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史記》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練習題,做習題可以檢查我們學習的效果。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構成的知識,你知道什么樣的習題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史記》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1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張儀遂相秦。
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子何不往游 游:游學 B.賴子得顯 顯:顯貴的地位
C.子不足收也 收:錄用 D.張儀遂相秦 相:任秦國宰相
5.下列句子與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反見辱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B.項王曰:沛公安在?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張儀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蘇秦暗中派人讓張儀前往趙國,張儀也希望蘇秦能推薦,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B.蘇秦認為自己才能不及張儀,害怕張儀與自己爭權奪位,故用計讓張儀去秦國。
C.張儀到秦國為相后,從蘇秦舍人那里了解到事情真相,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并對蘇秦充滿感激之情,自認為不及蘇秦。
D.張儀在楚國因為貧窮而受辱,后又到趙國又遭蘇秦羞辱,但他能屈能伸,明曉形勢,終于在秦國為相,充分表現了他的智慧和才干。
7.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8分)
(1)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4分)
(2)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4分)【參考答案、譯文見下一頁】
參考答案
4、A 游應解釋為結交。
5、D 例句是被動句式,D項于表被動,A項是介賓短語后置,B項是賓語前置,C項是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6、B 害怕張儀與自己爭權奪位錯。
7、(1)蘇秦就告誡手下人不許為(張儀)引見。不久,(蘇秦)接見了他,讓他坐在堂下,賜給(他)奴仆侍妾吃的飯菜。(誡不為通坐之各1分,文通字順1分。)
(2)現在幸虧我先受重用,然而能夠掌握秦國權力的,只有張儀才行。但是(他)太貧窮,沒有機會來求得引薦。(用秦柄者因進各1分,文通字順1分。)
附參考譯文:
張儀是魏國人。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先生,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
張儀完成學業,就去游說諸侯。他曾陪著楚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張儀,說:張儀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這個人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張儀始終沒有承認,只好釋放了他。他的妻子說:唉!您要是不讀書游說,又怎么能受到這樣的屈辱呢?張儀對他的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著說:舌頭還在呀。張儀說:這就夠了。
蘇秦已經說服趙王而得以與各國結締合縱相親的聯盟,但是他害怕秦國攻打各諸侯國,又考慮到沒有合適的人可以派到秦國,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張儀說:您當初和蘇秦交情很好,現在蘇秦已經當權,您為什么不去結交他,以實現你的愿望呢?于是張儀前往趙國,請求會見蘇秦。蘇秦于是就告誡門下的人不許為張儀引見。不久,蘇秦才接見了他。讓他坐在堂下,賜給他奴仆侍妾吃的飯菜,還屢次責備他說:憑您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我難道不能推薦您讓您富貴嗎?只是您不值得錄用罷了。張儀投奔蘇秦,自認為都是老朋友了,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憤怒。又考慮到諸侯中沒有一個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國能困擾趙國,于是就到秦國去。
不久,蘇秦對他的家臣說:張儀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現在,幸虧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夠掌握秦國權力的,只有張儀才行。但是他太貧窮,沒有機會求得引薦。我擔心他以小的`利益為滿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業,所以特地把他召來羞辱他,以激勵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蘇秦向趙王稟明這件事,發送金錢、財物和車馬,暗中派人跟隨張儀,和他投宿同一客棧,漸漸地接近他,并奉送車馬金錢,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給他,卻不說明誰給的。張儀終于有機會拜見了秦惠王。
蘇秦的家臣見任務完成了,要告辭離去。張儀說: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顯貴的地位,正想報答您的恩德,為什么要離開呢?家臣說: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蘇先生。蘇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破壞合縱聯盟。認為除了您沒有誰能掌握秦國的大權,派我暗中供您錢財,這全都是蘇先生的計謀。現在,先生已被重用,請讓我回去復命吧!張儀說:唉呀,這些權謀都是我學習過的術業,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么能圖謀攻打趙國呢?張儀于是任秦國宰相。
《史記》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2
任安,滎陽人也。少孤貧困,為人將車之長安,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緣也,因占著名數。武功,扶風西界小邑也,谷口蜀棧道近山。安以為武功小邑,無豪,易高也,安留,代人為求盜、亭父。后為亭長。邑中人民俱出獵,任安常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當壯劇易處,眾人皆喜,曰:“無傷也,任少卿分別平,有智略。”明日復合會,會者數百人。任少卿曰:“某子甲何為不來乎?”諸人皆怪其見之疾也。其后除為三老,舉為親民?,出為三百石長,治民。坐上行出游共帳不辦,斥免。
