅 齊頭并進 雙管齊下
1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 分)
A.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當人體處在高熱狀態時,汗腺就不能發揮分泌汗液,人就會發高燒,心、腦、肝、腎及血液系統受損。
B.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勝后,她高興地對記者說,中國是緬甸的重要鄰國,應該重視開展與中國的睦鄰友好關系。
C.被譽為“象牙塔”的校園,往往被視作思想凈土、道德高地,同時它也承載了教書育人的重大責任,它對人們充滿深切期待。
D.有專家指出,人們如果改變久坐、熬夜、不愛吃水果、愛喝滾燙水等不良生活習慣,就會被從“癌癥候選人”的名單里刪除。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 分)
那些認為宣揚二十四孝就是鼓勵天下的子女們真的去“臥冰求鯉”的觀點是荒謬的。正如今天我們教小孩子“鑿
壁偷光”的故事只是為了讓他們明白要努力學習的道理而不是讓他們去在家里的墻壁上砸一個窟窿一樣,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二十四孝只是描繪一群人的孝行(當然,“埋兒奉母”的不算)的總和,其目的是讓我們了解到孝的重要,為人子女應該盡孝的道理。
A.而絕不是要將二十四孝作為評價一個人“孝”與否的標準,更不是要人去機械的模仿
B.而絕不僅是要人去機械的模仿,而且是要將二十四孝作為評價一個人“孝”與否的標準
C.而絕不是要人去機械的模仿,更不是要將二十四孝作為評價一個人“孝”與否的標準
D.不是要人去機械的模仿,而是要將二十四孝作為評價一個人“孝”與否的標準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 個字。(5分)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以嵌入式系統為特征的智能終端產品隨處可見,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嵌入式系統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① 。如果把物聯網用人體做一個簡單比喻,傳感器相當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膚等感官,網絡就是用來傳遞信息的神經系統,嵌入式系統則是人的大腦, ② 。這個比喻十分經典, ③ 。
答:
16.下面是科學家波特爾與羅勒曾提出的一種激勵模式的示意圖。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表述這種激勵模式,不超過60 字。(5 分)
六、寫作(60 分)
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剛結束的里約奧運會中,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不利的情況下,先后戰勝勁敵巴西隊和塞爾維亞隊,出人意料的奪得冠軍。令中國女排在12 年后重回世界排壇巔峰地位,令中國人重振民族自豪感。賽后,人們再度開始討論“女排精神”這個30 多年前首次出現的詞匯。
1981 年的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戰勝日本隊為中國人創造了英雄形象,慶祝奪冠的活動迅速轉變成了一項全國性的“學習女排”精神的運動。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但是,作為締造出“女排精神”的老一代女排領軍人物,現在的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在奪冠后接受央視的采訪時坦言:“其實我很少和她們(年輕隊員)說老女排。”在另一次采訪中郎平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對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 B(“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錯,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
2. D(“只能給他帶來沉重和痛苦”說法過于絕對,第5 段最后“也因了她的不在場而顯得更加純潔和真摯”。)
3. C(“閱讀宋詞時從樂觀的視角還是悲觀的視角”錯,應該是當事人的心態、視角。)
4.D(3 分)
5.C 常為皇帝起草文書。奏章是古代臣屬向帝王進言陳事的文書。(3 分)
6.A 是程鉅夫把堂妹嫁給他做妻子。(3 分)
7.(10 分)
(1)文宗經常駕臨閣中,有咨詢的問題,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滿意,文宗常常用字號稱呼他,而不稱呼他的名。
(“幸”“訪”“名”各1 分,語意2 分,共5 分)
(2)中書省根據傒斯的建議,于是免除這項征調,老百姓依靠這點得到恢復,富州人至今感恩傒斯。(“因”“ 蠲”“德”各1 分,語意2 分,共5 分)
8.修辭手法有:通感、對比、夸張、雙關。
①通感 “紅”添色彩,讓讀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紅梅熱烈綻放、鮮麗詩意的畫面;“香”添味道,以紅梅之香寫其樂聲,生動別致地表現出其歌聲甜美動人。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使描繪的樂曲更富藝術魅力。②對比 其他歌女所唱的《桃葉歌》《楊柳枝》與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進行對比,更顯出這位歌女歌聲不同凡響,情感真摯美麗,與后面的“遏聲云里”相呼應,銜接緊密自然。
③夸張 描繪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顯出這位歌女歌聲高亢動人,離別之情熱烈深沉。
