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下學期第二單元達標檢測
學校考查的出發點是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這一出發點可以繁衍出成千上萬套試卷習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下學期第二單元達標檢測,希望能幫助你們。
一、(30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寒磣(chèn) 黯(àn)淡 佳肴(yáo) 污穢(huì)
B.面面相覷(qù) 租賃(lìn) 謄(téng)寫 褶(zhě)縐
C.惆悵(chóu cháng) 屋檐(yán) 攫(jué)取 怔(zhèng)
D.細膩(nì) 凝滯(zhì) 飽綻(zhàn) 竦(sǒng)然
2.下列詞語中有一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冷若冰霜 叢冢 瘐斃 搭訕
B.鱸魚 拘禮 自慚形穢 拗開
C.宛延綿亙 彌留 迅若流星 蹩進
D.玉砌雕欄 坍圮 死有余骨 打烊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通過途中的奔流行走,關于社會有了了解,關于人生也就有了一個清澈的觀照。
B.我們從搖籃到墳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當我們正寢之前,我們可說是老在途中。
C.對于本文的體裁形式,作者曾說,有人將其選入報告文學集,有人則選入新聞通訊集,當然也有選家將其選入散文集。
D.對這里的一草一木,我是再熟悉不過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①在總統選舉投票現場門外,著各大新聞媒體的上百名記者。這些記者都在等待接受“緝查犬”的檢查,以探明是否攜帶武器。
②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深厚的藝術功底,沒有較高的語言文字修養,是很難寫出高的作品來的。
③曹操四言詩的雄渾,陶淵時田園詩的恬談,自然受人稱譽;而張旭草書的奇偉飛動,顏真卿楷書的厚重雄偉,也同樣令人。
A.聚 品 贊 B.云 品 贊嘆
C.云 品 贊 D.聚 體 贊揚
5.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最恰當,無須更換的一項是( )
A.王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學園地中默默耕耘,嘔心瀝血,從無怨言。
B.來自科技界的政協委員,興高采烈地參觀了東湖區污水凈化系統設施。
C.鴉 片戰爭以后,封建中國的大門被轟開了,帝國主義強盜接踵而至地闖進來。
D.這件事很有趣,他講得津津樂道。
6.對課文有關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藥》以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現實為背景,以光復會成員徐錫麟、秋謹被清政府殺害的事件為素材,描寫了革命黨人為群眾犧牲了生命還得不到群眾理解的悲劇。
B.莫泊桑被譽為19世紀世界短篇小說巨匠。《項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寫的是一個小公務員家庭發生的悲劇。
C.《陳奐生上城》這篇小說描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發生的深刻變化,展示了農民要求改善生活的復雜心靈世界。
D.《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著名代表作之一,寫的是波旁王朝(1814-1830)時期法國外省的社會生活。巴爾扎克在小說中,往往放大人物各種各樣的淫心貪欲。他筆下葛朗臺是個貪婪、吝嗇的暴發戶形象。
7.有人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藥》,在標題旁打了三個標點符號,依次為“?”“!”“……”,作為讀后的體會,分析起來,意思應該是
A.“?”──什么藥才能治好華小栓的病呢?“!”──絕不是人血饅頭!“……”──那種藥是……
B.“?”──夏瑜
的血是藥嗎?“!”──竟有這樣愚味的人!“……”──可這樣愚昧的人在舊中國還有很多……
C.“?”──華老栓怎么沒有找到治療小栓之病的藥呢?“!”──真是太不幸了!“……”──可惜藥不對癥,以至……
D.“?”──夏瑜的革命是醫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藥”嗎?“!”──辛亥革命的實踐證明,辛亥革命不是醫治舊中國的藥!“……”──醫治病態中國的“藥”是……
8.下面句子,根據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這時候,她就夢想到那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銀器,夢想到那些掛在墻上的壁衣,上面繡著古裝人物,仙境般的園林,奇異的禽鳥;夢想到盛在名貴的盤碟里的佳肴;夢想到……
②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便點上燈籠,吹熄燈盞,走向里屋子去了。
③她拍著孩子的背,又說:“說什么姓孫,我們大男姓張,姓張!啊!”
