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范雎說秦王》文言文閱讀
范雎說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 )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 )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①之間。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②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于菱水③,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④,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為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藺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⑤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 )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選自《戰國策·秦策五》)
【注釋】①骨肉:這里指宣太后與秦昭王的母子關系。②厲:通“癩”。③菠水:即溧水,在今江蘇省西南部,鄰近安徽省。④蒲服:同“匍匐”。⑤ 慁(hùn):打擾,煩勞。
5.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庭迎 庭:通“廷”,在朝廷上
B.范雎謝曰 謝:道歉
C.皆匡君之事 匡:糾正
D.無以餌其口 餌:食物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餌”是“喂”的意思。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解答此類題可利用朗讀時語音的不同或停頓辨析。一個詞的詞義和語音之間是有一定的關聯的。一個詞它的語音不同,這個詞所表示的詞義也必然會有所不同。也可利用上下文語境辨析。詞義不是單一的,它具有多義性,但當這個詞語放到具體的語句中時,它的意義大都會單一化。因此,在具體的語句中,一個詞的確切意義可以辨析出來。還可利用比較互證法。通過詞與詞之間意義的關系和多義詞諸義項的關系對比,較其異,證其同,達到探求和判定詞義的目的。
6.將文言虛詞依次填人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組是
A.以 而 所以
B.乃 與 有以
C.乃 而 有以
D.以 與 所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第一處“何以”是一個固定結構,即“以何”表示“用什么;怎么”的意思;“與”與“俱”表示“和……在一起”的意思;“所以”表示“·........的原因”,“有以”是“有道理;有規律”的意思,顯然此處應為“所以”。
【思路點撥】文言虛詞的辨析六法:①詞性分析法。從詞性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性,如“之”有代詞、助詞、動詞三種詞性。通過分析詞性,以理解其意義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關系、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律等方面入手。③溫故求新法。我們應盡量回顧過去學過的有關虛詞的例句及有關知識,將這些例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從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虛詞的用法。④語境判定法。一個虛詞往往有多種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須根據上下文來確定。⑤語法切入法。即通過分析句中的語法結構去理解虛詞在句中的用法。⑥標志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如能掌握課文或成語中出現過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標志性虛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請范雎賜教,范雎接連三次說“好,好”,卻義不具體陳述,主要是他認為自己客處他鄉,與秦王關系疏遠,想要面陳卻不知秦王的心意。
B.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關系牛疏。文王卻一與他交談,就任命他做太師,最終,據有大下而成為帝王。
C.范雎擔心自己像伍子胥那樣進獻謀略,卻被禁閉起來,義擔心自己會得到像箕子、接輿那樣裝作發狂的恥辱,因而不敢向秦王陳述自己的意見。
D.范雎認為秦王上怕太后的嚴厲,下受奸臣的偽裝迷惑,沒法洞察奸佞,可能會導致王室覆火,自身陷于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他最感到害怕的。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由“臣何憂乎?”“臣又何恥乎?”可以看出。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的思路是:先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再把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8.下列用“/”給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B.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C.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D.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A 解析:先通讀語句,弄清大意;再抓住“言”“患”“亡”“漆身”“披發”“不足”等動詞,名詞,固定結構來斷句。
【思路點撥】文言斷句的思路是: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再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逐步分割語句;要借助標志,巧妙斷句,如看虛詞,找對話標志詞,分析修辭手法,重視名詞和代詞;還可以利用句式特點輔助斷句。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獨恐臣死之后,大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4分)
譯文:
(2)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6分)
譯文: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⑴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見我因盡忠而死,所以閉口不言,停步不前,沒有人肯到秦國來而已。⑵秦昭王長跪著說:“先生,這是什么話呢!秦國地處偏遠,寡人又愚昧無能,有幸承先生到來,這是上天讓寡人得以麻煩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廟啊”。 解析:⑴“獨”,只是;“蹶”,死;“杜口”,閉口不言;“裹足”,停步不前;各1分。⑵“跽”,長跪;“僻遠”,地處偏遠;“愚不肖”,愚昧無能;“幸”,有幸;“慁”,麻煩;各1分,句式1分。
【思路點撥】考生要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于原文。原文講的是什么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后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要文通字順,不能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至于雅,則是比較高的要求,指的是譯成的現代漢語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不但能忠實于原文,還能把原文的意蘊較好地傳達出來,文筆流暢優美。
參考譯文: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里迎接,恭敬地執行賓主的禮節。范雎稱謝辭讓。
這一天秦王接見范雎,看到那場面的人無不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呢?”范雎說:“是,是。”過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教,范雎說:“是,是。”如此反復再三。
秦王長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
范雎表示歉意說:“我不敢這樣啊。我聽說當初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身分只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垂釣罷了。像這種情況,他們關系可說是生疏的。后來呂尚以一席話而被文王任為太師,請他同車一起回去,這是因為他們交談得很深啊。所以文王果真憑借呂尚獲得成功,終于據有天下而成為帝王。當時假如文王因為跟呂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談,這樣周就談不上有什么天子的道行,文王、武王也就不可能建立他們的帝王大業了。如今的我,只是個客處他鄉的人,與大王關系疏遠,而我所想要面陳的,又都是糾正國君偏差錯失的事,涉及到與您有骨肉之情的人。我愿意表達自己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再三發問而我不回答,就是這個原因。我并非有什么畏懼而不敢進言,我知道,今天說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我也不敢因此而畏懼啊。大王真能實行我的意見,死不足以成為我的禍患,流亡不足以成為我的的憂慮,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裝作發狂,不足以成為我的恥辱。五帝這樣的圣人最終死了,三王這樣的仁人死了,五伯這樣的賢人死了,烏獲這樣的力士死了,孟奔、夏育這樣的勇士也死了。死,是人無法避免的。處在必有一死的情勢下,可以對秦國稍為有些益處,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我還擔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關,夜間趕路,白天隱蔽,到了菱水,沒有什么東西可吃,跪著爬著向前行,在吳市討飯,最終他使吳國振興,吳王闔廬成為霸主。假如我的進獻謀略能像伍子胥那樣,就是把我拘禁起來,終身不再見到大王,只要我的這些主張實行了,我還憂慮什么呢?箕子、接輿他們,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裝作發狂,可是他們對殷朝、楚國并無好處。假如我可以跟箕子、接輿有相同的行為,渾身涂漆可以對我的賢明君主有所幫助,這就是我最大的榮耀了,我又有什么可覺得恥辱的呢?我所害怕的,唯恐我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我盡忠而招殺身之禍,因此閉口緘默,裹足止步,沒有人再愿到秦國來罷了。大王您上怕太后的嚴厲,下受奸臣的言行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行動擺脫不了權臣的束縛,始終受到蒙蔽,沒法洞察奸佞,如此下去,大則導致國家覆滅,小則自身陷于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才是我所擔心害怕的啊!至于那些個人受困遭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禍殃,我是不敢害怕啊。我死了而秦國能夠治理好,比活著更有意義。”
秦王挺直上身跪著說:“先生這是什么話!秦國地處荒僻,寡人又愚昧不賢明,先生竟能光臨此地,這是上天要寡人來煩勞先生,從而使先王的宗廟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夠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是上天賜恩于先王而不拋棄他的兒子啊。先生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事無論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毫不保留地全都教導寡人,不要懷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兩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