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1
崔光,本名孝伯,字長仁,高祖賜名“光”,東清河鄃人也。慕容白曜之平三齊,光年十 七,隨父徒代.家貧好學,晝耕夜誦,傭書以養父母。太和六年,拜中書博士,轉著作郎, 與秘書丞李彪參撰國書。甚為高祖所知待。常日:“孝伯之才,固今日之文宗也,”尋以本官 兼侍中、使持節,為陜西大使,巡方省察,所經述敘古事。還,以誄謨之功,進爵為伯。光 少有大度,喜怒不見于色,有毀惡之者,必善言以報之,雖見誣謗,終不自申曲直。皇興初, 有同郡二人并被掠為奴婢,后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贖免。高祖聞而嘉之。雖處機近,曾不 留心方案,唯從客論議,參贊大政而已。高祖每對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無意外咎 譴,二十年后當作司空。”其見重如是。又從駕破陳顯達。世宗即位,正除侍中。初,光與牽 彪共撰國書,太和之末,彪解著作,專以史事任光。彪尋坐廢。世宗居諒闇①,彪上表求成 《魏書》,詔許之,彪遂以白衣于秘書省著速。光雖領史官,以彪意在專功,表解侍中、著作 以讓彪,世宗不許。延昌二年,世宗幸東宮,詔光日:“令當為太子師傅。”光起拜固辭,詔 不許。即命肅宗出,從者十余人,敕以光為傅之意,令肅宗拜光。光又拜辭,不當受太子拜, 復不蒙許。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迎肅宗于東宮,安撫內外,光有力焉。正光元年冬,賜 光幾杖、衣服。二年春,肅宗親釋奠國學光執經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為司徒光表固辭歷 年終不肯受。光年耆多務,疾病稍增,而自強不已,常在著作,疾篤不歸。四年十月,肅宗 親臨省疾,詔斷賓客,中使相望,為止聲樂,罷諸游眺。十一月,疾甚,薨,年七十三。肅 宗聞而悲泣,儒者榮之。
(節選自《魏書》)
【注】①諒闇:居喪時所住的房子。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肅宗親釋奠/國學光執經/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為司徒/光表固辭/歷年終不肯受
B肅宗親釋奠國學/光執經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為司徒/光表固辭歷年/終不肯受
C.肅宗親釋奠國學光/執經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為司徒/光表固辭/歷年終不肯受
D.肅宗親釋奠國學/光執經/南面百僚陪列/夏四月/以光為司徒/光表固辭歷年/終不肯受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和六年”的“太和”是三國魏明帝曹睿的年號。中國封建政權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包括謚號、廟號、年號和尊號。文中的“延昌二年…‘正光元年”中的“延昌”“正光”都是指年號。
B.“拜中書博士”的`“拜”是授予官職,文言文中表示古代仕宦的詞語很多。如文中“轉著作郎…領史官”的“轉”“領”,分別為“調動官職…兼任官職”的意思。
C.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以后各朝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因時而異,文中的“進爵為伯”是說崔光的爵位升到了伯。
D.古代關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稱,不同的名稱是根據死者的身份而確定的。皇上死曰薨,王宮諸侯死日崩,大夫死日卒,士死日不祿,平民死日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祖經常稱贊崔光的文學才華,稱他為當時的文壇宗師,并很欣賞他的為政才能,在擊敗陳顯達后,正式升他為侍中。
B.崔光家里十分貧困,但是他十分好學。入朝為官后,很受高祖的重視優待,后因為制定策略的功勞進爵為伯。
C.世宗讓崔光擔任太子師傅時,崔光推辭,世宗未同意;后來世宗讓太子拜見崔光,崔光又拜謝推辭,不肯接受太子的的拜禮,又沒有被允許。
D.肅宗十分重視崔光,聽說崔光生病后,就親自到崔光家中去,又下詔說在崔光生病期間,禁止官員打擾他養病。
7.翻譯文中劃線句子。(10分)
(1)有毀惡之者,必善言以報之,雖見誣謗,終不自申曲直。(5分)
