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二首教案集錦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現代詩二首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現代詩二首教案1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這里所選的三首現代詩,它們在表現手法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見物起興”,并運用了比喻、反復、象征手法來表現詩歌的主題,詩中所寫的“樹”“高山柏”“椰子林”,它們都不是具體的人和事物的比喻,而是有著更為深廣的藝術內涵。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比較閱讀和教師的點析幫助學生理解詩中的藝術內涵。
【教學步驟】
一、導入:可以由上學期所學的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導入新課。
二、分別介紹三位詩人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對于詩人艾青則要求學生說出他的原名和代表作品。
三、放錄音示范朗讀,學生模仿朗讀,注意正音。
四、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歸納各首詩的大意,進而概括三首詩的中心意思。
教師歸納:《樹》——樹在大地的深處團結在一起,并不斷積蓄著力量,它象征著一個民族的即將覺醒。
《信念》——詩作先用比喻的手法,賦予信念一個具體的形象,在經過嚴格的考驗之后,這種信念變得更加堅強,而這種堅定的信念來自于對祖國深沉的愛。
《中國的土地》——第一節,寫中國的土地上因有著特別的自然景觀而變得“神奇”;第二節寫出了中國土地上人民的“美麗”。二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五、讓學生在朗讀中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的意義和作用,進而完成“探究·練習”第三題。
六、綜合研討三首詩。
1.結合“探究·練習”第一題比較這三首詩的思想內容。
討論:三首詩都寫到了土地和它上面的生長物,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嗎?
明確:《樹》中的“泥土”和《中國的土地》中的“土地”具有相同的意思。在艾青的眼中,他不僅看到了泥土上生長的樹,還聯想到泥土下面的樹根,并由此想象到一個民族的即將覺醒。而《信念》則通過懸崖的陡峭來顯示“高山柏”堅定執著的精神。
2.比較三首詩的表現手法。
討論:三首詩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從詩中找出例子。
明確:反復。如:《樹》中“一棵樹,一棵樹”;《信念》中“信念是一株樹,一株堅強的高山柏”;《中國的土地》中“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或連續反復,或間隔反復。
另外,《樹》一詩還以“樹”來象征一個民族,而《信念》則以高山柏來比喻信念,使之成為一個具體的形象;在《中國的土地》中,用“堅硬的核里,已綻開復興的契機”象征了一個偉大的轉型時期的到來。
七、通過對三首詩的比較歸納,引導學生了解新詩的基本特點:精練的語言、生動的形象、豐富的感情和優美的形式。
八、在反復誦讀、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這三首詩。
九、布置作業:理解詩中關鍵句子的含義或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學習現代詩歌,主要是通過誦讀來品味語言,感受形象,體會作者的感情。本課時主要通過朗讀、品味和感悟來實施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由過去所接觸的現代詩《冰心詩三首》,結合現代詩歌的特點導入。
2.介紹作者及詩歌創作的背景。
二、自主學習
介紹詩歌的學習方法,結合以下要求布置學生誦讀這三首詩。
1.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初步理解詩文。
2.畫出詩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和句。
3.找出自學中存在的問題。
三、進行詩歌誦讀比賽
四、品味、感受詩歌的形象和語言
學生分小組討論:三首詩分別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結合詩中的語言,初步感知這些形象及其特征。
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進行適當的點撥。如《樹》中“樹”的形象;《信念》中“高山柏”的形象。
五、重點研讀《中國的土地》
1.詩作描寫了“神奇的土地”上哪些事物?
2.土地上人的形象和性格是怎樣的?