乃為衛將軍舍人,于田仁會,俱為舍人,居門下,同心相愛。此二人家貧,無錢用以事將軍家監,家監使養惡嚙馬。兩人同床臥,仁竊言曰:“不知人哉家監也!”任安曰:“將軍尚不知人,何乃家監也!”衛將軍從此兩人過平陽主,主家令兩人與騎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斷席別坐。主家皆怪而惡之,莫敢呵。
其后有詔募擇衛將軍舍人以為郎將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會賢大夫少府趙禹來過衛將軍,將軍呼所舉舍人以示趙禹。趙禹以次問之,十余人無一人習事有智略者。趙禹曰:“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傳曰:‘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子視其所友’。今有詔舉將軍舍人者,欲以觀將軍而能得賢者文武之士也。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無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綺繡耳,將奈之何?”于是趙禹悉召衛將軍舍人百余人,以次問之,得田仁、任安,曰:“獨此兩人可耳,余無可用者。”衛將軍見此兩人貧,意不平。趙禹去,謂兩人曰:“各自具鞍馬新絳衣。”兩人對曰:“家貧無用具也。”將軍怒曰:“今兩君家自為貧,何為出此言?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將軍不得已,上籍以聞?。有詔召見衛將軍舍人,此二人前見,詔問能略相推第也。田仁對曰:“提桴鼓立軍門,使士大夫樂死戰斗,仁不及任安。 ”任安對曰:“夫決嫌疑,定是非,辯治官,使百姓無怨心,安不及仁也。”武帝大笑曰:“善。”使任安護北軍,使田仁護邊田谷于河上。此兩人立名天下。(選自《史記。田叔列傳》)
1、對文中劃曲線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后有詔/募擇衛將軍舍人/以為/郎將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
B、其后有詔募/擇衛將軍舍人/以為郎/將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
C、其后有詔募/擇衛將軍/舍人以為郎將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
D、其后有詔/募擇衛將軍/舍人以為郎將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
2、下列對文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無錢用以事將軍家監事:侍奉
B、于是趙禹悉召衛將軍舍人百余人悉:全部
C、衛將軍見此兩人貧,意不平意:意識
D、使士大夫樂死戰斗樂:樂于,以……為樂
3、下列對文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任安在武功時,先代任求盜、亭父的差使,后任亭長、三老。接著又被舉薦為親民的官吏,還被提拔為俸祿300石小縣的縣令。
B、任安對與騎奴同席而食,深以為恥;同時對公主家的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很想得開,表現得心平氣和。
C、田仁對自己帶兵打仗有及任安;任安認為自己評判是非、治理百姓不及田仁o。
D、雖然衛將軍因任安、田仁兩人窮困而歧視他們,但最后在趙禹的舉薦下,還是不得不向皇上報告了任、田二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衛將軍從此兩人過平陽主,主家令兩人與騎奴同席而食。
②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無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綺繡耳,將奈之何?哦!
【答案】
1、 A
2、 C
3、 B
4、 ①衛將軍讓他倆跟隨自己拜訪平陽公主,公主家的人讓他們倆和騎奴同在一張席子上吃飯。
②現在只是挑選有錢人的子弟上報,這些人沒有智謀,就像木偶人穿上錦繡衣服罷了,你準備怎么辦呢?
參考譯文:
任安是滎陽人,幼小時就成了孤兒,生活貧困,給別人駕馭車子到了長安,留了下來,想做一個小吏,沒有機會,就了解估算一些地方著錄戶籍的情況及人口的多少等。武功是在扶風西邊的小縣,山谷口靠山處有通往蜀地的棧道。任安認為武功是一個小縣,沒有豪門大族,容易提高自己的地位,就留居下來,代替別人做求盜亭父。后來做了亭長。縣里的百姓都出城打獵、任安常常給人們分配麋鹿、野雞、野兔等獵獲物,合理安排老人、孩子和壯丁到或難或易的地方,大家都很高興,說:“沒有關系,任少卿分析辯別事情公平,有智謀。”明天又集合開會,聚會的有幾百人。任少卿說:“某某的兒子名叫甲的,為什么不來呢?”大家都驚訝他認識人的迅速。后來他被任命為鄉中的三老,舉薦為親民之吏,主持鄉邑之事,后又被任命為享受三百石俸祿的官長,管理百姓。由于皇帝出巡時陳設帷帳供給使用的事情沒有做,被罷免官職。
這以后就做了衛青將軍的門客,和田仁在一起,都做門客,住在將軍府里,二人知心友愛。這二人都家中貧困,沒有錢去買通將軍的管家,管家讓他們喂養主人的烈馬。兩人同床而眠,田仁悄悄地說:“太不了解人了,這個管家!”任安說:“將軍尚且不了解人,何況他是管家呢?”一次衛將軍讓他倆跟隨自己拜訪平陽公主,公主家的'人讓他們倆和騎奴同在一張席子上吃飯,這兩人拔刀割裂席子和騎奴分席而坐。公主家的人都驚異而厭惡他倆,也沒有誰敢大聲喝斥。
后來皇帝下詔書征募選拔衛將軍的門客做自己的侍從官,將軍挑選了門客中富裕的人,讓他們準備好鞍馬、絳衣和用玉裝飾的劍,然后想去進宮報告。正好賢能的大夫、少府趙禹前來拜訪衛將軍,將軍召集所舉薦的門客給趙禹看。趙禹依次考問他們,十多個人中沒有一個通曉事理有智謀的。趙禹說:“我聽說,將軍家中一定有能當將軍一類的人才。古書說:‘不了解那個國君看一看他任用的人,不了解那個人看一看他結交的朋友。’現在皇帝下詔書命令舉薦將軍門客的原因,想要以此看一看將軍能夠得到怎樣賢德的人和文武人才。現在只是挑選有錢人的子弟上報,這些人沒有智謀,就像木偶人穿上錦繡衣服罷了,你準備怎么辦呢?”于是趙禹召集衛將軍的全部門客一百多人,又依次考問他們,發現了田仁,任安,說:“只有這兩個人行啊,其余的都沒有能夠任用的。”衛將軍看到這兩個人貧困,內心忿忿不平。趙禹走后,對他們倆人說:“各人自己去準備鞍子和新絳衣等。”兩人回答說:“家中貧困沒有可用的東西。”衛將軍發怒說:“現在您兩位自己是貧窮的,為什么說出這樣的話呢?憤憤不平的樣子好像對我有過恩德,這是為什么?”衛將軍出于無可奈何,只得寫了報告讓皇帝聞知。皇帝下達詔書召集衛將軍的門客,這兩個人前去拜見,皇帝召見時詢問他們的才智情況讓他們互相推舉評價。田仁回答說:“手執鼓槌,站立軍門,使部下甘心情愿為戰斗而死,我不如任安。”任安回答說:“決斷嫌疑,評判是非,辨別屬下的官員,使百姓沒有怨恨之心,我不如田仁。”漢武帝大笑著說:“好!”讓任安監護北軍,讓田仁到黃河邊上監護邊塞的屯田和生產谷物的事情。這兩人馬上名播天下。