(2)光年耆多務,疾病稍增,而自強不己,常在著作,疾篤不歸。(5分)
參考答案
4.B
5.D
6.A
7(1)有攻擊誹x他的,他一定用好話回報,雖受誹x,始終不為自己辯白對錯。
(2)崔光年老而事務繁多,疾病逐漸增多,但他自我勉勵不停止,常住在官府中,病重時也沒有回家。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2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題。
張范,字公儀,河內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辭不受。性恬靜樂道,忽于榮利,征命無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議郎,遷伊闕都尉。董卓作亂,承欲合徒眾與天下共誅卓。承弟昭時為議郎,適從長安來,謂承曰:“今欲誅卓,眾寡不敵,且起一朝之謀,戰阡陌之民,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卓阻兵而無義,固不能久;不若擇所歸附,待時而動,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綬間行歸家,與范避地揚州。袁術備禮招請,范稱疾不往,術不強屈也。遣承與相見,術問曰:“昔周室陵遲,則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漢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廣,士民之眾,欲徼福齊桓,擬跡高祖,何如?”承對曰:“在德不在強。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若茍僭擬,干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術不悅。是時,太祖將征冀州,術復問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數千,敵十萬之眾,可謂不量力矣!子以為何如?”承乃曰:“漢德雖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挾天子以令天下,雖敵百萬之眾可也。”術作色不懌,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詣太祖,太祖表以為諫議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戩為山東賊所得,范直詣賊請二子,賊以陵還范。范謝曰:“諸君相還兒厚矣。夫人情雖愛其子,然吾憐戩之小,請以陵易之。”賊義其言,悉以還范。太祖自荊州還,范得見于陳,以為議郎,參丞相軍事,甚見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祖謂文帝:“舉動必諮此二人。”世子執子孫禮。救恤窮乏,家無所余,中外孤寡皆歸焉。贈遺無所逆,亦終不用,及去,皆以還之。建安十七年卒。 (選自《三國志·魏書》有刪節)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且起一朝之謀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 B.昔周室陵遲,則有桓、文之霸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雖由匹夫之資,而應霸王之功 雖大風浪不可鳴也,而況石乎
D.太祖自荊州還,范得見于陳 趙氏求救于齊
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張范“忽于榮利”的一組是( )
①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辭不受 ②征命無所就 ③乃解印綬間行歸家
④袁術備禮招請,范稱疾不往 ⑤范以疾留彭城 ⑥救恤窮乏,家無所余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組是( )
A.董卓作亂時,張范與張承想要集合徒眾與天下豪杰一起討伐董卓,后在其弟張昭的勸阻下作罷。
B.張范讓張承去見袁術,由于張承在言談之中沒有曲意逢迎袁術,致使見面不歡而散。從中可以看出張承“方正”的性格。
C.張范與張承的兒子同被盜賊劫持,張范前往賊穴營救,最終盜賊被他的仁義之言所感動,把兩個孩子都還給了他。