3.結合創作背景,分析詩中“歡樂”“綻開復興的契機”的寓意。
六、梳理鞏固,小結課堂內容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詩歌的特點是精練的語言、生動的形象、豐富的感情和優美的形式。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的手段來表現。教學中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詩的感情和句式整齊、語言基本押韻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從詩歌的語言特點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示范朗讀第一首《樹》,初步感知現代詩的特點。
三、指導學生朗讀。
四、介紹作家艾青及詩歌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體味詩中的思想感情。
五、討論詩中所描寫的意象特征,從而認識作者所賦予“樹”的象征意義。
六、反復誦讀這首詩,注意讀準詩歌的節奏。
七、以同樣的思路,研讀《信念》和《中國的土地》。
八、布置作業:背誦這三首詩。
現代詩二首教案2
一、游戲導入
1.同學們,上課之前,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猜謎語的游戲。
任勞又任怨,
田里活猛干。
生產萬噸糧,
只把草當飯。
預設:牛。
同學們見過牛嗎?你印象中的牛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可以仿照老師這個句式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
這是一頭__的牛。
預設:這是一頭壯碩的牛,這是一頭勤勞的牛,這是一頭任勞任怨的牛……
2.我們來看看牛在作者徐志摩的眼中,又有什么不同?
匯總你搜集到的與作者有關的資料。
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3.出示課題,理解課題。(花牛歌)
二、課文賞析
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牛歌》這首詩歌嗎?喜歡的話就趕緊讀讀吧。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畫一畫:畫出本課的生字,多讀幾遍。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圓
4.認一認:出示生字,生詞,開火車認讀。
5.幫一幫:四人小組互讀課文,互相幫助指正。
6.比一比: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讀詩歌,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正確、流利。
一起和美麗的花牛做個游戲吧!
三、朗讀品味
(一)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帶著對花牛的喜愛之情,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花牛/在草地里/坐,壓扁了/一穗/剪秋羅。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朗讀過程中老師有些小建議:嘗試模仿花牛的動作;注意斷句。
(二)品味朗讀。
1.讀完了這首詩歌,你發現這是一頭怎樣的花牛?
預設:這是一頭調皮可愛的花牛、這是一頭會做夢的花牛……
2.小組之間交流一下小花牛在草地上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預設:在草地上坐、在草地上眠、在草地上走、在草地上做夢。
3.草地里坐。
(1)齊讀第1小節,圈出這一小節描寫的景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壓扁了一穗剪秋羅。
預設:花牛、草地、剪秋羅。
(2)說一說這一小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花牛壓剪秋羅
(3)壓扁了剪秋羅,可以看出花牛的什么特點?
預設:可以看出花牛的無拘無束。
朗讀時,要用舒緩的語氣,讀出花牛的悠閑自在。
(4)看到花牛壓扁了剪秋羅,你會對花牛說些什么?
預設:“小花牛,真淘氣,把剪秋羅都壓扁了。”
小組之間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匯報交流其他小節的收獲。
花牛:在草地上眠
在草地上走
在草地上做夢
4.在草地里眠。
在草地里眠,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
預設: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從“霸占”一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花牛與自然融合為一體,無拘無束。
“白云霸占了半個天”說明了什么?
預設:表明天朗氣清,作者的視線轉移到了天上。
花牛在草地上睡覺,身上的白色和白云融為一體。
5.在草地里走。
在草地里走,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這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景象?
預設:花牛甩尾圖。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說明了什么?
預設:說明作者觀察仔細,也說明了花牛的悠閑自得。
6.在草地里做夢,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
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預設:這一段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夕陽落山說成太陽偷渡,非常形象生動、富有情趣。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花牛做夢圖。
猜一猜花牛會夢到什么?
預設:天空真美啊!青草的味道真是太美味啦!
7.再讀課文:從《花牛歌》中你感受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預設: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將花牛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生動地展現,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四、感悟提升
1.小組討論一下:嘗試為這幾小節起個好聽的名字!
