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精選5篇)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 1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屬文,上書李煜,署弘文館校書郎。時改當涂縣為雄遠軍,以羽為判官。宋師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為太子中舍。
太平興國六年,受詔詣瀛州覆軍市租,得隱漏數萬計。因上言:“本州錄事參軍郭震十年未代河間令即墨未滿歲遷秩有司調選失平疏遠何由聞達請罪典司以肅欺弊。”上賜詔褒諭。復命,遷太常博士,改膳部員外郎。丁外艱①,起復②蒞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職官頗眾,愿省□半,可以責成,仍條列利病凡二十事。詔下有司詳議,皆以為便。時北邊多警,朝議耕戰之術,以羽為河北東路營田副使。
淳化四年,并三部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領堆積,吏掾為奸,雖嘗更立新制,未為適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縣為十道,兩京為左右計,各署判官領之。”制三司使二員,以羽為左計使,董儼為右計使,中分諸道以隸焉。未久,以非便罷。丁內艱①,起復②,加給事中。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 閱讀答案。
咸平四年,以疾解職,拜禮部侍郎。謝日,召升便殿,勉□醫藥。月余卒,年五十八。
羽涉獵史傳,好言事。淳化中,許王暴薨。或有以宮府舊事上聞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將窮究之。羽乘間上言曰:“漢戾太子竊弄父兵,當時言者□其罪當笞耳。今許王之過,未甚于是。”太宗嘉納之,由是被劾者皆獲輕典。嘗建議有唐以來凡制詔皆經門下省審,有非便者許其封駁,請遵故事,擇名臣專領其職。迄今不廢。
羽強力,有吏干,尤小心謹事。太宗嘗謂左右曰:“羽有心計,亦明吏道,但無執守,與物推移耳。歷劇職十年,始逾四十,須鬢盡白,亦可憐也。”羽出入計司③凡十八年,習知金谷之事,然頗傷煩急④,不達大體。(選自《宋史·列傳第二十六》,有刪改)
【注】①丁外艱:子遭父喪或重孫遭祖父喪;丁內艱:子遭母喪或重孫遭祖母喪。文章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 閱讀答案出自D.①之②而③因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州錄事參軍郭震/十年未代河間令/即墨未滿歲遷/秩有司調選失平/疏遠何由聞/達請罪典司/以肅欺弊
B.本州錄事參軍郭震十年未代/河間令即墨/未滿歲遷/秩有司調選失平/疏遠何由聞達/請罪典司/以肅欺弊
C.本州錄事參軍郭震/十年未代河間令/即墨未滿歲遷秩/有司調選失平/疏遠何由聞/達請罪典司/以肅欺弊
D.本州錄事參軍郭震十年未代/河間令即墨未滿歲遷秩/有司調選失平/疏遠何由聞達/請罪典司/以肅欺弊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羽少時便能寫文章,后來通過上書給李煜而得到賞識,獲得弘文館校書郎的職務,又因會寫文章做了雄遠軍的判官。
B.魏羽在做官的過程中,曾經先后遭父喪、母喪,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喪期未滿時便下詔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將三部并為一司,雖采納了魏羽的建議,但最終還是沒能解決過去三司公務堆積、官員犯科的弊病。
D.魏羽為人堅忍有毅力,做事謹慎。皇上認為他有智謀,也熟悉當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錢財的影響。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宋師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為太子中舍。(4分)
②今許王之過,未甚于是。(3分)
(2)從文中找出能體現魏羽“有吏干”的.兩個具體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C 6.A 7.D 8.A 9.(1)①宋朝部隊渡過長江來到雄遠軍境內,魏羽率領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為太子中舍。
②現在許王的過錯,并沒有比這個更過分(厲害)。
試題分析:(1)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和詞類活用等,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以”“擢” “出其境” “甚”;介詞結構后置句。
(2)①上疏言三司職官頗眾,愿省其半,可以責成,仍條列利病凡二十事。詔下有司詳議,皆以為便。②受命去軍中審查租稅問題,發現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員的調動挑選有失公平,請求朝廷對主管人員進行嚴查以肅清欺騙的弊病。③當皇上打算要嚴查許王案時,魏羽借漢朝太子的例子進言,讓皇上對相關人員從寬處罰。④嘗建議有唐以來,凡制詔皆經門下省審,有非便者許其封駁,請遵故事,擇名臣專領其職,迄今不廢。
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 2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
閱讀理解:
1. 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有一老父衣粗衣( )
(2)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 )
(3)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 )
(4)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 )
2. 翻譯下列句子。
(1)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2)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
3. 文中老父提出的`“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對孫叔敖有何啟示?