D.太祖每當出兵征戰,常常讓張范和邴原輔助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告誡曹丕若有所行動一定要向兩人咨詢,足見張范深得太祖器重。
7.把文言文閱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辭不受。(3分)
(2)救恤窮乏,家無所余,中外孤寡皆歸焉。(3分)
(3) 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雖由匹夫之資,而興霸王之功,不足為難。(3分)
參考答案
4.C((A項前句“且”,連詞,而且;后句“且”,副詞,姑且;B項前句“則”為連詞,才,后句“則”為“卻”;C.即使,D項前句“于”,在,后句“于”,向)
5.D
6.A(A.董卓作亂,張承想聚合親信與天下共起討伐董卓,并無哥哥張范。)
7.(1)太傅袁隗想要把女兒嫁給張范,張范推辭沒有接受。(要點:“妻”“辭”)(3分)
(2)張范救濟撫恤貧困的人,(以致)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物,本地和外地的.孤兒寡母都來投靠他。(要點:“救恤”,“中外”,“歸”)(4分)
(3)假如以道義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個人的力量,而成就王業,不足為難。
[參考譯文]:張范,字公儀,河內修武人。太傅袁隗想把女兒嫁給張范,范推辭不接受。他性格恬靜,樂于道義,淡泊名利,從不接受公薦。其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任命為議郎,又升任伊闕都尉。董卓作亂,張承想聚合親信與天下共起討伐董卓。張承之弟張昭時任議郎,恰從長安來,對張承說:“現在想討伐董卓,寡不敵眾,況且此事只是緣于一天偶然的商議,驅使田間的百姓作戰,士子沒有經常安撫,士兵沒有訓練,難以成功,董卓如果抵擋天下的討伐,得不到道義上的支持,其統治本來就不穩固、長久;不如先呆在一個地方等待時機行動,然后才能實現志向。”張承同意了張昭的建議,于是他解下印綬,辭官不做,從小路回到家鄉,與張范一同在揚州隱居。袁術準備好厚禮招請他們,張范假稱有病而不能前往,袁術沒有強逼他。然后派人請張承與他相見,袁術問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稱霸的桓、文二帝;秦國喪失法度,漢朝把天下接管過來而以法度治理。現在我擁有廣闊的土地.眾多的人口,想效法漢高祖主事,稱霸天下,你有何意見?”張承回答說:“稱霸之資在于道義而不在強大。假如以道義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個人的力量,而成就王業,不足為難。但是如果超越本分,自比在上位者,逆時而行,為人民所棄,誰能使他興旺發達起來?”于是袁術不高興。在這時,太祖將要進軍冀州,袁術又問他:“如今曹操要以弱兵三千,抗拒十萬大兵,真可謂不自量力,你認為結果會是怎樣呢?”張承于是說:“漢朝雖然不修文德,但是天命沒有改變,而今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即使抵抗百萬之眾也可以了。”袁術于是臉現怒色不高興,張承就離開袁術回到揚州。
太祖(曹操)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請張范。張范因為得病而留在彭城,他讓張承去見大祖。太祖表奏他為諫議大夫。張范之子張陵和張承之子張戩被山東強盜抓住,張范直接到強盜住所去要還二子侄,強盜只把張陵放回。張范謝道:“諸君把兒子相還,已經十分厚道了。但是以人之常情,雖然愛憐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卻可憐幼小的張戩,請把張陵換回張戩。”強盜被他的大義所感動,把兩個都還給了張范。太祖從荊州回來,張范得以在陳州見到他,任張范為議郎,參謀丞相軍事,張范非常得太祖的敬重。每當太祖征伐之時,常讓張范和邴原留在許都,輔佐太子。太祖對文帝(曹丕)說:“如有什么行動。一定要向這二人咨詢。”世子以子孫之禮相待他們。他經常救濟窮困人家,家中無多余的資財,遠近孤寡都投靠到他那里。別人對他的贈遺他從不反對,但也不用它們,等到他們走的時候,都把它們還回。張范在建安十七年去世。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3
