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雙調·沉醉東風·漁父》翻譯
《沉醉東風·漁夫》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散曲。此曲描寫了漁夫在大自然里愉快生活的情趣,塑造了一個自由自在的漁民形象,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蔑視功名富貴、甘于淡泊的情懷,也流露出對社會不平的憤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雙調·沉醉東風·漁父》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雙調·沉醉東風·漁父》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
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雙調·沉醉東風·漁父》翻譯
秋江岸上黃蘆搖蕩,渡口旁邊白蘋點頭,堤壩上綠楊蔥蘢,江灘頭紅蓼茂盛。在這秋日的江南水鄉,持一支釣桿,駕一葉扁舟,泛舟江上。
雖沒有刎頸之交,卻有許多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那點綴在秋江上的白鷺沙鷗,就是我最親密的侶伴。這樣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舒適愜意啊!
讓那些居廟堂之高的萬戶侯們空羨慕吧。問我是誰嗎?我只是一個一字不識的江上釣魚老翁。
【品評】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云:此曲 “ 有味而佳 ” 。確實,它值得認真咀嚼。首兩句,先描繪江邊景色。岸、渡、堤、灘,表明寫的是水邊。這里長著蘆、蘋、蓼柳,色分黃、白、綠、紅。枝葉疏爽的植物,點綴著繽紛的色彩,掩映著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蕩明麗的秋江水墨圖。中間三句,漸露題旨。 “ 雖無刎頸交 ”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 卻有忘機友 ” ,再申明忘機友便是白鷺沙鷗。鷗鷺點水而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寫漁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鷗鷺相與忘機,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潔,也從側面表明他對塵濁的厭棄。末兩句,格調轉為峭拔,特別是 “ 不識字 ” 三字,擲地有聲。強調漁父不識字,可以無憂無慮,可以傲視王侯,正是要表現識字的知識份子對現實生活的反感。在詞曲創作中,以漁父為題材的作品不在少數,一般也只著眼于描繪他們生活的逍遙愜意,象劉秉忠的 《清平樂 · 漁舟橫渡》 說: “ 自任飛來飛去,伴他鷗鷺忘機。 ” 白樸此曲情味則顯然有所不同。由于白樸雖然優游山水,實則塊壘未消,這一來,命辭遣意,就不是一味瀟灑脫略。
注釋
1.白樸:元代著名的雜劇與散曲作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2.白蘋(pín):一種在淺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3.紅蓼(liǎo) :一種水邊生的草本植物,開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
4.刎頸交:刎,割;頸,脖子。刎頸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
5.忘機友:機,機巧、機心。忘機友即相互不設機心、無所顧忌的朋友。
6.萬戶侯:本意是漢代具有萬戶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顯貴。
創作背景
《沉醉東風·漁夫》一曲當作于白樸晚年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時期。白樸由金入元,幼經喪亂,倉皇失母,亡國之后,郁郁不樂。晚年他寓居金陵,常與“諸遺老放情山水間”,“放浪形骸”,期于適意。此曲正是他晚年生活的寫照。
此曲載于《中原音韻》《盛世新聲》《詞林摘艷》《詞謔》《堯山堂外紀》《天籟集》等。《中原音韻》未注作者。《盛世新聲》《詞林摘艷》謂趙明道作。《范蠡歸湖》雜劇第四折曲,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載此曲作者為白仁甫(即白樸);《天籟集》為白樸專集,亦收此曲。
賞析
這支曲子一二兩句,對仗工麗,寫景如畫,點染出一幅清麗無比的秋江圖,描繪出漁夫生活的典型環境。然而這僅僅是表層,作者還另有深意。作畫的顏料是精心選擇的,所畫的景物是精心選擇的,整個環境也是精心選擇的。選取“黃”“白”“綠”“紅”四種顏料渲染他精心選擇的那四種景物,不僅獲得了色彩明艷的效果,而且展現了特定的地域和節令。“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相映成趣,引人聯想江南水鄉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釣的黃金季節。讓“黃蘆”“白蘋”“綠楊”“紅蓼”搖曳于“岸邊”“渡口”“堤上”“灘頭”,這又不僅活畫出“漁夫”活動的場所,同時“漁夫”在那些場所里怎樣活動,以及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在活動,也不難想象。
在那么優雅的環境里打魚為生,固然很不錯,但如果只是一個人,就未免孤寂,所以還該有朋友。三四兩句,便給那位“漁夫”找來了情投意合的朋友。“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也是對偶句,卻先讓步,后轉進,有回環流走之妙。為了友誼,雖刎頸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頸交”。“漁夫”與人無爭,沒有這樣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寧靜,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機友”。對于“漁夫”來說,他最需要這樣的朋友,也正好有這樣的朋友,令人羨慕。這里用了兩個典故,“刎頸交”“忘機友”,前一典故出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后一典故出于《列子·黃帝》篇。李白亦有“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的詩句。用典贊美了寧靜無為、恬淡閑適的心境,來說明漁夫生活遠離人事傾軋,超脫豁達,不必為心計而操心,其意境與唐張志和隱居江湖相同。
一二兩句寫了“岸”“堤”“渡口”“灘頭”,意味著那里有江,但畢竟沒有正面寫江,因而也無法描繪江上景。寫“漁夫”應該寫出江上景,對此,作者不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時候寫最適宜。寫了“卻有忘機友”之后,他便寫江上景了。“點秋江白鷺沙鷗”,寫景美妙生動。用“秋”字修飾 江,點明了季節。一個“點”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說,那不過是:江面上有點點鷗鷺。如今變形容詞為動詞,并且給鷗鷺著色,便出現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僅就寫景而言,這已經夠高明了。但更高明之處還在于借景寫人。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正是指 “點秋江”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既表現“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古代詩人往往贊揚鷗鷺“忘機”。正由于他們認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心”,所以愿與鷗鷺為友。李白就說:“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黃庚的《漁隱》詩,則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為這只曲子的注腳。
