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5模塊綜合測試題
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除了要認真復習學過的語文知識點,還要在課下多做題,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考試知識點,下面梳理了高二語文必修5模塊綜合測試題,供大家參考借鑒。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Ⅰ卷(閱讀題,共70分)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遠去的郵驛
陳芳烈
在我國,郵驛通信從有確鑿文字記載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歷史了。郵驛是古代官府為傳遞文書、接待使客、轉運物資而設立的通信和交通機構,它有三大特點:一是官辦、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為主體,融通信、交通、館舍于一體;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與物力相結合的接力傳遞方式。歷代王朝都很看重郵驛,稱其為“國脈”。
唐代的官辦郵驛遍設于交通線上。一般是30里一站,既辦通信,又為驛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630年前后,共有驛夫18 000多名,專事傳送公文和軍情。
唐代詩人王維的《隴西行》中所寫到的郵驛頗為傳神:“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關山飛雪,一片迷茫,不見烽煙,烽火聯系中斷了,而軍情火急,唯靠驛夫加緊催馬傳送軍書。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口。在繁榮的漢唐時期,那里“十里一亭,五里一郵”,有序地排列在絲路沿線。驛道上傳送著各種公文、書信。其中,還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驛騎們必須快馬加鞭,急速進行傳遞。
1987年在敦煌發現的懸泉置便是一個著名的古代郵驛。在那里存有數萬片簡牘,其中大部分都是傳遞過程中的書信。20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在那價值連城的敦煌遺書中,書信占有一定比例,內容涉及當時敦煌社會的各個層面。當年郵驛之盛、絲綢之路之繁華,在這些被塵封的信牘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驛路見證了一個個朝代的興衰,以及因戰亂而給國家和黎民造成的災難。在敦煌遺書中,有一封《為肅州刺史劉臣壁答南蕃書》,提供了吐蕃全面攻占河西前的諸多信息,引證和補充了歷史。
古代的驛道,大都是為官府服務的,民間的書信往來十分艱難。唐代杜甫有“黔陽信使應稀少,莫怪頻頻勸酒杯”的詩句,表明了民間通信不暢的現實情況。
在描述郵驛的文字里,有“古驛通橋水一灣,數家煙火山榛菅”以及“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一類對古代驛站風光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但是,所有這一切都難以掩蓋郵驛給民眾所帶來的苦難和沉重負擔。唐玄宗命人在秦嶺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黃花驛,后據考證,竟是為了迎接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張果老進京而設置的。
貴州巡撫佟鳳彩曾上書皇帝,列數當年驛夫的苦難,說“夫抬一站,勢必足破肩穿;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爛”。
古代的驛路早已離我們而去,交織著繁盛與悲涼的郵驛歷史仍停留在史學家們的歷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的情景。
(選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1.下列關于郵驛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郵驛在我國最遲產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信為主,融通信、交通、館舍為一體。
B.郵驛是官辦、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機構,被稱為“國脈”,在當時的社會十分重要。
C.郵驛見證了很多朝代的興廢存亡,也直接體現了戰亂給國家和百姓造成的災難。
D.郵驛給百姓帶來苦難和沉重負擔,清朝佟鳳彩曾上書皇帝,談論到驛夫生活的苦難。
解析:選C。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C項,文中說的是《為肅州刺史劉臣壁答南蕃書》提供了戰爭前的信息,郵驛無法直接體現戰亂帶來的災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郵驛傳遞采用人力或人力與物力相結合的方式,如唐代詩歌“十里一走馬”就體現了物力在當時處于主要地位的特點。
B.唐代的郵驛一般是30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驛夫的工作主要是傳送公文和軍情等。
C.敦煌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口,也是郵驛比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這里的郵驛很多,有序地排列在絲路沿線。
D.處在秦嶺的群山奇峰之中的為迎接神話人物進京而修建的黃花驛體現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不關心百姓疾苦的現實。
解析:選A。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項,“體現了物力在當時處于主要地位的特點”錯誤,文章引用詩歌主要是為了說明傳遞軍書的緊急狀況。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時間不能耽誤,需要驛騎們快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懸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驛站,1987年被發現。那里存有大量簡牘,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傳遞過程中的書信。
C.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的敦煌遺書中的書信涉及當時敦煌社會的各個層面,這些書信可以作為研究敦煌歷史的史料。
D.描寫郵驛的文字中有對古驛站風光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但這些描寫難以掩蓋郵驛給民眾帶來的苦難和沉重負擔。