④路瓦栽夫人現在顯得老了。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了。她胡亂地挽著頭發,歪斜地系著裙子,露出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
⑤老婦人幾乎要拉了阿弟便引她跑出去看,但恐怖心告訴她不應該這樣鹵莽,只得悵然地“噓!”
⑥搭,搭,外面有叩門聲,同時,躺在跨街樓底的那條癩黃狗汪汪地叫起來。
⑦“喂,孩子他爹,給他們下三碗好嗎?”老板娘在老板耳邊輕聲說道。
⑧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燈光照著他的兩腳,一前一后的走。有時也遇到幾只狗,可是一只也沒有叫。
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9.讀臺灣詩《鄉愁》,下面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鄉 愁
席慕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A.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隱喻出游子每時每刻都在對鄉音的懷戀中度過的,從未有間斷。
B.離鄉后的厭倦,今日的失意,“仿佛霧里”,模糊不清,觀不清更訴說不明。
C.從鄉音繚繞、鄉情纏綿過渡到鄉愁的永恒,詩人用沒有年輪的樹喻出了“永不老去”──永駐游子心中的鄉愁。
D.全詩運用形象比喻抒發了詩人對故土的似海洋深的愁緒、懷戀、悵惘的情感,讀之回味無窮。
10.下面是對這兩首詩兩種美的鑒賞,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鳥鳴澗
王 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A.《鳥》詩是反映幽靜美的范例。“人閑”寫出了人的心靜,人心是恬靜的,夜也是恬靜的,因此會自然地發出“春山空”的驚嘆。
B.王詩寫明月出來的驚動山鳥,山鳥的叫聲和空谷的幽靜動靜對比,從而達到山更幽的意境。《鳥》詩猶如一支精美的“小夜曲”清心悅耳,沁人心脾。
C.《漁》詞則是表現流動美的佳篇,翩飛的白鷺,潺潺的流水,斜風細雨便構成了流動美。
D.張詞青山秀水,煙雨空蒙之中還有一個醉心垂約的漁翁,為詞又平添了無限的情趣,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畫,令人如臨其境,心曠神怡。
二、(18分,每小題3分)
閱讀小說《梅老師》,做11-16題。
這時,梅老師不禁也慌了,但她并沒有亂她清楚地知道,孩子們這樣爭先恐后地涌向門口,最終的結果,只會造成教室這條惟一的出路人為堵塞,從而……啊,太可怕了!
梅老師便一大步上前,把守住教室門口,同時,她嘶啞地嗓子,再次向學生們命令:“聽著,按次序!誰也不準擠!誰擠誰最后一個出去!”
老師猶如軍隊里的將軍,隨著梅老師的聲音響起,教室里一下子靜了許多,那亂糟糟的局面也得到了控制,孩子們雖然免不了還要你推我、我擁你,可到底誰也不敢使勁往前鉆了。
那呼呼又隆隆的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響,學生們一個連著一個,在有秩序地朝教室外撤離著。
突然,原本排在教室最里邊那個組的一個長得圓頭圓腦、很健壯很漂亮的小男孩,似乎等不及了,又似乎有著充分的理由,只見他一竄上前來,很快就鉆到梅老師的腋下,眼看著就能擠出去了。
但梅老師一把拉住了一只腳已伸在門外的男孩子,并狠狠地將他往自己身后一拽,說:“你!你最后一個出去!”
小男孩不禁抬起淚眼望了望梅老師,其他學生這時也都將目光集中到了梅老師臉上,但梅老師似乎根本沒有看見這一切,只顧用嘶啞的聲音喊著:“聽著!按次序!誰也不準擠!誰擠誰最后一個出去!”