4. 讀完此文,你認為孫叔敖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案:
1. (1)穿;(2)使……端正;(3)離開;(4)禍患。
2. (1)楚王不了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吊喪,莫不是有什么話要指教吧?
(2)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
3. 這三點啟示孫叔敖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廉潔奉公,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
4. 孫叔敖是一個虛心求教、禮賢下士、善于納諫、清正廉潔的人。
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 3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閱讀理解:
1. 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范仲淹二歲而孤(孤:幼年喪父)
(2)去之南都入學舍(去:離開)
(3)或夜昏怠(或:有時)
(4)輒以水沃面(輒:就)
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
譯文:長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動流淚辭別母親。
(2)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譯文:于是精通六經的要義,慷慨激昂有了治理天下的志向。
3. 范仲淹“遂大通六經之旨”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
答: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
4. 從范仲淹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答:學習范仲淹刻苦勤奮、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品質。
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 4
南山,勝景之地也。山有奇峰怪石,茂林修竹。又有清泉流瀑,映帶左右。
余與友數人,游于南山。步至山腰,見一古寺,殿宇宏偉,香煙繚繞。入寺,瞻佛像之莊嚴,感佛法之玄妙。
出寺,復前行。至山頂,極目遠眺,山川之美,盡收眼底。白云飄蕩,如輕紗之覆山巒;飛鳥翱翔,似精靈之舞天際。
乃坐于石上,談古論今,暢所欲言。或論詩文之妙,或議世事之變。興之所至,忘乎所以。
既而日暮,乃歸。歸途中,猶念南山之景,美不勝收,遂記之以文。
問題:
1. 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思。
勝景之地也( )
映帶左右( )
瞻佛像之莊嚴( )
極目遠眺( )
2. 翻譯下列句子。
余與友數人,游于南山。
白云飄蕩,如輕紗之覆山巒;飛鳥翱翔,似精靈之舞天際。
3. 作者在南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4. 作者游南山后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1.
勝景之地也(美好的景色)
映帶左右(圍繞)
瞻佛像之莊嚴(觀看)
極目遠眺(盡,用盡)
2.
我和幾個朋友,在南山游玩。
白云飄蕩,如同輕紗覆蓋著山巒;飛鳥翱翔,好像精靈在天空中飛舞。
3. 作者看到了奇峰怪石、茂林修竹、清泉流瀑、古寺、佛像、白云、飛鳥等景色。
4. 作者游南山后,覺得南山景色美不勝收,心中十分愉悅,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來記錄這次游玩。
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 5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問題:
1. 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思。
學不可以已(停止)
雖有槁暴(即使)
聲非加疾也(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假輿馬者(借助)
2. 翻譯下列句子。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3. 文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舉例說明。
比喻論證,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等,以自然現象和事物比喻學習可以提升人的道理。
對比論證,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過對比突出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重要性。
4. 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學習的認識。
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學習要善于借助外物,同時要積累善行養成品德。在學習過程中,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文言文的閱讀的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答案02-07
《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答案01-09
王冕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8-08
詠雪文言文閱讀答案02-04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1-15
文言文閱讀《周處》閱讀答案06-14
文言文《口技》閱讀及答案11-25
文言文閱讀:《在衡遇鬼》翻譯及閱讀答案02-22
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04-18
《隆中對》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