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 1
【甲文】曹劌論戰(節選)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節選)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⑴齊師敗績( )⑵再而衰( )
⑶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⑷面刺寡人之過者( )
小題2:下面加點詞詞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一鼓作氣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B.戰于長勺皆以美于徐公
C.上書諫寡人之過者北山愚公者D.王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小題3:下列句中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吾/視其轍亂B.臣/誠知不如/徐公美C.若夫/淫雨霏霏D.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小題4:翻譯:
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
⑵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4分)
小題5:魯國長勺之捷與齊國“戰勝于朝廷”皆得力于“智臣”,請結合選文,分別簡述曹劌和鄒忌的智慧表現。(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⑴軍隊潰敗;⑵第二次;⑶偏愛;⑷當面指責(各1分,共4分)
小題2:A.(2分)
小題3:B(2分)
小題4:⑴大國難以預料他們的情況,恐怕(齊軍)在那里有埋伏。(3分,“測”、“焉”、“伏”各占0.5分)
⑵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朝廷里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之后,偶爾有人進諫。滿一年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3分,“門庭若市”、“時時”、“間”、“期年”各占0.5分)
小題5:(3分,意對即可)示例:曹劌的智慧表現在他指揮作戰謀慮周密,能夠針對敵我雙方的實際,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選擇“彼竭我盈”之際反擊、在敵軍轍亂旗靡時追擊制勝。(2分)鄒忌之智在于婉言規勸齊王:先以自己因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而受蒙蔽這一家事談起,繼而以家事類比國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使齊王欣然接受了其勸諫。(2分)
習題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
小題2:試題分析:A項振作,奮起,奮發;B項在/比;C項……的人/表停頓;D項好/擅長
小題3:試題分析:學生的.斷句能力,一定按內容和結構來進行劃分。有時可以注意一些起斷句作用的虛詞,如:“蓋”“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則”“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
小題4:試題分析: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于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5:試題分析:回答這一題的關鍵首先在于對語段的整體理解。即,讀懂故事。然后,要先審題干,再找內容。這類題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題目問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 2
一、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20分)
【甲】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正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選自《韓非子·師曠撞晉平公》)
【注釋】①師曠:名曠,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晉國宮廷中的盲樂師。②援:執持,拿。
③衽:衣襟。④啞:表示不以為然的驚嘆聲。⑤除:除去。
參考譯文:晉平公與大臣們飲酒,喝得酣暢時,竟然嘆息道:“沒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樂,因為他的話沒有誰敢違抗。”師曠在面前陪坐著,拿起琴就撞了過去,晉平公收起衣襟避開了,琴在墻上撞壞了。晉平公問:“太師撞誰呢?”師曠答道:“剛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說話,所以撞他。”晉平公說:“是我說的。”師曠說:“啊!這不是統治者應說的話。”周圍的人請求殺了他,晉平公說:“放了他,把這件事作為我的警告。”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A.齊之習辭者:熟練 B.王曰,何坐:犯罪
C.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喝酒喝得痛快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這
2.選出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C )(2分)
A.齊人固善盜乎 吾嘗疑乎是 B.吾欲辱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乃喟然嘆曰 屠乃奔倚其下 D.故撞之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答: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4.請根據提示,將【甲】文的故事情節依次填寫出來。(4分)
楚王密謀策劃 ——楚王當堂羞辱—— 晏子巧妙回擊——楚王自取其辱
5.請你根據【乙】文內容展開想象,將晉平公躲避師曠“援琴撞之”的場面敘寫出來。(要求:續寫時要有晉平公的動作和神態描寫)(4分)
晉平公話音剛落,突然發現一張琴向自己飛來,他急忙站起來,衣襟散亂,驚慌失措地躲到一旁。琴撞到墻上,“當”的一聲摔成了幾片。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驚疑不定地望著師曠。
6.晏子和師曠都長于辭令,你更欣賞哪一個的說話藝術?為什么?。(4分)
示例一:我欣賞晏子的說話藝術,他在無法澄清“齊人坐盜”這一事實的情況下,巧有類比進行反駁,片言只語間化被動為主動,既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又不失禮節。
示例二:我欣賞師曠的說話的藝術,他先直話曲說,巧妙地將晉平公說成是“小人”,引起晉平公的重視,再因勢利導,讓晉平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勸諫的目的。
二、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19分)
【甲】……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
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節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 景公:齊國國君。霽:天放晴。陛:皇宮的臺階。
參考譯文:
景公在位時,雪下了好幾天卻不轉晴。景公穿著用狐貍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臺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幾天,可天氣卻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且知道百姓的饑餓,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勞苦。現在你不知道。”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他)于是發令拿出大衣和糧食給饑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已有職業的人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后說:“晏子能闡明他的'理想,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7.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3分)