④雙關 “柳枝”、“桃葉”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語意雙關,表達離情、歌聲更加含蓄有味,同時,也巧妙地進行了對比,使表意變得豐富起來。
9.①上片,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托出悲離傷別的感傷,虛實相生,別有韻味。(3 分)②下片,用獨特的細節來表現離情別緒。如歌女欲歌之時,作者沒有描述傷感之語,而是描繪修長眉黛,間接顯現出歌女離別時的脈脈深情;結尾句行人聽歌以玉釵按拍擊節,曲終釵斷,“分釵”暗示“分離”,表達出離人凄絕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盡了。(3分)
10.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2)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4)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參考答案】
(1)答B 給2 分,答E 給2 分,(A 項,能把課程講得有聲有色的主要原因是他勤奮刻苦,文本中有“他每天‘做功課’到很晚,幾乎沒有一天能在夜里兩點鐘以前就寢”的信息。C 項,還要通過與“馬克思主義”結合才能解決問題,文本中有“我們既然有儒家傳統,又有馬克思主義,可以整合起來解決中國自己存在的問題”的信息。D 項,以偏概全,這些理念是湯一介晚年提出的,而非“一生倡導的”。)
(2)①推進國際化。廣泛開展國際對話與交流,讓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國傳統文化。②推進現代化。組建中國文化書院,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③推進本土(中國)化。成立北大儒學研究院,整合儒家傳統和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自己存在的問題。(每點2 分,共6 分)
(3)①彌補歷史缺憾。在中國歷史上有儒釋道三家,但現在只有《佛藏》《道藏》,而一直沒有《儒藏》。②滿足未來需要。儒家思想里有相當多的思想資源對我國今后的發展很有意義,編纂《儒藏》,有助于大家的研究。③擔起中國責任。儒學源于中國,出于榮譽感和責任感,中國人應該編出一本讓世界通用的《儒藏》。(每點2 分,共6 分)
(4)①心系國運,目光遠大。②淡泊名利,守志不移。③思想獨立,堅持主見。④事不避難,義不逃責。⑤勤勉敬業,執著追求。⑥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每點1 分,闡釋共2 分)
12.C(雙管齊下: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并駕齊驅:形容齊步前進;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齊頭并進:有幾個事情或多方面同時進行或不分先后地同時進行。)
13.D(A 成分殘缺,“發揮分泌汗液”后面加“的作用”。B 搭配不當,“開展……關系”改成“發展……關系”。C 不合邏輯,將“它對人們”改為“人們對它”。)
14.C
15.①推動著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的發展②在接收信息后要進行(分類)處理③形象地描述了三者在物聯網中的位置與作用(答出一空給1 分,兩空給3 分,三空給5 分)
(根據前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可以推知①句談的是嵌入式系統的作用;再根據前面“小到人們身邊的MP3”和“大到航天航空的衛星系統”,可以進一步推知①句談的是嵌入式系統對工業生產(以及國防工業)發展的作用。根據前句“網絡就是用來傳遞信息的神經系統”,可以推知②句談的是嵌入式系統作為“人的大腦”的作用。根據“這個比喻十分經典”這一總括性的語言提示,可以推知③句是對“這個比喻”的概括和總結。)
16. 用激勵激發努力(1 分),如果又有正確的方向和必備的技能,勢必產生績效(2 分),而公平地評價績效又能使人感到滿足,讓人更加努力(2 分)。
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附答案 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
材料一:
(四五)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四六)于是問題和結論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必須是持久戰。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我以為是正確的。(四七)講到這里,亡國論和妥協論者又將跑出來說:中國由劣勢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軍力和經濟力;由平衡到優勢,需要有超過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結論是不正確的。(四八)這就是所謂“唯武器論”,是戰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和片面地看問題的意見。我們的意見與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日本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日戰爭方面的話,那末,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那末,掌握比較劣勢的軍力和經濟力的中國,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中國只要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其軍力和經濟力是能夠逐漸地加強的。