預設:花牛壓剪秋羅圖、云下花牛眠圖、花牛甩尾圖、花牛夢中見夕陽圖。
2.小組之間討論一下: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
句式整齊:這首詩共有4小節,每一小節只有兩句,而且開頭都是“花牛在草地里……”,句式非常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詼諧幽默:這首詩用詞非常有趣,“壓扁”“霸占”“偷渡”貶詞褒用,把事物寫得可愛、生動。
結構簡單:全詩語言通俗易懂、簡單明快。作者以孩童幼稚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花牛,描述花牛,不過分追求思想的深刻和復雜,也不過分追求語言的華麗。
3.你還知道哪些帶有“牛”字的成語?
預設:九牛一毛 汗牛充棟 牛毛細雨 對牛彈琴 牛高馬大 九牛二虎之力 風馬牛不相及 庖丁解牛 初生牛犢不怕虎 牛頭不對馬嘴 牛刀小試 氣沖斗牛 目無全牛 牛鬼蛇神……
五、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現代詩二首》”,一起來闖關吧!
現代詩二首教案3
一、課前解析:
關注文本:本課選擇了兩首現代詩:《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第一首描寫了秋江傍晚,余暉浸染的絢麗美景;第二首描繪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閑暇愜意的生活圖景。兩位詩人通過優美的文字、獨特的意境,帶給我們生動的畫面和美的感受,也給讀者在文字中以極大的想象空間。
關注語言:《秋晚的江上》,行文巧妙。全文未用“秋”“晚”任何一字,就在詩歌中做出了回應:“秋”字呼應詩中“頭白的蘆葦”,點出了季節;“晚”字呼應詩中的“歸鳥”“斜陽”,點出了時間。
《花牛歌》每一節寥寥數語,卻都是一幅畫:花牛坐在草地上,壓扁了剪秋蘿;花牛在草地里睡覺,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動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夕陽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詩中四幅畫面動與靜交替變化,呈現了一種律動之美,也展現了一頭可愛俏皮、悠閑自在的花牛。詩歌一節一韻,云隨情生,朗朗上口,將花牛自由、俏皮、悠閑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巢、葦”等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像,能說出詩中描繪的景物和畫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閑。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像,能說出詩中描繪的景物和畫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閑。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教師范讀,引入課題
1.教師范讀
教師提問: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首現代詩。同學們,這兩首詩歌,你喜歡哪一首呢?為什么?
預設1:我最喜歡第二首《花牛歌》,這頭花牛的生活可真是自由自在啊!
預設2:我喜歡第一首,鳥兒、蘆葦,江面,感覺特別遼闊。
2.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認讀生字
1.自由朗讀,提出要求:
教師: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一讀詩歌,對于要求會認的二類字,請你多讀幾遍,記住它的樣子。
2.指名讀詩,重點關注以下二類字
巢 葦 羅 眠 霸 占
三、體會詩歌,展開想象
1.小組學習,描述畫面
教師:這兩首詩都是現代詩,用寥寥數語,就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畫卷。請大家在小組中朗讀詩歌,把你想象到的畫面,描述給同學聽。(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進行提問,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全班交流
預設:
《秋晚的江上》
教師:請大家用筆畫出詩中描繪的景物。
預設:鳥兒、斜陽、雙翅、江、蘆葦
教師追問:這首詩歌一共有兩個小節,像《走月亮》一樣,你能不能給每一個小節起一個名字呢?
預設1:第一小節寫了鳥兒回家。可以叫做“鳥歸圖”。
預設2:第二小節寫了夕陽西下,可以叫“夕陽圖”。
教師提問:那我們一起先來欣賞“鳥歸圖”。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預設1;小鳥們累了,可是小鳥們在在回家的時候仍然不忘記帶上斜陽。他們和夕陽是好朋友。
預設2:紅紅的太陽掛在天上,一群小鳥飛來,馱著夕陽往家的方向飛去。
教師過渡:可是,沒馱穩,瞧,夕陽掉進了江里。再來看夕陽圖,你們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呢?