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人也。父茲,有大節,不應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陳留,茲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異之,數詣茲議大事。從討董卓,戰于滎陽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
會奉詔命,聘貴人于魏,因表留臻參丞相軍事。追錄臻父舊勛,賜爵關內侯,轉為戶曹掾。文帝即王位,為散騎常侍。及踐阼,封安國亭侯。帝幸廣陵,行中領軍,從。征東大將軍曹休表得降賊辭,“孫權已在濡須口”。臻曰:“權恃長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偽辭耳。”考核降者,果守將詐所作也。
明帝即位,進封康鄉侯,加侍中。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關,絕其糧道。”乃以臻為征蜀將軍,假節督諸軍事,到長安,亮退。還,復職,加光祿大夫。是時,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數切深。及殿中監擅收蘭臺令史,臻奏案之。詔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惡其勤事也,誠以所益者小,所墮者大也。臣每察校事,類皆如此,懼群司將遂越職,以至陵遲矣。”
幽州刺史毌丘儉上疏曰:“陛下即位已來,未有可書。吳、蜀恃險,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無用之士克定遼東。”臻曰:“儉所陳皆戰國細術,非王者之事也。吳頻歲稱兵,寇亂邊境,而猶案甲養士,未果尋致討者,誠以百姓疲勞故也。且淵生長海表,相承三世,外撫戎夷,內修戰射,而儉欲以偏軍長驅,朝至夕卷,知其妄矣。”儉行軍遂不利。
臻遷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進爵長垣侯,邑千戶,封一子列侯。
(選自《三國志·魏書》,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數詣茲議大事 詣:拜訪。
B.及踐阼 踐阼:即位,登基。
C.臻數切深 數:數落,責備。
D.而猶案甲養士 案:通“按”,壓住。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人,因其父衛茲隨曹操戰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曹丕繼任魏王后任命衛臻為散騎常侍,稱帝后又封衛臻為安國亭侯。
B.征東大將軍曹休給曹丕送來表章,說得到了吳軍降將的口供,稱孫權已經來到濡須口,衛臻認為一定是敵軍因害怕而散布的謠言。
C.衛臻將殿中監擅自拘留了蘭臺令史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認為當初衛臻反對建造宮殿,自己已經收心,衛臻不應再管殿中監這件事。
D.毌丘儉上疏明帝說不如姑且用國中閑置的兵力,前去克定遼東,衛臻認為東吳連年舉兵,進犯邊境,應該尋找機會平定東吳而不是克定遼東。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太祖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4分)
(2)古制侵官之法,非惡其勤事也,誠以所益者小,所墮者大也。(4分)
4.文中哪幾件事能體現衛臻的深謀遠慮?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
參考答案:
1.答案 C解析 數:多次。
2.答案 D解析 衛臻沒有平定東吳的意思。
3.解析 (1)涉:經過。祠:祭拜。焉:代詞,他。(2)惡:厭惡。誠:確實。
(1)太祖(曹操)每次從郡境內經過,總是派遣使者前去祭拜(衛茲)。
(2)古代制定處置越權官員的法規,不是因為厭惡他們辦事太勤勉,確實是因為收益小而損失大啊。
4.答案 ①識破吳國降將的謊言。②建議派兵斷絕諸葛亮糧道。③反對出兵攻克遼東。
【參考譯文】
衛臻,字公振,是陳留郡襄邑縣人。父親衛茲,節操高尚,曾拒絕三公的征召。太祖(曹操)初次到陳留郡,衛茲就說:“平定天下的人,必定是這個人啊。”曹操也覺得衛茲很奇特,好幾次去他那里商議大事。(后來衛茲)跟隨曹操討伐董卓,戰死在滎陽。太祖(曹操)每次從郡境內經過,總是派遣使者前去祭拜(衛茲)。
正值(曹操)奉詔為漢獻帝到魏地挑選貴人,他借此上表讓衛臻留下來擔任參丞相軍事。為追念其父衛茲舊日的功勛,又賜封衛臻為關內侯,轉任戶曹掾。曹丕即王位后,任命衛臻為散騎常侍。等到當了皇帝,曹丕又封衛臻為安國亭侯。曹丕親臨廣陵,讓衛臻做中領軍,陪同前往。征東大將軍曹休上表,說得到了吳軍降將的口供,稱“孫權已經來到濡須口”。衛臻說:“孫權雖然有長江作依靠,卻也不敢和我軍抗衡,這一定是敵軍因害怕而散布的謠言。”待詳細審問降將后,才知道果然是吳軍守將制造的謠言。