而我們的敵人,經過長期戰爭和內外矛盾的削弱,其軍力和經濟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還不止此,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日本的敵人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御或攻擊日本,公開地援助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日本是小國,其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孤立;中國是大國,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摘自毛澤東《論持久戰》)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系統闡述了關于持久戰的戰略思想。首先,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外部原因。他說:“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他列舉了中日雙方“互相反對”的四個特點。除戰爭的正義、非正義,以及與此相關的寡助、多助問題外,他特別強調了敵強我弱和敵小我大的問題。日本的強,表現在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不能很快取得勝利。日本的小,表現在國度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這就決定了中國可以通過持久戰而最終打敗日本。其次,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這個條件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把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毛澤東以“兵民是勝利之本”為標題,專門論述了全面抗戰和全民族抗戰的觀點。關于軍隊,他強調要把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這樣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關于民眾,他提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共產黨一直把“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作為自己的抗戰路線,人民戰爭理論的科學性也得到了廣泛印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提出了抗日持久戰戰略,而且具體闡釋了實施抗日持久戰的方法。毛澤東指出,在中國大而弱、日本小而強的情況下敵人可以占地甚廣,卻在占領地留下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毛澤東還具體分析了游擊戰的戰略內容、游擊戰與正規戰的配合等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廣泛展開游擊戰爭,卓有成效地牽制與消耗日軍,發揮了巨大戰略作用。有一種說法,認為抗日持久戰的思想不是毛澤東最早提出的。這種說法主要依據蔣百里、陳誠等人的言論,蔣介石也有過“持久消耗戰”的言論。這種認識都源于一個客觀存在,即中國是一個落后大國,日本是一個先進小國。承認這個客觀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別的先見之明,就會得出中日戰爭將是持久戰的結論。但是,僅僅看到由客觀條件造成的抗日戰爭的持久性,還遠遠不是抗日持久戰的`戰略思想。蔣介石等人缺乏對中國與世界關系以及世界格局演變的辯證思考,因此他們對所謂“持久”的把握往往脫離實際,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國家的調停或干預。而中國共產黨的持久戰思想,是建立在對與戰爭相關的一切外部與內部復雜因素進行深刻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對于戰爭不同階段的關系、戰略持久與戰役速決的關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學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戰戰略,既不會因為一時順利而幻想“速勝”,也不會因為一時挫折而失去必勝的信心。(摘編自榮維木《中國共產黨抗日持久戰的戰略與實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論持久戰》在分析抗戰走勢時,并未局限于中日兩國,而是展現出對世界整體局勢變化的宏觀把握。
B.落后大國面對先進小國的侵略,不可能速勝,必然要經歷由劣勢到平衡、由平衡到優勢的持久戰爭過程。
C.“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指在承認軍力和經濟力差距的前提下,相信人力和人心才是勝利之本。
D.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思想不只體現在判斷抗戰將會長久,更體現在對戰爭走向作出了全面科學的分析。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日本的軍力和經濟力并不占優勢,因為它們僅僅掌握在日本少數人的手中。
B.抗日游擊戰要更多承擔外線單獨作戰的任務,這是當時戰爭的客觀形勢決定的。
C.抗戰整體進程是持久的,不過具體到某一場戰役,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速戰速決。
