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期末復習說明文試題《蘇州園林》
(一)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蘇州園林》作者葉圣陶,名紹鈞,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2.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征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結合上下文,試分析下列語句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列數字)
b.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舉例子、打比方)
c.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作比較)
4.“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中“敗筆”是什么意思?改為“地方”可否?為什么?
[“敗筆”:原指寫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寫得不好的詞句。文中指影響園林整體美觀的設計上的缺憾。不可以。因為句中的“敗筆”是與上半句中的“圖畫”相照應,換成“地方”,則沒有這層照應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為“每一個心里想著口里說著‘如在畫圖中’。”效果會怎樣?哪種說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種說法好。第一種說法是雙重否定句,語氣強烈,強調了蘇州園林設計的成功,確實能夠做到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后一種是肯定句,語氣不如前一種雙重否定句強。]
6.文段中四個“講究”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這四“講究”是總寫,后面的3、4、5、6四個自然段就是按這四句話的順序來安排的,在內容是前后一一對應。]
7.文段中有一個詞貫穿全篇,成為介紹蘇州園林的線索,這個詞是[圖畫]。
8.“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帶點的詞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不能刪去。“似乎”在這里表推測,因為這些園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設計者和匠師們都已故去。作者沒法直接聽他們說,只能是推測。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準確,更嚴密。“務必”表明設計者們堅定的追求。在這里“務必”對游覽者的觀察點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說明蘇州園林總的特點時,連用兩個看似矛盾的詞語,通過聯系語境仔細體味,我們發現這不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為準確。]
(二)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蘇州園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換成“池沼和假山”?為什么?
[不能,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順序介紹的。]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講究自然之趣,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畫。]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5、池沼的相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寬暢,就作為全園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橋梁。]。6、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著意于圖畫美)。
7、“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相呼應,說明假山的堆疊的藝術美。
8、第二句話中的“藝術”與“技術”的詞序能否對調?為什么?
[不能。因為一對調,就變成了強調技術而把建設藝術放到了次要的地位,這與本段說明蘇州園林藝術的中心不一致。(區別: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造,是體現個性的審美活動;而技術則是在長期重復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9、為什么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用簡明的話來回答。
[因為假山的堆疊,體現了設計者獨創性的勞動,給人以審美愉悅。]
10.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總分)
11.游覽者“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是怎樣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樣的水面與橋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與石頭、花草配合;③池沼養的魚與荷花、睡蓮配合。
13.作者將蘇州園林的池沼設計分為兩類,一類是:成河道模樣,另一類是:寬敞。兩類的共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齊劃一。
14.句中“魚戲蓮葉間”加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15.這段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是(分類別)
16.《蘇州園林》一文中說蘇州園林有很多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覽者無論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三)
(甲)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決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乙)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
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回廊láng2鏤空lòu
9、甲段說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說出兩種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作比較,打比方。]
10.乙段說明的內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舉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盡管猛一看上去花墻和廊子把景致分開了,但因為墻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沒有被真正隔開,而只是緩沖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余地呈現在游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游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致繁復、有層次了。]
12、蘇州園林的花墻和廊子各有什么特點?
[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
13.“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放意避免似的”。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可否刪去?
[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表意肯定,一點都不含糊,用詞準確。使用這些表意肯定的詞語時,建立在對所說明的情況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準確的基礎上。]
(四)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給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將選定義項的序號填在括號中。
(1)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D)
A.著力B.著重C.下手D.考慮
(2)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A)
A.單調B.冷清C.孤獨D.清閑
(3)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C)
A.曲折B.纏繞C.突兀D.蔓延
2.這段話正確的層次劃分應為(B)。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3.這段話說明中穿插的表達方式是(B)。
A.記敘和描寫B.描寫和議論 C.描寫、抒情和議論
4.這段話所說的事物的特征是:[蘇州園林載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5.這段話中使用的說明方法有(B、D、E)。
A.下定義B.打比方C.分類別D.舉例子E.作比較F.列數字
6.把本段中起描寫作用的詞句寫在橫線上:俯仰生姿 盤曲嶙峋的枝干 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作用是:說明蘇州園林的樹木不講究整齊劃一,而講究自然畫意。
7.本段說明的是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8.“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這”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9.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是:(從概括到具體)。10.“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一句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這句是為了說明蘇州園林的什么特點?[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11.文中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是指:[講究自然之美],用“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一句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