預設1:小鳥們你追我趕,打打鬧鬧,一不小心把夕陽掉了下來。江面上一下子就被染成了紅色。
預設2:江面旁邊的蘆葦,也被映照成了紅色了。
教師小結:鳥和夕陽,江和蘆葦都在作者的筆下那么調皮而可愛,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小詩吧。
《花牛圖》
教師提問:花牛在在地上都干了什么呢?(設計意圖:看似簡單的問題,是在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結構)
預設1:花牛在草地里坐下來、在草地睡覺、在草里上走來走去,還在草地上做夢呢!
教師提問: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你讀到、想到的畫面呢?
預設1:一只肥碩的花牛,屁股肥肥的,在草地里一坐,就壓塌了一片剪秋蘿。
預設2:花牛玩累了,就直接在草地睡覺,抬眼一看,許多白云在天上飄來飄去。
預設3:吃飽了,睡足了的花牛,在草地里高興地走來走去,你們瞧它的小尾巴,甩來甩去,滴溜溜地轉圈圈。
預設4:天色漸漸晚了,小花牛睡著了,打了一個盹兒,做了一個夢。一眨眼的功夫,太陽就悄悄地落山了。
教師總結:同學們想象力太豐富了,這真是一只悠閑自在的花牛。請你們也嘗試著自己就是這只小花牛,來讀一讀這首小詩吧。
四、仿寫詩歌
教師:花牛在草地上還能做什么呢?請同學們使者說一說,寫一寫吧。
作業:
把這兩首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現代詩二首教案4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這首詩從整體框架上采用了當時流行的小詩體,小幅的描寫,簡潔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興的抒發,描繪出了江邊秋天黃昏時的景象。
《花牛歌》全詩四節,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將草叢中的花牛行動、景象巧妙生動地展現,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崇。
學情分析:
對學生進行詩歌的吟誦,進行詩的熏陶,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詩的種子,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教學時老師要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教學建議:
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詩歌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兩首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4.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感悟、聯想為主,以詩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導學生感受對大自然風景的喜愛。同時,運用多媒體音樂、畫面營造氛圍,讓學生獨立思考、獨自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愛大自然、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兩首詩的內容, 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難點
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準備:
教師: 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 搜集關于秋天的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說說《秋晚的江上》描繪了哪些景物,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
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用一幅畫導入: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引起學生思索。這樣美得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秋晚的江上》這首詩歌嗎?喜歡的話就趕緊讀讀吧。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畫一畫:畫出本課的生字,多讀幾遍。
4.認一認:出示生字,生詞,開火車認讀。
歸巢 馱著 斜陽 頭白 蘆葦 妝成 一瞬 紅顏
5.幫一幫:四人小組互讀課文,互相幫助指正。
6.比一比: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讀詩歌,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正確、流利。
三、研讀詩歌,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畫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反復練讀。
2.說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及原因,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每一小節詩寫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節。
2.教師示范,配圖配樂朗誦。
3.思考問題:『puxuewang.com』
(1)鳥兒要干什么?是怎樣的狀態? (鳥兒歸巢,倦了)
(2)“馱”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綺麗的想象)
4.配圖配樂齊讀。
(三)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讀第2小節。
2.學生說說這一小節描繪的畫面上出現了什么景物?
3.學生自主學習,在書中畫有關的景物,組內交流后匯報。
4.思考問題:
(1)“鳥翻雙翅,抖落斜陽”是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何好處?