解析:選B。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項,“最重要的部分”錯誤,原文說的是“大部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陳摶字圖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媼乳之,自是聰悟日益。及長,讀經史百家之言,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以詩名。后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 自言嘗遇孫君仿、麞皮處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語摶曰:“武當山九室巖可以隱居。”摶往棲焉。因服氣辟谷歷二十余年,但日飲酒數杯。移居華山云臺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余日不起。
周世宗好黃白術,有以摶名聞者。顯德三年,命華州送至闕下。留止禁中月余,從容問其術,摶對曰:“陛下為四海之主,當以致治為念,奈何留意黃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責,命為諫議大夫,固辭不受。既知其無他術,放還所止,詔本州長吏歲時存問。五年,成州刺史朱憲陛辭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賜摶。
太平興國中來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復來朝,上益加禮重,謂宰相宋琪等曰:“摶獨善其身,不干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摶居華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歲。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覲。與之語,甚可聽。”因遣中使送至中書,琪等從容問曰:“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對曰:“今圣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于此。”琪等稱善,以其語白上。上益重之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摶闕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臺觀上屢與之屬和詩賦數月放還山。
端拱初,忽謂弟子賈德昇曰:“汝可于張超谷鑿石為室,吾將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摶手書數百言為表,其略曰:“臣摶大數有終,圣朝難戀,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如期而卒,經七日支體猶溫。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彌月不散。
(選自《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六隱逸上》,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上益重之/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摶闕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臺觀上屢與之屬和詩賦/數月放還山
B.上益重之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摶闕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臺觀上屢與之屬和詩賦/數月放還山
C.上益重之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摶闕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臺觀/上屢與之屬和詩賦/數月放還山
D.上益重之/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摶闕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臺觀/上屢與之屬和詩賦/數月放還山
解析:選D。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注意句中的代詞、名詞等關鍵詞,然后根據上下文大意斷句即可。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辟谷:指不食五谷,是道家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等。
B.黃白術:產生于中國戰國時代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
C.陛辭:指朝官離開朝廷,上殿辭別皇帝。宋代官員離京赴任時,通常要當面向皇帝辭行。
D.朝覲:在本文中指臣子朝見君主,另外,也可指宗教徒朝拜圣地、圣像等。
解析:選B。黃白術是煉丹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以黃喻金,以白喻銀,總稱“黃白”。制取“黃白”的方法技術,即稱“黃白術”。B項中的解釋是“黃老之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陳摶年輕時積極向學,精通經史百家之言,而且頗有詩名,后來考進士落第,于是不再求取功名利祿,而是寄情山水。
B.陳摶自稱入道得到了孫君仿、麞皮處士二人的引導,他在武當山九室巖修道二十多年,經常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
C.陳摶因修道而名氣很大,周世宗留他在皇宮中居住了一個多月后才放他回去,后來還讓朱憲順路給他帶去許多帛和茶葉。
D.陳摶是個明大理之人,他勸周世宗“以致治為念”,對宋琪等說,天下太平時期君臣應該同心同德,振興教化,而不應致力于修道。
解析:選B。根據原文可知,陳摶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是在少華山石室中。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媼乳之,自是聰悟日益。(5分)
譯文:
(2)如期而卒,經七日支體猶溫。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彌月不散。(5分)
譯文:
答案:(1)(陳摶)才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游戲玩耍,有青衣婦人給他哺乳,從這以后(陳摶)越來越聰明有悟性。
(2)(陳摶)到了那個日期就去世了,過了七天身體還有余溫。當時有五種顏色的彩云掩蓋堵塞洞口,整整一個月未散去。