這時,那呼呼的風聲近得差不多可以伸手摸到了,而那隆隆的房屋倒塌聲,幾乎就在隔壁響起來了……
終于45個同學中的44個,也已雙腳跨出教室的門檻了。于是,梅老師連忙拉過來一直站立在她身后的小男孩,并用力將他往外一推,然而──然而,時間就在這一刻停住了!天地就在這一刻合并了!隨著一聲悶悶沉沉的巨響,聽見幾十個聲音在同時呼叫:
“梅老師──”
“小剛──”
梅老師睜開眼睛的時候,已是第二天的下午。
梅老師睜開眼睛的時候,齊刷刷地站立在她病床四周的44個孩子,同時叫了起來:“媽媽!”
聽到這一聲叫,渾身上下都裹滿了繃帶的梅老師,不由得伸出抖抖的雙手朝四周摸索著,并聲音顫顫地尋找著:“小剛,我的小剛,你在哪兒?”
回答梅老師的,便又是44個孩子那帶著哭腔的同聲呼叫:“媽媽……”
梅老師是媽媽。
媽媽是梅老師。
11.這篇小說為了塑造梅老師的形象,賦予了她特殊的身份,這身份是( )
A.是一位小學教師
B.是一位中年小學女教師
C.是全體學生的老師,又是其中一位的母親
D.是一位失去了母親的中年女教師
12.本文情節完整,對高潮部分的劃定,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呼呼又隆隆的聲音已越來越近……”到“而那隆隆的房屋倒塌聲,幾乎就在隔壁響起來……”
B.從“突然,原來排在教室最里邊……”到“小剛──”
C.從“那呼呼又隆隆的聲音越來越近……”到“梅老師睜開眼睛的時候,已是第二天下午。”
13.本文對小男孩的外貌描寫:“長得圓頭圓腦、很健壯很漂亮”起到什么作用?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 )
A.表現小男孩的可愛,暗示同學們對他的喜愛,為后面危險發生時,同學們對他的齊聲呼叫埋下伏筆。
B.以個別定一般,暗示44位同學都和小男孩一樣可愛,從而說明梅老師犧牲親子保護學生的必要。
C.刻畫危急時刻梅老師眼中的兒子形象,暗示梅老師內心正在進行著親情與師情的矛盾斗爭,從而表現出她最后舉動的可貴。
D.表現小男孩可愛,這個小生命后來失去是多么可惜,從而襯托梅老師把親情自覺服從師情的偉大胸懷。
14.當梅老師醒來急切尋找小剛時,44個孩子作了齊聲回答。小說這樣安排有何意義?選出解釋不當的一項( )
A.暗示小剛已經遇難。
B.孩子們目睹老師無私的行為,此刻的齊聲回答飽含著對老師的感激和安慰。
C.形象地揭示了小說的主題:老師似媽媽,老師勝過媽媽。
D.反襯出梅老師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15.對梅老師這一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和故事內容的矛盾沖突分析恰當的一項是( )
A.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在對職業道德和自身利益的權衡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B.通過孩子的觀察和體驗來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C.在突發的嚴重事件中,在母愛與師愛的尖銳矛盾沖突中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D.在“龍卷風”來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在教室這個特定的空間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16.讀了這篇小說,如對老師的職業作個評價,你認為哪一個最為貼切?選項是( )
A.神 B.高 C.光 D.辛勞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
我坐在碧色的草地上,看原野落日,大河潮漲。眼前,那一道道湍急的水流任意切割著寬闊的河面,卷起千萬個飛旋的水渦。肆虐的風,呼呼地,排山般卷起了波浪。河灘上的草兒瑟瑟地彎下腰去,幾乎貼著了潮濕的地面;露出水面尺許的蘆叢,斷了根一般,不由自主地浮起來;天上滿是卷成魚狀的云,在薄薄的煙霧中疾飛。一切都籠著烈火似的晚霞,河水、樹兒、蘆葉全都染上了火的色彩……我感到了自我的渺小,我的心靈在顫抖著,那是一種隱隱的恐懼。但是,在我視野的極限處,在河的下游與天宇交接的地方,忽然間,跳出一個墨綠的豆芽般大小的點來。你看它,一隱一現,霎時,就大得像一片巴掌大的綠葉了。此刻,在整個的天地間,唯有它逆著狂風和急流,神速迅捷地挺進,猛地,又變得像一柄藍藍的傘了。我漸漸地看清,那是一只小船,一只小得不能再小的漁船,大約兩米長,寬呢,一半罷了。船頭尖尖的,微微向上翹起,箭一般貼著波浪射來。