(夸張;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妝”“紅顏”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擬人,“妝”“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一絲情趣、一絲生氣)
5.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6.指名誦讀、賽讀。
四、整體感受詩歌內涵
1.從詩中描繪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無比欣悅)
2.詩人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美的詩呢?(觀察,感受,描繪,想象)
3.過渡:讓我們用發現美的眼睛,充滿詩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閉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什么畫面呢?和同學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誦,升華情感
全班展示朗讀、賽讀。師生共同評價,評出“全班最佳朗讀獎”。
六、自悟自得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及學習感悟。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3.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上一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麗畫卷,這節課我們來讀一首徐志摩筆下描寫花牛的詩。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自讀感知。
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從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詩的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壓扁”“霸占”“甩”“偷渡”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
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領悟寫法:
(1)默讀詩歌,說說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
(3)師小結:
A.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一致)
B.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壓”“霸占”“甩”“偷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復。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為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品讀兩首詩歌,把握詩歌主旨。
二、加強詩歌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讀才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教師要利用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詩,進而感悟理解詩歌。四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以讀促思,以讀帶悟,以讀傳情,為學生今后學習詩歌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過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現代詩二首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巢、葦”等6個生字。
2.摘抄你喜歡的詩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學難點:掌握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寫詩的興趣。
教學課時:1課時
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巢、葦”等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重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點)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1.同學們,走過了春天,渡過了夏天,我們走進了帶著涼意的秋天,誰能說說提到秋天你會想到什么?
2.(落葉、豐收)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對秋天也是情有獨鐘的,在他們筆下是怎么樣描繪的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交流一下,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找到的關于秋的詩。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劉大白的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書:《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介紹作者
劉大白(1880—1932),浙江紹興人,原名金慶棪,現代著名詩人、史學家,我國新詩運動的重要倡導者之一。五四運動中,與經亨頤、陳望道、夏丐尊并稱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作有《舊夢》《賣布謠》《秋之淚》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代表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歸巢蘆葦剪秋羅睡眠霸占
(重點指導生字:巢:是翹舌音“cháo”,避免讀成“cáo”;
蘆:讀lú,不要讀成lǔ;
羅:“羅”和“蘿”是同音字,讀“luò”;
眠:不要讀一半,讀成“mín”;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2)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歸巢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斜陽回到自己的窩。
霸占偷偷通過封鎖的水域或區域,現多指偷越國境。
偷渡倚仗權勢占為己有;強行占據。
(3)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分小節讀詩文。
四、范讀詩歌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給你的印象。
(這是一首描寫秋天的新詩,歸鳥低飛,殘陽斜照,淺灘蘆葦,微風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2.出示課文掛圖,引導看圖。
五、自由讀詩,理解詩意
1.學生練習讀,教師相機指導評價。(出示詩歌指導讀)
2.賞析《秋晚的江上》這樣美的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①歸巢的鳥兒,盡管是裷了,還馱著斜陽回去。
“倦” “馱”體現了什么?
歸鳥倦了,這是詩人的想象,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鳥倦實際上也是人倦。而“馱”字,一方面是景致的進一步渲,另一方面也突出鳥倦的程度,因為馱是一種負荷,而馱的又正是太陽,包含著詩人對生活的體驗。
②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
鳥翻雙翅,抖落斜陽,這種夸張的描寫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
“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
(板書: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美景)
3.淘氣的花牛在草地里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聰明的你知道嗎?快來讀一讀吧。自由讀古詩《花牛歌》。這是一首贊美兒童的詩,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讀這首詩,你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誰來說一說。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詩人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的詩句語言,描寫了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覺。)(板書: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童趣)
六、指導朗讀
方法指導:朗讀的時候要表現出花牛的可愛,用輕松活潑的語氣去朗讀。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
2.指名朗讀,嘗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3.齊讀。(配樂)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談自己的發現。
七、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秋江的晚上》描寫了黃昏時的美麗景色,而《花牛歌》描寫了作者童年時的樂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首詩,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要求:只寫一個小節)
設計意圖:檢驗對詩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綜合能力的發展。
八、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一課,知道了詩人劉大白以清秀優美的語言,描繪出的是一幅超邁曠遠,奇異瑰麗,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鳥歸巢圖”,創造出的是一種意趣叢生,情味綿綿,耐人咀嚼的詩意境界,也體會到了詩人徐志摩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多搜集一些這樣的詩歌。
九、當堂檢測
1. 《秋晚的江上》描繪了哪些景物?