陳摶字圖南,亳州真源人。(陳摶)才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游戲玩耍,有青衣婦人給他哺乳,從這以后(陳摶)越來越聰明有悟性。等長大后,他讀經史百家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一點都不會忘記,很有詩名。后唐長興年間,進士考試中落第,于是不求俸祿官職,而以山水為樂。他自己說曾經遇見孫君仿、麞皮處士二人,他們是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對陳摶說:“武當山九室巖可以隱居。”陳摶就前往那里居住。于是他在那兒服氣辟谷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飲幾杯酒而已。(后來)移居華山云臺觀,又居住在少華山石室中。每次入睡,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周世宗喜好道家金銀煉丹術,有人把陳摶的姓名上奏朝廷。顯德三年,周世宗命令華州把陳摶送到朝廷。(周世宗)留陳摶在皇宮中居住了一個多月,慢慢地詢問他的道術,陳摶回答說:“陛下是四海的君主,應當把治理國家作為自己思考的事,怎么能留意煉丹這樣的事情呢?”周世宗沒有責怪他,任命他為諫議大夫,陳摶堅決推辭不接受。知道陳摶沒有其他法術后,周世宗就放他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下詔讓華州長官逢年過節慰問陳摶。顯德五年,成州刺史朱憲向皇帝辭別赴任時,周世宗讓他帶五十匹帛、三十斤茶葉賜給陳摶。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陳摶來朝廷覲見,太宗對他很優待。太平興國九年,陳摶再次來朝廷覲見,皇帝對他的禮遇更加隆重,對宰相宋琪等人說:“陳摶獨善其身,不追求權勢利祿,正是所說的方外之士啊。陳摶在華山居住已經四十多年,推算他的年齡將近一百歲了。陳摶自稱經歷五代的離亂,慶幸現在天下太平,所以來朝廷覲見。與他交談,很有收獲。”于是派中使送陳摶到中書省,宋琪等人從容地詢問陳摶說:“先生得到的清靜無為的修養之道,可以傳授給別人嗎?”陳摶回答說:“當今皇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一樣的儀表,博古通今,深通治亂之道,真是有道德仁義圣明的君主。現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振興教化、治理天下的時候,勤奮修煉,沒有比這個任務更重要的了。”宋琪等人稱好,把陳摶的話告訴皇上。皇上對陳摶更加器重,下詔給陳摶賜號“希夷先生”,并賜給他一套紫衣,留他住在皇宮,命令官吏擴建修葺他所居住的云臺觀。皇上多次與陳摶賦詩唱和,幾個月后放他回山。
端拱初年,陳摶忽然對弟子賈德昇說:“你可以在張超谷鑿石造間洞室,我將要在那里休息。”端拱二年秋天七月,石室造成了,陳摶親自寫了數百字的奏表,其大概是說:“臣陳摶命數到了終結的時候,圣朝難以依戀,隨后將在這個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蓮花峰下張超谷中。”(陳摶)到了那個日期就去世了,過了七天身體還有余溫。當時有五種顏色的彩云掩蓋堵塞洞口,整整一個月未散去。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小 村①
梅堯臣
淮闊洲多忽有村,棘籬疏敗漫為門。
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
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嚙只危根。
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②論。
【注】 ①深秋時節,詩人從遭遇水災的淮河邊經過,見沙洲上的小村子,有感而發,寫下此詩。②版籍:交納租稅的戶籍。
8.詩歌頷聯的“寒”字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答:
答案:“寒”是冷的意思。用一“寒”字,既寫出雞已冷得瑟縮可憐,又點明季節已是深秋。為下面寫老頭自己沒有裹體的衣服,用自己的身體為孫子取暖做鋪墊。
9.本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答:
答案:詩中通過詩人從一個小村落看到的情景,真實地描繪了人民的悲慘狀況,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群眾的深切同情和對統治階級的強烈不滿。前三聯敘詩人之所見,真切、自然、不加渲染,在客觀的描述中,滲透著詩人對災區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兩句為詩人的悲嘆和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含蓄而委婉,使全詩的主題得到升華。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秦國貪婪掠奪而又肆意揮霍財富的行為提出批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經氓》中,寫氓接女主人公前進行了占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氓占卜的過程和結果。
(3)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了戰爭悲壯、殘酷的氣氛。
解析:易錯字“錙銖”“筮”“咎”“燕”。
答案:(1)奈何取之盡錙銖 用之如泥沙 (2)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3)角聲滿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無疾而終
周大新
瞎爺并不是全瞎,瞎爺的右眼還凜凜睜著,放出箭一樣的光。
瞎爺的左眼瞎在他九歲那年。一場高燒之后,瞎爺忽然向他爹娘報告:我的左眼看不見了!兩位老人一驚,忙過來用手在他左眼前晃,那只左眼果然像壞了的鐘擺一樣一動不動。
未料爹娘哭得正傷心時,他慢騰騰開了腔,說:“爹、娘,哭啥?應該笑才對!這場病不是才弄壞了我一只眼?總比兩只眼都弄壞了要好吧?”兩位老人聽到這番話后先是驚住,后來想想也在理,遂止住了眼淚。
瞎爺于是繼續向高處長。
瞎爺的家境不好,爹娘無力供他讀書,但又想讓他識些字,便求了相鄰的一家富戶,讓他每日去那家的塾館里旁聽私塾先生講課。可只聽了一年,那家便不讓他再去,理由是他記性太好,和那富戶的孩子相比,很顯出那家孩子的笨來。爹娘于是就嘆息自家的窮。他說:“娘,你甭傷心,你們已經生法送我去讀了一年書,我如今也已經識了些字,我總比那些一天書沒念、一個字不識的孩子強吧?”
爹娘聽了,覺得也是,便不再自怨自艾,心情恢復如初。
瞎爺長到娶親的年紀,因為瞎了一只眼,媒婆們就很少上門,這很讓他的爹娘著急。一日,鄰居七娘來,說從魯山那兒逃荒到北莊的一家人,想嫁女兒,而且提的條件很低,只要男方家里有吃的就行,只是那姑娘嘴唇有些毛病,先天豁。瞎爺聽見后,勸爹娘,說:“能娶到這樣一個媳婦就不錯了,和世上那么多光棍漢比比,咱還不是好到了天上?”爹娘一聽兒子這話,覺得也真有道理,高高興興地做起了公公婆婆來。
瞎爺和豁唇媳婦的感情很好,婚后六年就生了五個孩子。幾個女兒雖然生下來就沒吃過什么好東西,可到底也慢慢地長大了,而且一個個也都長得水靈靈漂漂亮亮的。豁唇奶常常望著她那一群身子豐滿健壯的女兒,在心里詫異:這些孩子們身上的養分都是從啥子地方吸來的?是從那些野菜、紅薯和照得見人影的稀粥里嗎?