《史記》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3
(1)叔孫通者,薛人也。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于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2)漢五年,已并天下,諸候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3)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4)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馀人習之月馀,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乃令群臣習肄①。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夾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傳。
(5)于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②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世之要務。”(取材于《史記?叔孫通傳》)
①肄:學習、練習 ②謁者:官名,掌接待賓客及贊禮。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 益:漸漸
B.度吾所能行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終了
【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考點】考查對文中實詞的理解
【解析】C項,據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內容“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和叔孫通笑著說:“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眾儒生被征召的情況來看,叔孫通此處斷不會認為他們“品德低下”,應當譯為“見識淺陋”。課文《曹劌論戰》有“肉食者鄙”,《出師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實詞的推斷,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據上下文的文意進行排除或篩選,至于據結構、語法等進行分析,還不如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難度不要大),積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語感。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①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②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B. ①及項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C. ①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 ②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
D. ①度吾所能行為之 ②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考點】考查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
【解析】A項均為介詞“趁機”。B項:到(動詞)/的(助詞)。C項:按照(介詞)/在(介詞)。D項:所字結構,助詞,可譯為“的”或不譯/被(介詞),被動句固定句式“為……所”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虛詞均出自大綱規定的18個文言文虛詞。對照句出自教材或選文。對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該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講的通還是講不通。對于后者,則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個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 諸侯一起擁戴漢王在定陶即位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 您所侍奉過的人主將近十位了,您都是憑當面阿諛得到了信任和富貴
C.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幟 擺開戰車騎兵步兵以拱衛皇宮,設置士兵的隊列,并豎起旗幟
D.以尊卑次起上壽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為皇帝祝壽
【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考點】考查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項:“車騎”翻譯成“戰車騎兵”錯
【思路分析】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翻譯,難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據上下文仔細辨別其翻譯中的細微之處。據文章第二、三段可知,這是叔孫通為漢帝制定禮儀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當然不會像作戰那樣排兵布陣了。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叔孫通有眼光、識時務的一組是
①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②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
③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⑤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
⑥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考點】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
【解析】②寫的是高帝的做法,據此可排除A、C兩項;⑤寫的是叔孫通幫助恢復古禮后的效果,不能說明其“識時務,有眼光”,據此可排除D項。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識,找到備選項在原文的所在,據上下文讀懂大意,再據題干進行篩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初即位,不喜歡繁文縟節,崇尚簡易