明帝曹叡即位,衛臻被晉封為康鄉侯,加封為侍中。諸葛亮進犯天水,衛臻向明帝建議說:“應該派一支奇兵急赴散關,斷絕蜀軍糧道。”明帝就任命衛臻為征蜀將軍,授予他符節,讓他監督指揮這次軍事行動,剛到長安,諸葛亮就退兵了。衛臻回到洛陽后,繼續擔任原來的職務,又加封為光祿大夫。當時,明帝正熱衷于修建宮殿,衛臻多次懇切地規勸。等到殿中監擅自拘留了蘭臺令史,衛臻又把這事報告了明帝。明帝下詔說:“宮殿蓋不成,我已經收心了,你怎么又管起這事來了呢?”衛臻上疏說:“古代制定處置越權官員的法規,不是因為厭惡他們辦事太勤勉,確實是因為收益小而損失大啊。臣每天觀察這類事情,大多如此,我擔心將來各職司會逐漸越職,以至犯了大罪。”
幽州刺史毌丘儉上疏明帝說:“陛下即位以來,沒有做出得以書寫記載的業績。眼下吳、蜀倚仗地勢險要,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國中閑置的兵力,前去克定遼東。”衛臻對明帝說:“毌丘儉所說的都是戰國時代使用的瑣屑的計謀,并非成就王業者應該做的大事。東吳連年舉兵,進犯邊境,而我國仍舊按兵不動,休養將士,沒有最終尋找機會討伐它,實在是因為老百姓疲憊勞累的緣故。況且遼東的頭領公孫淵從小生長在海上,對遼東的統治已經延續了三代,他們對外安撫少數民族,對內整修武備習練戰陣,而毌丘儉卻想用一部分軍隊長驅直入,早上到達,晚上就回來,他的想法太狂妄了。”毌丘儉出兵果然失利。
(后來)衛臻升任司空,轉任司徒。正始年間,衛臻晉爵為長垣侯,食邑一千戶,他的一個兒子被賜封為列侯。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4
李沖,字思順,隴西人,敦煌公寶少子也。少孤,為長兄滎陽太守承所攜訓。承常言:“此兒器量非恒,方為門戶所寄。”沖沉雅有大量,隨兄至官。是時牧守子弟多侵亂民庶,輕有乞奪,沖與承長子韶獨清簡皎然,無所求取,時人美焉。
顯祖末,為中書學生。沖善交游,不妄戲雜,流輩重之。高祖初,以例遷秘書中散,典禁中文事,以修整敏惠,漸見寵待。遷內秘書令、南部給事中。
舊無三長,惟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沖以三正治民,所由來遠,于是創三長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覽而稱善,引見公卿議之。中書令鄭羲、秘書令高祐等曰:“沖求立三長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實難行。”羲又曰:“不信臣言,但試行之。事敗之后,當知愚言之不謬。”太尉元丕曰:“臣謂此法若行,于公私有益。”咸稱方今有事之月,校比民戶,新舊未分,民必勞怨。請過今秋,至冬閑月,徐乃遣使,于事為宜。沖曰:“民者,冥也,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調時,百姓徒知立長校戶之勤,未見均徭省賦之益,心必生怨。宜及課調之月,令知賦稅之均。既識其事,又得其利,因民之欲,為之易行。”太后曰:“立三長,則課有常準,賦有恒分;苞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何為而不可?”群議雖有乖異,然惟以變法為難,更無異義。遂立三長,公私便之。
遷中書令,加散騎常侍,給事中如故。尋轉南部尚書,賜爵順陽侯。沖為文明太后所幸,恩寵日盛,賞賜月至數十萬,進爵隴西公,密致珍寶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沖家素清貧,于是始為富室。而謙以自牧,積而能散,近自姻族,逮于鄉閭,莫不分及。
初,沖兄佐與河南太守來崇同自涼州入國,素有微嫌。佐因緣成崇罪,餓死獄中。后崇子護又糾佐贓罪,佐及沖等悉坐幽系,會赦乃免,佐甚銜之。至沖寵貴,綜攝內外,護為南部郎,深慮為沖所陷,常求退避,而沖每慰撫之。護后坐贓罪,懼必不濟。沖乃具奏與護本末嫌隙,乞原恕之,遂得不坐。(節選自《魏書·李沖列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長兄滎陽太守承所攜訓 訓:訓斥。
B.此兒器量非恒 器:才能。
C.而謙以自牧 牧:約束。
D.佐甚銜之 銜:怨恨。
答案:A。(訓:教導。)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以例遷秘書中散 農人告余以春及