有女百家求,媒婆們開始上門了,瞎爺噙著旱煙袋,很是自豪地坐那兒聽媒婆們介紹著一個個求娶的人家,最后為大女兒娥娥選定了一個做木工活的小伙。瞎爺跟大女兒說:“不論到啥年代,木匠總有活路做,你跟這小伙子過一家,包你這輩子再也餓不了肚子!”
瞎爺料事還真沒錯,那木匠小伙手藝好、又勤快,四鄉里不斷有人請他去做活兒,活兒做完,人家總要送上一袋半袋苞谷抵工錢。這樣一年下來,家里總要積攢不少糧食,做了媳婦的娥娥從此便再也不用過那種吃糠咽菜的日子了。不過,有一點瞎爺沒有料到,就是木匠小伙的脾氣特暴躁,動不動就打罵老婆,常常為一點小事就動手動腳,直把娥娥打得鼻青臉腫跑回娘家來。
瞎爺對娥娥說:“依我看吶,你的命還算好哩!木匠小伙比起那些識文斷字知道心疼老婆的女婿,是差了一些,不過,天底下比他還差的女婿可多得是,就說南莊水枝她女婿吧,那人天天去賭場里賭,有時把棉襖都賭輸了……”一席話說得娥娥低下了頭。第二天,娥娥就收拾了一下,又回了婆家。
日子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堆又一堆,瞎爺也顯出老了。豁唇奶小丈夫幾歲,這時便替瞎爺張羅“老屋”——棺材。可是宅子上沒有大樹,家里也無多余的錢去買好的木材,豁唇奶只好買來一堆槐木。槐木這東西不大適宜做棺材,不經漚,可是便宜。豁唇奶把木頭買來,讓大女婿來做。
大女婿砰砰啪啪地又砍又鋸,忙了幾天,總算把棺材做起來了。可這棺材實在說不上排場漂亮,鄰居的老人們看后都搖頭,豁唇奶也愧疚得很。不料瞎爺看后卻很滿意,他拍著豁唇奶的肩頭說:“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們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窮得根本買不起棺材,尸體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嗎?我日后睡到里邊總也可以少了日曬水浸吧?好,好!”
豁唇奶的心里被這番話說得輕松多了。
瞎爺是在七十二歲的那年冬天去世的。瞎爺的死屬于正常的老死,死前沒有發現什么病。瞎爺臨死前,聽到老伴在床頭哀哭,還用極微弱的聲音勸道:“哭啥?我已經活了七十二了,比起那些活八十、九十的人,我不算高壽,可比起那些活四十、五十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嗎?……”
瞎爺死時面容安詳,兩個眼角還有笑容留著……
(選自《山東文學》,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小說題目“無疾而終”很有意蘊,很好地表現了做人要知足常樂,要學會隨遇而安的主題。
B.文章開篇寫“瞎爺”不是全瞎有總括全文的作用,特別是“右眼還凜凜睜著”表現了瞎爺敏銳的觀察力,“放出箭一樣的光”體現了瞎爺的智慧和精明。
C.瞎爺、豁唇奶的幾個女兒都健壯、漂亮,二人也為之驕傲,但大女兒在性格上有點柔弱,沒有主心骨,什么事情都聽父母的,挨了丈夫的打也沒有脾氣。
D.小說用娥娥的丈夫木匠來襯托瞎爺,瞎爺與豁唇奶婚后感情很好,這都得益于瞎爺的好脾氣,作者以此告誡人們要像瞎爺一樣愛自己的家人。
E.文章對豁唇奶著墨不多,但形象刻畫生動,在艱難的環境下養活五個孩子、在瞎爺高齡時給他準備棺木等,形象地詮釋了“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道理。
解析:選AE。B項,“有總括全文的作用”說法牽強。C項,“但大女兒在性格上……沒有脾氣”錯誤,一方面娥娥的婚事聽父母的安排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另一方面她聽從老爹的話回婆家去是想把日子過好。D項,“用娥娥的丈夫木匠來襯托瞎爺”錯誤,小說中木匠的主要作用是體現娥娥的生活狀態,引出瞎爺對娥娥遭遇的看法。
(2)小說在塑造瞎爺的形象時寫了哪些事?瞎爺是怎樣看待的?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和分析。(6分)
答:
解析:回答本題,應先概括小說寫了哪幾件事,然后分析瞎爺對這些事的看法。比如聽到瞎爺說自己的一只眼看不見東西后,瞎爺的父母很傷心,但瞎爺卻覺得應該慶幸眼睛沒有全瞎;鄰居讓瞎爺去旁聽老師講課,一年后便不讓他再去,父母嘆息自家貧窮不能送瞎爺去上學,但瞎爺卻認為上了一年學總比沒有上過學的孩子強;等等。
答案:①因為一場高燒,瞎爺的左眼瞎了,父母很傷心,瞎爺卻慶幸自己只瞎了一只眼。②瞎爺的父母求富裕的鄰居讓瞎爺去旁聽私塾先生講課,只聽了一年鄰居就不讓瞎爺去聽了,瞎爺的父母嘆息自家的貧窮,瞎爺認為自己已經識了些字,總比不識字好。③瞎爺家境不好,又瞎了一只眼,很難娶親,有人給瞎爺說了一個豁唇女,瞎爺父母拿不定主意,瞎爺認為能娶上媳婦總比光棍漢強。④娥娥被丈夫打罵跑回娘家,瞎爺用水枝女婿作對比,勸娥娥回婆家。⑤因為貧窮,豁唇奶用不適宜做棺材的槐木給瞎爺做棺材,瞎爺覺得比買不起棺材的人好得多。⑥瞎爺臨終時老伴哀哭,但瞎爺覺得自己活得夠長了,已經很好了。
(3)文章最后一段的具體作用有哪些?結合文本簡要概括。(6分)
答:
解析:回答段落的具體作用,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①段落的具體內容,②體現的人物性格或思想,③與題目、上文的關系等。從內容上分析,這段文字主要描寫瞎爺去世時的面部表情,瞎爺的這個狀態表明其去世時感覺心滿意足,是沒有任何痛苦去世的;從結構上看,瞎爺的這種狀態正照應了題目“無疾而終”,也總結了瞎爺一輩子隨遇而安的思想。
答案:①交代了瞎爺去世時的狀態:面容安詳、眼角有笑容。②照應題目“無疾而終”,使文章結構嚴謹。③對上文瞎爺的行為作總結:像瞎爺這樣隨遇而安的人才能夠感知生活的幸福。
(4)在每件事情上瞎爺說的話都相似,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結合小說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