B.跟隨劉邦征戰的將軍們不懂禮儀,表現粗魯
C.叔孫通幫助朝廷建立了一套莊重威嚴的禮儀
D.魯地儒生皆固守氣節,堅決不與叔孫通合作
【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據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后,群臣才沒有了尊卑禮法。
【思路分析】考生對于需要讀懂幾個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這類概括題,比較犯難。其實,只要牢牢把握一點,就是找到信息源,進行比較、歸納、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
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 損之 不 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 補 不 足 人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處。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和解析】 (5分)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補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考點】考查文言文的斷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斷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與翻譯相關的題型,其難度低于翻譯,但讀不懂文句,斷句也是很困難的。考生可在讀懂大意的基礎上,據標志詞進行輔助斷句。如據實詞“補不足”、“人”、“損”,據虛詞“之”、“是以”等可輔助判斷。
【參考譯文】
叔孫通是薛縣人。等項梁到了薛縣,叔孫通便投靠了他。后來項梁在定陶戰敗,叔孫通就跟隨了懷王。漢高帝二年(前205),漢王劉邦帶領五個諸侯王攻進彭城,叔孫通就投降了漢王。漢王戰敗西去,叔孫通也跟了去終于投靠了漢王。
漢高帝五年(前202),天下已經統一,諸侯們在定陶共同尊推漢王為皇帝。當時漢高帝把秦朝的那些嚴苛的儀禮法規全部取消,只是擬定了一些簡單易行的.規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飲酒作樂爭論功勞,醉了有的狂呼亂叫,甚至拔出劍來砍削庭中立柱,高帝為這事感到頭疼。叔孫通知道皇帝愈來愈討厭這類事,就勸說道:“那些儒生很難為您進攻奪取,可是能夠幫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魯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們一起制定朝廷上的儀禮。”高帝說:“只怕會像過去那樣的煩瑣難行吧?”叔孫通說:“我愿意略用古代禮節與秦朝的禮儀糅合起來制定新禮節。”皇帝說:“可以試著辦一下,但要讓它容易通曉,考慮我能夠做得到的。”
于是叔孫通奉命征召了魯地儒生。魯地有兩個儒生不愿走,說:“您所奉事的將近十位君主,都是靠當面阿諛奉承取得親近、顯貴的。我們不違心替您辦這種事。您辦的事不合古法,我們不走。您還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們!”叔孫通笑著說:“你們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點也不懂時世的變化。”
叔孫通就與征來的三十人一起向西來到都城,他們和皇帝左右有學問的侍從以及叔孫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習了一個多月,叔孫通說:“皇帝可以試來視察一下。”皇帝視察后,讓他們向自己行禮,然后說:“我能做到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來學習。
漢高帝七年(前200),長樂宮已經建成,各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來朝拜皇帝。那禮儀是:先在天剛亮時,謁者開始主持禮儀,引導著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進入殿門,廷中排列著戰車、騎兵、步兵和宮廷侍衛軍士,擺設著各種兵器,樹立著各式旗幟。謁者傳呼“小步快走”。大殿下面郎中官員站在臺階兩側,臺階上有幾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級將軍軍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邊,面向東;凡文職官員從丞相起依次排列在東邊,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個禮賓官,從上到下地傳呼。
于是皇帝乘坐“龍輦”從宮房里出來,百官舉起旗幟傳呼警備,然后引導著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級官員依次畢恭畢敬地向皇帝施禮道賀。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員沒有一個不因這威嚴儀式而驚懼肅敬的。等到儀式完畢,再擺設酒宴大禮。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斂聲屏氣地低著頭,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皇帝祝頌敬酒。斟酒九巡,謁者宣布“宴會結束”。最后監察官員執行禮儀法規,找出那些不符合禮儀規定的人把他們帶走。從朝見到宴會的全部過程,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和行動失當的人。高帝非常得意地說:“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啊。”于是授給叔孫通太常的官職,賞賜黃金五百斤。叔孫通出來后,把這五百斤黃金都賞賜給了儒生,這些儒生都高興地說:叔孫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曉當代的緊要事務。
【《史記》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顏回好學》的閱讀練習題附答案?11-11
文言文閱讀答案02-07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1-17
王積薪聞棋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4-02
《史記高祖本紀》文言文閱讀10-08
文言文閱讀《周處》閱讀答案06-14
王冕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8-08
《魏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1-15
文言文《口技》閱讀及答案11-25