B.顯祖末,為中書學生 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C.外人莫得而知焉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
D.文明太后覽而稱善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答案:D。(A項,介詞,按照。/介詞,把。B項,動詞,作。/介詞,替。C項,代詞,代李沖暗中把珍寶及皇帝所賜之物送往他的家中這件事。/兼詞,于此,在那里。D項,連詞,表順承關系。)
【參考譯文】
李沖,字思順,隴西人,敦煌公字寶最小的兒子。他很小的時候雙親就去世了,受到大哥滎陽太守李承的撫養教導。李承常說:“這小家伙才能氣度非同凡響,將成為我們家族的依靠。”李沖深沉儒雅,胸懷遠大,他哥赴任,李沖隨兄到任所。當時刺史太守的子弟們大都騷擾老百姓,有巧取豪奪的行為,只有李沖和李承的長子李韶極其清白,不向百姓索取財物,當時人都稱贊他們。
顯祖獻文帝拓跋弘末年,李沖做中書學生。他善于同朋友們相處,不隨便開玩笑或說不正經的事,同輩人都尊重他。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即帝位初年,按慣例升李沖為秘書中散,掌管宮中文書事務,因為他的行為嚴謹,作事機敏,逐漸受到寵信。升任內秘書令、南部給事中。
先前沒有設置黨、里、鄰三長,只有宗主督護制度,因此百姓被豪族隱庇,戶籍不實,五十家或三十家才立一個戶頭。李沖認為通過三正管理人戶,歷史已經很長了,因此創定三長制,把它上奏給執政者。文明太后看了過后,認為不錯,把李沖介紹給公卿太臣們來共同商量這件事。中書令鄭羲、秘書令高祜等人說:“李沖之請求設立“三長”,是想統一天下法令。這說起來似乎可以采納,但實際上難以推行。”鄭羲又說:“不相信我的話,那就試試看,等事情失敗之后,會知道我的.話沒錯。”太尉元丕說:“我認為這一法令若能推行下去,對公對私都有好處。”他們都說現在正是農活忙的月份,如果清查登記戶口,新遷戶和原住戶都沒有區別,老百姓一定會因煩擾而生怨氣,請求等這個秋天過后,到冬天沒農活的月份,再慢慢派人推行,比較合適。李沖說:“所謂民,就是冥,可心讓他們怎樣作,不可心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那樣作。假如不趁征發租稅的時候設置三長,百姓只知道設立三長清查戶口煩人,看不到平均徭役、減少賦斂的好處,心里定會有怨氣。應當趁收取租稅的月份進行,使百姓知道這將有平攤賦稅的好處,他們既知道置三長的事,又因此獲得好處,利用百姓的愿望,就容易推行。”文明太后說:“設立三長,租稅徭役就有一定標準,隱匿的人口就可以清查出來,僥幸逃避的人也將停止,有什么不可以的?”大家意見雖仍不一致,但只是認為變法實行起來不容易,更沒有其他反對的說法。于是便設置三長,公家和老百姓都稱道這樣方便。
李沖升任中令,加官散騎常待,南部給事中一職仍保留。不久轉任南部尚書,被賜以順陽侯的爵位。李沖受到文明太后的寵愛,日甚一日,賞賜的財物每月達數千萬錢之多,進其爵為隴西公,暗中把珍寶及皇帝所賜之物送往他的家中,外面的人無從知道這些事。李沖家一直清貧,這時才開始成為富家。但他作事謙虛,并以此自我約束,把積蓄的財物分散給別人,從姻親同族到同鄉同里的人,都得到他的施舍。
起先,李沖的哥哥李佐與河南太守來崇一起從涼州來到魏都城,他們倆平時有小矛盾,李佐因一次機會使來崇獲罪,來崇餓死于監獄中。其后來崇之子來護又舉報李佐犯有貪污罪,李佐與李沖等人均被逮捕入獄,碰到大赦,才免除罪罰,李佐因而痛恨來護。等到李沖受寵尊貴,執掌內外大權,來護為尚書南部郎,非常擔心會被李沖陷害,多次請求免官退避,但李沖總都安慰他。來護后來犯了貪污罪,擔心自己一定不能免死。李沖于是將自己與來護間的隔閡原原本本的向上作了報告,請求寬恕來護,來護因此沒被判刑。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5
《魏書·盧淵傳》
盧淵,性溫雅寡欲,有祖父之風,敦尚學業,閨門和睦。襲侯爵,拜主客令,典屬國。遷秘書令、始平王師。以例降爵為伯。給事黃門侍郎,遷兼散騎常侍、秘書監、本州大中正。 是時,高祖將立馮后,方集朝臣議之。高祖先謂淵曰:卿意以為何如?對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簡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淵曰:雖奉敕如此,然于臣。實有未盡。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淵不以介懷。