解析:回答本題應注意思考三個方面的內容: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從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瞎爺說的相似的話主要表現了瞎爺的思想理念,反映了瞎爺知足常樂的性格特征;從故事情節的角度分析,瞎爺的這些話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從作者的情感的角度分析,這些相似的話體現了作者對瞎爺生活態度的認可。
答案:①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瞎爺是一個能夠勸慰別人、知足常樂的人,小說不斷地強化這些內容,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②強化瞎爺的思想和生活理念。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瞎爺總能夠勸慰別人要學會隨遇而安、凡事都往好處想,只有這樣才能夠感覺到生活的幸福。③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不同場景下瞎爺相似的話來反映瞎爺的性格特征,并以此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④表現作者對瞎爺思想的贊同,希望人們都能夠像瞎爺一樣看待自己的生活。瞎爺勸慰別人的話都相似,體現了作者對瞎爺生活態度的認可和贊同。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學者王世襄
馬未都
我和王先生認識是因為明式家具,那時王先生還住在北京東城區芳嘉園胡同一座深宅大院內。可惜此院今已不存,拆光蓋了高樓,要不然可以建個名人故居,讓喜歡明式家具的人有個憑吊之處,看看大家當年的生活狀態。
那座大院是王家的祖產,從中可以隱約看出王家當年的風光。我第一次踏進王家大院時是一個晚上,深一腳淺一腳的,摸黑如同盲人。王先生住在內院盡東頭的兩間,其他房間均已為外人所占,他住的這兩間,房矮屋深,潮濕陰冷。
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館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參觀欣賞,殊不知當年這些寶貝在王先生家的窘狀。一腿三牙的黃花梨方桌用于切菜揉面,王先生在上面為自己也為客人做過多少次菜,無人可知。我清楚地記得王先生為我們炒菜起鍋時的情形,叮當作響,菜未入口就涎水橫溢。王先生是美食家,名副其實,不僅會吃還會親自下廚,并能撰文評比美食的優劣。最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國大公司在王府飯店宴請王先生,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裝入廣口罐頭瓶內,拎著去赴宴,并一路上對我說:“王府飯店的廚子不行,讓他們嘗嘗我的手藝。”那天在餐桌上,當王先生將自己炒的肉絲菠菜裝入盤中時,滿桌嘉賓鼓掌,嘖嘖稱贊。我覺得客人只是出于禮貌,尤其美國人本來就愛贊美人,王先生卻認真地說:“剛出鍋時比這還好,這會兒塌秧了。”
王先生的脾氣不顯山水,其實挺擰的。我們去的那個村叫后郭,家家戶戶都以倒騰古董為生,不必敲門,推門就是客人。記得有一家大門緊閉,犬吠如雷,王先生非要進去看看。我說不行,實際上一怕咬了王先生,二怕咬了我自己。可王先生從小養狗,一丁點兒也不怕,非要進門瞅瞅,拉都拉不住。他對我說:“過去有坐狗的,就不怕這類瞎叫的狗。”我當時還納悶什么叫“坐狗的”,后來才知道就是偷狗為生的人。
王先生滿嘴凈是土詞,北京土話按說我也知道不少,但他老人家的土話都是土話加行話,多少有點兒行業黑話的意思。提籠架鳥,養個鳴蟲什么的百姓的樂兒,正是他最大的樂兒。有一次我去王先生家里,正值冬天,天黑風緊,屋里雖有爐火,仍得穿棉衣棉褲。看得出來,王先生見下一代人很親,尤其能聊點兒嘎雜子事的,他都喜歡。聊著聊著忽然聽見他屋中有蟋蟀串鳴,透著一股野趣的親切。循聲望去,爐邊一窩兩排穿著棉衣的葫蘆,煞為有趣。雖已夜深人靜,王先生依舊興致勃勃地將所養鳴蟲一一展示,這叫油葫蘆,那是蛐蛐,叫起來高低尖團,睡覺不寂寞,完全一副孩童模樣。
王先生的字寫得很好,功底很深。我帶過幾個朋友求過他的字,他都欣然提筆,我卻沒好意思要,原因是求字顯得生分。王先生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我求王先生幫我題字留念,王先生提筆寫下:未都先生有道雅鑒。行文親切,毫無學者的架子,我當時惶恐至極,今日睹之,心中仍感慨無限。
我早年與王先生熟,從未想過能擁有他的藏品,他的許多藏品我都在他家不止一次地欣賞過,記得“犀皮漆”這一專業術語就是聽他老人家講的。王先生有一個明代犀皮漆圓盒,他每次拿出讓我看時都是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當時我連摸的勇氣都沒有。王先生告訴我,這個圓盒收入到《中國古代漆器》《中國美術全集》等著作中了,非常難得一見,一副炫耀的表情。
睹物思人,王世襄先生已經作古,留給大眾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藏品。我再一次感到,在文物面前,我們都是匆匆過客,只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寶物總是聚聚散散的。古人說:“水浮萬物,玉石留止。”水就是時間,我們算是漂浮其上的萬物;那玉石就是文物了,有著人類不具備的沉穩,有著人類羨慕的光澤。