2. 《花牛哥》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十、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3現代詩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歸巢的鳥
斜陽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童趣
白色的蘆葦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詩歌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語感,其關鍵在于創設情景,在讀中感悟現代詩歌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感到很欣慰,雖然孩子們的發言并不是那么積極,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們蠢蠢欲動的心靈,只是他們還有些含蓄。從孩子精煉的發言中,我發現孩子已經懂得從大量的材料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時孩子們心中已經積淀了一定的情感。圍繞詩歌的中心,讓孩子對各種新詩內容的細節(關注詩的字、詞)進行進一步的感悟。一節課就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悄悄地的過去了,通過誦讀,感悟講解,分析,孩子們對兒童詩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點的體驗在讀中得到了升華,孩子們的情感通過讀而變現得淋漓盡致。
不足之處:
因為課的容量較大,一心想要讓學生對詩歌有個比較系統地了解,自己時間觀念又不強導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是要趕緊跟上時代的步伐,嚴格要求自己,上出實用高效的創新課。
現代詩二首教案6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奏和語調。
3.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體會詩歌的意境。
2.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學會寫詩歌。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生字和朗讀音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大自然中有很多美麗的景物,誰能說說你能想到哪些景物呢?它們美在何處?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欣賞過得景物。
3.師這就是你們眼中的景物啊,真美啊!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兩首寫景的現代詩,看看他們眼中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預習檢測
1.生齊讀生字,師訂正。
2.多媒體展示生字讀音及筆畫順序。
巢、葦、羅、眠、霸、占
3.生再讀生字并組詞。
三、初讀課文
1.生自由朗讀兩首現代詩,師引導讀的節奏。(《秋晚的江上》用舒緩的語調讀;《花牛歌》用活潑歡快的語調讀。)
2.生簡要概括出兩首詩歌的畫面。(黃昏秋江圖;花牛草地嬉戲圖。)
四、《秋晚的江上》文本探究
1.生圈出第一首詩中的形容詞和動詞。
2.師帶領生解讀文本。
(1)詩中出現了哪些意象?(鳥兒、斜陽、蘆葦)
(2)分析“馱”字的精妙。
①讓學生先理解“馱”字意思,并將自己想象成鳥兒,體會倦了的鳥兒與馱之間的關系和畫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自己代入文本中,做到邊讀邊想象邊體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②生自由回答,老師給予反饋。
③師出示答案:寫了夕陽西下,困倦的鳥兒要回家了。它們疲倦地飛著,斜陽就好像被它們馱在背上,形象寫出了鳥兒困倦的程度。同時也渲染了黃昏景色下的悲涼的美。
(3)“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中的“妝”是什么意思?這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兩種顏色對比有何作用?
①生分組討論交流,師巡視并給予指導。
②選組內代表回答問題,老師訂正引導。
設計意圖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交流討論,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拓和語言的表達,同時可以調節課堂的氣氛,讓課堂“活”起來。
③師出示答案:“妝”是指斜陽的余暉點染來蘆葦,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白紅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更加突出了江面景色的美麗。
(4)生齊讀《秋晚的江上》
五、《花牛歌》文本探究
1.師:這首詩從題目上我們就知道它是寫(花牛)的,你們讀一讀,看一看寫了花牛的哪些事情呢?