D.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持久戰相信得道多助,也愿意接受國際力量的援助。
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實施持久戰的“內部條件”的一項是(3分)
A.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減殺。
B.除東三省等地外,敵實際只能占領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
C.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
D.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
5.《論持久戰》“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請根據材料談談《論持久戰》對我們“看問題、想問題”有什么啟示。(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放牛記徐則臣
我現在想不起我何時開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徹底結束了這種生活。我很小就羨慕那些吆喝牛馬的孩子,覺得他們是豪放粗獷的英雄。而我只是個溫順的可憐蟲,總是衣褲整齊,指甲干凈,不剃光頭,站在他們身邊像個走親戚的陌生人。我想和他們一樣,只穿一條小褲衩,光著上身和腳,曬成黑鐵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揮舞自制的長鞭,雄赳赳氣昂昂向野地里進發。能夠大喊大叫,可以隨地撒尿,無視課堂和作業,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個都不落下,輕易就能滾出來一身泥。我想當個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慫恿父親買一頭牛。我家的確需要一頭牛。父親是醫生,農忙時經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紀大了,體力活兒也幫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還要念書;十畝田都要母親一個人對付,運糧食時都沒個幫手。父親決定買牛,哪怕只用來拉車。買牛的那天我記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動。在下午,我和父親去兩里外的鄰村牽牛,已經提前談好了價。在鄰村的中心路邊,我頭一次見到鋸木廠,在一間大屋里,電鋸沖開木料的聲音在午后的熱空氣里格外尖利,幾乎能看見那聲音在閃耀著銀光。我停下來看陰影里的鋸木廠,橫七豎八堆滿了木料,新鮮的木頭味道和鋸末一起飛濺出來。那頭小母牛還小,吃奶的時候還要哼哼唧唧地叫,長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歡。主人是個中年男人,說:回去調教半年,就能干活。他給小牛結了一個簡單的轡頭,韁繩遞給我們,我們就把牛牽出了門。小牛屁顛屁顛跟著我們走,出了村才感覺不對,開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一路仄著身子走,擰巴著被牽到我家。這一路走得我興奮又糾結,想牽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趕緊撤,怕它踢。當然后來我知道,再沒有比水牛更溫馴的動物了。我經歷了把一頭小牛訓練成壯勞力的全過程。換轡頭,套車,駕轅,用聲音和韁繩指揮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幾年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老把式,可以一個人鍘草、套車、駕轅,運送滿滿一車糧食走在窄路上。我知道它回頭看我是什么意思,知道它抬尾巴搖屁股想干什么。當然,這對我來說是副產品,我想說的還是放牛。在當時,放牛部分地滿足了我的少年英雄夢,讓一個必須規整地生活的少年有了一個旁逸斜出的機會。就算現在,我也不認為整天和一頭牛走在野地里是件苦嘰嘰的事,相反,我以為那是我少年時代最快樂的生活之一。放牛都在夏天,放了暑假我才有時間。三伏天的午后太陽高懸,螞蟻都被曬蒙了,暈暈乎乎爬出的全是曲線;如果要去遠處找水草豐茂的地方,那我就得早早地從午睡中爬起來,戴上草帽出門。我直犯困,遇到樹蔭就不想再動,尤其經過河邊,看那些戲水的同伴,你真覺得放牛實在是個負擔。讓人煩的還有一個,大雨天。這不是放牛的好時候,但牛出不去你得出去,割草,干不干活你都得讓它每天吃飽;家里自也備了干草,只是大夏天的芳草萋萋,你不讓它吃新鮮的,不人道也不牛道。還是得穿雨衣戴斗笠挎籃子割草去。漫天雨霧,湯湯水水的野地里就你一個人,蹲在草叢里形同消失,像我這種動不動就悲觀的人,常常會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遺棄了,那感覺也不太好。不過這樣的時候畢竟少,英雄主義的少年時代總體上是樂觀向上的——放牛的確是件好玩的事。野地自由,有種無所事事的、透明的自然與放松。放牛通常是集體行動,幾個放牛娃排成隊伍往村外走,大家都坐在牛背上,屁股底下墊條麻袋。水牛走起來渾身都在動,騎牛更像坐轎子。后面的人打前面的牛屁股,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六七頭牛,都在撅著屁股跑,那隊伍看起來很壯觀。牛一跑,大肚子就撲扇撲扇地抖,活像巨大的金魚鰓在鼓鼓癟癟地呼吸。如果你是新手,最好抓住韁繩,夾緊兩腿,能抱住牛脖子更好,否則你隨時可能掉下去。有天黃昏,牧童晚歸,我騎在牛背上慢悠悠往家走,有人對著牛屁股猛的一巴掌,受了驚的牛撅起屁股就跑,我手里還抱著自己做的一根竹笛在專心地找音,連韁繩都沒抓,牛一屁股把我送到了右前方的水溝里,半個腦袋扎進了淤泥。如果真要找一點和其他放牛娃的不同,可能就是我放牛經常帶本書。很多武俠小說都是在墳地里看的。