(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館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參觀欣賞,但卻沒有人知道當年這些寶貝在王先生家的窘狀。
B.王先生是美食家,會吃也會做。一家美國大公司在飯店宴請王先生,他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裝入瓶內,拎著去赴宴,令主人非常尷尬。
C.王先生毫無學者的架子。他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作者求王先生幫自己題字留念,王先生提筆便寫,行文親切。
D.王先生對自己擁有藏品明代犀皮漆圓盒十分得意,他每次拿出讓“我”看時都是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當時“我”連摸的勇氣都沒有,生怕王先生惱恨。
E.本文寫學者卻避開其學術活動,主要選取自己與王先生交往過程中的幾件瑣事,再現王先生生活的某些細節,使王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
解析:選CE。A項,“但卻沒有人知道當年這些寶貝在王先生家的窘狀”分析有誤,原文只是說“殊不知當年這些寶貝在王先生家的窘狀”。B項,“令主人非常尷尬”無中生有,原文說的是“滿桌嘉賓鼓掌,嘖嘖稱贊”。D項,“生怕王先生惱恨”于文無據。
(2)文中的王先生有著怎樣的形象特征?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題,要聯系全文,從文中對人物的評價,人物主要的活動、語言等描寫中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文中說他“是美食家”,脾氣“其實挺擰的”等。注意結合文中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答案:①好美食。不僅會吃還會親自下廚,并能撰文評比美食的優劣。②脾氣擰。去后郭村探訪,王先生不聽“我”的勸告,非去一戶養狗的人家。③富有童趣。養鳥,養蛐蛐,并以之為最大樂趣。④為人和善。王先生字寫得好,功底深,不拒絕別人的求字。
(3)請從選材、人物塑造、藝術手法等角度分析材料中畫橫線部分的作用。(6分)
答:
解析:題干中已給出答題角度,具體分析時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從選材方面來看,畫橫線處選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素材,這樣寫就比較真實,反映出學者生活的另一方面;從人物塑造角度來看,由“王先生見下一代人很親”“完全一副孩童模樣”可概括出其個性特征;從藝術手法的角度來看,畫橫線處為細節描寫,形象地表現了王先生的性格特點。
答案:①從選材上看,選取生活化的材料,使文章描寫的人物和事件更具真實感。②從人物塑造上看,突出王先生親和、童真的個性。③從藝術手法上看,注意生活細節的描寫,靠細節把人物性格表現得更加真切,形象刻畫得更為逼真。
(4)作者為什么說“在文物面前,我們都是匆匆過客,只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時光”?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答:
解析:解答該題,要注意分析文中重要語句的.內涵,要大膽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發掘。從文物與人的對比來看,文物比人的生命更為長久;從文物與王先生的關系來看,對文物生命長久的肯定,就是對王先生事業追求的肯定,也含有“物是人非”之意,表達對王先生作古的遺憾;從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來看,作者感悟到人生的短暫,意識到正因為生命的有限,更應該抓住有限的時光等。
答案:①文物有著人類不具備的沉穩,有著人類羨慕的光澤,經得起時間的洗滌;而人的生命卻是短暫的。②表達對王先生事業追求的肯定和對其作古的遺憾。王世襄先生已經作古,留給大眾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藏品。③作者意在告訴我們,在人類有限的生命歷程中,我們應該做出一點成績,將美好的東西留給后人。
第Ⅱ卷(表達題,共80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①中國古代講求________,如司馬遷把《史記》中所有諱其父的“談”字都去掉了。
②對于群眾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不應回避。如果有關人員________,將失去解決問題的良機。
③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城市的出租車司機上繳給出租車公司的承包費用很不透明,利益相關方對此________。
A.諱疾忌醫 為尊者諱 諱莫如深
B.諱莫如深 為尊者諱 諱疾忌醫
C.諱疾忌醫 諱莫如深 為尊者諱
D.為尊者諱 諱疾忌醫 諱莫如深
解析:選D。為尊者諱:古代避諱的一種,指古人在取名或說話時,避開能代表尊者的字或號。諱疾忌醫: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愿改正。諱莫如深:緊緊隱瞞。①句中說司馬遷把《史記》中諱其父的“談”字去掉了,選“為尊者諱”恰當。②句強調如果相關人員掩飾缺點,不愿改正,將失去解決問題的時機,選“諱疾忌醫”。③句強調利益相關方隱瞞真相,選“諱莫如深”。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央視對電視劇《瑯琊榜》做出特別報道,不僅是由于該劇的口碑及其社會影響力,更是因為其在國慶期間排片的比例與收視率呈現出的逆勢增長。