船的兩邊,是紫色的波痕,船后飛起寶石般的浪花。小船流星般來到我眼前的河心,我已隱約地看見船中的人了。使我驚詫無余的是,這竟然是一只迎親的喜船。喏,船頭上盤膝坐著新娘,鮮紅的披風獵獵飄動。船尾呢,微微前傾著身子,一手劃一把槳的,就是新郎。他有著青銅色的胳膊,在夕陽下古鏡般地閃亮,那么輕松自如地擺動著。那似乎不是頂著驚濤駭浪艱難地行進,而是在巡視由他們主宰的山川風云。船中裝點著花兒草兒,我真嗅著了奇異的幽香。船尾上還立著兩只漁鷹,居然系著幾條粉色的飄帶。我剛想看個清楚,可是漁鷹已兇猛地飛起,像兩把銀色的寶劍直刺云天,唿啦啦地撕裂著流動的云。待到它們盤旋著飛下,小船已到上游的沉沉暮靄中去了。一下子,小船不見了,晚霞也收回燦燦的光芒,風止云散,河水終于一片靜寂,唯有我還坐在河邊的草地上思索。那是多么奇妙的小船呀,居然一下子驅散了大自然的魔力,還人以清醒的意志。我總是不大相信那是什么漁家的新郎新娘,也許,這河上是有神靈的吧!
17.對第一段景物特點歸納正確的一項是( )
A.雄偉壯 B.美麗奇特
C.多姿多 D.驚心動魄
18.第一段中描寫了多種景物,從作者寫景的目的看,這些景物中最重要的幾種是( )
A.原野落日、大河潮漲 B.急流、狂風、晚霞
C.急流、漩渦、狂風、晚霞 D.急流、漩渦、狂風、云煙、晚霞
19.對第二段中觀察者“我”與被觀察景物“小船”之間關系歸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隨景 B.景隨人移
C.景變人不 D.人移景不移
20.下列句子中,不含比喻的有哪幾句,選出回答正確的一項( )
A.大得像一片巴掌大的綠葉了。
B.又變得像一柄藍藍的傘了。
C.箭一般貼著波浪射來。
D.那似乎不是頂著驚濤駭浪艱難地行進。
第Ⅱ卷(90分)
四、(18分)
閱讀下文,完成21-24題。
夜深還照讀書窗
葛兆光
燈下讀書,想起宋人劉子軍兩句詩:“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不覺愴然。現在已經很少有閑人讀閑書的閑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舊來照,已不再是讀書窗,就是讀書,也不再有“臨月漫披卷,憑欄且數星”的情致。都市的燈光早已把明月擠成了昏黃的一片,遙遙地掛在天邊,印刷體加洋裝封皮也不像線裝書那樣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線裝書那樣容易撫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筆記本與卡片紙是不能記憶這紙上的意思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法在今天大概要考不中文憑的,換作了今天,他一樣只能在燈下操起放大鏡一字一字地尋章摘句。
現在人從小讀書,說來比古人多得多。據說孔子“學富五車”,以竹簡折成鉛字算來,他肚里也不過就是三本兩本。杜甫所謂“讀書破萬卷”,萬其實是夸大而言其多。現代人又何止讀萬卷書?可是現代人即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詩圣。本來,但現代人一切都需要折斤掰兩拿計算器來估量價值,加上“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讀書觀,讀書已淪落到和木匠磨斧頭、裁縫理針線沒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語類》云:“學須先理會那大底,理會得大底,將來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卻是理會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尋里面小小節目。”只這“大”“小”之分中便有個讀書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車載斗量的知識,而是心靈中無可計算的智慧,讀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心智的潤養。
公正地說,讀書可分兩種:伏案苦讀細啃書,記得公式,背得數字,每到領悟處不禁長噓一聲,是書生苦事。這時猶如爬山,一山放過一山欄,攀登時想的是文憑、是課題、是職稱,是經世致用,“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書中文字被讀成肚里知識。品茗呷酒漫讀書,心與書通,忘卻經營生計、案牘文字,每到會心處不禁撫掌,是賞心樂事。這時雖人問中所言何事均渾然忘卻,但書中意味則如鹽化水中,時時在心頭提撕點撥,讓人自省,催人自覺,于是書中文字化為心頭素養。