及車駕南伐,趙郡王干督關右諸軍事,詔加淵使持節、安南將軍為副,勒眾七萬將出子午。尋以蕭賾死,停師。是時涇州羌叛,殘破城邑,淵以步騎六千眾號三萬,徐行而進。未經三旬,賊眾逃散,降者數萬口,唯梟首惡,余悉不問。詔兼侍中。初,淵年十四,嘗詣長安。將還,諸相餞送者五十余人,別于渭北。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未幾,拜儀曹尚書。高祖考課在位,降淵以王師守常侍、尚書,奪常侍祿一周。尋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辭。
尋遭母憂,高祖遣謁者詣宅宣慰。服闋,兼太尉長史。高祖南討,又兼彭城王中軍府長史。尋為徐州京兆王愉兼長史,賜絹百匹。愉既年少,事無巨細,多決于淵。淵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外叛,淵覺其萌漸,潛敕諸戍,微為之備。屢有表聞,朝廷不納。陵果殺將佐,勒宿豫之眾逃叛。濱淮諸戍,由備得全。陵在邊歷年,陰結既廣,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黨,頗見執送,淵皆撫而赦之,惟歸罪于陵,由是眾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書監。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贈安北將軍、幽州刺史,復本爵固安伯,謚曰懿。
(選自《魏書 盧淵傳》,有刪節)
《魏書·盧淵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10、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B.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乎生。
C.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D.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車駕本指馬駕的車;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車,常用為帝王的代稱,顏師古曾注:凡言車駕者,謂天子乘車而行。
B.考課就是朝廷依照相關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內,對各級官吏進行考核,區別不同等級,予以升降賞罰。
C.謚,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與品德,而給予一個帶有贊美性質的稱號。
D.服闋的意思是守喪期滿除服。按照封建禮制,父母死后必須穿喪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喪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盧淵性情溫和文雅,崇尚學業,家庭和睦,后繼承侯爵位,官職屢有升遷,做了始平王的老師后,按照慣例降爵位為伯爵。
B.高祖要冊立馮氏為皇后,先征詢盧淵的意見,盧淵認為這是朝廷大事,應該擇日占卜再定奪,但他的意見未被皇帝接受。
C.盧淵對待叛亂的態度是誅殺首惡,寬宥其余。在羌人叛亂時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時均采取這種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機。
D.高祖考核在職官員政績時,盧淵被降職,并被罰了俸祿。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為母親去世的緣故,盧淵堅決地推辭。
13、把原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淵不以介懷。(5分)
(2)愉既年少,事無巨細,多決于淵。淵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民和。(5分)
《魏書·盧淵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0、A(根據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等來斷句。)
11、C(帶有贊美性質的稱號不正確,也有帶有批判性質的謚號。)
12、D(盧淵推辭豫州刺史之位,是因為母親年老,而非去世。)
13、(1)等到朝臣集中商議時,盧淵像以前那樣堅持自己的意見。馮誕深受皇帝寵信,對盧淵非常怨恨,盧淵不把它放在心上。(關鍵詞及、恨、介懷各1分,句意2分。)