B.弱勢群體的產生是由于經濟利益和社會權利分配不公、社會結構不協調不合理的結果,給予這個群體關懷是政府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
C.“路遙熱”的出現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它說明文學需要有大情懷和大境界,樸實無華而充滿道德詩意的現實主義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會過時的。
D.此次亞藝節晚會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勁,韓國小天王Rain、神話成員金東萬、樂壇教父申圣勛,日本著名歌手西城秀樹,以及蕭亞軒、陶喆、費玉清等都位列其中。
解析:選C。A項,不合邏輯。“不僅”和“更”后面的內容互換位置。B項,句式雜糅。“由于”與“的結果”保留其一。D項,搭配不當。“強勁”不能與前面的“陣容”搭配,應改為“強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馬遠畫山水布局簡妙,他善于對現實的自然景色進行大膽的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真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畫,畫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曠渺漠,意境十分深遠
②他的名作《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于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獨坐在船上垂釣的漁翁
③他畫山,常畫山之一角;畫水,常畫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簡練
④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襯托了江上蕭瑟的氣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
⑥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于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空間
A.①②⑤⑥④③ B.①③②⑤④⑥
C.②⑤④⑥①③ D.③①②⑤④⑥
解析:選D。由第一句介紹馬遠的山水畫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點可知,緊承其后的應是說明馬遠在山水畫中對山、對水的處理,所以第一處應填③。接著由其畫畫的特點引出馬遠的山水畫善留白,可知第二處應填①。其他四處以馬遠的名作《寒江獨釣圖》為例來說明其中“空白”的藝術效果,根據這幾句的語意,可以確定順序應為②⑤④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儒家幸福觀主要體現在關于人生理想的論述當中,其特點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二是社會幸福重于個人幸福。孔子是對于物質享受與精神快樂兩相兼顧的人,但更重視后者。他的學生顏回,日子過得很苦,但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對這種幸福觀極為贊許。但是,這種幸福觀錯在②________________,發展到極端,就是禁欲主義。道家幸福觀主張對物質財富、生死壽夭等都持淡泊態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內心的幸福,對于儒家幸福觀③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本題,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語段的意思,一是空格前后的具體內容。語段主要表述的是儒家的幸福觀和道家的幸福觀。第一個空格前說儒家幸福觀主要體現在有關人生理想的論述中,空格后說社會幸福重于個人幸福,再由“孔子是對于物質享受與精神快樂兩相兼顧的人,但更重視后者”,可以判斷第一個空格應該填與“精神快樂重于物質享受”類似的內容;第二個空格,前文寫顏回的表現及孔子的贊許,從“這種幸福觀錯在”可判斷空格處應填“把物質享受與精神快樂對立起來”;第三個空格,從前文道家的幸福觀可知,其是對儒家幸福觀的補充,因此空格處應填與“是一種補充”類似的內容。
答案:①精神快樂重于物質享受 ②把物質享受與精神快樂對立起來 ③是一種補充
17.下面是一幅漫畫,請寫出主體部分的構圖要素,然后用簡練的文字概括漫畫的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6分)
答:
解析:首先,認真觀察漫畫涉及的人物、事物等。這幅漫畫中有三個人,兩個大人和一個讀書的小孩,還有銅錢、斜坡等。其次,觀察人物、事物的特征,兩個大人推著銅錢和坐在銅錢上讀書的孩子走上坡路。最后分析漫畫體現的意義。從大人吃力的樣子可知,目前我國教育成本不斷增加,家庭已經不堪重負。
答案:構圖要素:畫面主體部分是兩個大人在吃力地推著一個大銅錢上坡,銅錢上坐著一個背著書包、捧著書本在讀書的孩子。