亂墳崗子里草好,把韁繩纏到牛角上讓它們自己吃去,我們找個形狀合適的墳堆,鋪上麻袋就著墳勢躺下來,蹺起二郎腿。想睡覺的睡覺,想唱歌的唱歌,想發呆的發呆;我想看書,從兜里拽出一本武俠小說來。清風徐來,頭頂有松樹遮陰,天上流云飛動,此時看武俠,幾等于塵囂皆忘,那一個白衣飄飄的俠義世界美不勝收——大虛乃是大實,大無中有大有。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放松,自由,融入野地里,跟自然和大地曾經如此貼近。我在放牛時沒能讓自己成為一個野孩子,或者說沒能成為我希望的那樣的野孩子,不知道這個結果是好還是壞。往事總在回憶時被賦予意義,在放牛這個經歷上,我更愿意就事論事,返回到當年的心境里,看一看當時的悲歡和憂樂。(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親決定買牛,除了確屬生產需要,也想讓兒子跟其他孩子一起放牛,以改變他“像個走親戚的陌生人”那樣不合群的性格。
B.作為一個曾經的“老把式”,“我”卻認為馭牛的諸般本領都只是“副產品”,只有放牛那種“旁逸斜出”的生活才是“我”最想談論的。
C.大雨天里為牛割草的情形,讓“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悲觀”之人,可見放牛生活對“我”思想意識的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D.文中記述“我”在亂墳崗子里看武俠小說,是有意以環境的陰森怪異來映襯看武俠的樂趣,也凸顯出“塵囂皆忘”的讀書境界。
7.關于文中鋸木廠這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買牛讓“我”格外激動,因此買牛那天的相關情景在“我”的記憶里依然生動鮮活。
B.兩里外鄰村路邊的鋸木廠,對那時的“我”來說,儼然一個陌生而刺激的新天地。
C.這個段落看似閑筆,實則以先抑后揚的手法來突出下文“我”的“興奮又糾結”。
D.這段文字里彌漫著熱、聲、光影、氣味,營造出記憶中少年舊事那獨特的氣息。
8.文章為何說“放牛給了我一個幾近完美的少年時代”?(4分)
9.文末畫線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憶往事時為放牛“賦予意義”。你認為本文是否做到了這一點?請簡要說明。(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注]擊匈奴,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上于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律皆貴用事。衛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九日。(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注] 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千。對于李陵的戰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
14.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宿千歲庵聽泉劉克莊因愛庵前一脈泉,襆衾來此借房眠。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開頭交代,詩人之所以會到千歲庵借宿,是出于對庵前泉水的喜愛。
B.詩歌主要是從聽覺的角度來描寫泉流,與題目中的“聽泉”二字相切合。
C.詩人雅趣與古人相通,在聽泉的時候,聯想到昔日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
D.詩人與蘭亭諸賢一樣,都把對音樂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棄了樂器。
16.詩中以對比的方式,對泉聲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文課上,房老師使用《屈原列傳》中“,”兩句話,引導學生描寫尋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舉淺近事例來傳達深遠意蘊。
(2)鄉村民宿“愛陶居”開業了,房屋周圍按照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句意栽種了多種樹木,受到游客喜愛。
(3)唐代詩人寫時事,常常托之于漢代,如“,”,就是借漢喻唐,以古方今。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當你覺得勞累而懶得說話,情緒、胃口不佳且腦子不轉時,往往是身體在提醒你;“電量已經觸底,需要立即充電。”常用的充電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適度運動、調整飲食等多種,其中睡眠最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過度都會加重人的疲憊感,②引發多種疾病,③所以,④通過睡眠如何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問題的關鍵。睡眠時長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相信喜愛健康科普節目的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實際上,我們所需的睡眠時長是A 的,有人不睡夠9個小時難以清醒,有人睡上4個小時就能活力滿滿;有人睡了很長時間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個盹兒就能B 。因此,能夠保證自己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睡眠時長,就是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長。