結尾點題,點出前面寫的并非退隱文人,而是“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即使是不識字的煙波釣叟,也勝過人間萬戶侯。元代社會中的漁夫不可能那樣悠閑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視統治他的“萬戶侯”。不難看出,這只曲子所寫的“漁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樸幼年經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家人失散,跟隨他父親的朋友元好問逃出汴京,受到元好問的教養。他對元朝的統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卻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凈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贊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說“漁夫”“傲殺人間萬戶侯”,正表明他鄙視那些“萬戶侯”。說“漁夫”“不識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讀書識字的文人。古話說:“人生憂患識字始。”在任何黑暗社會里,正直的知識分子比“不識字”的漁夫會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難,更何況在“九儒”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這里的“傲”字,既有堅決不向黑暗社會妥協,保持高風亮節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風波千丈擔驚怕”,希圖逃世的思想。雖有其消極避世的一面,卻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那個時代投射在他們心靈上的暗影,抒發了他們的不平之慨。
這首小令語言清麗、風格俊逸,又表達了備受壓抑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當時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散曲家盧摯的《蟾宮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擬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樂以忘憂。蕩蕩悠悠,點秋江白鷺沙鷗。急棹不過黃蘆岸白蘋渡口,且灣在綠楊堤紅蓼灘頭。醉時方休,醒時扶頭。傲煞人間,伯子公侯。”其中好幾個句子都來自白曲,思想傾向也完全一致,不過所寫的不是漁夫,而是退隱江湖的官員。
作者簡介
白樸,元代戲曲作家。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恒,字仁甫。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幼年時蒙古軍攻占東京(今河南開封),父母離散,遂得元好問救助,幸免于難。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跡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與諸遺老詩酒往還,晚年仍歸北方。雜劇、散曲作品以綺麗婉約見長。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六種,今存《墻頭馬上》《梧桐雨》《東墻記》三種。另有詞集《天籟集》,清初楊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于集后,名《摭遺》,有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套。
故事介紹
白樸(1226—1306以后)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一并稱為“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游閑適,讀書問學,以便將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他只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隨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內士庶殘遭殺戮,財富遭到空前洗劫。戰爭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為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為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為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于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等人并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為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雜劇《梧桐雨》,內容講述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范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于是安祿山造反,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驛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貴妃自縊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長安后,一日夢中相見貴妃,后為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悵之至。此劇在歷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為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墻頭馬上》全名《裴少俊墻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代四大愛情劇”。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墻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后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為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后,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為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于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東墻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墻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雙調·沉醉東風·漁父》翻譯】相關文章:
《雙調·沉醉東風·漁父》賞析12-14
《雙調·沉醉東風·漁父》的課后練習08-13
《雙調·沉醉東風·村居》原文及其翻譯08-08
《沉醉東風·漁父》原文翻譯及賞析01-17
《雙調.沉醉東風》的賞析08-13
《雙調.沉醉東風》賞析04-11
「雙調」沉醉東風的課后習題08-13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的課后練習08-12
《沉醉東風·漁夫》的原文和翻譯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