2.指名學生回答,師補充訂正。(板書:坐、眠、走、夢)
3.指導學生積累ABB式詞語。(滴溜溜、白茫茫、水汪汪、紅彤彤、亮晶晶……)
4.生齊讀積累的詞語。
5.理解“偷渡”的意思。(這里指太陽悄然落山的場景。)
6.這首詩歌在表達上有何特點?(這首詩共四節,每一節均以“花”字開頭,使詩歌顯得結構勻稱整齊,具有回環往復的韻律美。)
7.這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語言寫花牛在草地的活動,寓情于景,表達出詩人的童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六、課文主旨
《秋晚的江上》描寫了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所看到的江上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花牛歌》以活潑俏皮的語言生動地展現了草地里花牛行動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
一、課堂小結
自然中的美景無處不在,夕陽下的鳥兒,悠閑玩耍的花牛,它們都以美的姿態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去觀察生活,一定會發現美麗的風景。
二、推薦閱讀
《星星船》《弧線》《安慰》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讓學生邊讀邊體會意境美,并要求他們讀得正確、讀得流暢、讀得熟練,深入體會夕陽西下的美景,從《花牛歌》里體會到童趣,對學生的閱讀和情感體驗有很大幫助。如果我能把相關的音頻準備的更充分,會更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下一次備課中,我一定全面考慮,充分準備。
現代詩二首教案7
一、說教材
這兩首現代詩簡短,文字優美,容易理解。詩歌描繪的場景,平常可見 卻富有生機和色彩,簡單卻絢爛有趣。
二、說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詞語,置身詩境,分析詩歌的內涵。
2.體會詩的語言,感受詩中描繪的景物畫面之美。
3.通過詩文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詞語,置身詩境,分析詩歌的內涵是教學重點;
2.體會詩的語言,感受詩中描繪的景物畫面之美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方法、講讀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意境,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幾幅畫面,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上。你會怎么描繪這樣的畫面呢?? 歸納學生發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陽的余暉灑滿江面,歸巢的鳥兒從江面飛過,岸邊的蘆葦在微風中輕輕搖晃,這樣的圖景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劉大白先生的小詩《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詩歌。
1.了解作者。(課件展示)劉大白(1880——1932)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好友,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2.讀準字音。(課件展示)教師范讀(注意語速、語氣、語調),學生齊讀,小組互讀,指名讀,讀準字音,感受詩歌內涵。
(三)賞析詩歌。
1.思考感悟:(課件展示)(1)邊讀邊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什么景物?(歸鳥、斜陽、蘆葦)這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了歸鳥、夕陽、蘆葦。)
(2)詩歌中有哪些詞讓你印象深刻?(馱著、一翻、頭白、妝成、一瞬)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這些詞,也可以試著模仿其中的動詞,仔細品讀,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馱著”運載貨物,倦鳥將斜陽當貨物一般背負著回去,似乎并不輕松;“一翻”,翻的這個動作利索突然,頓時覺得鳥兒輕松了;“頭白”指白色的蘆花,“妝成”化妝裝扮,“一瞬”時間的短暫迅速,白色的蘆花在那一瞬間將自己裝扮成燦爛的紅色,過程跳躍突然,蘊含著驚喜的變化,將一瞬之景定格,意猶未盡。)
(3)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自由發言)? 總結:夕陽西下,鳥兒歸巢,掠過江面,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要點染了蘆葦,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被照得通紅。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課件展示)擬人手法的使用,使詩歌具有靈動的畫面感。將秋日夕陽西下的江邊美景渲染的美麗無比。夕陽下,歸巢的鳥兒,頑皮的馱著它,讓平常的景色出現了靈動,充滿了情趣,畫面動靜結合,色彩艷麗,充滿遐想。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將詩歌中描繪的畫面與同學一起交流。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組比賽讀詩歌。《秋江的晚上》無疑是一首非常絢麗的圖畫,那么接下來,我們要欣賞與之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詩了,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張圖片,說說你們會想到什么?(圖片展示)? 天清氣朗,一只花牛在草地上或坐或臥,或走或眠,這該是多么悠閑啊!這一幕在詩人眼里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詩人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初讀詩歌。
1.作者介紹(課件展示)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有些喜歡讀現代詩的同學可能對他有所了解。“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就是徐志摩的詩句。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極富浪漫,在他的筆下,花牛與草地這樣極樸實的畫面會變成什么樣呢?