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無法緩解而殘留下來,長此以往,疲勞會像負債一樣逐漸累積并且利上滾利,掏空你的“家底”,進而引發多種疾病。( 甲 )也很簡單:在節假日睡到自然醒,記下你的睡眠時長,然后減去工作日的睡眠時長,如果多出2個小時以上,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需要及時補充調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補充過多的睡眠,又會擾亂人體生物鐘,使你的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引發新的疲勞。所以對于“睡眠負債”,要采取“分期償還”的方式求得解決。其實,( 乙 )。如果質量不佳,睡眠時間再長也難以恢復疲勞。而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在固定時間起床,以調整身體節律;在睡眠前洗熱水澡,以盡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夠,睡得好,堅持不懈,才能從“感覺身心疲憊”成功轉化成“感覺棒極了”。
18.文中第一段用“電”比喻人的精力體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請以“云”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貼切,表達流暢。(5分)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20.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恢復疲勞”,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
1.B
2.A.
3.D.
4.①設問句能夠吸引讀者注意,引發讀者思考,使文章論述更有說服力。②反問句強調了作者的觀點,增強了論證的力量,同時語言生動,語氣強烈,能夠激發讀者的情感,引發共鳴。
5.①《論持久戰》既分析了中國實施持久戰的外部原因,也分析了內部條件,啟示我們看問題、想問題要全面分析、綜合考慮。
②《論持久戰》指出了中日戰爭“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的過程,強調“人不是物”是戰爭的決定因素,啟示我們看問題、想問題,要看到事物的發展趨勢,把握主要矛盾。
③《論持久戰》強調抗日戰爭的正義性、進步性,堅信中國會取得最后勝利,啟示我們看問題、想問題,要立足長遠,胸懷大局。
(二)
6.B
7.C
8.①放牛的生活滿足了“我”少年時期的英雄夢,讓“我”體會到了野地里的自由和放松,給“我”帶來少年的快樂。②放牛使“我”能夠親近自然和大地,體會生活的悲歡憂樂。③放牛給了“我”讀書的環境,帶來了讀書的樂趣。
9.觀點一:做到了。①文章以少年視角來寫,緊貼少年的心理,寫放牛的快樂,也寫放牛的煩惱,都寫得真實而生動;②文章就事論事,只記錄當年的悲歡憂樂,拒絕拔高放牛的意義,也不對當年生活刻意美化。
觀點二:沒做到。①文中的放牛生活雖然真切,但仍然經過了回憶的過濾甚至重塑,已經被賦予了意義;②其中對“放松”“自由”“野孩子”等的強化,讀武俠而感嘆虛實有無等,其實已經滲入了當下經驗和現實感受。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
10.A D F
11.C
12.C
13.(1)我希望能夠自己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的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要讓單于的軍隊專門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
(2)李陵說“想找一個機會報答漢朝”,這是愧對蘇武而找的借口。
14.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與降將衛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追擊漢軍。
【參考譯文】
材料一:起初,李廣有個孫子名叫李陵,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風范,讓他在酒泉、張掖一帶教士兵射箭,以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出擊匈奴時,李陵叩頭自己請求說:“我所率領屯墾戍邊的人,都是荊楚地區勇敢的人和奇才劍客。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李陵到達浚稽山,與單于軍隊相遇,匈奴約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軍隊。李陵搏戰攻擊,匈奴軍轉身退回上山,漢軍追擊,殺敵幾千人。單于大驚,召集八萬多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的軍隊在樹林間徒步與匈奴騎兵戰斗,又殺敵幾千人。李陵的部隊被困在山谷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砸死,無法前進。李陵說:“沒有臉面回去見皇上呀!”于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憤怒,群臣都責備李陵,皇帝拿這件事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極力辯護說:“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結交士人講信用,常常奮不顧身來為國家的危難而獻身,他歷來積鑄的品德,我認為有國士的風度。而且李陵率領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入敵人的軍事要地,阻擋數萬敵軍。