誠然,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文人那點閑情也許已不合時宜了。不過,如果能在電話鈴聲、汽車笛聲、機器轟鳴聲中留下一小片安靜,讓人體味閑讀書、讀閑書、讀書閑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燈光、白熾燈光、探照燈光中給明月留下一點縫隙,讓它來淡淡地照一照讀書人的書案書窗,似乎也能給人一線安慰。在連嘆息都沒工夫的歲月里,人怎樣才能將知識轉為智慧?其實,讀書仿佛旅游,人何必處處拍照留影,處處題“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風在心頭留下了些快意,殘存半分溫馨,讓人回想起來就忘卻了塵世的疲憊與困惑,這不也就夠了么?
21.①文中“臨月漫披卷”與“品茗呷酒漫讀書”中的“漫”字,其意思都是指什么?(不超過15個字)
②作者在文中寫道:“只這‘大’‘小’之分中便有個真意在。”這句話中的“真意”是指(不超過5個字)。
22.①在第一段中,作者說:“現在已經很少有閑人讀閑書的閑情了。”從文中看,“現在已經很少有閑人讀閑書”的原因是什么?(不超過18個字)
②第二段中畫橫線處的語句在這一段中起著總結前面內容、概括后面論述的作用。請按這個要求補寫語句。(不超過16個字)
23.①第一段中加橫線的語句運用了對比,指出運用對比的作用。(不超過25個字)
②第四段中加橫線的語句運用了比喻,指出作者運用比喻所闡明的觀點。(不超過25個字)
2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三項是( )
A.現代的印刷和奢華的裝幀書本失去了線裝書的溫馨,注重書的形式而忽視了書的內容
B.“木匠磨斧頭,裁縫理針線”似的讀書,急功近利,搜尋的只是書中的“小底”
C.“書中意味如鹽化水中”,是指“書中意味”和讀書的心智修養物我相融,潛移默化。
D.“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這句話對讀書的體會,和本文有相通之處。
E.這篇隨筆語言典雅雋永而又活潑自然,在形象的議論中呈現著思辨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懷
五、(12分)
25.在下面橫線上續寫恰當的語句。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理想是燈,;理想是路,;
……
26.將下面的句子擴展為一段話。
歌聲傳到很遠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據下列劃橫線的文字,仿寫兩個句子,要符合例句的句式特點(不超過80字)
奇跡,需要的不僅是幸運女神的垂青,它還需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萬里長城是個奇跡,因為在它身上澆鑄著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和孟姜女的眼淚。
六、(60分)(選作一題)
1.以《項鏈與枷鎖》為題,聯系實際,寫一篇學了《項鏈》之后的讀后感,不少于600字。
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一段簡短的話語,一幅幾筆的簡筆畫,都會使人產生一些聯想……“”和“”這兩個符號讓佻產生了怎樣的聯想和想像?請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記敘或議論均可。
【高二語文下學期第二單元達標檢測】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下學期第二單元綜合檢測08-29
語文單元達標訓練12-13
高二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質量檢測試題10-07
高二必修5語文第二單元綜合檢測題和答案10-08
高二語文下學期第五單元檢測試題04-17
初二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綜合檢測卷03-20
新人教版高一語文第二單元檢測題03-06
高二語文必修5第三單元綜合檢測卷03-05
高二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質量檢測題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