(2)元愉年紀還小,事情不論大小,多由盧淵。決斷盧淵憑借誠信接人待物,深得東南一帶百姓的信賴。(關鍵詞無、御物、民和各1分,句意2分。)
《魏書·盧淵傳》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盧淵性情溫和文雅,清心寡欲,有祖父和父親的風范,崇尚學業,家庭和睦。他繼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屬國(主管外交事務的官職)。升為秘書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師。按照慣例降爵位為伯爵。供職黃門侍郎,叉升職兼任散騎常侍、秘書監、本州大中正。
這時,高祖將要冊立馮氏為后,將召集朝臣商議這件事。高祖先對盧淵說:你心里認為這件事怎么樣?盧淵回答說:這件事自古以來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應該擇日卜問。高祖說:冊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決。盧淵說:雖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確實有想法。等到朝臣集中商議時,盧淵像以前那樣堅持自己的意見。馮誕深受皇帝寵信,對盧淵非常怨恨,盧淵不把它放在心上。
等到高祖南征的時候,趙郡王元干督管關右各路的軍事,下詔封盧淵持節領軍,安南將軍為副將,統帥士兵七萬人準備從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蕭賾死了,停止進軍。此時涇州的羌人叛亂,攻城掠地,盧淵率六千步兵、騎兵,號稱三萬,緩緩地進軍.不到三十天,叛賊們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數萬人,盧淵只將叛賊頭目斬首,其余的都不問罪受詔命兼任侍中。當初,盧淵十四歲時.曾到長安。將要回來時,為他餞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邊分別。有看相的扶風人王伯達說:各位都不如這盧淵,雖然他的官位與實際不符,但德行聲譽特別高,名望超過宰相。二十多年后,必當掌控關右地區,希望不要忘了我們。此次關右之行,看相的已經年過八十,到軍門求見,與盧淵敘說一生經歷。不久,盧淵被任命為儀曹尚書。高祖考核在職官員政績,給盧淵降職,憑借王師的身份擔任守常侍、尚書,罰一年的常侍俸祿。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盧淵以母親年紀大了為由堅決推辭。
不久盧淵母親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盧宅宣旨慰問。守喪期滿,兼任太尉長史。高祖南征,又兼任彭城王中軍府長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長史,皇帝賞賜他一百匹絹,元愉年紀還小,事情不論大小,多由盧淵決斷。盧淵憑借誠信接人待物,深得東南一帶百姓的信賴,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叛亂投敵,盧淵察覺到此事苗頭,秘密地命令各處邊將,暗中防備這件事。盧淵多次上表報告朝廷,朝廷沒有采納。沈陵果然殺了副將,脅迫宿州豫州的軍隊叛逃。沿淮一帶各邊關,由于事先有準備得以保全。沈陵在邊關多年,私下結交的范圍很廣,兩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動蠱惑。沈陵的余黨,很多被逮捕押送過來,盧淵都加以撫慰赦免,只將罪行歸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來。
景明初年,被授予秘書監,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歲,追贈安北將軍、幽州刺史,恢復原來的爵位固安伯,謚號為懿。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答案02-07
文言文閱讀《周處》閱讀答案06-14
文言文《口技》閱讀及答案11-25
王冕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8-08
曾子殺豬文言文閱讀答案01-14
《項羽》閱讀答案及文言文翻譯03-23
趙普文言文閱讀答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