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然而他摧垮、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沒有死節,應該是想得到恰當的機會來報效朝廷。”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所言不實,把司馬遷下獄,施以宮刑。很久以后,漢武帝才對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于是對武帝說:“抓獲了匈奴俘虜,說李陵在教單于制造兵器,以防備漢軍。”于是漢武帝下令誅殺了李陵全家。不久后聽說,教單于練兵的是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李緒,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將李緒刺殺。匈奴單于的母親大閼氏要殺李陵,單于將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閼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封其為右校王,與衛律一起都成為掌權的貴族。衛律常常伴在單于身邊,李陵則在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議事。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率七萬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匈奴派大將與李陵率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了九天。(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投降匈奴,罪行顯著而不可掩蓋。如果說他孤軍奮戰而無援助,那么他率領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漢武帝命令他不能夠推辭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禍,他將災禍轉嫁給了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九天,難道也要把罪責推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受單于的控制,不得不追擊轉戰,那么匈奴難道沒有可信任的人嗎?如果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讓他深入敵境與漢將對峙呢?司馬遷為李陵文過飾非好像不夠,而又不斷地稱贊李廣,以此來獎掖其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已失,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二)
15.D
16.①詩中以對比的方式,對泉聲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欣賞和喜愛之情。②詩人用“溪當戶”與“屋是船”的錯覺對比,突出了泉聲如溪水潺潺、又如船行水上,表現出泉聲的動聽和多變。③詩人又用“怒聲”與“細點”的強弱對比,描繪出泉聲有時如怒濤洶涌,有時如細雨潤物,進一步展現了泉聲的豐富性和層次感。
(三)
17.(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2)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3)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或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18.示例:碧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棉花,輕柔,潔白,令人心曠神怡。
19. A因人而異 B精神煥發
20.①去掉“如果”;④“通過睡眠如何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改為“如何通過睡眠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
21.甲:“測試自己是否處于‘睡眠負債’狀態”。乙:“睡眠質量才是關鍵”。
22.示例一:“恢復疲勞”表述不符合邏輯。“疲勞”指身體疲憊,“恢復”與“疲勞”搭配不當。
示例二:“恢復疲勞”表述符合邏輯。“恢復”在這里可以理解為使動用法,“恢復疲勞”意為使疲勞的身體得以恢復。
四、寫作(60分)
23.(略)
【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附答案】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開學摸底考試試卷11-06
高三一模考試語文試卷(附答案)11-05
2017高三語文開學摸底考試試卷(文科)11-06
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附答案)10-14
高三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附答案)03-21
初一語文上冊期中試卷(附答案)11-06
九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試卷附答案03-26
高考模擬試卷(附答案與參考作文)06-19
上海市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及答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