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精選:寄生草·飲
《寄生草·飲》是元曲作家白樸(一說是范康)的作品。此曲以《飲》為題,而在多方歌頌酒鄉的背后實寓藏著對現實的全面否定,它句句不離飲酒,其實"意不在酒",而是借題發揮以抒寫其身世之恨、家國之痛,以表達其對現實的極端不滿。全曲思想深刻,情感哀痛,表現形式淺顯達觀,構思巧妙,用心良苦,在綺麗婉約之外又別開生面,堪稱白樸曲中珍品。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歡迎大家閱讀!
寄生草·飲(作者:白樸)
【原文】
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寫作背景】
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這首小令是“強為曠達”之作。它以《飲》為題,而在多方歌頌酒鄉的背后實寓藏著對現實的全面否定。作者何嘗忘卻個人功名、國家興亡,只因他既背負著學生的國恨家仇,不愿出仁新朝;同時他已身為亡國之民,又不能投身于抗元斗爭之中,自覺已無資格關心興亡大事。這都是時代使然,真個曠達,本可淡然置之。而曲里還需提到這些,還要借助酒去排除這些,下說明其未能忘情,實難遣此,只是“強為曠達”。
古來勸飲、縱酒之作可謂汗牛充棟,歷代皆有之。由于所處境遇不同,其情又各有所別。孔融嗜酒,是為自標風流;阮籍、嵇康縱酒,是因失意而強作放達;李白有濟世之志,卻不斷碰壁,志不得伸,于是借酒自我安慰;歐陽修詩酒放懷,乃為恣情所注。自古文酒不分離,詩與酒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更何況元朝統治者殘酷的政治壓迫,因而元代醉翁更多,醉歌殊狂,醉語益奇。白樸之系于文酒,也有著其特殊的底蘊和內涵。個人的遭逢離亂,"山河之感,禾黍之悲",不能不使作家痛心疾首,憤恨滿腔。白樸的`"勸飲",正是充滿著家國之痛,興亡之感,似乎只有酒,才能排遣他心中的凄涼和愁悶。這正是白樸創作此詞的契機。
【注解】
方何礙:卻有什么妨礙,即無礙。方,卻。
有甚思:還有什么思念?
糟醃:用酒糟醃漬。
醅淹:用濁酒淹沒。
曲埋:用酒麯埋掉。曲,通麯。
虹霓志:氣貫長虹
【譯文】
長醉以后沒有妨礙,不醒的時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醃漬了功名二字,用濁酒淹沒了千年來的興亡史事,用酒麯埋掉萬丈凌云壯志。不識時務的人都笑話屈原不應輕生自盡,但知己的人都說陶淵明歸隱田園是正確的。
【元曲:寄生草·飲】相關文章:
《寄生草·飲》元曲賞析08-31
愛國的元曲《寄生草·飲》賞析04-03
白樸的元曲《寄生草·飲》04-03
元曲《寄生草·飲》譯文及注釋12-14
《寄生草·飲》的賞析06-21
《寄生草·飲》賞析08-21
寄生草·飲鑒賞11-24
《寄生草·飲》原文及翻譯08-30
《寄生草·飲》原文賞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