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草·飲》的原文和翻譯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寄生草·飲》原文及翻譯
《寄生草·飲》是元曲作家白樸(一說是范康)的作品。此曲以《飲》為題,而在多方歌頌酒鄉的背后實寓藏著對現實的全面否定,它句句不離飲酒,其實“意不在酒”,而是借題發揮以抒寫其身世之恨、家國之痛,以表達其對現實的極端不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寄生草·飲》原文及翻譯,歡迎參考~
【原文】
寄生草·飲(作者:白樸)
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注解】
方何礙:卻有什么妨礙,即無礙。方,卻。
有甚思:還有什么思念?
糟醃:用酒糟醃漬。
醅淹:用濁酒淹沒。
曲埋:用酒麯埋掉。曲,通麯。
虹霓志:氣貫長虹
【譯文】
長醉以后沒有妨礙,不醒的時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醃漬了功名二字,用濁酒淹沒了千年來的興亡史事,用酒麯埋掉萬丈凌云壯志。不識時務的人都笑話屈原不應輕生自盡,但知己的人都說陶淵明歸隱田園是正確的。
【創作背景】
古來勸飲、縱酒之作可謂汗牛充棟,歷代皆有之。由于所處境遇不同,其情又各有所別。孔融嗜酒,是為自標風流;阮籍、嵇康縱酒,是因失意而強作放達;李白有濟世之志,卻不斷碰壁,志不得伸,于是借酒自wei;歐陽修詩酒放懷,乃為恣情所注。自古文酒不分離,詩與酒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更何況元朝統治者殘酷的政治壓迫,因而元代醉翁更多,醉歌殊狂,醉語益奇。白樸之系于文酒,也有著其特殊的底蘊和內涵。個人的遭逢離亂,“山河之感,禾黍之悲”,不能不使作家痛心疾首,憤恨滿腔。白樸的“勸飲”,正是充滿著家國之痛,興亡之感,似乎只有酒,才能排遣他心中的凄涼和愁悶。這正是白樸創作此詞的契機。
【作者簡介】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墻記》等。
鑒賞
從寫法上來看,這首小令篇幅很小,內涵又是非常的豐富,它耐咀嚼,有意味,格調別致,韻致獨出。作者緊緊圍繞著“勸飲”的題意,劈頭就觸及了題旨。先說“長醉”的好處,即是“勸”;繼而說明為什么要“勸”,無非是為了忘憂,將功名事、興亡事、凌云壯志一古腦都拋掉了,以求內心之平和;最后是評論屈原、陶潛的“是”與“非”,仍然緊緊扣在“飲”字上,全曲層次分明,敘議有致,一氣呵成,渾然無縫。看似隨意之作,實則皆明心跡,完全是有感而發。明人賈仲明挽白樸詞云:“洗襟懷剪雪裁冰,閑中趣,物外景,蘭谷先生。”(天一閣本《錄鬼簿》)這個評語不僅適用于白樸劇曲,也適于其散曲創作。閑而不閑,意在曲外,這正是白樸的高明之處。明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白樸曲“風骨磊磈,詞源滂沛,若大鵬之起北溟,奮翼凌乎九霄,有一舉萬里之志,宜冠于首。”“風骨磊磈”,是說白樸身世遭逢,幼經戰亂兵燹,胸中有無限積郁;“詞源滂沛”,是指白樸之曲造語多變,遣詞豐富,拈句自如;“若大鵬之起北溟”等語則是狀白曲的氣勢。白樸作品歷來被視為綺麗婉約一派,所謂“嬌馬輕衫館閣情,拈花摘葉風詩性”,然這首小令卻別出機杼,極饒自然樸素之趣。通篇如噴涌而出,不乏巧鑿,卻一絲痕跡不露,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整齊的對偶句式,生動自然。“糟腌”、“醅渰”、“曲埋”六字,同一意思,用詞各別,形成一組排比句式,避免了重復的感覺,同時語言簡易、淺顯,富于口語感。“不達”二句,將“不達”前置,便在形式上列出了一雙工對的句子;夸張的修辭手法,給人以形象的啟迪,平增無限機趣;雖是口語聲吻,又處處合于規矩,音韻流暢而富于節奏感,讀來朗朗上口。
【《寄生草·飲》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寄生草·飲》的原文和翻譯05-08
《寄生草·飲》原文及譯文09-05
草古詩原文及翻譯07-20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譯08-12
《詠草》原文翻譯及賞析10-29
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1-16
《初冬夜飲》古詩原文09-08
赤壁翻譯原文翻譯11-27
白居易《草》古詩翻譯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