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塞鴻秋·代人作》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塞鴻秋·代人作》賞析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戰西風幾點賓鴻至①,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②。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③,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④。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⑤。今日個病厭厭⑥,剛寫下兩個相思字。
注釋
①戰西風:迎著西風。賓鴻:即鴻雁,大雁。大雁秋則南來,春則北往,過往如賓,故曰“賓鴻”。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②南朝:指我國歷史上宋、齊、梁、陳四朝,它們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吳激《人月圓》:“南朝千古傷心事,還唱后庭花。”
③花箋:精致華美的紙,多供題詠書札之用。徐陵《玉臺新詠序》:“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
④霜毫:白兔毛做的、色白如霜的毛筆。
⑤一掃無瑕疵(xiá cī):一揮而就,沒有毛病。瑕疵:玉上的斑點。引申為缺點或毛病。
⑥病厭厭:病得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世說新語·品藻》:“曹蜍、李志雖現在,厭厭如九泉下人。”
譯文
迎著西風疏疏落落飛來北雁幾只,引起我回想起南朝興亡的千古傷心事。輔開華美的信紙,要寫幾句知心的話語,白白地讓我停住筆半天也沒有才思。往日興致高時,一揮而就毫無瑕疵,今天卻精神萎蘼不振,只寫下“相思”兩個字。
簡析
這是支傷物懷古的抒情小曲。鴻雁南飛與詩人流寓南方相似。“戰”字總領全篇,加強了感傷氛圍。傷心千古的南朝事,引起“寫幾句知心話”的欲望。秋風蕭瑟,鴻雁南飛,物候感人,詩人縱目于南朝傷心古事,而將焦點凝聚于元代現實社會,百感交集,終于只寫下“相思”二字。“相思”既是詩人情感高度凝聚的產物,又是對歷史對現實的感喟。
作者簡介
貫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詩人。他出身于維吾爾族貴族家庭,但自幼接受漢族文化熏陶,對詩文、散曲創作有很高的造詣。貫云石的作品題材廣泛,既有反映社會現實的,也有抒發個人情感的,風格獨特,深受后人喜愛。
創作背景
關于《塞鴻秋·代人作》的具體創作背景,歷史文獻中并未明確記載。但根據貫云石的作品風格和時代背景,可以推測這首曲子很可能是他在元代社會的動蕩、個人情感受挫的背景下創作的。曲中通過模擬一個失戀者的口吻,描繪了主人公在深秋季節見雁傷心而想給戀人寫情書,但最終百感交集只寫下“相思”二字的情景,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人們情感的復雜與無奈。
特色
情感真摯:全曲以主人公的深情為線索,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其內心的痛苦與掙扎,情感真摯動人。
借景抒情:曲中巧妙地運用了“西風”、“賓鴻”(大雁)等自然景象,營造了一種凄涼、蕭瑟的氛圍,與主人公的心境相呼應。
對比鮮明:通過“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與“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的對比,突出了主人公情感上的巨大反差和內心的痛苦。
語言優美:貫云石運用精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使得全曲意境深遠、韻味悠長。
賞析
《塞鴻秋·代人作》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優美的散曲作品。貫云石通過模擬一個失戀者的口吻,巧妙地將個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象相結合,營造了一種凄美動人的藝術效果。全曲處處曲筆,跌宕起伏,顯示了主人公感情的深婉;大量運用襯字,則應合了主人公的相思綿情。此外,曲中還通過對比手法和精煉的語言,將主人公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展現得淋漓盡致。整首曲子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元代社會情感和文學風格的重要窗口。
【《塞鴻秋·代人作》賞析】相關文章:
塞鴻秋·代人作賞析及譯文注釋05-30
塞鴻秋·代人作賞析及譯文注釋[集合]05-30
《塞鴻秋·春情》原文及賞析10-13
《代人作》唐詩賞析10-20
《塞鴻秋·春情》原文及翻譯03-21
《塞鴻秋·潯陽即景》譯文及注釋鑒賞03-30
《正宮·寒鴻秋》原文及注釋07-10
《雨中作》古詩賞析12-15
《席上作》唐詩賞析04-24
《春日偶作》唐詩賞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