寓意:教育成本越來越高,以致家長不堪重負。(意思對即可)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種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它會“行走”。當它感覺到水分不充足的時候,就會把根拔出來,卷成一個圓球。由于體輕,風會把它吹走。當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會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暫時安居下來。
一位植物學家做了個實驗,用擋板將卷柏周圍圍住。于是,當卷柏“行走”時,受到阻擋,它只好回到原地。如此幾次之后,卷柏認清了這個事實,就在原地扎根,再也不“行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將根深深地扎進土壤里,長得比任何一段時間都要好。
對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請結合內容及含意,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明確文體。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材料表述了卷柏的奇特之處,以及植物學家所做的實驗:當卷柏感覺到水分不充足的時候,就會把根拔出來走掉,當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再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暫時安居下來。從中可以得出立意:不受羈絆,自由地追求。卷柏被擋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長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立意:安定內心,把心擺正,才能更好地成長。還可以立意為: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更能激發潛力。
[佳作綻放]
不在云端跳舞
當我們為尋找一個更加滿足我們對愛與美的定義的歸宿而長久漂泊云間的時候,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卻在無數次的追尋后冷靜下來并告訴世人: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純粹由意志操控是沒有理性可言的。一個人如果不能確定自己安定的地方,依賴好惡來決定何時走何時留,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就像是兩軍對壘,節節敗退的隊伍里若是有人臨陣倒戈,賣主求榮,也許能一時榮華盡享、風頭十足,但戰爭結束后幾乎沒有不被殺掉的。
因為沒有人會相信一個連自己內心都無法堅守的人會有什么信仰;沒有人會把權力交給一個見風使舵,周旋算計的人;換句話說,只有矢志不移地致力一件事情的人,才有可能會有所建樹。
官場,歷來都是一個磁場很大的地方,且不說高官厚祿、位高權重,單說一人得道,澤被子孫,就讓人魂不守舍、心旌搖動。但林逋拒絕了權位的誘惑,隱居西湖、結廬孤山,20年足不及杭州,品梅實、烹香茗……正是這樣一個雖被皇帝“詔告府縣存恤之”但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逋,才有“吾志之所適,非功名富貴也”的志向;正是這樣一個拒絕塵世誘惑的靈魂,才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千古絕唱,為后人所敬仰。
再比如科考屢次不中的蒲松齡,前半生在仕途與文字間猶疑不定,長久以來在如豆的燈光下勤奮苦讀卻難有出路。后來,他不再對這污濁的官場和虛偽的人情抱任何幻想。在他放棄科舉專心寫作時,筆尖流淌的人情冷暖,書寫的鬼魂與人心卻令人震撼。經歷過幾百年的世事沉浮,那么多的進士和官運亨通的士大夫都隱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而他的《聊齋志異》卻長久存留世間,供后人吟詠評述。
當你安定時,就會停止尋找。只有讓自己真正安定下來,不去想何處風景絕妙,而是深深扎根于自己熱愛的事業中,抵御住外來的誘惑,經得住所有的考驗,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那是歷經考驗后沉淀下來的平靜,是一種安定的堅守,是專一而認真的鉆研。
于是,我要說:我寧愿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魅力點評]
本文具有以下優點:①論據充足,論證充分。作者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十分注重論據的使用,比如開篇用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話照應文章的題目,點明自己的觀點,還使用了林逋、蒲松齡等人的事例來證明觀點。②分析透徹,論述深刻。文章在列舉了具體事例后,十分注重對事例體現的意義進行分析,比如列舉了蒲松齡的事例后,用蒲松齡留下了后人關注的《聊齋志異》與那些達官貴人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對比,論證文章的中心論點。
【高二語文必修5模塊綜合測試題】相關文章:
語文高二必修5模塊綜合測試題10-24
語文必修5模塊綜合測試題11-27
人教版語文必修5模塊綜合測試題11-28
高二語文必修5第四單元綜合測試題10-08
高二語文必修五綜合試題11-20
高二語文必修五綜合習題11-20
高二語文必修5第一單元綜合檢測題11-03
高二語文必修5第四單元綜合檢測卷10-29
高二語文必修5第三單元綜合檢測卷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