其 / 實 味 / 不 同
8.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吏二縛一人詣王:捆綁 (2)晏子避席對曰:座位
(3)葉徒相似:僅僅,只 (4)公被狐白之裘:通“披”,穿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答:當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你面前走過。
(2)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
(他)于是發令拿出大衣和糧食賜給饑寒交迫的人。
10.“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現象說明什么?簡要回答。(4分)
答:說明環境會影響植物成長。人和植物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中品質、道德等都有可能發生轉變。
11.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請選一人,略作評析。(4分)
答:晏子機智善辯,具有民本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著民本思想,從諫如流,且知錯即改。
三、閱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12分)
【甲】《晏子使楚》略
【乙】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選自《晏子春秋》)
參考譯文: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嘆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窮!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稅款,請他這些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推辭。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反取病焉:辱 (2)其實味不同:它的果實;
(3)生于淮北則為枳:在 (4)使者反:同“反”,返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齊人固善盜乎?
答: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竊嗎?
(2)景公使使者至。
齊景公派使臣來到。
14.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的人?(4分)
答:機智、善辯、清廉、簡樸。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題1】解釋下列詞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是知也 溫故而知新 誨女知之乎 思而不學則殆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的語句。(4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②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小題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問題。(2分)
①闡述學習與思考的關系的句子是 , 。
②要求我們在學習中應有老老實實的態度的句子是 , , 。
【小題4】 近幾年美國頒布各種法規促使國內安定和平,卻插手別國內政,制造矛盾。對此,我們可以用《論語》中的 , 來勸誡美國政府。(1分)
【小題5】請你任意寫出兩個文中所包含的成語。(1分)
答案
【小題1】(1)通智,聰明的,智慧的`(注明為通假字,否則不得分)
(2) 舊的知識。 (3)教導 (4)有害。
【小題2】譯文略 (注意 三人 以為已不亦等詞的準確翻譯)
【小題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小題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題5】溫故知新 死而后已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 4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1.選出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親
B.一則羨其不孤 羨:羨慕
C.二則羨其得學 其:代詞,自己
D.師惻然曰惻 然:悲傷或同情的樣子。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寫了兩個人物,邴原和老師,請任選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你對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童子如果有志向(或志氣),我只相教,不祈求錢財。
3.“略”。(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 5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下面選項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D.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雖殺臣,不能絕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墨子在與楚王的最后交鋒中,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圉”通“御”,抵擋;②入侵。
2.B.
3.我知道你用來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說。
4.明白告訴公輸盤與楚王,宋國已做好充分準備,使公輸盤與楚王不敢輕舉妄動,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 6
晉文公伐原①,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②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得原失寶,吾不為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為至矣,乃歸文公。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節選自《呂氏春秋》)
注釋:①原:古國名。②士:兵士。
1.與文中“與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造欽輒盡,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
B.爺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陳涉世家》)
C.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陳太丘與友期》)
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晉文公“攻原得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月}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3.七天過去了,但是原國還沒有攻下來,(晉文公)命令撤離原國。(須補充出“晉文公”,翻譯意思對,語句連貫即可)
4.請求誠信,贏得人和。(信,國之寶也;文公之信為至矣)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題目及答案解析09-08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07-31
文言文閱讀題目和答案分析09-08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解析09-08
文言文閱讀《莊子》題目及答案09-08
文言文閱讀《歲暮》題目及答案09-11
噪音閱讀題目及解析09-20
文言文閱讀《三峽》和《入蜀記》題目及答案09-08
文言文閱讀《杜畿傳》題目及答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