2.讀準字音。(課件展示)教師范讀(注意語速、語氣、語調),學生齊讀,小組互讀,指名讀,讀準字音,感受詩歌內涵。
(三)賞析詩歌。
1.思考感悟:(課件展示)
(1)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羅、白云、太陽、山峰)(2)詩歌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坐、壓扁了、霸占了、滴溜溜、
偷渡了)放入詩中,反復品讀想象,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3)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自由發言)
總結:花牛在草地里坐著,壓倒了一穗剪秋羅;花牛在草地上睡了,天上飄著朵朵白云;花牛在草地上悠閑地走著,自得的甩著尾巴;花牛在草地里睡著了,太陽悄悄跑到了西山的山峰上。
2.詩歌解析:(課件展示)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給你什么感受?(自由發言)?這首是分為四個小節,分別描述了四個畫面,“壓扁了”“霸占了”“滴溜溜”“偷渡了”四個擬人化的詞使詩歌充滿了口語化和孩童般的意趣,作者奇妙的想象和巧妙的構思,將花牛、白云、太陽都刻畫的可愛頑皮,使全詩的畫面活潑靈動。
(四)拓展總結。
1.朗讀詩歌,想象畫面,感受魅力。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詩讀出來,評一評誰讀的更好。小組讀,齊讀。
2.欣賞郭風的現代詩《落葉樹》。(課件展示)
3.總結。(課件展示)
現代詩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意涵豐富,相較于古詩的內斂更強調自由開放和坦率陳述。這兩首現代詩簡單意趣,描繪的內容富有生機和色彩。這也是文字的魅力,幾句話,幾個字,便能構建出燦爛絢麗情緒豐富的世界。讀現代詩,我們要發揮想象,探索詩歌構建的畫面,才能更好領悟詩歌。
(五)課后作業。
1.預習新課。
2.和爸爸媽媽一起選擇寫景物的現代詩讀一讀。
現代詩二首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會認“巢、葦、羅”等6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感受童年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復朗讀詩歌,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4.通過詩文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感受童年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學難點】
反復朗讀詩歌,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歸納學生發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詩歌1.教師范讀
(注意語速、語氣、語調)
強調字音---一巢(cháo)
2.學生齊誦讀
第一遍,讀準字音。
第二遍,感受詩歌內涵。
(1)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
(2)指名朗讀,嘗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什么景物?
歸鳥、夕陽、蘆葦
在什么季節、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了歸鳥、夕陽、蘆葦
3.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作者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
4.欣賞《花牛歌》。這是一首贊美兒童的詩,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讀這首詩,討論詩意。
詩人描寫了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現了歸巢的鳥兒對自由的渴望、向往,對現實的抗爭。
6.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覺。)
三、小結:
秋晚的江上黃昏時的景色是美麗的,而《花牛歌》描寫了作者童年時的樂趣。
【板書設計】
晚秋的江上:歸鳥
斜陽
蘆葦—美景
花牛歌:睡覺
有趣
【教學反思】
《現代詩二首》(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這是一首描寫秋天的新詩,歸鳥低飛,殘陽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詩人徐志摩的作品,這首詩歌使我們體會到了童年時的樂趣。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讓我們在詩的世界里享受著生活的樂趣詩歌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語感,其關鍵在于創設情景,在讀中感悟現代詩歌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感到很欣慰,孩子們的發言并不是那么積極,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們蠢蠢欲動的心靈,只是他們還有些含蓄。
【現代詩教案】相關文章:
現代詩教案設計09-20
現代詩二首教案06-10
中國現代詩四首教案02-25
現代詩《雨巷》教案設計03-22
現代詩寄母親教案設計09-20
中國現代詩三首的語文教案03-08
現代詩二首教案8篇06-11
現代詩二首教案(8篇)06-12
語文中國現代詩四首教案03-07
高一語文現代詩歌鑒賞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